部编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黄冈杯”一等奖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黄冈杯”一等奖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黄冈杯”一等奖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黄冈杯”一等奖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黄冈杯”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练习一、知识管理知识点1七七事变爆发: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意义:标志着中国的开始。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殉国。知识点2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的步伐。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叶挺任军长。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知识点3淞沪会战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意义: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知识点4南京大屠杀背景: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万人以上。二、基础过关知识点1七七事变1.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2.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知识点2第二次国共合作3.“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其中与国共合作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知识点3淞沪会战5.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A.长沙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6.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知识点4南京大屠杀7.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8.2016年12月11日,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南京大屠杀D.淞沪会战03能力提升9.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漫画《“七七”与“切切”》,见下图(注:图中两人为日本人),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11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材料二: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入侵。材料三:如右图。(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2)根据材料二,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是如何应对的?(3)材料三中日本的新闻报纸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共有多少中国军民死于非命?为了祭奠在此事件中死难的国民,我国从2022年开始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公祭日,请你谈谈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最想向世界人民表达的愿望是什么?四、直击中考11.(随州中考)下边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