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消费水平_第1页
第四章消费水平_第2页
第四章消费水平_第3页
第四章消费水平_第4页
第四章消费水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消费水平第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一节有关消费水平的定义

一、什么是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有狭义、广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一般是狭义的消费水平,它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下同)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它可以用实物表现,如人均多少粮食、猪肉、牛羊肉、食油等;也可以用货币表现。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同样一种消费品,质量(包括档次)不同,所反映的消费水平也有很大差别。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就是消费过程中的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者结合所产生的质的规定性,它反映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增加消费品和劳务的数量,而且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质量。第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最终表现为人们的健康水平(如国民平均寿命率、成人生病率、婴儿生长率等)、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包括闲暇时间及其合理利用)、消费环境的质量,等等,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一、什么是消费水平第一节有关消费水平的定义

第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一节有关消费水平的定义

二、最低消费水平

最低消费水平,也有人称之为贫困线。也就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产品(消费品)的最低数量是什么。为了维持最低生活,应该有一定的生存资料。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时说:“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劳动力的承担者即人每天得不到就不能更新他的生命过程的那个商品量的价值,也就是维持身体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也就是“工资的身体最低限度”。问题在于:最低消费水平,除了一定量的生存资料外,是否还应该有一定量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我们认为,应该有少量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即包括吃、穿、用、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及起码的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按这些方面的消费量乘以相应的市场价格,即得出最低生活费用。这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用,还要包括维持他的家庭生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第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对工人的残酷盘剥,“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尽量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因此对待工人就像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吃饭,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

第一节有关消费水平的定义

二、最低消费水平第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最低消费水平,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生产发展情况而变化的。确定最低消费水平,除了应考虑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考虑整个工资水平外,还应照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活条件和物价水平不同,因而在不同地区,最低工资也应有所区别。第一节有关消费水平的定义

二、最低消费水平第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农村贫困人口标准年份贫困标准(元/年/人)贫困人口数量(亿)农村农村19955300.6519965800.5819976400.5019986350.4219996250.3420006250.3220016300.2920026270.2820036370.2920046680.26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p188;<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p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p356第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国各省市底保标准(2004.2005)城市底保标准城市底保标准2004年2005年2004年2005年北京290300

广州300330天津241265南宁

190210石家庄205220

海口221221太原171183成都178195呼和浩特180190重庆185210沈阳205220昆明190210长春169169贵阳156170哈尔滨200200拉萨180200上海290300

西安180200南京220200-260兰州172190杭州270-300280-320西宁155165合肥210230银川

170180福州200-220210-230乌鲁木齐159161南昌165190大连240-312240济南208230青岛230260郑州200200宁波260300武汉220220深圳290-344344长沙200200厦门265-315265-315(月/元)第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中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

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煤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为了使每个居民不至于在生活困难时处于无助的困境,这个标准的制定应当相当于或略高于最低生活需求标准,再加上社会发展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各地制定的低保标准的依据主要包括:

1、维持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所需要的物品的种类和数量;

2、生活必需品所需要费用;

3、市场综合物价指数,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指数;

4、居民的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

5、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状况;6、其它社会保障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自行确定,经本地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后,直辖市、设区的市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执行,县(县级市)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原则上“只升不降”,并在需要提高时重新核定第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一节有关消费水平的定义三、合理消费水平

合理消费水平,应该达到下面一些要求或标准:第一,物质生活合理,保证生理上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促进身心健康。第二,不仅物质生活合理,而且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提高消费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合理消费水平,要有利于促进消费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四,合理消费水平,应该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正确处理好生产增长与消费水平的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第1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第二节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消费品拥有水平(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相结合)消费质量水平消费效果水平消费结构层次水平第1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1、实物消费量指标:食物消费量、耐用消费品消费量、住宅面积消费量

2、价值消费量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社会总消费额和人均消费额

3、服务消费量指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人均教育经费、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汽车、医院、服务网点、商店、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场)数

第二节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消费品拥有水平(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相结合)第1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建国5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的巨大变化(略)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生活统计数据表

年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9788.16.7210.63624.1379198210.78.25294.7525198514.710.01622.68964.4853199017.813.77119.818547.91634199521.016.329662.358478820.364332.489468223.7103617.3117390.29111200427.9119555.4136875.910561第1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生活统计数据表

引自《中国统计摘要——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第19,102-104页

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78133.6343.4116.06311.1667.757.51982270.1535.3220.23471.0060.758.61985397.6739.1317.42673.2057.853.31990686.31510.2584.631278.8958.854.219951577.74283.01310.363537.5758.650.120002253.46280.01670.134998.0049.139.420032622.28472.21943.306510.9445.637.120042936.49421.62184.657182.1047.237.7第1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1、消费环境质量水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安全感系数。

2、消费品质量水平:主要消费品优质品率、合格率。

第二节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消费质量水平第1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自然环境对消费的主要影响

1、自然资源对生产力的作用,决定着对消费对象的供给水平和加工程度。

2、自然环境的质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消费质量的高低。

3、自然环境的保护程度决定着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人的消费一方面需要从自然界获取必须的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这两方面都对自然界造成影响。消费不能突破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1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人与环境矛盾日益尖锐

自然环境脆弱: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面积:52%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面积64万平方公里石漠化的岩溶地区面积90万平方公里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森林总体质量低,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频繁第1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江河湖海遭受污染

全国7大水系38%符合三类以上水质标准,30%为劣五类水质,严重污染污染程度: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黄河-辽河-海河

75%地湖泊出现富营养化:滇池-巢湖-太湖最严重。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四类及劣四类水质占30%。四大海域污染程度:南海-黄海-渤海-东海。海洋赤潮:90年代每年平均34次,2002年:79次;2003年:119次第1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污染排放强度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是日本的27.7倍,美国的6.1倍,德国的16.6倍.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第1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90年代以来356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到1999年底,沙化土地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20世纪70年代,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

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

90年代前五年,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

90年代后五年,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第2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生态需要不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自然环境对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提高消费质量具有极端重要性。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中心是人,落脚点在于人的发展,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增进人的幸福。可持续消费观:第一,可持续消费是从消费的角度来建立一种人——自然——社会相互协调的和谐关系。第二,可持续消费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落脚点在人。第三,可持续消费强调人们消费的公平性。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第2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我国人均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重第2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资源分布不均82%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及以南地区64%的耕地集中在北方地区70%的煤炭资源集中在晋陕蒙地区部分可开采石油资源分布在新疆第2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2004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GDP的4%左右,但却消耗了大量资源。资源消耗高我国消耗量占世界消费量比重原油3亿吨7.4%原煤19.1亿吨38%铁矿石3.97亿吨30.5%粗钢2.86亿吨27%氧化铝1334万吨22.9%水泥近10亿吨46%第2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第2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第2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1、消费者所处的集体或团队对消费偏好、消费方式、消费层次和消费选择和决策有很大影响。

2、社会关系、社会风气、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等与消费活动直接相关。

3、文化环境比如历史传统、消费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精神风貌、道德规范等,对消费欲望的产生、消费行为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4、制度环境的存在对消费起着重要制约和引导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的区别;政治与法律制度为消费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国家抑制消费与鼓励消费的不同政策对消费的影响。

消费的社会环境对消费的影响第2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1、获取的健康程度:婴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成人发病率。

2、文化知识提高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文盲、半文盲率。

3、获取的享受程度:闲暇时间的长短、闲暇消费的内容。

第二节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消费效果水平第2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恩格尔系数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实物消费与劳务消费的比重

第二节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消费结构层次水平第2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把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对小康的内涵作了如下描述:

“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第3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同年,国家统计局与国家计委、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组织专家对小康水平进行研究,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这也是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村人均纯收入1200元;第3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7)城镇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第3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第3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第3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用以上指标测算,200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96%,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中部地区实现78%,西部地区实现56%。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以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这三个指标都只有80%—85%。这种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社会。第3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小康社会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我们应该用一些什么指标来全面描述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这些指标中,不仅要反映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或提高这些指标的临界值),而且也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我们认为,以下一些指标是应该重视的:

(1)国内生产总值;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4)农民人均纯收入;第3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小康社会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和质量;

(6)农村家庭住房面积和质量;

(7)营养状况;

(8)恩格尔系数;

(9)城镇化程度;

(10)道路建设和交通状况;

(11)生态和环境状况(包括绿化状况);

(12)卫生保健健康状况;第3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小康社会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13)教育状况;

(14)科技状况;(15)文化状况;(16)社会安全状况;

2006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1740美元2005年,北京城市居民收入消费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17653元,比上年增长12.9%。

第3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三、全面小康生活水准的指标体系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由于衡量人们生活状况的思路和侧重点不同,因而产生出不同的指标体系。我们先对几种常见的指标体系进行评析,而后提出对设计全面小康生活水准的指标体系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averagerealGDPpercapita)。它的计算如下:一定时期一国范围内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再除以总人口数量所得到的值。如果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或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者在购买时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它确实是衡量我们的物质生活标准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尽管对更多物品的享有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提高。第3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三、全面小康生活水准的指标体系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衡量生活水准时有一些不完善之处,有诸多因素未考虑到。如:

①无偿劳动。实际GDP未将家务劳动、志愿劳动和社区纳入核算体系。而这些对人们的生活水准会产生一些很实际的影响;

②收入分配。实际GDP极有可能掩盖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高基尼系数——GDP的较大份额掌握在相对较少比例的人手中;

③生活质量的改变。实际GDP不仅没有考虑新鲜空气、洁净的水,更多闲暇等带来的价值,也没有考虑诸如交通堵塞、噪声污染等令人不快的生活质量的改变。第4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三、全面小康生活水准的指标体系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这种指标提供了一种衡量生活水准的全球视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曾经发布了一份《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了全面发展观,以三个综合指标,即出生时预期寿命、由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成年人识字率决定的受教育情况、经过购买力破调整的人均GDP来衡量人类生活水准。HDI更多地用于国际间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准的横向比较,不再仅用GDP进行单一排名,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水平,综合地考虑了一些其它非经济因素,对我国全面小康生活水准的目标体系的建立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第4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三、全面小康生活水准的指标体系第三节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社会健康指数(socialhealthindex)。由美国Foudham大学社会政策改革研究所用官方数据及16种指标对美国50个州进行评估。分别为:可购买住房、与酒精有关的交通死亡、儿童贫困率、高中以上学历人数、婴儿死亡率、未成年人分娩率、失业率、工资状况、65岁以上老人贫困率、虐童状况、医疗保险覆盖面、家庭收入不平等状况、预期寿命、未成年人吸毒、暴力犯罪、青少年自杀。这16种指标更倾向于从社会学角度评判生活水准,先天有一种经济发达国家的“血统”。其中的某些指标可以对我们的全面小康生活水准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国情。第4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四节实现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途径一、加速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

加速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发展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因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第43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第四节实现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途径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就需要保证积累的适当增长,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消费水平的提高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又要保证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增加积累提供动力。积累和消费相互促进,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会大大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第44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五、加速城市化进程第四节实现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小康消费水平,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加速城市化进程。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还不高,真正的城镇人口(不包括城镇管辖的农业人口)还只有30%,如果城镇化比重达到50%,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就要高得多。城市化的加速是与工业化分不开的,大力推进工业化,有利于加速城市化。加速城市化,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道路、交通、城市绿化和环境问题,提高城市整体功能,提高人们工作、生活的舒适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第45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六、加快西部开发、缩小地区差别第四节实现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途径

我国现在地区差别较大,特别是西部地区还比较落后,动部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有的已经比较发达。有些城市已经达到了中上收入国家的水平。比如2001年人均GDP广州就达到了4568美元,上海达到了4500美元,北京达到了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2000年关于世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的中上收入国家水平,但西部地区,人均GDP一般在600美元以下(参加《中国统计摘要》2002年版,第22页)。低水平的小康实现程度都只达到56%,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在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西部的经济资源,加速西部经济的发展。第46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七、加速发展农业,着重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第四节实现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必须加快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工业化重于城市工业化,农村工业化决定农村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农村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所谓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农村工业化,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推行农村工业化,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第47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八、控制人口的增长第四节实现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途径

加速发展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生产,是提高消费水平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加速发展农业、消费品工业,调整农业、消费品工业的内部结构,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为消费服务的新兴产业,包括信息产业、旅游业以及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知识产业。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使消费品和劳务的供应丰富多彩,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九、加速发展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生产第48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十、增加并充分利用自由时间第四节实现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途径

自由时间的多少以及能否合理利用,是影响消费质量,从而影响消费水平一个重要方面。在自由时间里,进行高层次的消费活动,这对人的成长、发展,对生产力、消费水平的提高,关系极大。增加并充分利用自由时间,提高自由时间的消费质量,对于提高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49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自由时间的多少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当农业在10万年前得到发展的时候,人们不再需要花全部时间去狩猎和采集可以分出10%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在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1500年期间,手工艺人承担了耗时的制造任务,人们获得了17%的休闲时间。18世纪70年代后,动力机械(如蒸汽机等)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休闲时间增加到了23%。到20世纪90年代,电动机器加快了一切工作的速度,使人们能用41%的生命享受各种消遣。美国《时代》杂志宣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新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

[1]

格雷厄姆·莫利托:[美]《未来世界的五大冲击》,译者:操凤琴,《参考文选》,2000.16。

十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第50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十二、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第四节实现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途径

消费环境是影响消费质量、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环境,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环境遭受污染,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当然会大大降低消费水平。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还要培育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这是提高消费质量、提高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第51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休闲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以外的活动,其时间的多少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一百多年前,欧洲国家的周劳动时间普遍长达80至90小时,1900年的美国周劳动时间还是60小时,现在欧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周劳动时间已只有30~40小时。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现在已达到每周工作4天,法国一些地方决定实行每周工作32小时,年工作1000小时。人们印象中很劳碌的日本人,1990年的工作时间比1955年减少了400个小时,差不多下降了1/6以上,而这段时间正是日本经济起飞的高增长期。

[1]

黄铁苗,曹琤:《休闲的经济学思考》,《消费经济》,2003年第1期。第52页,共5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在进入第三次浪潮社会后,人们的周工作时将缩短到25小时,人们甚至还在讨论每周20小时工作制,尤其是在欧洲。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时间的多少逐渐成为评价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拥有更多的闲暇为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经济的发展,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所以,休闲时间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基础条件也自然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