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作业设计_第1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作业设计_第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作业设计_第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作业设计_第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统编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

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新文化运动第四单元第12课2五四运动第四单元第13课3中国共产党诞生第四单元第14课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标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如下: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本单元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史事及相关人物的介绍,讲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背景和经过。课程标准“学业要求”部分明确学生需要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的概况,“认识和感悟五四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培养优良作风”。为确保教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能有1效达成,课程标准建议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观看近代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实地调查”“举办革命精神研讨会”“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提升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新文化运动新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

放 新的阶级

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

马克思 中国工

主义在 人阶级

中国的 登上历

传播 史舞台 新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 2.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本单元的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第12课讲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唤醒青年一代,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第13课讲述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在这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第14课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条件下,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为民族振兴所进行2的艰苦探索和他们的时代担当,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进而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继而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及如何学习历史已初步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和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对鲁迅、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的主要事迹已有了初步了解,加之去年学生参加了淮南市教体局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征文”、“学党史读党史”活动,这都有利于学生学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但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了解较为浅显,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等认识不够充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本单元的核心主题,学生对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理解不够充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前面几个单元的知识与本单元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史事,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2.知道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结合中国近代史各个社会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通过对比五四运动前中国人民的探索,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5.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进程,感悟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在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3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3个课时作业和1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10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整体设计30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3五、课时作业第1课时新文化运动作业时间: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近期举办了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图片展,在某展区看到了以下四幅人物图片,由此你能推断出该展区的宣传主题是( ) A.自强求富——洋务运动C.思想觉醒——新文化运动【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B.制度探索——戊戌变法D.推翻帝制——辛亥革命【作业分析】图片人物分别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在陈独秀的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大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挑战,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故答案为C。【设计意图】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辨认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感知伟大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突出贡献,体会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救国救民所做出的贡献,渗透“家国情怀”素养。2.1916年的春天,李大钊先生27岁,正是“青春”的年纪,他由季节上的春天想到了人生命中的春天,渴望政治上的春天。于是写下了“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钊先生的这篇《青春》最初应发表在()C.《民报》D.《新青年》A.《时务报》B.《申报》【评价实施主体】教师4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根据题目中所给的“1916年”这个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李大钊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故李大钊的这篇《青春》最初应发表在《新青年》杂志,D项正确,A项《时务报》1896年由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刊,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报纸。B项《申报》于1872年创刊于上海,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C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关。综上,故本题选D。【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李大钊先生《青春》一文,让学生感悟历史,体会青年被叫醒,时代被叫醒。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理解,也考查学生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 3.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 )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作业分析】《希望》是胡适先生创作的白话诗。胡适提倡文学改良,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A项正确。【设计意图】本题通过沈从文让其子读胡适《希望》期间的对话,让学生感知提倡白话文在那个年代的意义,用材料印证课本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 4.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张明同学学习完《新文化运动》一课后,骄傲地向其父母介绍自己的发现:“一场新文化,有咱安徽人”。下列历史人物中能够证实张明同学发现的有( )5①鲁迅②陈独秀③李大钊④胡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本题以学生的发现和介绍为出发点,介绍新文化运动中的安徽人物。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学习,了解到鲁迅是今浙江绍兴人,陈独秀是安徽怀宁人,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胡适籍贯是安徽绩溪人。故D选项是正确的。【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以学生张明的发现介绍而引出“一场新文化,有咱安徽人”,希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并借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关注家乡本土历史人物和乡土资源。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事件的意识,提升“唯物史观”素养。 5.某校八年级学生正在编制《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其中有段台词设计如下:“李大钊:中国的问题积重难返,靠换人、换政府能解决吗?陈独秀:依我看,这些都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李大钊:那照您这么说,中国岂不是没有出路了?陈独秀:有!但出路不是老路,只有找到一条新路,中国才不会亡。”陈独秀等人找到的“新路”是( )A.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C.改造中国国民的思想【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B.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D.增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作业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因此,陈独秀等人找到的“新路”是改造中国国民的思想,故选C项;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增强中国的国防力量均不是陈独秀等人找到的道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D三项。【设计意图】本题采用编制《新文化运动》课本剧,一方面是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宽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考查学生提6取有效信息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能力,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二、选做题

6.线上参观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结合史实,写一篇观后感。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要求围绕主题、结构完整、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清晰、感由史生、有感而发。综合上述要素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观看纪念馆写观后感,是一种较为开放难度较大的作业形式,需要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东西,并对新文化运动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史论结合,才是写好观后感的关键。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观后感的主要内容,并处理好“观”与“感”的关系,结合史实进行论述,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是依托原北京大学红楼建立的旧址类博物馆。北大红楼建成于1918年,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营垒,五四运动发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见证地。新文化运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线上参观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一方面是考虑到当前的疫情形势严峻,减少外出;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参观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主要事迹,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时五四运动

作业时间: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这是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创编的《1919年少年中国说》。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B.五四运动A.戊戌变法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1919年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大潮卷,民觉醒,御外辱,争国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崭新纪元,大业重光。【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1919年少年中国说》可以看到“1919年”这一限定时间,“御外辱,争7国权”与五四运动前期学生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相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则与五四运动精神内涵相同,综上所述,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设计意图】五四运动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创编的《1919年少年中国说》,从时间、前期主力、五四运动的口号以及五四精神,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基本史实的掌握。2.五四运动期间闸北一家虫鸟店贴的对联是:“三鸟害人鸦鸽鸨;一群卖国鹿獐螬。”白云寺门前大匾“普天同庆”改为“普天同愤”,对联为:“学生被捕神流泪;贼奸窃国鬼兴悲。”其中的“鹿獐螬”“贼奸”指的是人们痛恨的( )①陆宗舆 ②袁世凯 ③曹汝霖 ④章宗祥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材料中“五四运动期间”作为限定词,限制了本题考查的具体时间阶段。由“五四运动期间”和材料中“一群卖国鹿獐螬”“贼奸窃国鬼兴悲”等信息,可得出对联中描写的是五四运动期间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张宗祥和陆宗舆,因此“鹿獐螬”、“贼奸”指曹汝霖、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故本题选D。【设计意图】本题运用简洁明了而又内涵丰富的对联,让学生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信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基础知识识记的能力。3.“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学生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对“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理解正确的是( )A.拉开了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C.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作业分析】材料中“还我青岛”出自五四运动的口号,结合“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和题目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意义。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8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C项正确;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1931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D项。【设计意图】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知识掌握程度。 4.1919年5月7日起,芜湖、安庆、合肥、六安、寿县、阜阳、徽州等地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1919年5月下旬寿县各界联合发出通电,表达了“青岛不还,不用日货”的决心。对材料中这一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工人阶级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胜利引发五四运动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本题是对五四运动这一知识点的考查。A项表述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学生可能会误将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通过此选项来了解学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C项错在“完成”,此选项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正确把握程度,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但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此项也在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D项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理解,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B项为教材原文,是正确的,此项可考查、渗透“家国情怀”素养。【设计意图】五四运动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宏观的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 5.邓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五四运动——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B.中共成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9 C.红军长征——不惧艰难、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D.抗日战争——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抗战精神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即1912年为民国元年,所以民国八年就是1919年。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因此“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选项A符合题意。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B选项“中共成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排除;1934—1936年,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C选项“不惧艰难、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排除;1931—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故D选项“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抗战精神”排除。【设计意图】本题紧扣“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行设计,以先人伟大的精神品质激励学生,有利于启发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二、选做题

6.观看电影《我的1919》,根据电影情节结合史实,写一篇观后感。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要求围绕主题、结构完整、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清晰。综合上述要素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观看电影写观后感,是一种较为开放难度较大的作业形式,需要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东西,并对五四运动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史论结合,才是写好观后感的关键。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观后感的主要内容,并处理好“观”与“感”的关系,结合史实进行论述,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我的1919》是根据真实历史事实为依据创作的影视作品,影片10讲述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在巴黎和会上的经历,培育学生“时空观念”素养;二是可以直观地感受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感受到“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历史理解”素养;三是可以通过影片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史实与历史故事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第三课时中国共产党诞生

作业时间: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上述内容指的是(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同盟会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C;通过此选项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和地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A项中华民国的成立在1912年,B项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D项《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在1937年,均与材料内容“百年”时间不符,排除。【设计意图】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来了解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和地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2.1921年,中共“一大”在红船上胜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 )利。“红船精神”的内涵是(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11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于牺牲的精神

D.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红船上胜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此题既考查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理解,也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排除A,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于牺牲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排除C;抗美援朝精神指的是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排除D。故选B。【设计意图】“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本题对学生多维度考查、渗透“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 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由“南湖游艇”可知,材料描述了中共一大的召开。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B项符合题意;A项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C项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是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2【设计意图】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通过本题来了解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意义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向俄国学习。《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这些说明当时( )A.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B.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

D.民主与科学思想出现【作业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向俄国学习。《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李大钊等人连续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这些说明当时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故A符合题意;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故不符合题意;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民主与科学思想出现,与题干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A。【设计意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向俄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通过本题,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 5.下面几张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

( )13A.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C.确定最低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B.成为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D.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党组织【作业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都是针对人民群众的,这说明共产党已经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故A项正确。此时,中国共产党力量还很弱小,B项表述错误;中共二大确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共产党还没有在全国各地建立党组织,D项表述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选做题

学校组织开展以“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结合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张手抄报。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

【评价标准】要求主题明确、图文并茂、内容充实、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表现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手抄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要做到图文并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表现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由于完成手抄报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14余力的同学选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宽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时间: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与①代表的历史事件无关的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根据图示内容可知①时间起自1915年,一直延续到1921年以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故ACD正确。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而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所以答案选择B。【设计意图】本题通过构建时空坐标,分别讲述了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相关信息,以此复习本单元重难点并借此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15 2.“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与上述文字相关的有( )

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是本次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②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③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根据题干“爱国主义”“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国土不可断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出文字讲述的这场斗争是五四运动,故选择D:①②③④。【设计意图】五四运动是本单元第二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通过关键信息“爱国主义”“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国土不可断送”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本题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主力军、核心精神、性质和影响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考查,旨在让学生通过掌握五四运动这一重点,感悟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救亡图存的奋斗精神,继而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董必武先生于1961年写下《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与该诗文相吻合的是( )A.开天辟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转危为安,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B.星火燎原,走上工农武装割据D.独立自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业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是本单元第三课时的重点。本题选择董必武同志在1961年所写的《忆王尽美同志》,通过董必武及诗中出现的“四十年前”、“南湖舟”、“恩铭”等信息,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首先是在上海召开,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故选A16项;“星火燎原,走上工农武装割据”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关,排除B项;“转危为安,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与遵义会议有关,排除C项;“独立自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排除D项。故选择A项。【设计意图】本题选取了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诗《忆王尽美同志》,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和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参会的代表及影响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基本史实的掌握。 4.下图所示是小强同学学习历史某单元主题所画的思维导图,空白处的单元主题应该是( )

新文化运动 新的思想五四运动 新的阶级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的政党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思想文化领域深刻的变革,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唤醒青年一代,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条件下,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该内容介绍的单元主题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C。【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观察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从大单元视角构建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把碎片化、孤立化的知识体系化,进而内化知识,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内涵,实现深度17学习。 二、材料解析题

5.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我们无比的自豪。某班开展以“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 (屈辱外交的悲恸)

材料一:如下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 (震惊中外的呐喊)

材料二: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选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开天辟地的诗篇)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三回答“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陈”和“李”分别指的是谁?(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材料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星火燎原的光明)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100年艰苦辉煌, 187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10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4)材料四中的“数字”:从中共诞生时的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10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9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主要史实: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操纵了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揭露了日本吞并山东的野心。(2)五四运动。陈独秀和李大钊。(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4)启示:中国共产党从秘密组织到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100年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进步的政党,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答出一点类似即可)

【作业分析】第(1)问,学生可以通过材料一所给的关键时间信息: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图片信息“山东”进行判断作答。第(2)问的材料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