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贸易利益的基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国际贸易利益的限制因素精选课件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二、国际分工的类型三、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特点四、当代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原因精选课件一、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国际分工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的扩展,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精选课件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5世纪到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近代国际分工提供了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精选课件
西欧殖民主义者以暴力和其他超经济的手段在美洲、亚洲、非洲进行掠夺,强迫当地居民开矿山,种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建立一种以奴隶劳动为基础,面向国外市场实行专业化生产的经济。精选课件
当时产业革命尚未发生,世界范围内仍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开始出现的国际分工仍主要建立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精选课件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英、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即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大工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分工日趋发达,区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社会分工最终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在地球上形成了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国际分工。精选课件少数国家变为工业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农业国。如印度成了为英国生产棉花、羊毛、亚麻的地方,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羊毛产地。精选课件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此时期内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开始广泛使用,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纷纷建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精选课件
特征:
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一方面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也日益发展起来。例如:当时英国首先发明和采用了转炉炼钢技术,因而在钢铁生产中居领先地位,而德国则侧重于发展化学工业。精选课件4、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对国际分工的深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国际分工的形式和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国际分工的形式从过去的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专业化分工方向迅速发展。精选课件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取决于生产的发展,也取决于分工的发展水平。反过来,若没有交换,分工后的劳动者生产商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分工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因此国际贸易不仅是国际分工的体现,同时也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两个方面。精选课件1、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最初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不同而产生的,规模很小,交换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起来、国家之间实行了劳动分工之后,国际贸易才成为一种经常的广泛的现象,成为世界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国际分工的扩大直接推动着国际贸易朝广度和深度发展。精选课件一方面,国际分工意味着各国的生产资源朝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可供交换的产品随之增加,全世界总的产量上升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深,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国际市场就愈是成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分工在经济上的优越性,也会吸引各国放弃封闭政策,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从而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精选课件
2、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国际贸易的格局
国际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的19世纪,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世界分化为工业国和农业国,英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成为世界的城市国、中心国;其他国家则沦为农村国、边缘国。与此相适应,世界市场商品的流向是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销售工业品,而从后者大量进口原料和食品等。精选课件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明显受到国际分工的制约。从西方发达国家看,国际分工中位置的变迁是导致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升降的关键因素之一。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英国凭借其经济实力一直居于国际分工的中心,它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中也一直独占鳌头,精选课件1870年,其对外贸易额占到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22%。后来当美国在国际分工中取代了英国的领导地位后,美国就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主宰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等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在国际分工中向美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致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事物中的影响下降。精选课件二、国际分工的类型1、按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
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精选课件
垂直型国际分工:
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1)指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的分工型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精选课件
(2)是指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或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之间的国际分工,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所引致的国际分工。精选课件
从历史上看,19世纪形成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当时英国等少数国家是工业国,绝大多数不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农业国,工业先进国家按自己的需要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工,形成工业国支配农业国,农业国依附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格局。精选课件
水平型国际分工:
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当代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主要是建立在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进口国,大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国。精选课件
(1)产业内水平分工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程度,但其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有所差异,从而产生的国际分工和相互交换。精选课件
(2)产业间水平分工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分工。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侧重的工业部门有所不同,各国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各类工业部门生产方面的国际分工日趋重要。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工业制成品生产之间的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由此形成水平型国际分工。精选课件
混合分工:
是垂直型国际分工和水平型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国际分工。例如德国对发展中国家搞垂直分工,以利用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而对发达国家通常采取水平型分工,进口各种机器设备的配套和备用零部件和配件,特别是在同欧洲共同体范围内伙伴国之间,建立了在生产联合化和专业化基础上的平行经济联系,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知识。精选课件2、按分工是在产业之间或产业内部分类
产业间国际分工:
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生产的国际专业化。以生产不同部门产品为界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产业间国际分工,表现在亚、非、拉国家专门生产矿物原料、农业原料及某些食品,欧美国家专门进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精选课件
产业内部国际分工:
相同生产部门内部各分部门之间的生产专业化。由于科技进步使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级差化不断加强,不仅产品品种规格更加多样化,而且产品的生产过程也进一步复杂化。这就需要采用各种专门的设备和工艺,以达到商品的特定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而一般来说所需要专用设备的数量不多,但要求精度较高。精选课件
同时,为了达到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还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和研究,这就需要大量的科研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行大量生产在经济上才能有利。但这些往往又与同一国的有限市场和资金设备以及技术力量发生了矛盾,这就促进各国在部门内部生产专业化迅速得到发展。精选课件
产业内部国际分工主要有三种形式:
(1)同类产品不同型号规格专业化分工
(2)零部件专业化分工许多国家为其他国家生产最终产品而生产的配件、部件或零件的专业化。精选课件
(3)工艺过程专业化分工
这种专业化过程不是生产成品而是专门完成某种产品的工艺,即在完成某些工序方面的专业化分工。以化学产品为例,某些工厂专门生产半制成品,然后将其运输到一些国家的化学工厂去制造各种化学制成品。精选课件三、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特点
1、国际分工的内容不断深化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精选课件在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主流地位的是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即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以及各国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产业内分工得到了迅猛发展,国际竞争和合作越来越表现为同类产品、同类产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这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产品的差异化、零部件生产专业化的结果。精选课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纷纷走上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来的工业国与农业国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在竭力维持传统的国际分精选课件工的同时,扩大和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水平型分工。他们把生产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行业,而把一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现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的新格局。精选课件目前,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已占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了简单加工工业与复杂加工工业之间的分工,劳动密集型工业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之间的分工,还有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或零部件生产的国际分工此外,还出现了一种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即产品研究和设计在发达国家进行,产品制造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后者成了前者的“加工厂”。精选课件3、在当代要素流动的条件下,出现了国家之间分工的新形式——垂直专业化
垂直专业化: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各国根据其产业优势,专注产品价值链的某个环节,如此实现了某种产业的全球化。例如,研发要素丰富的国家主要从事新产品的研发环节,工程技术丰富的国家主要从事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主要从事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环节——产业各环节分布全球。精选课件4、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二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主要是由市场自发力量即成本、价格决定的,表现为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因为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在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领域进行分工,并占据当时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分精选课件工中的地位上升,并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宰。当代的国际分工主要是跨国公司经营的企业内国际分工、跨国公司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由地区经贸集团所组织的分工,还出现了协议性国际分工。精选课件
协议性国际分工:指在分工主体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成本相当,从而市场成本难以确定分工格局的条件下,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协议或默契相互让渡市场而进行的国际分工。它可以在企业之间达成,也可以在国家之间达成。精选课件
跨国公司全球分工的结果
同行业跨国公司在一个接一个国家展开竞争;
多样化的各国市场因跨国公司进入而日益均一化;
跨国公司眼中没有国别市场,只有全球市场,克林顿首届政府劳动部长罗伯特
·
里奇:
对波音和斯旺而言,谈其产品是哪国产品不确切,其产品是“全球产品”。精选课件四、当代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原因
1、科技的迅速发展
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的国际转移;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水平接近,产业内分工得以发展;现代产品日益复杂,涉及科技门类增多,需要合作;带动通讯、运输业的发展,地球“日益变小”;精选课件
WTO首任总干事鲁杰罗:“电信业产生了全球听众,运输业创造出地球村。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波斯顿再到北京,普通老百姓看着MTV,穿着利维斯牛仔裤,听着索尼随身听,这就和坐公交车上下班一样”。精选课件
通讯业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微处理器迅速发展使全球通信日益便捷,成本大幅下降。1973—1993年,伦敦到纽约电话费从3分钟13.73美元降至1.78美元。精选课件案例:通讯业发展与德州仪器公司全球化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有50家工厂分布在19国,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公司能在全球范围协调其生产各环节。该系统由300多个遥控的作业输入终端、8000个查询终端和140个大型计算机组成。该系统使公司经理们彼此间能在全球范围内瞬时发送大量信息,并在不同的工厂和业务环节间实行紧密协调。精选课件
运输业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喷气式客机、超级运输机的发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全球的距离,简化了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转运,降低了运输的成本。
16世纪—20世纪60年代运输速度的变化:
16世纪—1840s:马拉车最快速度10英里/小时;
1850s—1930s:蒸汽火车65英里/小时,蒸汽轮船36英里/小时;
1950s:螺旋桨飞机300—400英里/小时;
1960s:喷气式客机500—700英里/小时;精选课件2、制度保障——贸易投资的日益自由化3、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
“全球正在变成一个单一的市场,哪里成本最低,就在哪里生产,根本不考虑国界问题。”《美国下一条国界》精选课件
本节思考的问题1、有关国际分工中的不平等2、怎样看待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3、如何看待要素分工与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精选课件第二节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精选课件
静态利益: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一般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指一国所有产品达到供求均衡时的状况。
局部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种产品国内供求达到均衡时,贸易对各方利益的影响。精选课件
一、一般均衡下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简单模型
1、模型假设(2*2)
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国都只生产两种商品:衣服和粮食两国生产资源总量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不变
封闭条件下,两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A国:生产100单位粮食,或者60单位衣服,或者生产介乎其间的各种数量组合。这也是A国消费组合。B国:生产100单位衣服,或者80单位粮食,或者生产介乎其间的各种数量组合,这也是B国消费组合。精选课件精选课件封闭条件下两国市场上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所谓相对价格是指直接用一种商品来表示的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是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A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100∶601单位粮食的价格为0.6单位的衣服
1单位衣服的价格是1.67单位的粮食B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80∶1001单位粮食的价格是1.25单位的衣服1单位衣服的价格是0.8单位的粮食精选课件相对价格存在差异,是互利性贸易的基础A国:只要1单位粮食能交换到0.6单位以上的衣服,它就会向B国出口粮食、从B国进口衣服。B国:
只要1单位的衣服能交换到多于0.8单位的粮食,它就会向A国出口衣服、从A国进口粮食。精选课件
A国出口1单位的粮食到B国:
最低要交换0.6单位衣服,否则不如自己生产衣服;最高只能交换到1.25单位的衣服,超过这个界限B国就会退出交换。精选课件
B国出口1单位衣服到A国:最少要交换0.8单位粮食,否则不如自己生产粮食;最多只得交换到1.67单位的粮食,超出这个界限A国便会退出贸易。只要双方按照双方可接受的价格来进行交换,两国都能获得比没有贸易分工时更多的商品,增加本国公民实际享受的物质福利。精选课件精选课件
上述简单模型的分析表明,国际贸易能使参与国都获得利益。从静态来看,贸易的利益是指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换,参与国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商品数量,要大于各国在封闭状态中由自己来生产所得到的数量。这是在各国的资源总量不增加,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条件下而出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以被称为贸易的静态利益。精选课件
2、贸易利益的源泉
(1)贸易的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因为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通过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得到节约,从而在总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增进社会物质财富。在上述模型中,当A、B两国都按专业化原则组织生产,即A国专门生产粮食,B国专门生产衣服时,虽然两国都没有超出自己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其总的产量却大于各国孤立生产时的简单总和。精选课件
(2)贸易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际贸易为条件
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不能自由流动缺陷,使国家之间广泛的分工协作成为可能;同时也起着导向作用,通过国际市场的调节,引导各国把生产资源转移到效率较高的部门。精选课件二、局部均衡下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小国)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格,减去其实际支付后的节余部分。
消费者剩余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比如坐车,假定甲消费者愿意为回家支付的路费为250元,而实际票价为200元,那他就获得了50元的“消费者剩余”;而乙消费者只打算用200元回家,那他的“消费者剩余”就为零。精选课件生产者剩余:
即商品的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其成本,简单说就是利润。总剩余:
是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
消费者剩余是买者从参与市场活动中得到的利益,而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利益。因此,常把总剩余作为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
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精选课件1、一国的出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EOQ1QeQ2QDSPABPfPeabc精选课件
对国内消费者而言:
价格由Pe变为Pf后,其消费量将由原先的OQe减少为OQ1,减少了Q1Qe;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其中a部分是由于自由贸易后,国内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后消费者多增加的支出,b部分是由于消费者因价格提高压缩消费而损失的剩余。精选课件
对国内生产者而言:
价格由Pe变为Pf后,其产量将由原先的OQe增加到OQ2,增加了QeQ2;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b+c部分,其中,a+b及c的左半部是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接轨后生产者相对于以前多增加的收益,c的右半部是由于增加的产量而获得的剩余。厂商生产大于国内需求的部分Q1Q2用于出口。精选课件
可见,从封闭转向自由贸易,出口小国的国内价格将因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而提高,国内消费者将不仅压缩消费,还要向国内厂商支付更高的价格,消费者减少的消费者剩余转变为出口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出口厂商则因为价格的提高而增加产量,并获取更多的生产者剩余。不仅如此,与出口厂商配套的国内其他厂商也将从中受益。因此:局部均衡条件下,一国的出口将使国内消费者受损,出口商及其配套厂商即出口集团受益。精选课件
2、一国的进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OQ1QeQ2QDSPPePfABEcba精选课件
对国内消费者而言:
价格由Pe变为Pf后,其消费量将由原先的OQe增加为OQ2,增加了QeQ2;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c,其中a+b部分是由于自由贸易后,国内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后消费者减少的支出,c部分是由于消费者因价格降低增加消费而新增加的剩余。精选课件
对国内生产者即进口竞争厂商而言:
在价格由Pe降为Pf后,其产量将由原先的OQe减少到OQ1,减少了Q1Qe;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部分,其中,a的左半部是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接轨后生产者相对于以前减少的收益,右半部是由于产量减少而损失的剩余。精选课件
可见,从封闭转向自由贸易,进口小国的国内价格将因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而降低,国内消费者将增加消费,同时向国内厂商支付较低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增加;进口竞争厂商则因为价格的降低而减少产量,市场份额下降,生产者剩余减少。不仅如此,与进口竞争厂商配套的国内其他厂商也将因进口竞争厂商市场份额的下降而受损。因此:局部均衡条件下,一国的进口将使国内消费者受益,进口竞争商及其配套厂商即进口竞争集团将因此受损。精选课件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动态利益: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
静态利益偏重于一国通过贸易所获得的消费方面的利益。动态利益注重开展贸易后对生产的刺激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其他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精选课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加速资金积累;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精选课件
1、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出口企业和进口竞争企业都将面对外国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竞争。精选课件
1990s的竞争理论:竞争可从4方面提高企业素质1)竞争激励论竞争能产生非合同式的“隐含激励”,动力有三:a.信息比较动力竞争让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与努力程度的信息更公开,从而有效监督与激励经营者。b.生存动力充分竞争→两种格局:生与死。经营者为生存只能奋发努力。企业各方面的矛盾或机制上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可得到限制或强化到最低程度。c.信誉动力竞争为企业经营者的能力提供了信誉认可。为体现其能力,竞争者往往选择高努力、多投入。精选课件
2)竞争发展论
生存竞争筛选论:竞争把高效率的企业筛选出来,把低效企业筛选出去
企业发展论:竞争加强了效益对企业发展的直接影响,使效益高的企业不断发展市场,壮大规模。如果没有竞争,高效企业不会发展,低效企业不会淘汰,企业就没有动力去提高效益。精选课件
3)竞争激发论若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具有对抗性,则激发企业的竞争。企业之间具有非对称性,竞争力高的企业愿意竞争,竞争力低的企业愿意合作。精选课件
4)竞争信息完善论现实市场信息不完全。利益关系使信息在市场行为主体间分布不对称,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在市场上占优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竞争有利于信息完善。精选课件
2、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经济增长必然迫使一国去寻找新的市场,而国外市场的扩大及其所带来的新需求又会促使原有工业企业的发展和新工业企业的产生。精选课件
出口:出口企业往往是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使得生产扩大、成本降低、就业增加。而且借助于外部经济,在对外贸易的带动下,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一系列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以致各种各样从属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因为在经济运行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精选课件
产业间联系:是指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前向联系:某部门同吸收其产出的部门间的联系。后向联系:某部门同向它投入的部门间的联系。
例:钢铁——机械——汽车产业精选课件
进口:国内没有生产的产品进口,可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新产业成长。进口替代是通向出口的基础进口——进口替代——出口部门(例如:1980s中国的彩电进口)精选课件
3、激发企业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中产品的竞争可归结为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是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的关键。
技术进步:
硬件的技术进步:指新的生产设备,对一种新产品的生产能力;
软件的技术进步:指科研能力,研究形成的专有技术或专利产品。精选课件国际贸易为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进口方面:①先进技术设备、生产专利、新工艺及人才等的引进与生产效率的提高。②进口的机械设备等资本品总会或多或少含有各种技术,其进口可以带来技术扩散,进口国可以加以消化、吸收和改进。精选课件
出口方面:
(1)出口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可能,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会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动力;支撑了技术、设备进口用汇。(2)出口的扩大使得创新活动所能获得的利益上升,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刺激本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带动经济增长。(3)出口可以使出口商和国外购买者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促使产品的生产技术不断完善。(4)成熟技术出口可弥补先期投入的科研经费,为进一步的创新提供条件。精选课件
4、加速资金积累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和土地,对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因为劳动力要素可给定是充裕甚至是过剩的,土地是给定的,因而资本要素的积累便成了要素积累的核心。精选课件国际贸易对一国资本要素积累的作用:出口:出口可获得更高的收益,能提高积累率,从而加速发展;商品出口实际上限制了国内消费,将国内部分的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转化为资本收入;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最终是由该国的出口能力决定的;精选课件进口:外国的出口信贷对于进口方是资金融通;进口对进口竞争部门提供刺激,使企业产生重大压力。因为在封闭条件下,企业往往满足于国内的市场,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不足。精选课件
5、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
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结构优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推动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因为:
(1)随着分工逐步深化,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间相互联系增强精选课件产业部门↑→中间产品种类↑,中间产品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效益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点→要求产业结构平衡发展的同时,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不断优化。精选课件
(2)结构优化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进入“高增长→高国民收入→高积累→高投资→高增长”的良性循环。精选课件
(3)现代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总是先作用于某个部门,然后再通过产业间联系加以扩大,因此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精选课件
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多样化的结构变动:指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各产业内部结构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结构。
效率化结构变动:指各产业内部采用高效率的生产方法,逐步由劳密→资密→技术密集型的转移,实现产业部门自身现代化。精选课件
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A、国际贸易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平衡由于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刚好吻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场:当国内资源过剩而需求不足时,就面对国外市场组织生产;而在国内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时,就适当进口。精选课件
B、引导产业投向——向效率化改进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进竞争机制,就必然要发展本国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淘汰和放弃某些不合理的产业,并且积极参与产业内国际分工,以优化资源配置。精选课件
6、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对一国的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示范作用和某种教育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交换带来的利益还要大,它促进人们思想的进步、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观念的更新。尤其是现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孕育出来的精神文明成果,诸如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冒险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等等,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尤为重要。精选课件
开展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的先进制度、加快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落后,普遍存在“贫困的制度均衡陷阱”,即尽管贫穷,人们仍满足于现有的制度安排,不愿或无力改变现行制度。精选课件要突破这一陷阱非常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制度的演进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受制于自然环境、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因素,人们缺乏对新制度的需求,如自然环境的优越使人们满足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政治体制,现有制度使既得利益者安于维持现状等等。在发展中大国要打破这一陷阱更为困难,例如人口众多,使得人们普遍存在依赖心理,导致制度创新者的缺乏。精选课件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因素的引入和冲击对制度创新至关重要。而对外贸易是引进外部因素的基本途径。特别是一些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如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发源于发达国家,这些现代经济制度可以借助贸易的方式进入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从事贸易时,为了抓住机遇,处理复杂多变的情况,就要求企业有经营自主权,在与外商交易的过程中有决策权;为了参与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就要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改变国内落后的经济制度。精选课件
第四节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
一国的经济主体能否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动;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产业结构转变的代价和时间;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精选课件1、一国的经济主体能否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动企业是否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企业是否具备充分有效的信息日本企业能在1.5小时内对国际市场供求作出准确判断;生产和交易能否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精选课件
2、一国是否具备必要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从市场发育状况看,如果缺乏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生产要素在本国不能充分自由地流动,则由进出口所引起的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配置就无从谈起。
以出口为例:它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大小与否,取决于出口部门与国内经济其他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市场交换等各方面的联系程精选课件度,这就要求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作为联系的渠道,这样,出口的增长才能通过市场这一中介向各个部门传递经济和技术的信息,通过出口的扩大而牵动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增长。精选课件
林毅夫:“只有要素的相对价格能够反映其相对稀缺性,企业才会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主动按照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和技术。而一个恰当反映稀缺性的价格体系只有在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形成。”
(<<发挥比较优势:林毅夫对经济增长表示乐观>>,2002年05月12日<<解放日报>>)精选课件
3、产业结构转变的代价和时间
微观层次: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会面临一个重新选择职业的问题,这不但会使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失去作用,而且为了适应新的工作,需要重新学习或培训以便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往往不能得到与先前同样满意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报酬,这可称为劳动力转移成本。精选课件而对于企业来说,改变经营方向往往需要重新进行投资,原有的一部分投资即所谓的“沉淀成本”可能无法改作新的用途,而未来的赢利又是有风险的。因此,在产业结构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2412-2024牦牛绒
- 2024年度一人转多人股权转让协议范本与股权激励发展趋势3篇
- 2024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合同3篇
- 2024年地下车位租赁合同范本:标准化车位租赁管理协议3篇
- 2024年度担保合同电子化服务平台运营与风险控制3篇
- 2024年指纹锁产品与技术授权销售合同3篇
- 新疆警察学院《英语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艺术培训教师合同范例
- 蔬菜帮扶合同范例
- 项目意向金合同范例
- 设备工程行业年终述职报告总结
- 《军事理论》教案第五章
- 团队能力建设分析报告
- 数字化转型工作手册(图文版)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2024年1月浙江首考高考选考历史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1:生字词语句子复习课件
- 绿化园林技术交底
- 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题库及答案
- 过驳操作计划SHIP-TO-SHI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