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兼爱》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兼爱》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兼爱》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兼爱》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兼爱》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题:《兼爱》课型新授课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深入领会课文,领会墨子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兼爱”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墨子》反映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墨子思想的理解及文章的说理方法。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启发式、讨论法学法指导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体会“兼爱”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主备人教学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看课本“引入话题”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作者及作品

(一)作者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二)作品.

《墨子》是战国显学墨家学派的论文集,未必尽是墨子自著。《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梁启超将《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主要政治思想。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墨辩,亦称为墨经。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体裁接近《论语》。

第五类:守城各篇。《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十一篇。---墨家兵法

三、墨子的思想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大攻小、强攻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兼爱天下百姓的战争,如尚汤伐桀、武王伐纣,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二是救守。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包括积极准备,积极防御,指定作战战术等。墨子防御理论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非攻》有上中下篇,这里选上篇。“非攻”就是反对侵略别的国家

四、《兼爱》导读翻译(略)

五、思考问题:

1.后人将墨子在第五段中表述的思想总结为六个字“兼相爱,交相利”,那么同学们是如何来理解这种“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这一段,和组内的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何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兼爱中》)墨子无意追求爱的浪漫,而视之为济世救世的良方。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与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乱世之因,如“亏父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臣而自利”、“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等等皆为自私自利之结果。一言以蔽之,违反兼爱互利原则的恶果是“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这表明,墨子有意凸显爱的现实性一面,拙于或不屑渲染爱的幻梦色彩。而这一步骤又主要是通过把爱与利予以贯通得以完成的。也就是说,爱必言利,以爱启利,以利寓爱,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是故,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作为功利范畴的称谓,利在墨子那里主要是指利益、益处、互利、谋利等,似乎并无特异之处。但是,一旦将利与爱联系起来,使利成为爱的助力、佐证而不是对立面,那么利就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意味。墨子既不片面宣扬自爱自利,也不断然否定自爱自利,而是讲求“兼”、“相”、“交”,提倡同类项之间(君臣、父子、家国等)的互摄、协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的精要。从而,利不是狭隘的自私、计较、得失,不是应该任意贬低、排拒、批判的对象,而是可以借助、肯定、拥有的现实利益,具有更为开阔的胸襟与气势。

2.今天我们重读《墨子》的《兼爱》,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指导意义?

生:有。比如我们与父母之间、与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就应该相亲相爱。

师:说得对。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大家都希望别人爱自己。但往往第一步是最难的,就是我们要身先士卒,爱别人。要想别人怎么对待你,首先你得怎样对待别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附:(一)、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相篡()不惮()执()弱

敖()贱牂()羊黧()黑

2、写出加点字的通假字并翻译句子

既以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_____________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驯其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碎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古今词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以以不相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_________________

之是以仁者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何难之有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_______________

恶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____________________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____________________

独今诸侯独知爱其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乐乐,与人乐乐,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_______________

5、积累课本中其它重要词语。

比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黧黑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______________

牂羊之裘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再举一个相同的例子。

(1)文中宾语前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第一节课完成,由各小组长检查过关,第二节课有选择地展示。

(二)、巩固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恶()人恶()衣乱行()

慈()孝侮()贫期()年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家之与家之相篡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C.君臣相爱则惠忠D.此何难之有

5、翻译下列句子,要求写在课本上。

(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2)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3)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4)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5)兼相爱,交相利。

6、分析简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