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精华版第343903期_第1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精华版第343903期_第2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精华版第343903期_第3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精华版第343903期_第4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精华版第343903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附答案精华版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

1、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裁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8860022000395

青海、西藏1000010004

(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亲嘴楼"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亲嘴楼"逐渐增

多。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

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

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

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

(3)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并不是由

于()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答案:

D

A

C

【提示】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低,地形平坦,热量充足;青海、西藏地区海拔高,地形起伏

较大,热量不足。综上所述,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地形和热量.

故选D。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亲嘴楼”说明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拥挤,反映的是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规划不合理,所以要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

故选Ao

(3)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是人们对

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并不是由于城市

经济发展缓慢。

故选Co

2、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市人口就业和生活的两极化现象长期存在,即在城里就业,在郊区居住,每天通勤

时间在1~1.5小时,这是未来特大和超大城市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常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城市人口就业和生活两栖化现象存在的根源是()

A.就业和居住矛盾大B.房价差异过大

C.生态环境差异大D.教育差异较大

(2)减少特大城市人口两栖通勤现象的有效措施是()

A.完善城郊交通网B.发展城市多核心

C.改善城区生态环境D.抑制城区产业发展

答案:

2

A

B

【提示】

城市化的利弊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

(1)考查城市化的利弊。

(2)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答】

(1)房价差异大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源,B项错误。目前来看,我国城市人口两栖现象产生的根源,不是生

态环境差异大造成的,C项错误。城区的教育条件好于郊区,但工作在城区不是为了获得教育条件,所以教育

条件好不能成为城市人口两栖化的根源,D项错误。城区相对于郊区来说,工作岗位多,工资水平高,吸引劳

动者就业;郊区相对于城区来说,房价低,居住成本小,吸引劳动者居住,因此就业和居住矛盾大导致了城市

人口两栖化现象的出现,A项正确。

故选Ao

(2)减少特大城市人口两栖通勤现象的有效措施主要是解决就业和居住的矛盾,完善城郊交通网只是缓解了

通勤压力,不能减少通勤现象,A项错误。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只会吸引更多人口涌入城市,C错误。抑制城区

产业发展不符合城市的发展思路,D错误。发展城市多核心,可以实现城市产业分流,城市人口可以就近工作,

减少两栖通勤,B正确。

故选Bo

3、城市过街通道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街区的封闭或半封闭的人行通道,可以采用空中连廊或

地下通道的形式。下图示意两种城市过街通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过街通道会优先布局在()

A.商业街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办公区

3

(2)建设城市过街通道可以()

A.分散城市职能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人口密度D.减少交通拥堵

(3)与地下通道相比,城市空中连廊()

A.建设难度更大B.布局更灵活C.更方便出行D.安全性更高

答案:

A

D

B

【提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商业区车流量大、人流量大,过街通道既不影响车辆通行,又方便人流穿过马路,最适合布局在商业街。

故选Ao

(2)建设城市过街通道能够协调行人与机动车通行之间的关系,保证车辆有序通行,减少交通拥堵。

故选D。

(3)修建地下通道有地质、地下管网等因素的限制,而城市空中连廊限制因素少,布局更灵活。

故选Bo

4、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

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

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

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1)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所示()

A.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商业区

B.农业区、旅游区、工业区、商业区

C.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

D.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商业区

(2)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

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

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答案:

B

A

【提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读图可知,甲GDP总量最小,建设用地比重最小,最可能为农业区;丁GDP总量最大,建设用地比重接

近100%(尚未至11100%),建设用地比重大,应为商业区;乙和丙GDP总量相当,但丙建设用地比重更高,

5

所以乙应为旅游区,丙应为工业区,B正确。

故选B»

(2)结合分析可知,甲为农业区,其GDP总量最小。由于城市化,吸引大量年龄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向

外转移,当地老年人口比重大,A正确;

农业区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老人至此养老的吸引力不大,B错误;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不会因为经济水平低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C错误;

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可能上升,但该原因对区域整体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

所以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Ao

5、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乡资金、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不断流动和集聚,使城乡空

间结构以及作用机制发生改变,出现新的特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产长期集中在矿区和城区,城区的发展受

矿区的牵引作用较为强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城•矿•乡”的空间结构。图1示意我国某煤炭资源型城市改革开

放前后的城乡空间结构演进模式(非正常排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的演进过程是()

A.①③②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

(2)③阶段时,该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情况为()

A.城镇空间分散发展速度缓慢

B.城镇空间聚合发展速度缓慢

C.城镇空间分散发展速度较快

D.城镇空间聚合发展速度较快

(3)推动该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①人口迁移②产业结构演变③市场扩大④交通网络完善

6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B

A

D

【提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略。

(2)略。

(3)略。

6、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商业分布和规划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土地利用分类和评价D.学校布局

7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

A.信息源玲数据处理好数据库玲空间分析好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好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3空间分析好数据库f数据处理好表达

D.信息源玲数据库玲数据处理好空间分析好表达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RS技术是人眼的延伸

B.GIS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C.GPS可以通过两颗卫星实现其功能

D.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B

A

C

【提示】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图中地理信息图层涉及有水系、地形、土壤、居民点以及土地利用。商业分布和规划与交通、人口分布

等因素密切相关,A错误。工业分布和交通的关系,应该与交通图层密切相关,B错误.耕地分类和评价与图

8

中各土层关系密切,因此该专题研究可能是耕地分类和评价,C正确。学校布局与图中各图层关系不大,D错

误。故选C。

(2)深埋垃圾场对大气污染小,①错误;造纸厂、印刷厂是市场指向型的企业,与深埋垃圾场没有直接关联,

③错误。①③错误,A、C、D错误。深埋垃圾场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势低洼地或沟谷、远离城区、对

居民区地下水没有或污染小等条件,与区域规划和水文地质有关,②④正确,B正确。

故选Bo

(3)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

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

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时首先对信息源进行信息

采集,将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然后进行操作、分析后,显示、输出信息,A正确,B、

C、D错误。故选A。

(4)遥感(RS)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是人眼的延伸,A不符合题意。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

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

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B不符

合题意。GPS至少需要四颗卫星实现其功能,C符合题意。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

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所谓"3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

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的统称。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

(1)推测江西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少B.地形条件复杂

C.农业发展条件优越D.基础设施发展落后

(2)江西省在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

A.注重发展新型城镇B.均衡城镇的分布

C.扩大城市规模D.迅速增加城镇人口

9

答案:

D

A

【提示】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江西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普遍存在交通、供水、

供气等问题,城镇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

故选D。

(2)江西省在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发展新型城镇,提高整体城镇化水平;城镇分布受地形、河

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统一要求均衡分布;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带来更多的城镇化问题,因此要控制大城

市规模;迅速增加城镇人口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城镇化问题,不利于城镇化质量提升。

故选Ao

8、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由于具有不同的历史基础、文化背景和社会经

济条件,巴西、印度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各不相同。下表为巴西、印度、中国在历次人口普查时的城市化水平

(%)。读表,完成下列题目。

10

巴西印度中国

普查年份城市化水平普查年份城市化水平普查年份城市化水平

194031.24194113.86

195036.16195117.29195313.26

196044.67196117.97196418.30

197055.92197119.91

198067.59198123.34198220.91

199175.59199125.71199026.14

200081.25200127.81200036.22

201084.36201131.16201049.68

(1)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因为()

A.经济快速发展B.城市基础薄弱C.城市人口众多D.社会环境稳定

(2)巴西城市化水平与中印两国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规划B.城市规模C.气候条件D.资源分布

(3)巴西的快速城市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社会治安较乱B.农村生态压力加大

C.产业发展乏力D.城乡差距缩小

答案:

A

C

A

【提示】

城市化的内涵和表现

解析:

(1)略

(2)略

(3)略

【解答】

11

(1)快速城市化,说明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就业机会多,人口大量进城。

故选Ao

(2)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却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准,最可能是因为巴西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

候范围广,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大量集中在少数城市。

故选Co

(3)巴西的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大量人口在城市地区没有就业机会,会导致社会治安较乱。

故选A。

9、下图为某城市土地租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I处地租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交通通达度高B.环境优美宜人

C.居住人口多D.建筑物高大密集

(2)II处可布局()

A.化学工业园B.高级住宅区C.物流仓储区D.大型批发市场

(3)图中四条曲线不能准确表示该城市主要街道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B

B

【提示】

1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答】

(1)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远近,从图中可以看出I处地租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其影

响因素可能是交通便利,A正确。

故选Ao

(2)从图中可以看出n处形成地租较高,且靠近河流,环境较好,可能布局高级住宅区。

故选Bo

(3)城市主要街道,交通便利,地租应较高,地租等值线应向外凸,②处部分向中心凸出,不应该是城市主

要街道。

故选B。

10、辣,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有很多人喜欢吃辣,部分地区的人们嗜辣。下图是某

网友以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底图绘制的"辣味地图"。据图文回答下列小题。

(1)该图()

A.示意了不同等级的区域B.划分依据为综合性指标

C.各型辣区的边界明确D.各型辣区内部无差异

(2)影响辣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有()

①行政区划②地形③气候④人口迁移⑤经济发展水平⑥地域文化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答案:

C

D

【提示】

13

区域的含义及特征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略

(2)略

11.牛丽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

示意牛辄湖的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①②③④

(1)导致②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

(2)河流裁弯取直可以()

A.增加航运距离B.增加河道淤积C.减弱洪水灾害D.减小河流流速

答案:

A

C

【提示】

流水地貌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4

(1)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

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

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故选Ao

(2)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

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C正确,D错误;

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A错误:

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B错误。

故选Co

12、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札达,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札达土林"。

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该地

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组成,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下图为扎达土林中的塔式土林。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土林的主要形成过程是()

A.风力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

B.地壳抬升一流水沉积一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一流水沉积一风力侵蚀

D.河湖沉积一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2)扎达土林是特殊地貌,保存完好的气候原因是()

A.空气稀薄,晴天多B.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15

C.光照充足,温差大D.气候寒冷,多暴风雪

答案:

D

B

【提示】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流水地貌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⑴D

(2)士林是流水侵蚀地貌,保存完整说明外力作用较弱。暴风雪和光照强不利于保存,ACD错误;一般空气

干燥、降水少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保存,B正确。

故选Bo

13、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到野柳地质公园游览的游客,多去欣赏海边奇岩怪石的

自然景观,最著名的有女王头、烛台石、龙头石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这些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

(2)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

答案:

D

D

16

【提示】

海岸地貌

风沙地貌

解析:

(1)考查海岸地貌。

(2)考查风沙地貌。

【解答】

(1)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奇岩怪石位于海边,主要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这些奇岩怪石是外力在岩石上"雕琢"

而形成,不可能是由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形成的,故D正确,AB错误;这些景观位于台湾省,地处热带,不

可能是由冰川侵蚀形成,C错误。

故选D。

(2)开罗地处热带,不可能出现冰川;"狮身人面像"所在地点并不临海,不可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影响;"狮

身人面像”是雕塑,河流不可能侵蚀其面部,且该景观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河流侵蚀作用可能性小;该地位

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以风化和风蚀作用为主。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阴山山脉是一座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山脉,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

状”河流洪积扇(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层洪积扇体面积)。下图示意阴山山脉河流与洪积扇分布。据此完

成下列各题。

(1)阴山南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阴山南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谷众多D.降水集中

(2)阴山南麓“叠瓦状"河流洪积扇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为()

A.间歇性下降B.间歇性抬升C.连续性下降D.连续性抬升

17

答案:

c

B

【提示】

流水地貌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

(2)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解答】

(1)由图文材料可知,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处形成"叠瓦状"河流洪积扇,因此阴山南麓洪积扇

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河谷众多。

故选C«

(2)阴山南坡地处断裂带,间歇性抬升,河谷不断下切;夏季多暴雨,河流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河流出

山口处泥沙间歇性沉积,洪积扇叠加发育,形成"叠瓦状"河流洪积扇。

故选Bo

15、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

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1)~(2)题。

(1)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上的景观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D.丁图上的景观

18

(2)对乙图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

C

B

【提示】

喀斯特地貌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丙景观图为广西的桂林山水,该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

的。

故选Co

(2)喜马拉雅山脉上雄伟壮丽的景观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故选B„

16、辽东半岛位于辽宁省南部,北部宽,南部狭窄,除少数山峰海拔在1000米以上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500米以下,山势浑圆,地势平缓。辽东半岛岩溶地貌发育广泛,南部、中部和北部以受侵蚀剥蚀影响的山区

为主,东南部的黄海沿岸和西部的渤海沿岸则以侵蚀剥蚀丘陵及堆积、侵蚀平原为主。下图示意辽东半岛夷平

面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

(1)推测辽东半岛夷平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③①②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2)③阶段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B.海浪侵蚀C.流水溶蚀D.冰川侵蚀

答案:

D

C

【提示】

流水地貌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辽东半岛夷平面形成先是较平整的石灰岩沉积,再被流水溶蚀成山峰,进一步侵蚀成红色风化壳,根据

文字材料可知最后堆积黄土。故辽东半岛夷平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选D。

(2)从材料文字信息可知为岩溶地貌,③阶段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故选C。

17、读图1和2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问题。

20

图1图2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B.冰川C.流水D.植物

答案:

C

【提示】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流水地貌

解析: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解答】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C。

18、陕西汉中分布有49处罕见的世界级天坑群,坑内有原始林区,部分坑底还有溶洞,洞内分布有石钟乳、

石笋、石田、石珍珠等景观。左图为天坑景观图,右图为某地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汉中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流水溶蚀D.冰川侵蚀

(2)下列地形区中,天坑景观所属地貌类型常见于()

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21

(3)右图中最易出现天坑的位置是()

A.a地B.b地C.c地D.d地

答案:

C

D

B

【提示】

喀斯特地貌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能力。

【解答】

(1)读材料可知,天坑底部有溶洞,洞内分布有石灰岩、石笋、石田等景观,属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作

用形成,C项正确。

故选Co

(2)天坑景观属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广泛分布在云贵高原,D项正确。

故选D。

(3)读图可知,图中b岩层地势较低,水流易汇聚,且下部隔水层受侵蚀缺失,易与其下的石灰岩层发生溶

蚀作用,形成天坑,B正确。

故选Bo

19、读"地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22

A.流水B.冰川C.海浪D.风力

(2)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答案:

D

B

【提示】

风沙地貌

解析:

(1)本题考查风沙地貌。

(2)本题考查风沙地貌。

【解答】

(1)读"地理景观图"可知图中的景观为沙丘,可知图示区域为沙漠地带,沙漠地带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流

水作用微乎其微,沙漠地带的风力比较大,图中的沙丘地貌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沙漠地带几乎没有海浪

和冰川活动。

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的左上角标有指北针,即图中的左上角方向为正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形沙丘的凸面是

迎着风的,即月形沙丘的凸面的指向就是风的来向,读图可知图中的月牙形的沙丘的凸出面是指向西北的,可

知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故选Bo

20、如图是我们旅游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回答下列小题。

(1)该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23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东部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

答案:

A

D

【提示】

喀斯特地貌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1)图示地貌是溶洞地貌,洞内为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属于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具

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所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因流水溶蚀

作用形成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的特征,A正确;

喀斯特地貌一般出现在比较暖湿气候环境,不具有冰川广布的特征,B错误;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是黄土分布区流水侵蚀的结果,不是喀斯特地貌特征,C错误;

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往往地形崎岖,土层较薄,不具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特征,D错误。

故选Ao

(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

的总称,图示景观为喀斯特地貌,我国石灰岩集中分布地区在云贵高原,其中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云贵

高原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因此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南方地区,D正确;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典型,A错误;

我国东部地区大多地势低平,多沉积作用,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小,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

错误;

24

我国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以沉积地貌为主,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错误。

故选D。

21、《徐霞客游记》写道:"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

于此,东北尽于道州(湖南道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徐霞客所描述的地貌分布在我国的()

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两湖之地

(2)形成该种地貌的主要因素是()

A.岩浆喷发B.海浪冲击C.冰川运动D.流水侵蚀

答案:

A

D

【提示】

喀斯特地貌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解答】

(1)徐霞客所描述的地貌,峭峰离立,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

故选A。

(2)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常温下被流水侵蚀、溶蚀形成。

故选D。

22、如图是某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小组拍摄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地貌名称是()

25

A.沙丘B.洪积扇C.三角洲D.冲积平原

(2)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C.风力堆枳D.风力侵蚀

答案:

A

C

【提示】

风沙地貌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解析:

(1)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

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

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2)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

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

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

堆积等作用。

【解答】

(1)读图可知,根据地貌形态判断,该地貌名称是沙丘。

故选Ao

(2)该地貌为沙丘,当风遇到阻碍物,风速下降,沙石沉积,故形成沙丘,故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故选C。

23、春节空城指数是反映中国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图是根据腾讯地图、腾讯位置服务发布的《2019

春节出行预测大数据报告》得到的春节空城指数最高的十大城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6

(1).图中S市最可能是

A.苏州B.昆明C.沈阳D.兰州

(2).春节空城指数越高的城市

A.人口外流风险较大B.春节期间交通越拥堵

C.基础设施相对完善D.春节期间环境压力较大

答案:

A

C

【提示】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1)春节空城指数是反映中国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指标。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

(1)根据材料可知,空城指数多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凭借丰富的就业机会、优渥的薪资、便利

的公共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在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迁移返乡,从而出现空城。图中S城市空城指数高,

应为经济发达的城市,苏州在四城市中的经济最发达。

故选Ao

27

(2)春节空城指数越高的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人口外流风险较小,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迁移返

乡,交通拥堵减弱,环境压力较小。

故选C。

24、2000年以来,福建省的省际人口迁移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迁往外省的人口主要集中于沿海的华东6省

市,迁入人口相对集中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湖南8个省区。图4是福建省各地

市行政区划图,下表为某年福建省部分区市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福州厦门泉州龙岩三明

外出人口占

21.6

总人口比重7.423.231.626.9

外来人口占

22.445.424.912.815.3

总人口比重

(1)影响表格中福建省各地市人口迁移方向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2)外来人口迁入比重大对厦门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增加劳动力②加剧环境问题③拉低房价④促进消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根据"推拉理论",福建省的省际人口迁移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振兴B.城市居民升学和就业压力减轻

C.交通信息技术发展D.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

答案:

A

D

28

c

【提示】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表格中福建省各地市人口迁移方向,沿海各地市以迁入为主,迁入人口相对集中来自四川、浙江、江西、

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湖南等经济相对落后的8个省区。内陆各地市以迁出为主,迁往外省的人口主要集

中于沿海经济发达的华东6省市。因此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A。

(2)②加剧环境问题是不利影响,排除。外来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住房紧张,房价上涨,③拉低房价不

正确。①增加劳动力④促进消费是外来人口迁入产生的积极影响。故选D。

(3)根据材料可知,目前福建省的省际人口迁移方向仍然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从经济欠发

达到较发达地区。根据"推拉理论"。农村经济振兴,会减少农村人口外迁,A错误;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不会

减轻城市居民升学和就业压力,B错误,交通信息技术发展,给人口迁移带来便利,促进福建省的省际人口迁

移频率上升,C正确;我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户籍严控制度就开始松动,D错误。故选C。

25、2020年初,中国大陆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扩散蔓延,疫情覆盖面较广。读2020年1月某时段内,从

武汉出发人流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0.01.10~01.22武汉出发的各省人流量(比例)

0.67518

■0.04510

■0.02573

■0.01395

重庆

I0.01324

西

I0.01308

广

I0.01088

I0.01026

苏I0.00771

川0.00560

江0.00530

建0.00438

0.00416

(1)流出湖北的人口中,河南、安徽、湖南和重庆的人口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安排B.生态移民C.地理位置D.文化水平

(2)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29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②加强了流入区和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

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B

【提示】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流出湖北的人口中较多的省份,都是距离湖北距离较近的省份。

故选Co

(2)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加强了流入区和流出区的联系,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②③正确;人口流动为人口空间移动,对整体人口老龄化进程影响不大,①错误;大规模人口流动,尤其是

集中出行,加大交通压力,④错误。

故选Bo

26、根据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流出人口目的地按

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上海和海南等七个省市区,在分布格局上存在着

明显的群体差异。下图示意东北地区2005—2017年常住人口增长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0

Y

()

份是

的年

最多

数量

人口

常住

地区

东北

(1)

6年

D.201

4年

.201

0年C

B.201

6年

A.200

()

致其

会导

势,

的趋

变化

数量

人口

区常住

东北地

(2)

业发

旅游

足D.

力充

.劳动

加剧C

龄化

B.老

加快

镇化

A.城

答案

C

B

【提示

增长模

与人口

然增长

人口自

移的影

人口迁

解析

增长

人口

查了

要考

本题主

(1)

响。

的影

迁移

人口

查了

要考

本题主

(2)

【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