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意识与注意_第1页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_第2页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_第3页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_第4页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第1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一节意识一、意识概述(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第2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第3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意识的特殊现象(一)催眠(二)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感觉麻痹:

★感觉扭曲和幻觉:

★解除抑制:

★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三)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如镇静剂、兴奋剂、迷幻剂

第4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与意识状态人的生物节律:这四种时间循环大致相当于1年(如春夏秋冬)、28天(如月经周期)、24小时(如学习工作的高峰期)和90分钟(如做梦的一个周期时间)四种时间长度

第5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二)睡眠与失眠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通常情况下持续1-7分钟,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为频率轻慢但振幅较大a波。第二阶段: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β波。第三、四阶段:沉睡期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第6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二)睡眠与失眠最常见的睡眠失常就是失眠。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景的改变造成,包括睡眠环境的改变,它是一种暂时性失眠。假性失眠:只是当事人在心理上有所失眠感,但其状态良好,这种失眠称之为假性失眠。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睡眠存在着个体差异所致。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称为失律性失眠。如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工厂里三班倒的工人出现睡眠困难等。药物性失眠:咖啡因、茶或可乐之类造成的失眠称之为药物性失眠。它包括长时间服用安眠药,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了对药物的依赖,导致的药物性失眠。第7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三)梦人们的梦具有以下特征:★自我中心★与当前的生活时间有关★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第8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第二节注意

第9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第10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维持(保持功能)◆监督和调节功能

第11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注意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动作◆无关动作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特殊神态第12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注意的种类及其规律(一)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可以将注意分成三种:★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第13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人自身的状态。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刺激物与衬托背景的关系:人自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个体的知识经验刺激物的对个人意义性第14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对兴趣的依从性。(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5)对人格的依从性。

第15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随意后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第16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课堂上学生注意涣散的主要表现(二)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并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教师组织好教学环节和课堂纪律◆多用颜色鲜明、能活动的直观教具◆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第17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的规律)

(四)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第18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四、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范围)

◆概念: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任务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第19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注意范围练习第20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注意的稳定性◆概念:指在一定时间内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注意稳定不等于注意长时间地固着在某一物体上,而是有规律地在加强或减弱,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叫注意的起伏。注意稳定性也并不意味着活动对象不变,只要总方向不变,都称为注意的稳定)◆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的主体状态第21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注意稳定性测验第22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注意的分配◆概念: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中,必须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活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形成活动系统第23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注意分配能力训练第24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四)注意的转移◆概念:注意有目的的及时的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转移与分散的区别:转移:根据目的任务主动进行的。分散:没有目的,自然发生的。第25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特征活动的目的性。第26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注意力缺陷障碍 1、注意力障碍

2、冲动控制能力差3、活动过度4、学习困难5、感知觉功能异常6、品行问题7、社交问题8、情绪问题第27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小学生注意品质的特点注意力不稳定注意力不持久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第28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趋势不随意注意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注意范围从窄到宽注意稳定时间从短到长(7-10岁平均20分钟左右,10-12岁平均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平均为30分钟。注意转移从差到好第29页,共3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注意品质的培养注意的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