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免疫预防_第1页
预防医学免疫预防_第2页
预防医学免疫预防_第3页
预防医学免疫预防_第4页
预防医学免疫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医学免疫预防第1页/共51页2006年12月倍受关注的人畜共患病文献记载的人畜共患病约有近200种,其中数十种曾引起大规模的传播。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以往的鼠疫、狂犬病、炭疽、结核、布病……。近年的疯牛病、口蹄疫、SARS、猴痘、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禽流感……。疾病在动物世界传播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第2页/共51页2006年12月倍受关注的人畜共患病“谈牛色变”“谈禽色变”WHOinvestigatespossiblehumantohumantransmissionofavianflu第3页/共51页2006年12月倍受关注的人畜共患病--西尼罗河病毒FindingadeadcrowcouldbethefirstsignofWNVWNVwasfirstisolatedintheWestNileDistrictofUgandain1937.EquinediseasewasfirstnotedinEgyptandFranceintheearly1960s.TheappearanceofWNvirusinNorthAmericain1999,inhumansandhorses,milestoneInrecentyearsintemperateregionsofEuropeandNorthAmerica,presentingathreattopublic,equine,andanimalhealth.TheCulexmosquito第4页/共51页2006年12月倍受关注的人畜共患病--西尼罗河病毒第5页/共51页2006年12月倍受关注的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Monkeypox,acousinofsmall-poxthatnormallydwellsintherainforestsofWesternandCentralAfrica,haspoppedupintownsinthreestatesintheU.S.Midwest,infectingpetprairiedogsandtheirowners.Animaltohuman(72%ofcases)第6页/共51页2006年12月倍受关注的人畜共患病新发传染病与再发传染病社会恐慌危害严重我国SARS的启示禽流感的防治走向何处第7页/共51页2006年12月对人畜共患病的几点看法1正视人畜共患病人类发展史与疾病发生史相生相伴:重大人类疾病病毒大多来自动物。来自灵长类: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

来自蝙蝠: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来自家养与伴侣动物: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流感病毒……来自媒介昆虫:多种虫媒病毒……政府、大夫、匹夫……第8页/共51页2006年12月对人畜共患病的几点看法2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示必须高度重视人畜共患病传统疾病会有新面孔,新的疾病会不断出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病毒病新发和再发的“温床”。麻疹及相关病毒……

流感病毒……SARS病毒……多种动物病毒……第9页/共51页2006年12月对人畜共患病的几点看法3人畜共患病的防治需要多方参与和协调发达国家的体制可资借鉴,系统与整体观念。ThreeStateAgenciesInvolvedinWNVActivitiesinIllinoisIllinoisDepartmentofAgriculture

EquinesurveillanceDeadbirdnecropsyandtestingIllinoisDepartmentofNaturalResources

FieldbiologistsResearchIllinoisDepartmentofPublicHealth

Managementofsurveillancedata第10页/共51页2006年12月免疫学应用的三个方面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免疫诊断第11页/共51页2006年12月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免疫预防是指通过主动或被动免疫接种预防疾病。主动免疫预防: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被动免疫预防:主要是注射抗体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第12页/共51页2006年12月人工免疫与天然免疫第13页/共51页2006年12月EdwardJenner

(1749-1823)

:Discoveryofsmallpoxvaccine免疫预防的杰出贡献者第14页/共51页2006年12月LouisPasteur(1822-1895)

免疫预防的杰出贡献者PasteurizationDiseasesofSilkwormsGermTheoryofDiseaseAnthraxvaccineRabiesvaccine第15页/共51页2006年12月从“牛痘疫苗”的发现到减毒活疫苗的成功被誉为疫苗研究的第一次革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分离与生物纯化技术的发展,重组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不断上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成为第二代疫苗革命的典型代表;20世纪90年代末,核酸疫苗或DNA疫苗的研究成为热点,逆向疫苗学使得快速筛选保护性抗原的研究成为可能,被誉为第三代疫苗革命;疫苗研究的技术革命第16页/共51页2006年12月20世纪末,微生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迅猛发展,为疫苗研究带来了第四次革命;现代疫苗学的研发,综合集成了四次疫苗革命的技术和成果,并成为预防性疫苗久兴不衰的主要支撑力。疫苗研究的技术革命第17页/共51页2006年12月免疫预防的重要成就1980年5月,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宣布:严重危害人类的天花在全世界彻底消灭。1974年,WHO决议推行:扩大的免疫计划(EPI)要求世界各国普遍实施计划免疫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结核和麻疹等6种疾病。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儿童始用疫苗(CVI)规划。要求研制热稳定性好、安全、高效、价廉,只需口服1~2次即可预防多种疾病的联合疫苗MultidiseaseVaccinology第18页/共51页2006年12月预防用生物制品主动预防制品与被动预防制品:疫苗与抗体预防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三大类。用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制成的制品为疫苗;用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制成的制品为菌苗;用甲醛处理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实践中,用于自动免疫预防的制剂统称为疫苗。由于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人们常把疫苗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大类。第19页/共51页2006年12月ToxinchemicalmodificationToxoidtoxinmoietyantigenicdeterminants抗毒素第20页/共51页2006年12月灭活苗和活疫苗传统疫苗即通常所说的灭活苗和活疫苗。灭活苗是用加热、甲醛、β—丙内酯等理化方法将完整病原微生物杀死制成疫苗,如霍乱灭活菌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等。灭活疫苗接种后,其中的抗原会诱导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减轻病情。活疫苗多由减毒或修饰的弱毒病原微生物制成,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口服减毒活疫苗等。机体接种活疫苗后,弱毒株即在体内生长繁殖,导致轻微感染,诱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产生较为坚强的免疫力。残余毒力和毒株稳定性是选择和使用弱毒活疫苗时应该考虑的因素。第21页/共51页2006年12月实践中,为简化手续、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或提高免疫覆盖面,常常使用多价疫苗和联合疫苗。多价疫苗是由同种病原的不同型制成,如流感灭活苗、流行性出血热灭活苗。联合疫苗,又称混合苗,是将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分别制苗后混合而成的制品,如百白破三联苗。多价疫苗和联合疫苗第22页/共51页2006年12月新型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而言。传统疫苗是应用完整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这些制品含有一些与特异性免疫无关的成分,在使用时会引起某些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新型疫苗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的疫苗或仅包括与免疫有关成分的疫苗,又称高技术疫苗、分子疫苗。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猪大肠杆菌工程疫苗和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已经正式投产上市。新型疫苗第23页/共51页2006年12月毒种来源与制备方法毒种来源1异种病毒/细菌2同种病毒/细菌3基因改造的病毒/细菌4核酸制备方法1鸡胚/鸡胚细胞2动物/动物细胞3人体组织/血液4细菌培养物第24页/共51页2006年12月1发热、感染及各种传染病患者;2脏器或严重疾病: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肾炎、肝硬化、血液病、肺结核、恶性肿瘤、癫痫、痉挛素质、免疫缺陷等;3过敏史、湿疹患者;4特殊群体: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过分衰弱、佝偻病、营养不良等;5结核菌素皮试阳性禁种卡介苗。免疫预防接种的禁忌症第25页/共51页2006年12月1局部反应:24小时左右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直径2.5~5cm,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痛;2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可伴有寒战、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3晕厥: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4过敏性休克或变态反应:注射抗毒素数秒钟、数分钟或1~2小时内发生。免疫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第26页/共51页2006年12月免疫预防的方向与发展热稳定性好、安全、高效、价廉,只需口服1~2次即可预防多种疾病的联合疫苗1传统制品的改进和提高;2联合疫苗/多价疫苗;3病毒培养:提高滴度或寻找培养方法;4新型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重组疫苗、核酸疫苗等。第27页/共51页2006年12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疫苗研发的主流转变为改进疫苗和新型疫苗。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型疫苗的上市,极大地推动了疫苗市场的发展。在过去10年里,灭活小儿麻痹疫苗、流感疫苗、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乙肝疫苗、肺炎结合疫苗等使得疫苗市场几乎扩大了1倍,达到了100亿美元左右。2005年Sanofi-Pasteur研发的A、C、Y、W135群四联奈瑟氏脑膜炎多糖结合疫苗已经注册成功。第28页/共51页2006年12月WHO提出的研究重点是艾滋病疫苗、结核病疫苗、疟疾疫苗、流感疫苗、细菌类疫苗和结合疫苗、联合疫苗、植物疫苗、抗肿瘤疫苗以及新出现的传染病和反生物战疫苗等。2006年2月WHO发表的资料,将正在研究开发的,并已处于临床前期或已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按疾病分类为七大类:腹泻类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肝炎和肿瘤、肠道病毒类传染病等,总数共199种疫苗。第29页/共51页2006年12月第30页/共51页2006年12月第31页/共51页2006年12月2006年9月,美国FDA修订发布了《CharacterizationandQualificationofCellSubstratesandOtherBiologicalStartingMaterialsUsedintheProductionofViralVaccines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草案,并将于3个月后定稿实施。其中融入了诸多最新科技成果,包括新发和重大病毒病疫苗研发要求。第32页/共51页2006年12月我国疫苗研发和生产企业从原来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已发展到近30家,能生产41种疫苗,个别项目在国际上领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疫苗生产大国。国内疫苗研发工作近年来已呈现良好的势头,在品种和质量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据医药行业中的疫苗企业销售统计(含国外疫苗进口分装部分),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

第33页/共51页2006年12月我国新疫苗的研究取得良好的进展:艾滋病疫苗2005年初批准Ⅰ、Ⅱ期临床,23价肺炎球菌疫苗2005年6月获新药证书,疟疾疫苗2005年获准Ⅰ/Ⅱ期临床,SARS疫苗临床Ⅰ期,戊肝疫苗2005年初获Ⅰ/Ⅱ期临床,基因工程口服霍乱疫苗2005年初上市,轮状病毒疫苗、志贺氏疫苗2005年进入Ⅲ期临床,脊灰全病毒减活疫苗(IPV)2005年进入Ⅰ期临床等。

第34页/共51页2006年12月我国疫苗研发和生产是大国,但离成为疫苗强国还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疫苗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产品不多,产品质量与先进国家标准尚有距离以及疫苗的基础研究工作薄弱等。第35页/共51页2006年12月我国疫苗如何赶追或符合国际标准,包括进行WHO认证,是疫苗行业和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相信面对市场机遇、市场竞争和我国疫苗流通体制的改革,会促进国内疫苗企业之间和与大型制药企业的整合,提升疫苗行业的研发水平及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的竞争力。第36页/共51页2006年12月部分疾病的免疫预防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这三个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同样,当流行已经形成时,若切断任何一个环节,该传染病的流行即告终止。发生率、发病率、致死率第37页/共51页2006年12月部分疾病的免疫预防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儿童疫苗的计划免疫涉及11种疾病;而在发展中国家,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疫苗只有6种,即结核、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发达国家关注的是传染病的彻底消灭和疫苗使用的副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关注更多的仍是有疫苗接种的覆盖范围及如何将新疫苗列入计划免疫中。问题:婴幼儿免疫应答的特点?第38页/共51页2006年12月我国推荐的免疫预防方案第39页/共51页2006年12月美国推荐的免疫预防方案第40页/共51页2006年12月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我国是绝对的乙肝大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肝炎,其中大多数是在儿童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到成年期死于肝肿瘤。1992年WHO建议,乙型肝炎高发国家应该把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列入常规免疫程序。目前大约有90个国家已经实施。部分乙型肝炎高发的发展中国家还未能得到实施。酵母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是亚单位疫苗的典型代表。第41页/共51页2006年12月脊髓灰质炎的免疫预防脊髓灰质炎在一些国家已经被消灭了(美国在1974年,美洲国家在1991年)。国际免疫日的策略已经成功地将发展中国家的脊髓灰质炎病例降至很低的水平。1996年WHO报告,全球有三分之二5岁以下的儿童口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该病的传播仍时有发生。第42页/共51页2006年12月肺炎球菌的免疫预防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每年由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约有120万。肺炎球菌是引起肺炎、脑膜炎、中耳炎与窦炎的主要病因,其菌体的荚膜多糖抗原对2岁以下的儿童接种不能激发足够的抗体应答,而这一年龄组由肺炎球菌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最高。自从使用Hib菌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菌苗、菌体多糖与蛋白抗原相结合)后,此问题得以解决,因为这种结合菌苗可以增强抗体应答并确保再次接触菌体多糖时有足够的记忆免疫。新产品的研制。第43页/共51页2006年12月麻疹的免疫预防疫苗接种已显著降低了麻疹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通常对12~15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