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朝的中外交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及其作用、佛教的传入等重要史实。2.能力培养正确运用地图,训练史地结合的综合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共同探讨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教学要点1.重点张骞出使西域2.难点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的东传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3.突破措施运用地图教学、讨论法、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讲解,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分析。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教学资料。2.学生准备预习新课内容,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学习资料。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看到我们校园里有许多扑灰年画和泥塑很漂亮,(因为我在姜庄讲课,那里的泥塑和扑灰年画很有名)我们班同学们中肯定有很多人会制作,是吗?(学生有的点头,有的笑,有的指指他的同学)师:那好,改天我拜师学艺,大家能收我为徒吗?(生一齐鼓掌,会心的笑了)(一)导入并讲授新知识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汉朝的中外交流,请大家把书翻到第68页,先来看两副地图。(展示幻灯片1:秦朝的疆域图和汉朝的疆域图)师引导学生回答:汉朝的疆域比秦朝的疆域拓展了哪部分地区?(生仔细看地图后,有的说出了答案,有的互相交换答案和意见)师:我们一起说说好吗?生(齐):西域!师:这部分是如何拓展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生(微笑、大声的):想!(师展示课件:张骞通西域)师:西域!在哪儿?那儿和我们中原一样吗?(说时故意露出不知的表情)请同学们认真听和看,西域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师放音像材料1:西域的范围和情况)(生充满好奇的听和看)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说说西域的范围。(学生起来说的时候可能有点紧张,没有说全面,师带头鼓掌鼓励这位同学,师生一起重复关于西域的范围,并指导学生看课本第70页地图,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师:说到甘肃的阳关和玉门关,大家能想到古诗文中描写阳关和玉门关的诗句吗?(学生开始考虑古诗文,有的想起部分,有的在问别的同学)师:说说好吗?哪一位先来?生1(很自豪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生2(抢着起来回答):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看来我们大家的文学修养水平还挺高的呢!那西汉时期的张骞为何要出使西域呢?〔问题(课件)2:出使西域的目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部分并找出答)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8页的小字部分,并通过分析“张骞通西域图”回答问题(课件)3:经过①想象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②我们向他学习什么精神?(学生阅读并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分组指导并引导他们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师:我请两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生1:张骞一行穿过河西走廊时,被匈奴兵抓获。单于让张骞取妻生子。归途中,再次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生2:张骞是第一次去西域。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张骞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谁想告诉大家?生1(小心翼翼):不怕困难。生2:永不言放弃(看着他的同学)。生3:为大汉王朝做出了贡献,鞠躬尽瘁。师: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张骞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永不言放弃,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困难。师: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并回答)生1: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开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生2: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师:同学们回答得到比较全面了,但是(回答时只有两个方面,所以补充说明),同学们回想一下,一开始时我们看的西汉的疆域图中包括那部分区域的名称是什么?(学生回答为西域)师:既然是西域,那这部分地区是如何来的呢?生: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师:所以我们在回答张骞通西域的意义的时候还应该加上什么?(展示课件的第四个方面4:意义——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为西域归属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师: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读。(示意一男生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师:刚才我们说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为西域的归属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条件创造出来了哪些结果如何呢?请看第五个问题——5.西域都护的设置(指出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结果)。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9页第二段和第三段大字部分,把下面的三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①时间;②意义;③重设情况。(学生阅读后在一起分析讨论)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生1:西汉末年。师:同学们都同意他的观点吗?请大家积极的回答问题,锻炼你的勇气和口才,好吗?生2:东汉明帝时。师:好,有的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好这位同学来说一下。生3(非常有自信心):我觉得是汉宣帝时。师:说得非常好。那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是什么呢?再请哪位同学说一说。生:进一步促进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师:回答得很好。那后来为什么又重新设置呢?请大家说说。(学生有的回答,西汉末年,西汉失去控制西域的能力;有的回答,东汉经济发展;有的回答派班超出使西域)师:那答案到底是什么?西汉末年,西汉失去控制西域的能力,王莽时期,断绝与西域的交往,致使匈奴乘虚而入。东汉明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所以要重设。重设的情况如何呢?请同学们说说。生1: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师:在派班超出使西域之前,东汉政府又做了什么事情?生2:在73年时派窦固出击北匈奴。(师强调“窦”的读音,并启发学生回忆:西汉政府和东汉政府对待匈奴的不同态度。西汉时派卫青和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东汉政府派窦固出击北匈奴。并强调班超是继张骞后出使西域的第二人,为中西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讲讲班超的故事。并让学生说说与他有关的成语故事,学生说时须鼓励)反思:学生看的课外书很少,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了解和课本有关的历史知识。师:张骞出使西域后,与西域的联系往来密切,是必须有事实来证明的。西域与西汉交流频繁的情况,让我们来看例证。(展示课件:西汉与西域的经济交流简表)先弄明白谁输出和输入。输出:是西汉出;输入:是西汉往里进的物品,也就是西域输出的对吗?师:根据这份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输出、输入简表,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引导回答)反思:讨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初一阶段,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所以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当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生1:输出的是瓷器,漆器,养蚕技术,输入的是大葱,黄豆,胡萝卜。师:那你们看看有什么特点吗?再请一位同学起来说说。生2:养蚕技术和葡萄。师(摇头):我们一起来看。不管是凿井技术,冶金技术,它们都是什么?生:技术。师:瓷器,丝绸,它们都是地里产出的吗?它们是不是和我们的扑灰年画一样,经过手来做?所以他们都是——生:手工艺品!师:太好了,同学们说对了,所以西汉输出的都是生产技术和手工艺品。那你们说西域输出的都是什么呀?生(齐):农业产品和马!师:那马和苜蓿都属于什么呀?是不是畜牧品?所以这个特点就是西汉输出的是生产的手工技术和手工产品,而西域输出的则是畜牧品和农产品。那这说明了什么呢?谁告诉大家?生1:我国厉害。生2:我们先进。生3:西域和西汉联系密切。师:我们来看,西汉输出的东西西域有吗?没有。西域输出的我们有吗?也没有!所以既然都没有,那就说明双方的交流的必要性。但是我们能够看出的是我们输出的是技术和手工产品,这就说明汉朝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占先进地位。大家说是这个道理吗?(同学们点头表示同意)师:西汉输出的技术和手工艺品以及西域输出的农产品和畜牧品是如何来往的?他们通过一条什么路呢?这就是张骞通西域后开辟的丝绸之路。〔展示课件图片——丝绸之路示意图:①路线②丝绸之路长吗?(时间、空间)③意义(经济、文化)〕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第74页插图“丝绸之路上的骆驼队”,假如你是骆驼队中的一员,你能告诉我们行走的路线吗?请参考“丝绸之路示意图”说一说。(学生听了觉得非常有意思,同桌间在一起互相小声地交流着,根据路线图在练习本上写出并互相交换答案。教师将一名同学的答案用投影仪放出,让其余学生说出他的答案的是否全面。然后师生一起总结: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欧洲)师:西汉的丝绸等物品从长安出发,历经漫长的路程,在悠悠的驼铃声中落户西亚和欧洲等地,这条路长吗?生(齐):长!师:我们不仅从空间上看出这条路很长,从时间上能看出来吗?想想看!(学生有的不语找书,有的思考,有的两人互相商量)生(大部分):从西汉到隋唐年间。师:同学们非常聪明。大家看这是什么?(举出一个观音菩萨像)生(大声的,一部分):观音菩萨!生:佛像!(学生非常兴奋,小脸一个红扑扑的。有的学生看看老师,再看看佛像,想从老师的眼睛里知道答案)师(一看时机到):对!那你知道与佛有关的知识吗?〔展示关于佛教的幻灯片材料,并请一名学生起来朗读。佛教在中国史书上曾有“释教”、“佛陀”、“浮屠”等多种译名,是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它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该教以四大(地、水、火、风)为空,以人生为苦,以追求精神解脱为最高目标,即求得所谓看破红尘式的“觉悟”〕师:同学们知道佛教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吗?它又是通过怎样的道路传来的呢?传过来后对我国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2页,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并指导)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答案?生:佛教传入是在两汉之际,明帝时派使臣去西域求法,在洛阳建造了第一座寺庙。师:佛教的传入也是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东汉明帝以后的朝代中大多数皇帝都信奉佛教,所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谁知道?(在说的同时,看到有的学生已经举起了手,有的还在犹豫不决,于是继续鼓励大家举手回答)师:我们请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起来说说。生:佛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文辞赋融入禅意,富有深刻哲理。一些民间传说宣传扬善弃恶,扶贫济困,佛塔装点江山,雕塑壁画千姿百态,音乐舞蹈超凡脱俗。师:看来同学们总结的不错。实际上有哪些方面呢?诗文,民间传说,佛塔寺院,雕塑,壁画,音乐,舞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些内容。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吧。(二)小结师:汉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后开始的。张骞出使西域的结果一个是开通了古老的丝绸之路,另一个是使西域内属。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佛教传入的通道。它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等连接起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汲取了更多的文化养分,从而使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西域内属的标志是设立西域都护府,西汉宣帝时设立,加强了西域和西汉的联系。但是西汉末年失去和西域的联系,在东汉时期,又重设西域都护府,使西域和汉朝的联系更加密切。(板书)(三)反思与释疑师: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摇头)师:既然没有疑问,下面我们来做练习检查一下自己吧!最好自己独立完成第一题和第二题。(学案已提前发下去了)(四)检测1.挑战自我(1)填空题①汉武帝时派遣具有探险精神的出使西域联络东西夹击匈奴。②西汉时把甘肃和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③时派使臣去西域迎接天竺高僧并在建造中国第一座寺庙。④西汉时率军大破匈奴的是,东汉时派大将出击北匈奴。(2)选择题①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宣帝②佛教在中国传播开来是在()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东汉明帝时D.晋武帝时③汉朝时下列丝绸传入欧洲的途径你认为哪条是正确的?()A.中国→印度→阿拉伯→欧洲B.中国→安息→中亚→欧洲C.中国→中亚→印度→欧洲D.中国→安息→阿拉伯→欧洲④下列人物与“投笔从戎”故事有关的是()A.张骞B.班超C.窦固D.卫青⑤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意义在于()A.夹击匈奴B.控制了西域各族C.密切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D.设置了西域都护(3)拓展训练——芝麻开花节节高①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末的秦朝,你无法买到()A.葡萄B.稻米C.粟D.陶器②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从军事学的角度看主要是为了()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联络西域各族反抗匈奴的统治C.联络乌孙夹击匈奴D.联络大秦东西夹击匈奴(3)阅读史料,请回答永平十六年,明帝乃命统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班超为都护……于是五十六国悉纳之内属。①材料中的“永平十六年”属于什么纪年?是公元哪一年?②“北征匈奴”的“将帅”是谁?西域都护的设立开始于哪一朝代?③你知道与“班超”有关的成语吗?④班超经营西域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做完后,师生一起校对答案)师:看来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并运用,老师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学完了汉朝的中外交流后,布置一个作业,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五)布置作业(展示课件)谜一般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总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想去重游吗?让我们展开想象,用我们手中的笔去描述那令人神往的“丝绸之路”吧。结合“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写一篇“丝绸之路”历险记。师:下课,同学们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1084-2-2:2003 EN-D Cable trunking and ducting system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2-2: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 Cable trunking systems and cable ducting system
- 【正版授权】 IEC 60896-22:2004 FR-D Stationary lead-acid batteries - Part 22: Valve regulated types -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权】 IEC 60730-1:1999+AMD1:2003+AMD2:2007 CSV FR-D Automatic electrical control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use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权】 IEC 60099-4:1991+AMD1:1998+AMD2:2001 CSV EN-D Surge arresters - Part 4: Metal-oxide surge arresters without gaps for a.c. systems
- 燃气安全知识教育主题班会
- 幼儿中班工作方案2025年演讲稿
- 护理制度无声践行有我
- 2025年幼儿园工作方案总结
- 医美行业如何维护客情
- 2025年学期教学个人工作方案
- 【企业招聘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 蓄电池单轨吊设计选型方案及技术规格书
-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
-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设计
- 风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 MT/T 240-1997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
- 量化投资-统计套利
- GB/T 11047-2008纺织品织物勾丝性能评定钉锤法
- GB 18245-2000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