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物理的许多学问点都让同学们感动头疼,其实这跟同学们不喜爱归纳学问点有关,只要你细细的归纳学问点后就会发觉其实也没那么难了。作者为您带来了7篇《高一物理必修一学问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篇一

一、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依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认真,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依据状态定弹力。

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始终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

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

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

假设某力有或无,依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挨次做。

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供应足,需mu平方比R,

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

卫星围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打算,距离越近它越快。

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缘由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

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五、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视外形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精确     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

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

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打算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六、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似乎是孪生兄弟,k与r平方比。

2、电荷四周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场力做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篇二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打算,而是由F、m打算。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假如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匀称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转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转变量(速度转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篇三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高一必修一物理学问点篇四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详细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依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打算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讨论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依据题意选取适当的讨论对象,选取讨论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讨论处理尽量简便,讨论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讨论对象从四周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根据先场力,再接触力的挨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留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讨论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需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学问点篇五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根据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转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外形有关。质量匀称分布,外形规章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留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供应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状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讨论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状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节时间位移篇六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高一物理必修1学问点篇七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V_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_y/V_x=gt/V_o

7、合位移S=(S_x2+S_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_y/S_x=gt/(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打算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始终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详细某个力供应,也可以由合力供应,还可以由分力供应,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转变速度的方向,不转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转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