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题库(年月修改)()_第1页
统计学试题库(年月修改)()_第2页
统计学试题库(年月修改)()_第3页
统计学试题库(年月修改)()_第4页
统计学试题库(年月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库、填空题1、是作 、 料 和 学的体, 是工作的成果,学是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有大量观察法 、 分组法 、 综合指法 和推断法 。为设计、查 、 整理 和 分析 四个阶段。4、随着 研究范围 的改变,总体和 位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 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指标称为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连续性 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 离变量;变量按性质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8、社会经济具有 大量性 、数体性 、具体性 、客观等特点。9、个完整的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量 两个基本部分。10、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 和数量指标 ;按在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明总体单位属性 明总体的 特征的名称叫标。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 表示,质量指标用 相对数 或平均数表示。13、在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 和指标称为变量。14、由于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 体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二、是非题1、和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3、是对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T)4、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T)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算机考80分,这是7、资料就是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是品质标志。(F)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T)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三、单项选择题1(C)、从质到量 、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8085,这5个数是( D )、指标 B、标志 C、变量 D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 )、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该市每个职工家C、该市全部职工 、该市职工家庭户4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B)、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的学习情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B)、综合性 B性 、大量性 D、变异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是( B)、总体性 B性 、体性 D、性7、某职工三的工500,则“工”是(B)、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C )、表示总体特、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标志 、指标 C、变异 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D)、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B)、从总体到单位 C、从定量到定性 D、以上都对12、变量是可变的(C)、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 、数量标志和指标 D、质量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B )、数量标志 、数量指标 、变量 D、质量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 C )、一定是统计指标 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15、年龄是(B)、变量值 、离散型变量C量 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品质标、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 )、大量性 、数量性 、同质性 D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 )、劳动生产率 、产品合格率 、人口密、产品单位成本 、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净、劳动生产率 、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 )、性别 B、出勤人数 、产品等级 D、产品产量 、文化程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BE )、人口性别 、工资级别 、考试分、商品使用寿命 、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 E )、粮食产量 B、人口年龄 C、职工工、人体身高 、设备台数8(ABE)标志 B数量标志 指标数量指标 E变量9连续变量数值(AC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 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0(E)B总体单位是标志承担者C统计指标数值来源于标志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二: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是统计作基础 环节它基本要求有确 时 面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表 和 查 。3统计调查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经常性调查和 一次性调查 。4统计调查中搜集料方式有直接观察法 凭证法和 采访法。括调查目调查项目和调查地点以及其他准备作 。统计调查调查时间是指搜集料所属时调查期限是指 调查作起止时间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调查项目 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单一表和 一览表两种。8统计报表料来源主要是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 内部报表。9建立和健全统计台账和 录 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基础。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和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中。12调查单位是志承担者填报单位是 填写报送料 二是非题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F2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F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T4统计报表中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T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料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F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T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F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T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F10、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T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F三、单项选择题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C)A、普查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B。A、采访法 B、直接观察法 C法 D、报告3、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A、全面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4、统计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指(A)A、原始资料 、总体资料 、数字资料 整理过的资5、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A、调查经费的落实 、调查组织工作、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 调查对象的确6、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C)A、普查 B、重点调查 、抽样调查 D、典型调7、作为一个调查单位A、只能有一个标志 可以有多个标、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8(D)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A、及时性 B性 、连续性 D、真实性9、某种年报制度规定在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则调查期限为(A)A、1个月 B1年 、1年零1月 D、210、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B)A、登记时限 的所属时、时期现象的所属时间 D、以上都对1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B)A、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普查和抽样调查1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标准是(C)A、调查对象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是否全、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D、调查工作是否经常进行13、调查时间是指(A)A、收集资料所属的时间 工作起止的时、规定提交资料的时间 D、开始进行调查的时间1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C)A、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 出成绩的单、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 D、典型单位15、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D)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 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 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四、多项选择题1、普查属于(ABD)、专门调查 、全面调查 C、非全面调、一次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2、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有(ABD)、报告法 、采访法 C、大量观察、直接观察法 、问答法3、专门调查包括(ABE)、普查 、抽样调查 C、定期报表、全面报表 、典型调查、商品库存量 、职工人数 C值、企业固定资产价值 、企业工伤事故情况5、为了解全国乡镇企业情况而进行调查,则每一个乡镇企业是(BE)、调查对象 、调查单位 、填报单、调查项目 、标志的承担者6、统计调查(ABD)A、是收集原始资料的工作B、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C、是统计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阶段D、所取得的资料都是数字资料7、抽样调查具有等特点、随机原则 、数量方面的推算 C、适用面、可靠性高 、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8、统计调查项目(ABCED)A、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 B、是调查的具体内容 CD、都表现为具体数值 、是调查单位应承担的调查标志9、统计报表的特点是(ABE)、自上而下统一布置 B、自下而上逐级填报C、按规定的报送时间上报 和项目填、一般属于全面调查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是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2、统计整理包括核 、组 、统计汇总 和编制统计表 四方面内容。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称为频率 ,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限。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手工汇总 和 计算机汇总两种形式。由总标题 、题 、题 和 字资料四部分成;从内容上,由主词 和宾词 。为简单表 、简单分组表 和复合分组表 。8、统计表的宾词排列形式有平行排列和复合排列两种。单分组和 组两种。的单位合并在一起。为距额为 限 。12、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来代表各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它是假定各组内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二、是非题1F2T3T4—F5首要问题就正确划各界限F6编制变量列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极端则宜采开口示T7连续型变量作距式且限重限示T入该F9次布有两种现方种格示另种图示F10整理就对资料加处理F够对体由于体各所具有差异性决定F三选择题1依据指D变量值2关键于(A)正确选择BC正确确定和限 D正确选择布列种类正比 反比 C系 D有成正比有成反4与区别于体杂程度同 少同C选择性质同 D选择量5等距适于(B)切变量 动比较均匀情C量 D定比率变动变量6确定连续型变量限相邻限般要求(B)重B重C等 D重或重7与区别于主词否B宾词否C少 D否重叠8横题示各名称般写(B)上方 B左方 C右方 D均可以9要求算各配可采(B)BD0CO BX — D)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间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间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C)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B将各组次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D将各组次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3D)次累频率 频率 D次密度40C。260B215C230D四多选择题1E )资料审核 B分组 汇分析 E编制2)职工按工龄分组 B企业按所制属性分组 C教师按职称分人口按地区分组 E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3D)企业按完成程度分组 B职工按工龄分组 企业按隶属关系分企业按年产量分组 E学按健康状况分组4E)单位的多少成正比 单位的多少成反C单位的多少无关系 D组多少成正比E组多少成反比5D总标题 横行标题 纵栏标主词 宾词6E)、区分现象的类型 内部结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数量变化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7、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分配次数的因素是(ABCD)、组距的大小 、组数的多少 、不同的组、变量值的大小 、分组标志的性质8、选择分组标志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D)A、统计研究目的或分组目的 B、标志能否反映事物本质C、是区分事物数量差别还是性质差别 条、变量是连续变量还是离散变量9、统计资料审核主要是审核资料的(ACB)、准确性 B性 、完整性 D、代表性 10、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一般有(A、逐级汇总 、集中汇总 、手工汇D、电子计算机汇总 、逐级汇总与集中汇总相结合11、广义的统计表从其用途上看包括(ABCD)、调查表 、汇总表 、分析表 D、简单分组表 1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D)、是上限与下限的中点数 B、在开口组中可参照相邻组来确定C、在开口组中无法计算 、就是组平均数13、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ABC)组成。、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主词 、宾14、组距式分组仅适合于(AC)、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变动幅度较D、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小 、连续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合指标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实物单位 、位和位 三种。3、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是比例相对指标;男性人口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结构相对指标;人口总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是强度相对指标;两个国家人口数之比是比较相对指标;两个时期人口数之比是动态相对指标。4、加权算术平均数中以各组次数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以各组标志总量为权数。5、众数是被研究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6、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散趋势。7、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的均衡性的尺度,同时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性 和协调性。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有全距 、标准差、 平均差 和 数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9、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 和 量 ;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时期指标 和时点指标。10、在标志值一定的条件下,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各组次数 条件下,分配在变量值较大的组的次数 越多 ,平均数的值偏大。、算术平均数是总体标志总量 以总体单位总量所得的商,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根未分组资料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根据 分组资料 计算的。12、统计指标中 标 是基本形式,它是计算标 和 平均指标的基础。二、是非题短没有直接关系。 T2、A、B、C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程度为100%。F3、强度相对指标是又两个不同质的指标对比得到的,其计量单位用复名数表示。F4、如果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F5、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T6、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条件是两个被比较的平均数相等。T7、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T8、当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T9、当变量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T10、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大值影响,而调和平均数易受极小值影响。T三、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B )、150% 、101.9% C、66.7% D、无法计算2、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D )、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3、在加权算术平均数中,如果各个变量值都扩大3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平均数( C )、不变 、减少了 、扩大3倍 D、不能确4、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C)、计算条件不同 、指标意义不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计算结果不5、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D )、全距 、平均差 C差 D、标准差系数6、某班学生50名,男女生各占一半,该班学生性别成数的方差为( A )、0.25 B、0.5 、1 D57、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 D )、统计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数 D、强度相对数8、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 C )、零 B值 、最小值 D、平均值9、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两个邻组的次数相等,则( B )、众数为0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C数 D、众数组各单位变量值的平均数为众数10、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A )、全距 B差 、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在标志变异指标中,能相对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是( D )、平均差 B差 、全距 D、离散系数12、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和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的代表性( A )、甲大于乙 、甲等于乙 、甲小于乙 D、难以判13、平均指标中最常用的是( A )、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14、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常用的是( C )、全距 B差 、标准差 D、离散系数15、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这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D )、简单算术平均法 、加权算术平均法 、加权调和平均法 D16、比较相对指标是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 B、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对比C、同一现象的部分与总体的对比 D、有联系的不同现象的相互对17、正确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B)、正确选择对比基础 比C、相对指标应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 D、分子、分母必须同类、偏向上限 、偏向下限 、为零 D、等于组中值19、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B)、极差 B差 C差 D、标准差系20、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特例的条件是(A)A、各组权数相等 B、各组权数不相等C、各组标志值相等 标志值不相21、各标志值加上(或减去)某一常数后计算的平均数(C )A、与原平均数相等 、等于0C、等于原平均数加上(或减去)该常数 D、与原平均数无关22、平均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中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D23、已知总体平均数为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0,则方差为(B)、5 B25 C、125 D、24、下列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是(D)、平均数 B、全距 C差 D、离散系数局2(D。、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BD )、全年出生人数 B、国民生产总值 、粮食总产、商品销售额 E率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BE)、年末人口数 、钢材库存量 C、粮食产、工业总产值 、经济增长率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BCDE)、货币单位 B、劳动量单位 、自然单、度量衡单位 E、标准实物单位4、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CD)、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BCD)、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C随X大 D随X的减少而减少E、与次数多少成反比关系6、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DE)、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人劳动生产率 、人均国民收、平均工资 、居民家庭收入的中位数7、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有(CDE)、平均数 、全距 C、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8、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关系表现为(ABCDE)A、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B、相对指标能补充总量指标的不足C、相对指标可表明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D、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E、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都是综合指标9、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ABC)、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D数 E、众数10、众数和中位数(ADE)、都是位置平均数 B、都不是平均数 都受极端值的影D、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都是代表值11、标志变异指标(ABD)、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 C、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D、反映现象的离中趋势E、既反映集中趋势,又反映离中趋势12、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可以是(ABCDE)、系数 、倍数 C、成数 D、百分数 E13、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ABE)、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1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BCD)、人口密度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人口出生D、人口自然增长率 、男女性别比例、填空题1、时间数列是将总体某个 指标 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按 间 先后顺排列而成。的间 的 值 。是 环比发展速度 的序时平均有方程法 和 两种计算方法。4、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有时距扩大 法、移动平均 法、 分段平法和最小平均 5、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可以分为 平 和 度 两大类。有发展水平 、平 、 量 平均增长量 等。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有 发展速度 、 度 、 度 平均增长速度 等。8、由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首尾折半算术平均数法,由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以间距长短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法。9、根据某20项的时间数列,采用五项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修匀后的新的时间数列有 16 项。10、发展速度根据基期选择的不同可分为 环比发展速度 和 定基发展速度 ,两者之间具有 定基发展速度是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的数量关系。、增长量指标由于采用不同的基期可分为逐期增长量 和 累计增长量 ,者之间具有 累计增长量是相应的逐期增长量的和 的数量关系。12、在移动平均法方法下,移动平均的项数越长,数列所表现的长期趋势 越明显 。13、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 长期趋势 、 季节变动 、 循环变和 不规则变动 。14、时间数列中的 逐期增长量 大体相等时,可配合直线方程;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时,可配合抛物线方程。15、半数平均法的数学根据是 两点决定条直线 的数学依是 趋势值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 。二、是非题1、将总体系列不同的综合指标排列起来就构成时间数列。F2F3F4F5F6T7F8T9T10FT12“尾折简单术”T动趋势T14偶移动进行两次移动TT三单选择题1进行动态分析础( A )D增2又称作( C )度BC增度D35年季四移动进行修匀则修匀( B )1216C17D18项4本( A )绝列C列D5历年物库存额( B )动态D动态6由不( C CD7动态分析础( D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D、发展水8、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A )、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B、不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9、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时期数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10、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 )、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B、都可消除现象在时间上波动的影响C、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7.1%3.4%、3.6%5.3%,则定基增长速度是( D 、7.1%*3.4%*3.6%*5.3% 、(7.1%*3.4%*3.6%*5.3%)-1C107.1%*103.4%*103.6%*105.3% D、(107.1%*103.4%*103.6%*105.3%)-112、平均增长速度是( D )、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的算术平均C、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D、平均发展速度减13、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D )A、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D、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14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D)、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水平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15、半数平均法适用于( A )A、呈直线趋势的现象 曲线趋势的现C、呈指数曲线趋势的现象 D、三次曲线趋势的现象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正值,则这条直线呈( B )、下降趋势 、上升趋势 、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17、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负值,则这条直线呈( A )、下降趋势 、上升趋势 、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18、如果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则适宜配合( A )、直线模型 、抛物线模型 C型 D、指数曲线模19、累计增长量等于( C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水平之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 D、逐期增长量之差20、增长的绝对值是( D )A比 C、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 D、前期水平除以四、多项选择题1、各项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有( BCD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E、变量数列2、时期数列的特点是(ACE )、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值不能直接相C、指标数值通过连续登记加总取得D、指标数值只能间断计量E、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3、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ACE )、历年银行储蓄存款余额 、历年产值C、各月末职工人数 、各月商品销E、历年粮食库存量4、历年国民生产总值数列是( AD )、绝对数时间数列 、相对数时间数列 、平均数时间数、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ABD )A、增长了50万元B、增长了100%C、增长了50%D(ABD )A、增长了50万元B、增长了100%C、增长了50%D、翻了一番E、翻了两番6、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ABCDEA、平均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水平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D、各期逐期增长量E、累计增长量7、平均发展速度是(ACDE ))A、环比发展速度的动态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代表值E、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的N次方根8、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 )A、时间长短应该一致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一致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E、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应该一致9、时间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CDE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C、绝对数时间数、相对数时间数列 、平均数时间数列10、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AB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B、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基期一致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E、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差、下列社会经济现象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BE )、某商店各月商品库存额 商品销售C、某企业历年内部职工调动工种人次数、某供销社某年各月末人数 年产品产12、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具体包括( ABD )、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 、发展速D量 E、增长速度13、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具体包括(ABCE)、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D、增长量E、平均增长速度14、影响时间数列变化的因素有( ABDE )、基本因素 、偶然因素 、主观因D、循环变动因素 E、季节因素15、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 ABCD )、时距扩大法 、移动平均法 、分段平均、最小平方法 、趋势剔除法16、在直线趋势方程y=a+bt中的参数b表示( CD )A、趋势值 、趋势线的截距 C、趋势线的斜率D当t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增减的数值 E当,y一、填空题1、统计指数按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个体指数 和 数 。2、总指数按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 和平均数指数。3、综合指数按其所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 。4、编制综合指数时有两个要点:一是选择同度量因素;二是使同度量因素固定下来。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计算中,既起过度作用,又起权数作用。6、一般地讲,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做为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7、平均数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编制的总指数,通常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使用,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页公式表达。10、产品产量增长15%,单位产品成本上升5%,则生产费用增长20.75%。、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15%,则物价上涨了17.6% 。12、在指数体系中,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 各因素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增长额的 和 。13、因素分析法的特点是:假定变 ,来测定某一因素的变动 。数体系的数量关系表现为总量指标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平均指标指数等于固定组成指数乘以结构影响指数。15、平均指标指数是 ,它又称为 组成指数的式是 ;结构影响指数的公式是 。二、是非题1、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T2、总指数就是加权指数。F3、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T4、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T5、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了。F6、总指数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而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F7、在我国统计实践中,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固定加权平均法。T8、总指数能说明不可相加现象总变动的情况。T9、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元素的时期是可以选择的。T10、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T11、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T12、对于多因素分析要使用连锁替代法。T13、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应增长15%。F14、平均指标指数实际上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F15、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F16、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T三、单项选择题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B )、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算术平均数指数 调和平均数指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B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数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3、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 )、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4、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B )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5、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B)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序时平均数(D)、30% 、32% C、2% D、7、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D )、只是原来的0.09元 、与原来的1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的0.91元8、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A)A、10%B、30%C、100%D、9.09%9、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D )、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了4% D了10、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是( A )、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个体指数 D、综合指、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 A )、数量指标指数 、综合指数 C数 、质量指标指12、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有(C )、产品产量指数 、商品销售额指数 、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商品销售额的增加额为400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 B )、增长使销售额增加10元 、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5元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1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5元14、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5%,利率提高20%,则利息额增加( B )、45% B、50% C、5% D、1215、狭义的指数是指( C )、动态指数 、总指数 C、定基指数 D、个体指数16、根据个体指数和报告期总量指标计算的总指数是( B )、综合指数 算术平均数指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17、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D )、基期 B期 、都可以 视具体情况而18、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 C )方法、个体指数 、综合指数 数 平均数指19、为了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应计算平均工资( C )、可变构成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 、固定组成指数 D20、平均指标指数是( A )A、平均数指数 、个体指数的平均数C、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成的指21、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平C、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D、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平均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ADE )、产品产量指数 、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产品成本指数 、职工人数指数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CD )、产品产量指数 、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产品成本指数 、职工人数指数出出为( ADE )、数量指标指数 、综合指数 、总指数、销售量指数 、个体指数4、统计中通常所讲的指数( ADE )、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相对数 B、具有平均数的性质C值 变动的原、可用来反映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中的作用有( CE )、比较作用 B、平衡作用 C、权数作、推算作用 、媒介作用6、综合指数( ABCDE )C、分子、分母有一个是假定的总量指标D、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变动程度7、平均数指数( ABDE )、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的平均C、其权数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D、是我国目前编制物价指数的常用方法8、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B )、综合指数 、平均数指数 指、平均指标指数 、可变构成指数9、某种产品的生产总费用2003年为50万元,比2002年多2万元,而单位产品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则( ACDE )、生产费用总指数为104.17% 、生产费用指数为108.56%C、单位成本指数为95% D为109.65%、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2.63万元10、三个地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为基期的这个指数是( BE )、个体指数 B、总指数 、综合指、平均数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包括( BCE )、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数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可变构成指D、算术平均数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七:相关与回归分析、填空题1、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系 和 相关关系 两种类型。2、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不同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 不相关。3、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方向不同分为 正相关 和负相关。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不同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5、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计算相关系数。数R的值介于 和+1着正相关 当它为负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负相关。7、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点上与相关分析不同。但关系值不固定的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关关系对应的是系 ,反映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的依存关系。9、用直线方程来表明两个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进行估计和推算的分析方法称为 简单性回归分析 。10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相关系数,确定现象之间相关变量之间的般关系式的方法是析 。11、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b的数值用待定系数方法确定,其中a= ,b= 二、是非题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F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定都是随机变量。F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F4br的符号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F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F6、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T7、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关系。F8、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F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F10、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T11、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析。T12、b0T三、单项选择题1、相关关系是( B )、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D、现象间存在的函数关系2、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增加,两变量之间存在着(B )、曲线相关 、正相关 C关 D、无相关3、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两变量之间存在着( C )、曲线相关 、正相关 C关 D、无相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C )从0到1 从到0 C从到1 D、无范围限制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比,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 A )、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C的 D、因变量是给定的,自变量是随机的当居民收入减少居民储蓄存款也会相应减二者之间的关系( B )、负相关 B关 、零相关 D曲线相关7、配合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D )、半数平均法 、散点法 D8、价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C )、复相关 B关 C关 D、负相关9、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 C )、作定性分析 、制作相关图 、计算相关系数 D、计算回归系1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D )、散点图法 B、半数平均法 C法 D、最小平方法1000件时,其生产5000012000( D )、Y=12000+38X BCY=38000+12X D12、相关图又称(A )、散布表 、折线图 C图 D13、工人的出勤率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等于0.85,可以断定两者是(C )、显著相关 、高度相关 、正相关 D、负相1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 )B、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密切程度C、两者都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D、两者都不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15、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 )、1 B、-1 C、+1或-1 D、大于于+116、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中,b表示( C )A、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B、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数量C、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减少的数量Dxy增加的数量四、多项选择题1、相关分析( AC )、分析对象是相关关系 配合回归方C、分析方法主要是绘制相关图和计算相关系数D、分析目的是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E、分析目的是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并配合相应的回归方程以便进行推算和预测2、下列现象中存在相关关系的有(ABE)B、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成本相应下降C、税率一定,纳税额随销售收入增加而增加D、商品价格一定,销售额随销量增加而增加E、农作物收获率随着耕作深度的加深而提高3、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是(ADE)、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正相关D、负相关E4、相关系数(BCDE)A、是测定两个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指标B、是在线形相关条件下测定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C、也能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D、其数值大小决定有无必要配合回归方程E、与回归系数密切相关5、直线回归方程( ABCD )A、建立前提条件是现象之间具有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B、关键在于确定方程中的参数a和bC、表明两个相关变量间的数量变动关系D、可用来根据自变量值推算因变量值,并可进行回归预测E、回归系数b=0时,相关系数r=0(元与工人劳动生产(件/人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50-0.5X,则(ABD )、0.5为回归系数 、50为回归直线的起点值C1件0.5元1件0.5元E、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减少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50元7、相关关系的特点是( AC )、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C、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不确定的 D、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确定的E、现象之间不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8、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为了(ABE )A、说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B、通过给定自变量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C、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两个变量相互推E、用给定的因变量数值推算自变量的可能值9、在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x和y( ABE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B、一个是给定的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C、两个都是随机变量 个都是给定的变E、两个是相关的变量10、在直线回归方程中(ACE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B、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C、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D、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E、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11、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形式分为(CD)、正相关 B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 E12、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ABCD)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B、现象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这种直线关系可用散点图来表示C、具备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资料,且能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D、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 13、由直线回归方程y=a+bx的y( ACD )、是一组估计值 、是一组平均值 C、是一个等差级D、可能等于实际值 E于0一、填空题有 样 和不重复抽样 两种具体抽样法。和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抽样调查所固有但又可控制和计算的。3、在抽样推断中,若其他条件不变,当极限误差缩小一半,则抽样单位数必须原来的四倍 ;若极限误差增加2倍,则抽样单位数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4、以样本指标去估计总体指标有点估计 和 计 5、点估计就是用样本指标去直接估计总体指标,它没有考虑抽样误差;而区间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去推断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并能够说明估计的可靠性,所以,区间估计是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主要方法。7、抽样推断中产生的抽样误差不但可以计算,而且还能加以控。的标 与 全及指标 的平均离差。成 个可能的样本个可以构成个可能的样本个数 。10、区间估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样本指标、允许误差范围和置信度 。、由于全及总体是唯一的,故根据全及总体计算的参数也是唯一的,常用的有总体均值 、 方差 、 数 13、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与总体标志变动度的大小成正比,与样本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如其他条件不变,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则样本容量应增加 。14、如果全及平均数落在区间(550,650)内的概率是95.45%,则抽样平均误差等于25。15、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被研究标志变异程度、置信度和。1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样本总量、 和 。二、是非题3、有意选择样本单位所造成的误差不是抽样误差。T4、抽样调查不仅存在抽样误差,而且也存在登记误差。T5、抽样平均误差实际上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平均数的方差。F6、随机原则并不排除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F7、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推断。T8、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小于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F9、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抽样的随机原则而造成的。F三、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C )A、了解现象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变化趋势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C、用样本指标对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断估计D、为计划和决策提供详细生动的资料2、从总体中选取样本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可靠性 B性 C性 D、准确性和及时3、样本指标、都是随机变量 、都不是随机变C、有些是随机变量有些不是随机变量D、既是随机变量又是非随机变量4、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D )、登记性误差 B、代表性误差 、系统性误差 D、抽样误5、抽样误差是指( C )、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系统性误C、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抽样误差( D )、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可以控C、可以避免,但不可以控制 D、不能避免,但可以控制7、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相比( D )、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者总是小于后C、两者总是相等 D、不能确定大小8、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 D )、也唯一 B、有无数个 、不唯一 D、有有限9、抽样调查中,无法消除的误差是( A )、随机误差 、责任性误差 差 D、系统性误差少(D )、4倍 、2倍 、3倍 D9倍、点估计( A )、不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B、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C、适用于推断的准确度要求高的情况 D、无需考虑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相对而用样本指标去推断相应的全及指点估计的可靠性比区间估计( A )高 低 、基本相同 D、时高时13、区间估计的置信度是指( B )、概率度 、概率保证程度C、抽样允许误差的大小 D、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1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抽样所需的样本单位数比不重复抽样( A )多 B少 、相等 D、难以判四、多项选择题1、从一个全及总体中抽取一系列样本,则( ADE )、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变量的函C、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 D、样本指标也是随机变量E、样本指标随着样本的不同而不同2、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AD )、重复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 D、不重复抽样 、整群抽3、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中都存在的误差是(BCD )、系统性 、登记性误差 、责任心误差 D、技术性误差 4、在总体100个单位中,抽取40个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E )、样本个数40个 、样本容量40个 C、是一个大样、是一个小样本 、一个样本有40个单位5、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ACDE )、点估计量 、置信区间 C、概率 、抽样平均误差6、影响抽样单位数的因素有(ABCDE )、被调查标志的变异程度 、允许误差 C、抽样方法 、抽样的组织方式7、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CDE )企业第 四 季 度计划实际企业第 四 季 度计划实际计划完成 (万元)产值比重产值比重(%)(%)(万元)(%)(万元)(%)样推断中缩小抽样误差的方法有(ABDE )、缩小总体方差 增加抽样数C、最大限度地增加抽样数目D、改进抽样组织方、改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9、适合采用抽样推断的有( BCD 、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的质量检验B、某城市居民生活费支出情况C、具有破坏性与消耗性的产品质量检验D、对全面调查资料进行评价与修正E、食品质量的调查分:知识点四:统计综合指标1、某局所属企业某年下半年产值资料如下:

距抽样E、类型抽样8、抽合合甲100120140乙150180100.00丙25029096.672。实际划实际划完成百))GDP 280031003175其第一增加9010011011001115190019503%)50010010500—60025025600—70030030700—80020020800上15015合计1000100方差年龄甲乙年龄甲乙) )25120525——353403535——452003545上10025合 计800100劳动率件/班量件)劳动率件/班量件)50——6010825060——707650070——805525080——902255090以上11520合 计2524070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6、某企业生产产品需要依次经过四道工序,加工一批300件产品的资料如下:工序1234投入件数300296294294产品合格品件数296294294290要求:计算各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7、甲、乙两企业工人有关资料如下:按工资分组甲企业职工人数(人)乙企业各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1000以下14041000—2000320302000—3000240363000以上10030合计800100(2)比较哪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8、某银行某省分行所属20个支行的储蓄存款计划完成程度资料如下: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支行数(个)计划储蓄额(亿元)100以下25100——105830105——110524110——120312120以上29合 计2080债券种类面值(千元)年利率(%)发行量(万张)债券种类面值(千元)年利率(%)发行量(万张)蓝色21050黑色514150绿色101640试计算该行发行的全部债券的年平均利率10、甲、乙两钢铁生产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量资料如下: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甲企业26262828293030302726乙企业15151718191918161617试比较甲、乙两企业该月上旬钢材供货的均衡性11班班602406802117016129059计5050)-5-01190)-5-011900-121012012-161450016-2558004015106041560-701521270-801031680-901141390-100951049561%%)%)%)19981999200020012002320121056.12003200384.3年份国民(万元)年份国民(万元)1996501997571998631999702000822001试计算该“九五”时期国民的年均递增率31996—2001年份1996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