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体会作者的感情。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学习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3.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提升审美情趣。学习目标走进丽江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玉龙雪山和蓝月谷玉龙雪山,晶莹夺目地矗立在蓝天下面。老君山奇骏多姿
阿来,藏族,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其作品《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走近作者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请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游记散文,也是对这次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背景链接喧哗矗立映照闸口
苍劲翡翠眺望
擦拭
硕大喧腾
驿道草甸徘徊蘸到渠水目眩神迷亭台楼阁老柏树xuānchùyìngzhájìngfěitiàoshìshuòxuàn预习检测(3分钟)读一读téngyìdiànpáihuáizhànlóugéqúbǎi漫溢苍劲眺望依止目眩神迷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依托,依附。指从高处远望。指水满向外流。指(树木、诗文、字画、歌声等)苍老挺拔。词语解释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
文章的题目叫“一滴水经过丽江”,那么,这一滴水都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呢?请速读课文,勾画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词语以及历经的时间词语。地点: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文章还体现了什么顺序?请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时间顺序:古代——现代。太阳出来——黄昏——夜晚——第二天黎明。以一滴水的视角行文的好处:①“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②“一滴水”使写作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匆匆一瞥。③“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划分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是玉龙雪山的雪化成的一滴水。第二部分(3-15):具体介绍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的经过,重点是游览四方街。第三部分(16):写“我”奔向金沙江,作为一滴水,完成了游历丽江的行程。在这一奇幻生命旅程中,作者详细描写的是哪些地方?为什么?黑龙潭和四方街黑龙潭突出桥上行人的不同语言,以显示纳四海宾朋之意。四方街是丽江的核心,集自然美和人文美于一体,彰显丽江的灵魂。风景美建筑美民俗美二、跟随水滴,感受其三美依水赏丽江(段5)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段7)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段10)潭水流经玉河在古城口被大水车的转轮高高扬起,又哗的一声落下。(段13)潭水被装在壶中浇灌有香气的兰花。(段14)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我看见了一个___________的丽江因水而“秀”驿道上来往的马帮;小山前建城的木匠石匠;草甸上放牧的牧童;街道中敲打银器的银匠;字画店里售卖字画的老板;演奏古代音乐的老者;院子里浇花的市民;楼下正屋里闲话的一家;楼上回廊中眺望远山的游客;住房里相谈甚欢的宾主;风车下摄影留念的游览者;茶楼酒吧心情欢歌的人们……构成了一幅丰富而和谐的民风民俗图。或热闹或恬静,或欢快或悠然,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依水赏丽江我看见了一个___________的丽江我看见了一个___________的丽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品味语言
内容上,描写小水滴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结构上,承上启下。1.“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这句话有何作用?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这句话除了整句用拟人手法充分表现出了作者的感情外,句中的一个“扑”字更是用的恰到好处:一方面照应水流自高而下的急势,另一方面更突出了“我”想要去看“四方街”的急追心情。生动传神,意蕴深远!3.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依止”和“美丽”在这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依止”写出了古城的建筑倚靠自然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点;“美丽”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写出了因古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使自然更美丽的特点。
借一滴水之口,表达了作者珍惜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美好愿望。4.“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
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教育与培训解决方案合作协议
- 保密协议金融方面
- 影视行业制作管理与后期剪辑方案
- Unit8 lesson 6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川教版三上信息技术3.2 添加角色 教学设计
- 全国冀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新授课 第7课 Internet Explorer下载 教学设计
- 2025年简易网站服务合同5篇
- 19 食物与营养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 电子支付商户合作协议8篇
- 标准驾校培训合同范本8篇
- 低空经济无人机行业市场趋势与竞争分析
-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全
- 正是橙黄橘绿时读书分享好书推介感悟教学课件
- 舌尖上的美食中国美食文化北京小吃介绍
- 南方全站仪NTS-332R说明书
- 2024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航空乘务员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2024年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大纲
- 职业技术学院《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标准
- 【苏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下册8.1《认识自主可控》教案
- MIL-STD-202-211-2020美国美军标准
- 《假性动脉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