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一-第2节-文言文阅读四、分析综合考点整合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1.gif)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一-第2节-文言文阅读四、分析综合考点整合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2.gif)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一-第2节-文言文阅读四、分析综合考点整合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3.gif)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一-第2节-文言文阅读四、分析综合考点整合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4.gif)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一-第2节-文言文阅读四、分析综合考点整合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18ef3c174b1e82fa7f8a4db7e909ac9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一-第2节-文言文阅读四、分析综合考点整合课件第一页,共29页。对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有三个具体要求: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二页,共29页。考点一筛选文中的信息所谓“筛选”,是说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之分、类别之分、情理之分等,考生能根据试题的要求选出应选的部分。该考点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接受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命题形式一般是明确提出信息的具体要求,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交叉编为四组,让考生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筛选的内容多为以下角度: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描绘对立双方激烈交锋的信息;第三页,共29页。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等。【例1】
(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第四页,共29页。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第五页,共29页。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有删节)第六页,共29页。【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⑥拯一人者一金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 D.④⑤⑥第七页,共29页。【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所以选择B项。②③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本题的误区在于一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二是对选择标准不明确,没有扣住“美好德行”来选,或是张冠李戴把⑥当成周维城的事迹。【答案】
B第八页,共29页。【参考译文】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整理撰写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离富阳,我也离开了富阳。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正派人,他告诉我有关周维城的事非常全面具体,所以我为周维城作传记,以便留给以后修撰县志的人(作参考)。周丰,字维城,祖先是绍兴人,后来迁徙到杭州,世代经商,有钱财。父亲名叫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荡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和产业,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在幼年,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又没有什么吃的,他总是把父亲的脚抱在怀里第九页,共29页。睡觉。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嫁给他。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就又回来了。母亲偶尔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在母亲身边走来走去,不停地喊“阿母”,叫声像婴儿那样动听、依恋。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待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他在世时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第十页,共29页。母”,快要醒来时,又会同样呼唤,大概是成了习惯,不由自主地就这样了。……周丰做生意致富,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他八十四岁时去世。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那谨慎宽厚的风度和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来告诉周丰。周丰赶紧叮嘱让货物原封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像以前一样对待。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第十一页,共29页。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悄悄地把钱放在门洞里,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鱼的人,说谁救起一个人就给他一两银子。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铺子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如今向富阳人打听这两位老翁,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向。周丰又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士君子啊!第十二页,共29页。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所谓“归纳”,是说对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点能用简洁的语言浓缩表达,或者对所给出的表达作出判断。“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对一篇文章的测试(命题和解答)总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这一考点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它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它要求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关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主旨。第十三页,共29页。设置这类试题时,往往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从其中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各选项出错的方向可归纳为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移花接木、词语误解等几种类型。此考点是在筛选文中信息的基础上的拓展。第十四页,共29页。【例2】
(2010·福建卷)(原文见考点一)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落。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第十五页,共29页。【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事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世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答案】
A第十六页,共29页。考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是考生对此所作的认识选择,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要义是前提;“观点态度”指的是作者在文章当中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现象、表现、做法等所持的主张和看法。该考点是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这些主张和看法,而不是单纯地分析所述事件或说明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直接明显,有的含蓄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准确的分析或概括,或者对已作出的分析和概括根据要求做出自己的判断,以区别于文中的其他内容。这不同于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简单罗列,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大一些。第十七页,共29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阅读是一种综合的思维、情感活动,这决定了以上三点的同一性与整体性,有时是对同一事件从不同角度的认识,要注意加以体会。【例3】
(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第十八页,共29页。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第十九页,共29页。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邪;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第二十页,共29页。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第二十一页,共29页。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文中说:“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其势不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逝世,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答案】
C第二十二页,共29页。【参考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上的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只知道急切地征集、挪用赋税,却不明白致力于农业是基础,这是没有探究清楚处理政务的根本是什么。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完全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办法。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互相帮助渡过难关。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很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第二十三页,共29页。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困窘。一个人的力量,督促他他就能尽其所能;一天的用度要有节制,一定要量入为出。一年的耕种所得,供给国家与百姓的食物都来自这里,常常有所节余。所以三年里就要节余出一年的费用。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才刚刚够,而农民自己的粮食仅够生活几个月。严重的,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如果不幸遇到水灾或旱灾,那么饿死的人就会互相压着,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第二十四页,共29页。
国家停止用兵已经三十三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人都老死了,而后来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不懂得战阵。生活在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财经学院《生物化学E(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5.1 分数的再认识(一)》(2)-北师大版
- 中学物理听评课记录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教师资格笔试与面试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职业学院《工程图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科技大学《虚拟商业社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上7.2《优势互补》表格式听课评课记录
- 河北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第2课时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背记新人教版
- 河北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2课时让家更美好背记新人教版
- 广西艺术学院《知识产权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XX医院按病种付费(DIP)工作实施方案(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实施工作流程)
- IEC-62368-1-差异分享解读
- 双溪漂流可行性报告
- 英语单词词根
- 问题学生转化策略课件
- 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整体及条款解读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课件
- 如何当好学校的中层干部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下)模拟英语试卷
- 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
-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伤情程的快速评估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