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_第1页
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_第2页
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曲教学,加深学生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2.在理解乐曲的情景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前提下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乐曲民族性、地方性的音乐特点。并对乐曲各段主题进行哼唱、形体表演和吹奏(葫芦丝)练习。3.聆听中掌握西洋管弦乐和民族管弦乐的乐器组成区分并描述其音色,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和热爱。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对主奏乐器的音色,加深其特点。2.对乐曲的结构分析及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把握。3.对各主题旋律的模唱、形体表演及吹奏(葫芦丝)。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上课前播放音频《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聆听着音乐进入课堂。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2.通过中国地图导入主题,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1)乐曲采用什么地区、什么民族的音乐风格?乐曲表现了怎样的场面?(2)乐曲的情绪如何?速度和力度有什么变化?3.学生讨论导入课题。(二)欣赏教学初听乐曲1.看视频、听乐曲。设问:根据乐曲的情绪起个曲名?2.导入课题,分析“喜讯”“边寨”。加深学生记忆。3.明确西洋管弦乐和民族管弦乐区分,分组讨论并总结。乐曲简介: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创作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4.作者简介郑路:作曲家、主要作品《检阅进行曲》《少先队鼓号队总谱》。马洪业: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本曲主题部分采用降E大调,4/4拍。全曲由四个性格鲜明、风格统一的舞曲主题组成,结构较自由。播放《北》。(三)带着提示分段聆听音乐1.引子①注意音色的变化,速度和力度以及情绪的变化。②同学们在聆听完乐曲后,试着自己说说它表达的内容。(在聆听前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进行欣赏。简单介绍乐曲的背景及内容,对听完乐曲后的回答问题有提示作用。较难的是让学生试着记忆哼唱旋律[这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2.第一主题1=bE4/4本主题表现了山寨传来了北京喜讯的电波,继而在山谷中传出小伙子用牛角传递喜讯的号角声,传遍了千家万户,人们跳起了欢庆胜利的舞蹈。引导学生用舞蹈动作表达欢乐的场景。(创作与表达)3.第二主题1=bB4/4本主题由葫芦丝模拟双簧管音色,演奏出欢快而活泼的彝族舞曲,形象的表现了姑娘们在纵情欢跳和热烈的群舞交替进行的场面。4.第三主题本段宛如姑娘们纵情的跳着轻盈、欢乐的舞群,脚脖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5.第四主题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本段可以邀请学生表演6.第五主题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间以牛角号的呼鸣,象是小伙子跳起非常健美、雄壮的舞蹈。7.尾声牛角号陪衬着第五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小结:全曲为较典型的多段体式,有五个明朗的主题。全曲结构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