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药模板_第1页
工业中药模板_第2页
工业中药模板_第3页
工业中药模板_第4页
工业中药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中药模板第一页,共59页。第一节中药材分析一、药用植物的种类l.藻类植物4.苔藓植物2.菌类植物5.蕨类植物3.地衣植物6.裸子植物7.被子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如多糖、黄酮、生物碱、酚类等。

第二页,共59页。比如天山雪莲又名“雪荷花”,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塔格依力斯”。属菊科凤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贵中草药;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那里气候奇寒、终年积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无法生存,而雪莲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神奇的药用价值,人们奉雪莲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

第三页,共59页。西藏灵菇又名“西藏雪莲”,是源自西藏雪原的特有珍稀菌种,是西藏土生土长的有生命的菌类。十九世纪发现,样子有点像是缩小了的白色小猴头,大约有蒸熟的米饭粒那么大,拾起一颗,感觉软软的,有点发粘,韧性极好。早在2002年,北京地区曾经就流行过“西藏雪莲”,后经权威部门检测发现所谓神奇的“西藏雪莲”只是一种菌类,它含60%~70%的乳酸菌,其它则是革兰阳性菌、双脂杆菌、酵母菌、芽孢等杂菌,还有一些从没见过的菌类杂菌。它进入人体后转化成蛋白质,水解后又成了氨基酸,而氨基酸有助人体吸收。藏灵菇是天然野生制酸奶的唯一菌种,由藏灵菇制成的酸奶,只有藏灵菇和鲜牛奶,无需加热,含有100/%的乳酸活菌,绝无任何添加成份:如增稠剂,添加剂,甜味素,防腐剂,调味素等.常食之可增强身体抵抗力。第四页,共59页。西藏雪莲菌的由来:一位波兰医学教授因工作赴印度及西藏,不幸患肝癌,当地的喇嘛用雪莲菌给他治疗,经过一年半后,他的癌症细胞消失,身体完全康复。在他离开西藏回国前,他请求喇嘛把一些雪莲菌送给他,作为一件造福人类的礼物。到目前为止,这些雪莲菌已从亚洲遍布美国和欧洲。介绍:雪莲菌来自于青藏高原,曾经是西藏喇嘛的养生神药,今天它的神奇功效正倍受世人瞩目。第五页,共59页。牦牛汤锅,上面是藏灵菇第六页,共59页。第七页,共59页。第八页,共59页。第九页,共59页。第十页,共59页。第十一页,共59页。第十二页,共59页。二、中药材定义与分类

中药材(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指供切制成饮片用于调配中医处方或磨成细粉直接服用或调敷外用,以及供中药厂生产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分类按照来源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药用部位分根和根茎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全草类树皮类菌藻类其他类第十三页,共59页。按照功能主治分:解表药止血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外用药第十四页,共59页。按自然分类系统分:以门、纲、目、科分类,如十字花科、豆科、毛茛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百合科、茄科等中国药典(2005)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551种;植物油脂和提取物31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564种;合计共收载中药品种1146种,修订453种,新增154种。本版药典收载品种近半数为增修订的品种。2010版共收载中药品种2165种。第十五页,共59页。野生药材分散农户的人工种植种植、栽培条件、生长环境、采集时间和方法、产地加工、储存方法及包装运输等的不同而质量存在着很大差别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进行规范化三、中药材的分析特点第十六页,共59页。

第十七页,共59页。第十八页,共59页。麻黄草质茎东北→西北(-)麻黄碱含量↑

(+)麻黄碱含量↓丹参根茎丹参酮11、12月份含量最高薄荷干燥地上部分薄荷脑秋季叶变黄时含量最高第十九页,共59页。道地药材:自然条件比较适宜的地区所产的质量优良,疗效卓著的药材。*疗效与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谈谈道地药材例:细辛道地药材是指产于东北的辽细辛道地药材表示方法:地名+药材名著名的道地药材: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

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第二十页,共59页。第二十一页,共59页。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的含量重量比(%)总皂苷含量(%)周皮

6.92.60韧皮

46.63.04木质部

46.50.31第二十二页,共59页。中药材的“全程质量控制”完整的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标准:产前环节对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和原料质量进行监测生产过程标准:产中环节落实无污染、无公害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可控制产品质量的标准包装标准:产后环节对产品包装、储藏、运输储运标准:等进行严格管理及其他相关标准。第二十三页,共59页。第二十四页,共59页。第二十五页,共59页。第二十六页,共59页。第二十七页,共59页。第二十八页,共59页。第二十九页,共59页。第三十页,共59页。第三十一页,共59页。第三十二页,共59页。第三十三页,共59页。第三十四页,共59页。四、中药材的分析方法

(一)取样取样的基本原则:均匀、合理。估计取样法:从整批的中药材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取样前的检查:检品名称、批号、产地、规格、等级、包装的完整性和清洁度,有无水迹,霉变等异常现象,作详细记录。第三十五页,共59页。取样件数总包件数:100件以下,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l%取样不足5件,逐件取样破碎、粉末状或大小在1cm以下的,每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第三十六页,共59页。取样量包件少,抽样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普通药材取样量为100~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将所取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混合方法:四等分法(又称“四分法”)第三十七页,共59页。平均样品:反复数次直至剩余的量足够完成必要的检验和留样,一般至少为完成全部检验项目所必需量的3倍:l/3供实验分析l/3供必要时复核l/3为留样保存和备查贵重药材不取平均样品,而是逐件取样保存期至少一年。个体质量较大的药材取样量应比个体质量较小的多。第三十八页,共59页。

(二)真伪鉴定目的:

真伪或粗略估计品质的优劣明确科属、药用部位、商品规格等方法:

1.基原鉴定法(来源鉴定法)利用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态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完整中药材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或矿物的名称)第三十九页,共59页。2.性状鉴定法(宏观鉴定法或直观鉴定法)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看、手摸、鼻嗅、口尝、感试)观察中药材的性状(颜色变化、浮沉情况以及爆鸣、色焰)判断:是否与规定的标准或对照品相符合第四十页,共59页。3.显微鉴定法(微观鉴定法)仪器: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观察:植(动)物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大小和排列状况、内含物的特征(各种晶体及其分布)矿物的光学特性第四十一页,共59页。该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中应用:

药材及炮制品的外形鉴别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

似难于鉴别而组织构造不同时;

药材破碎或呈粉末不易用肉眼辨认或区分时;

含原药材粉末的中药制剂。第四十二页,共59页。黄连石细胞黄色纤维束三角叶黄连石细胞黄色纤维束云连无石细胞黄色纤维束黄连片(丸)研细粉末装片检视多来源药材应选择其共有的显微特征第四十三页,共59页。

第四十四页,共59页。

4.理化鉴定法

(1)化学定性反应:中药材+溶剂提取颜色例如大黄表面+

OH-红色提取液试管+试剂

白瓷板+试剂

薄层板+试剂

第四十五页,共59页。

(2)微量升华法:中药材一定温度升华物结晶形状、颜色或特征化学反应显微观察升华牡丹皮中的牡丹酚斑蝥中的斑蝥素薄荷中的薄荷醇第四十六页,共59页。

(3)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利用中药材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可见—紫外光下能显示不同颜色荧光的性质,或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等。中药材的切片、断面或粉末紫外灯荧光观察大黄粉末:深棕色荧光黄连断面木部:金黄色荧光第四十七页,共59页。(4)色谱法:纸色谱:应用较少(paperchromatography,PC)薄层色谱法:应用最多(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gas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色谱:应用较少(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

第四十八页,共59页。主要用于糖类、苷类、氨基酸类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PC固定相:层析滤纸,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流动相:单一或混合有机溶剂TLC固定相:硅胶G氧化铝:生物碱类通用的展开剂:无水乙醇-苯(1:4)

苯-氯仿(1:3)

丙酮-甲醇(1:1)第四十九页,共59页。样品的制备:固体样品粉碎粉末+水煮提滤液+HClpH3过滤滤液+Na2CO3

pH11+乙醚回收乙醚残渣+乙醇溶解供试液液体样品:加酸、碱乙醚提取第五十页,共59页。供试液对照药材溶液或有效成分对照液点样→展开→斑点检出显色方法: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喷雾显色剂判断:Rf、颜色、荧光

特征斑点最好选择已知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的斑点,若有效成分未知或无法检出,也可选择未知成分的特征斑点,但要求重现性好,斑点特征明显第五十一页,共59页。5.生物鉴定法利用中药材所含的化合物对生物体作用的强度,DNA特异性遗传标记特征和基因表达差异等来鉴别药材品种和质量。第五十二页,共59页。

(三)检查

1.杂质检查对药材中存在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量是否超过规定限度所进行的检查。杂质分为:来源性杂质,即来源与规定相同但性状或药用部位与规定不符的杂质;掺入性杂质,即来源与规定不同的杂质,如在采收、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混入的无机物或人为掺入的非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