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_第1页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_第2页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_第3页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_第4页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页中医学对健康(有神)描述形体壮实,百分比适当;须发润泽,柔亮有光;面色红润,表情舒展;眼睛有神,灵气荡漾;呼吸从容,不急不慢;食欲旺盛,美食三餐;牙齿坚固,不蛀不松;听觉灵敏,耳朵不响;声音洪亮,气息悠长;腰腿灵便,不痛不酸;二便通畅,排放正常;舌红苔薄,脉象匀缓。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页WHO提出健康标准精力充沛处世乐观,态度主动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力强对普通传染有抵抗力体重适当,形体匀称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牙齿清洁,不痛不缺头发光泽肌肤弹性,步态轻松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页内容提要中医养生史中医养生法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页中医养生历史知识中医养生文化起源中医养生文化形成中医养生文化发展中医养生文化完善中医养生文化特征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页中医养生文化起源殷商周-萌芽时代“六饮、六膳、百馐、百酱”饮食调理工作春秋战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左传》记载秦国医和为晋侯治病,指出晋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蛊”儒家、道家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页儒家-孔子《论语·乡党》中能够看出,孔子在饮食起居方面清规戒律很多,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论语·李氏》这就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从少、壮、老三阶段不一样身心情况出发,提出对应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理论之先河。“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知者乐,仁者寿。”(《颜渊》)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7页孟子孟子养生思想含有一个强烈道德色彩,堪称后世强调经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流派鼻祖。提出,要身心健康,只有“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孟子也提出了两点:理直气壮,从而使个体保持一个旺盛精神情况;培养良好心理状态,心地要光明坦荡,不能邪念存心。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8页道家-老子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养生思想最丰富深邃,对后世影响最大。《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9页庄子庄子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更为详细、深邃。他不但直接继承了老子“归真返朴”、“清静无为”养生理论,而且编制了一整套导引、吐纳养生方法。《庄子·刻意》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颈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土,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0页战国末年,《吕氏春秋》,在养生学方面显得愈加成熟,养生理论也愈加专门化。“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不受“大喜、大怒、大忧、大哀”“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三大特点:节欲、适度、运动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1页中医养生文化形成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鼎盛期(约千年)《黄帝内经》,聚集了先秦时期各种养生观点、首次专门从医学角度探讨了养生问题。养生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与形体,努力提升机体防病抗衰能力;二是适应外界环境,防止外邪侵袭。《上古天真论》,全方面总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异法方宜论》中介绍导引、按足乔等等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2页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了详细养生标准,即“不令邪气干忤经络”、“导引、吐纳”、“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饮食禁忌”等等。华佗创建“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华佗终年坚持“五禽戏”锻炼,以至“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3页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4页虎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5页鹿戏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6页熊戏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7页猿戏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8页鸟戏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19页重视导引吐纳转向炼丹服食,进而形成了一系列颇具道教色彩养生方法。代表人物:葛洪、陶弘景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主张恬愉淡泊,涤除各种嗜欲;提倡宝精行气,创建胎息功法。魏晋南北朝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0页中医养生文化发展两宋、金元《圣济总录》认识到人体“因气而荣,因气而病”。主张养生应该努力保养气血,调理气机。李东垣《脾胃论》“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提出养生要务在于保养脾胃之气。丘处机养生思想除了强调“全神炼气”。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1页宋丹溪《格致余论·茹淡论》: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提出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老年养生食谱。真宗、徽宗等皇帝狂热崇道,使得道教宗派快速蕃衍,道教理论有所深化。陈抟所著《指玄篇》、《阴真君还丹歌注》、《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均为阐述道教丹派养生理论和方法主要专著宋代文学家邵雍,“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老年肢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五字秘诀“笑、嗜、足、慎、除”。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2页中医养生文化完善明清--发展和传输张景岳《治形论》,辩证地阐述了形与神、形体与生命内在联络,提出形是神和生命现象物质基础,并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认为神明之宅?”李时珍《本草纲目》则丰富和发展了饮食调养理论通俗易懂养生读物方面,如《医先》、《遵生八笺》、《食色绅言》、《呻吟语》、《类修要诀》、《老老恒言》等胡文焕《类修要诀》“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理论水平深入提升,表示方式通俗易懂

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3页中医养生文化特征以古代哲学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聚集了我国历代劳感人民防病健身众多方法,结合儒、道、佛及诸子百家思想精华人与自然相统一与传统医学血肉相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形神兼顾,重在养神

虚静养神,开发潜能

因地制宜,性命双修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4页中医传统养生方法精神养生方法起居养生方法饮食养生方法运动养生方法药品养生方法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5页精神养生精神养生方法是经过精神上调整使自己天天都有个愉快心情清静法修身养性、抑目静耳、省思少虑陶冶法制约法宣泄法倾诉、诗歌、作文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6页起居养生起居养生方法是经过良好生活起居方式来确保身体健康每日起居一年起居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7页每日起居有常起床之前-搓脸、转睛、叩齿、挺腹、提肛、梳头、弹脑、猫身起床之后-冷面、温齿晨起一杯水-补水、通便、清肠、醒脑、养颜合理早餐-粮谷、蛋白、蔬菜、水果晨练-科学、忌空腹通二便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8页一年起居有常(后述)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29页饮食养生饮食养生方法是经过合理膳食(包含药膳)来确保健康预防疾病合理膳食“药补不如食补”食物性味四季饮食有别体质饮食养生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0页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方法是经过适量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1页药品养生药品养生方法则是经过补益中药或含有治疗作用中药来补益或治疗虚弱体质人或患有慢性疾病人补益中药合理应用主要适合用于体质虚弱或有疾病中老年人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2页中医养生五大关键点节饮食足睡眠悦情绪应四时常运动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3页1节饮食-科学饮食“民以食为天”“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孔子)“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五谷杂粮,五果为佐,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蔬”、“荤”“膏梁之变,足生大疔”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4页饮食养生标准五味调和-友好“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食无偏嗜-全方面“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饮食有节-规律定量、定时、卫生、寒温适度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5页2足睡眠-睡眠充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生三要》“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睡眠、起床时间与节气相关子、午时段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6页中医睡眠机制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清代医家李渔:“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应在子时进入最正确睡眠状态。(《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7页提升睡眠质量诀巧午睡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睡前减慢呼吸节奏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电视、听低缓音乐等,使身体逐步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东西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劳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劳,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利于健康。)睡前用温水泡脚能够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到达最正确境界。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8页3适四时《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对应也”,“天人合一”,“天人对应”。《灵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俞琰《周易同契发挥》“人身法天象地,悉与天地造化同途。”《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自然界种种改变,人体也会出现对应改变。如夏季出汗,秋季肤干。水土环境不一样,人生活习性也会产生差异。关节痛、干燥症、“空调病”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39页春季养生-内应肝木“百草回生,百病易发”、“虚邪贼风”腠理疏松、气血活跃、趋向体表,脏腑气弱血衰,“春困”春为少阳之时,肝木之气当令忌怒,“怒则伤肝”“春捂”,“早睡早起”饮食宜清平、养肝芹菜、菊花脑、茼蒿、佛手瓜防传染病、流行病麻疹、水痘、腮腺炎、流感、流脑、甲肝,各种花粉或螨虫过敏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0页夏季养生-内应心火气候酷热、万物茂盛代谢旺盛、毛孔开泄“暑湿”,湿困碑胃“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睡“汗为心液”,宜情志平和饮食应新鲜、清淡绿豆、菊花、莲子、苦瓜、西瓜,富含钾、钠等电解质,茶叶粥、扁豆粥、百合粥等防中暑、伤风肠道传染病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1页秋季养生-内应肺金“秋高气爽”、“秋燥症”宋代陈直“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悲愁”“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乐观情绪、平各心态“燥为阳邪,易伤阴液”,“燥者润之”饮食应滋润之品百合、梨子、莲藕、蜂蜜,白木耳粥,枸杞粥防肺病复发、“干燥症”、便秘、秋季腹泻、心脑血管病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2页冬季养生-内应肾水“寒性收引”,“闭藏”气血不畅,旧病复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病、末梢循环障碍冬藏,养精蓄锐“阴精固藏,阳气内敛”。早睡晚起,日出而动,免扰阳气增加光照,调整情志饮食宜高热量羊、狗、鹿、鸭肉,骨头汤、核桃粥“三九补一冬,明年无病痛”防老慢支、肺气肿、心脑血管病、老寒腿、冻疮、手中皲裂等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3页滋补品选择-“因人制宜”①阳虚体质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咳喘身肿,轻易腹泻、尿清夜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等症状食羊肉、狗肉、牛骨髓、参茸片、参茸补膏等②阴虚体质颧面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便秘结,尿少而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机体内精血津液亏损而出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而出现机体功效虚性亢奋,热量偏多等症状海参、银耳和当归丸、六味地黄丸等。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4页滋补品选择③血虚体质面色苍白,口唇淡白,肌肤枯涩,失眠多梦,妇女月经量少、色谈、质稀,舌淡红无或少苔,脉细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全身性虚弱症状牛奶、桂圆、鸡、蛋、红枣、当归和阿胶。④气虚体质四肢倦怠,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降低,舌质淡有齿痕,脉缓机体脏腑功效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全身性虚弱症状人参、西洋参、参杞补膏、两仪膏、十全大补膏等。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5页冬令膏方-“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冬季进补适宜膏方,膏方能够养脏腑、补气血、补正气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详细表达,冬令阳气收藏,适合进补。《黄帝内经》“虚则补之”、“冬不藏精,春必病瘟”、“祛除多出、补其不足”、“固本清源”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6页膏方作用一是治“未病”当人体出现亚健康情况但并未发生疾病时候,能够用膏方调理预防二是“辨证施治”依据生活起居方式、病史、疾病症状、饮食癖好等进补,而非盲补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7页膏方适宜人群亚健康人群经常失眠、易疲劳、抵抗力差、轻易患病。久病缠身、肺肾两虚、病后体虚者慢支、支哮患者,或有久咳不愈、重复呼吸道感染或贫血症人。小儿虚损有厌食、疳症、慢性腹泻、贫血、支哮、慢性扁桃体炎、遗尿、性早熟、汗症及抵抗力低下,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等。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8页不适合服膏方身体太过虚弱人,“虚不受补”肠胃功效不佳、消化吸收功效差、慢性腹泻患有感冒、咳嗽、咯痰等病症,应先将感冒咳嗽治愈,方能进补肝炎活动期或血脂、血糖指标尤其高人体质健壮青少年急性疾病患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患者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本身免疫性疾病人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49页膏方服法空腹服用,有利于药品吸收。若空腹服用引发腹部不适或食欲下降,可在饭后1小时左右服用每日早、晚饭前各服1次,每次1食匙,少许开水冲调化服宜温服,过凉会对胃肠造成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吸收功效,也不易发挥药效自霜降至立春前服1料贵在坚持,每年须依据服用后症状改进情况进行辨证加减,重新调整处方,坚持数年服用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0页禁忌服药期间忌抽烟、喝酒、饮浓茶及生食萝卜感冒发烧、急性胃肠炎或呕吐、腹泻时应暂停服药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1页4悦情志“怒伤肝”、“喜难过”、“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长久过激或突然猛烈情志活动,超出了人体调整适应能力,会耗伤精气,引发气行紊乱,阴阳失调,脏器受损。《素问》“忧恐喜怒,五脏空虚,气血离守”、“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2页调摄情志标准1心无杂念-静神老子“清静无为”《黄帝内经》“恬淡虚无”《淮南子》“夫精神气志者,静则日充者以壮,躁则日耗以老”精神内守,形神合一豁达进取-信心“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3页调摄情志标准2意志坚定-目标《灵枢》“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乐善好施-道德“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增其寿”《论衡》“文王97,武王93,尧帝118,舜帝110,孔子73,孟子84岁…”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4页5常运动“按摩养生诀”(《养生医药浅说·却病》)发宜常梳,面宜常搓,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抵上腭,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浊气宜常呵,清气宜常吸,背宜常暖,心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手心、足心、腰眼宜常搓,皮肤宜常沐浴,大小廉价闭口勿言,夜寝言语,大损元气,食时多言,则伤胃气,尤宜戒之。饭后徐行百步,万勿宴卧不起,须知久卧伤脾;行走要缓,过急则伤肾与肺。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5页精、气、神运动养生抓住“精、气、神”这三个步骤,从而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到达“阴平阳秘”状态,从而促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生命力。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6页中医传统运动养生特点以中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重视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统一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7页(一)以中医学理论指导

健身运动以中医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基础关键点以动形为基础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协调统一。传统健身运动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亲密相关。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8页(二)重视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统一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整;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谐调配合,要到达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友好,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作用。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59页(三)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千百年来,大家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使运动养生不停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含有中华民族特色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不论哪种功法,利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标。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一大特点。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0页运动养生标准1从小做起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动静结合“动于外而静于内”运动适度《千金要方》“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微汗,心率140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1页运动养生标准2持之以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循序渐进因时制宜因人制宜Everydayistheway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2页运动养生形式和流派民间健身法系统健身法道家健身术,“导引”、“养形”,“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佛家健身术,易筋经,少林拳、禅密功等气功保健(新名词)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3页经常而适度进行体育锻炼1促进血液循环,改进大脑营养情况,促进脑细胞代谢,使大脑功效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健康,有利于保持旺盛情力和稳定情绪。2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活力及肺脏呼吸功效,改进末梢循环。3增加膈肌和腹肌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预防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4促进和改进体内脏器本身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生理功效。5提升机体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效,从而使人体生命力愈加旺盛。6增强肌肉关节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灵敏、快速。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4页附1:按摩养生脚底区

肚脐区

耳朵区脊柱区腋窝区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5页按摩脚底-“第二心脏”人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人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大脑和心脏亲密联络,与人体各部脏器亲密联络,所以将脚称作人“第二心脏”经常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整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之功效。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6页按摩脐腹-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穴,中医常见药品贴敷肚脐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病按摩肚脐、腹部有预防和治疗中风、消化不良、减肥,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7页按摩耳朵-“肾主藏精开窍于耳”人体许多疾病,可由耳朵发出信号肾气衰退时便可引发耳聋、耳鸣,动脉硬化人也常先发生耳聋。耳朵垂上没皱褶、听力好人寿命长,耳朵垂上有皱褶、听力差人寿命短。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8页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69页按摩脊柱督脉行经之地脊柱两侧经络与五脏六腑关系极为亲密经常按摩脊柱,则可激发经络疏通,气血运行,血脉流畅,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70页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71页中医养生与进补知识科技进修学院第72页脊柱疾病临床症状据统计,60%~80%颈、肩、腰、腿疼痛疾病与脊柱障碍相关;脑、胸、腹脏器官及其全身系统最少有70各种疾病与脊柱关节应力失衡所产生微小移位相关;如今所谓亚健康状态其实也是与脊柱障碍相关,因为精神担心和工作压力所造成直接后果就是脊柱静力性劳损,或脊柱区疲劳,致使其脊柱网络通讯出现障碍,继而表现出困倦、乏力、打哈欠、头晕眼涨或失眠等亚健康症状来。所以,脊柱健康问题应该引发大家足够重视,应该得到有效预防、保健和治疗康复。中医养生与进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