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_第1页
30、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_第2页
30、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_第3页
30、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_第4页
30、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

为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奋斗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6月11日)俞正声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积极推进和谐湖北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省进程,为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努力奋斗。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围绕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农村面貌变化深刻,企业改革成效显著,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财政实力大为增强,团结求实蔚然成风,呈现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2003年至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8%,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发展最好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认真落实中央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等各项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切实加强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培训转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深入推进工业兴省战略,把调整结构作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重点。汽车、钢铁、烟草等行业调整成效明显,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加强,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开工建设,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显著成效,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2年增长近1倍。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有了很大改进,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雏形基本形成。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工作的基础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全省各族人民群策群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鄂部队和武警官兵风雨同舟、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真诚关心、热情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八届湖北省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湖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五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体会。主要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努力探索符合湖北实际的发展路子。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湖北的实际,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三要三不”的要求,着力做好“三改一培育”等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在经济工作中,着力发展现代工业和建设现代农业,突出抓好扩大开放、“三农”工作、武汉城市圈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培育优势产业、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快了建设经济强省的步伐。实践证明,现代工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是富民强省的重要源泉。我们必须长期不懈地努力,完成以发展现代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强省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党的宗旨,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坚持党的宗旨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对人民群众的困难、要求、呼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背离党的宗旨;说大话、许空愿、言而无信,同样也是背离党的宗旨。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于国情省情,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新观念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认真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尺度,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先行试点、稳步推开,统筹兼顾、配套实施,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依法治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公平正义法治的前提,公平正义的法治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条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要按照中央部署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影响公正司法的各种障碍,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强化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促进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抓好党的建设。好的作风要靠教育,要靠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也要靠严格的纪律。将影响改革发展的具体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腐败案件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点,推进制度创新,是作风建设的有效方法;发展党内民主,鼓励各方监督,严明党的纪律,促进党内团结,是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是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我们的一切进步都离不开党的建设的进步,我们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党的建设的发展。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对外开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力度不够,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困难;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继续下大力气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较重;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反腐败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党建责任制在有的地方不够落实,领导班子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未来五年,是充满机遇的五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五年,更是大有作为的五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境外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为湖北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内需不断扩大,湖北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加快发展有比较坚实的基础。机遇难得,稍纵即逝;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胡锦涛同志在视察我省时指出,要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定位,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湖北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要求我们努力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使湖北成为中部经济要素富集、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成为中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毅力奋力争先、奋力创新、奋力实干,奋力迈向新的高峰!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为先导,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强省步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紧紧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着力推进小康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和谐湖北建设,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到2012年,全省经济更加发达、法治更加完善、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制度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力争超过13000亿元,比2007年增长6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超过1000亿元,比2007年增长1倍;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力争分别超过300亿美元和60亿美元,均比2007年增长1倍以上;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法定职能得到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基层民主稳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逐步规范和完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行政机关全面依法行政,政法机关切实公正执法。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和谐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文明程度、公民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备,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软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文化综合实力居于中部前列的文化强省。城乡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5000元。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看病、上学、农村安全饮水、城镇居民住房等问题基本解决或明显缓解。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团结稳定和谐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进一步发展,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作风明显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就一定能把湖北建设得更加美好!三、着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一)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调动农民生产和建设积极性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优质农产品、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比重,尽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土地依法流转,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种养业劳动生产率。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节约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强优势产业基地和板块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蓄排灌、高产稳产农田、农业物质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加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公路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和以沼气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其他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坚决防止新增债务。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农民意愿,搞好乡村布局和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要以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工业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在发展中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在结构优化中发展经济。突破性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实施质量振兴工程和精品名牌战略,做强做大汽车、钢铁、石化等产业,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建材等产业,重视发展磷化、盐化工业。争取80万吨乙烯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争取实现油气勘探的实质性突破,争取核电项目早日开工,确保富士康、武汉芯片、南玻多晶硅和神龙汽车二厂等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注重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使一些重要产业的竞争力保持或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在重点产业中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的大企业;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突出抓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使一批重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以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等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更加便捷、通畅、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湖北的交通枢纽地位。继续推进能源、通信、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明确发展重点,完善发展措施,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和布局。要突破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业和现代物流业,把武汉建成重要的金融中心,不断提高全省信息化水平,形成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积极扶持房地产业、会展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抓好“一江两山”和红色旅游、文化及生态旅游区建设,使湖北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并逐步向农村延伸,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努力,基本形成机制灵活、结构优化、开放程度高、功能较为完善的服务业体系,使服务业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形成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五年努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水平位居同类城市经济圈或经济带的前列。全力支持武汉市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使武汉市的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的前列,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推动“一江两线”经济带建设,支持和促进长江沿线和汉(口)十(堰)、荆(州)襄(樊)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对武汉、襄樊、黄石、十堰等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襄樊、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功能。高度重视中等城市发展,增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恩施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神农架林区搞好生态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加强具有产业聚集特色的小城市和重点城镇建设,形成功能互补、产业相融、发展共进的城镇体系。县域经济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要继续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力争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县。全省县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县域工业就业人口有较大增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对革命老区、库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五)充分发挥科教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湖北突出的优势在科教,崛起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机制和人才。要深入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引导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逐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大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的力度,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力量与企业结合,加快形成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攻克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增加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实用人才,使湖北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密集的创新高地,成为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公众科学素养居于全国前列的科教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六)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抓好重点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依法依规关闭产能落后、严重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建设项目的实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复垦整理工作,实行节地、用地、造地相结合。努力解决磷矿、高磷铁矿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认真组织实施“五个专项治理工程”,抓好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城乡水源区和洪湖、梁子湖、大九湖等重点区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加强城市环境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植树造林、兴林富民,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确保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进展。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认真执行节能减排“两停止、两不准”的规定。(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以公开透明和群众监督为重点,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深入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步伐,认真抓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全面完成省直部门所办企业的改制脱钩任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以钱养事”的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推进国有农场、林场和国有农、牧、渔良(原)种场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企业调整重组和股份制改革,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消除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支持和帮助,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特别是农村金融等方面改革。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大通关”建设,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努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本省企业到境外发展,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加强与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在承接产业转移、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科技攻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实现今后五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思想更解放,视野更开阔,胸怀更宽广,步伐更坚定。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富民之基、强国之路。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自主创新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和约束力;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裕;也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尽快增强财力,逐步解决面临的民生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坚定不移地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湖北才大有希望,湖北才能加快崛起!四、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营造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和社会氛围。(一)加强人大、政协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在继续完善经济领域地方法规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工作实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密切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有序扩大基层民主。要以健全制度、规范程序为重点,完善“两推一选”制度,推进居委会直选,巩固村(居)民自治,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有序推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民主建设,不断发展基层民主。突出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二)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提高依法治省水平。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司法监督与制衡的工作机制,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从严治警,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加大财政对政法经费的保障力度,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制度。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切实防止和解决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健全行政复议机制,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稳定观,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拓宽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依据法规政策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湖北”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对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领导,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支持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大力支持解放军驻鄂部队和省武警部队的建设,落实拥军优属法规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三)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组织好重大主题宣传,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强化互联网站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诚信水平;把和谐理念贯穿到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培育和谐文化。(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政策,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增强其服务功能和自身活力;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市场化程度;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发挥荆楚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基层阵地。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培养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名人和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五、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以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十个基本”的目标:基本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促进就业创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健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惠民医疗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基本建立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政府为主导的资助政策体系,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农村道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基本实现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达标,基本建立城市廉租房制度和比较规范的经济适用房制度,真正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努力使我省的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化户籍、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制定完善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加大对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扶持力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基本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垄断行业的分配行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发放,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强化个人收入税收征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有较快增长。(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加快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建立适应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强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三)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步伐。加大公共卫生投入,重点加强乡、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城市惠民医院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医药医疗市场秩序,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落实对血吸虫病、艾滋病等疫病的防治措施。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安全监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倾斜。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规范各类办学行为,继续严格执行高校和高中“阳光招生”政策,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为主导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征用补偿办法,落实城镇房屋拆迁的各项政策,认真做好重组改制和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扩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覆盖面,帮助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积极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四)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方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健全公共政策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改革和规范行业协会,使其真正成为自主运行、自主发展的行业协调服务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强化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急管理和抗风险水平。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的能力。六、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实现湖北又好又快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关键在党。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树立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开放观念,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长远意识,以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促进湖北又好又快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作为认识国情、省情的重要途径,作为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将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努力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取得扎实成效。(二)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既重实绩,又重公论,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求真务实、胸怀宽广、作风民主、敢于负责、勇挑重担、清正廉洁、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意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强全委会对常委的监督,使党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继续做好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特别是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快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干部“能下”和“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推荐、考察和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意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老干部,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党校建设,改进干部培训,注重实践锻炼,推进干部交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新机制,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人才保障。(三)着力固本强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双建双带”工程,加强基层组织的工作保障;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提高和激励保障机制。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组织网络,增强服务功能,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