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空间结构2第一页,共52页。互补性:当某一区域有剩余的某物质恰为另一区域需要时,这两区域互补,存在的前提是自然资源和人文、经济资源的区域差异;移动性:物质要素在两地之间的运动。要素须具备可移动性,移动须克服的主要障碍是距离。距离增加,移动的时间和成本的耗费必然增加,即空间相互作用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第二页,共52页。中介机会:例x和y之间具有互补性和移动性,便显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空间相互关联,然而,如果出现z,z和y之间也具有互补性和移动性,那么z就介入x、y之间的联系,而且,z、y接近,这就大大限制了x、y之间的要素流量。类似z这样的点的存在,称为中介干扰机会。三者共同影响着空间相互作用。XYXYZ第三页,共52页。(二)距离衰减规律距离衰减规律是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出发点之一;也是区位论基本理论的出发点之一。其实质是地理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减低。距离越大,相互作用量越小。第四页,共52页。(三)基本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Lij=k·(p1
·p2)/dij2Lij:两个区域间或两个要素的相互作用;k:经验常数;p1
·p2:要素(如人口、经济规模等)的衡量指标;dij2:指两要素相隔的物理距离或成本消耗、时间消耗等。第五页,共52页。二、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基本效应
(区域空间结构形成的基本机制)空间活动中要素的关联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上的联系,反映在要素之间功能上具有互补、协调、配合等关系;二是反映在空间组织关系上,要素在空间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确定了它们的空间组织与关联性及其空间组合形态。第六页,共52页。(一)区位指向效应含义: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某种特定区位的趋向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地指向、能源动力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运输指向第七页,共52页。作用机制: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受其区位指向的制约而布局,构成了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形态第八页,共52页。(二)集聚与扩散效应1、集聚机制1)含义: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集中趋向与过程2)形成原因;◎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的相同性或地域一致性;◎经济活动内在联系的要求;◎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第九页,共52页。3)集聚机制对空间结构的作用:◎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是促进具有增长中心作用地区形成、发展的主要力量;◎加剧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和不平衡性,引发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上的“马太效应”第十页,共52页。2、扩散效应1)含义: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2)形成的原因◎避免集聚不经济指当集聚规模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而发生集聚经济效益减少、丧失,以及因集聚而带来的外部环境对经济活动的负面约束现象第十一页,共52页。◎寻求新的发展机会:A.避免高度的竞争压力而迁出集聚区B.企业为寻求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而向外扩散C.经济结构转换中被淘汰产业的向外扩散◎部分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的作用;◎政府的调控第十二页,共52页。3)对空间结构的作用:促进空间发展的相对均衡化,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第十三页,共52页。(三)空间近邻效应(空间距离衰减规律)1、含义: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空间的物质实体要素由于近邻关系而对经济增长、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效果。2、形成原因:1)出于节约社会劳动的内在要求,倾向于按就近原则组织社会经济活动;2)受空间感知能力、乡土感情等的限制,也倾向于就近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第十四页,共52页。3、对空间结构的作用1)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就近扩张;2)促使邻近区社会经济活动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增加了空间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如容易建立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利于彼此开展合理的分工联系等);3)造成了邻近区各种经济活动的激烈竞争,减弱了空间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第十五页,共52页。从区域空间层次上考察,比较典型的近邻效应主要发生在不同层次的边界地区、城市边缘区和都市连绵区等异质空间系统内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亚城市化的发展第十六页,共52页。(四)传输效应空间传输泛指物质、能量由于外力作用而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构成实体之间相互传递、传导的区位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资金、技术、生产单位和居所等诸要素在各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之间、中心城市之间以及各类地区之间的转移,而信息传输的份额和重要性日趋上升。第十七页,共52页。在空间活动中,一种合理的、有规则的空间传输必将产生经济增殖,起导缩小区际差异、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有效作用。在空间系统紧密的空间实体之间,往往通过空间传输使自身得到发展壮大,也可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产生新的次一级空间构成实体(如大城市周边卫星城镇的发展),达到改善空间结构状况和提高空间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是一种空间增殖优化现象。第十八页,共52页。(五)自组织效应在区域空间的演化过程中,由于空间结构自身调节机制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守恒与封闭性,使得结构变化得以被限制在一定的边界之内,而一旦调节机制失控或由于外部势力的干预,则可能导致原有内在转换规律的变更,并进而改变原有结构而形成新的结构,这就是自组织效应。第十九页,共52页。在现代区域空间演化中,区域性增长中心无论是对各级城镇单元发展,还是对区域的整体发展,都具有自组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空间结构的基本格局。在空间活动的历史演化序列中,空间结构同时受到决定论和机会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相互竞争和扩散)。如在个别区位的要素的初始选择上,存在很大程度的或然性,尔后,在相互竞争和扩散的作用下,原有的村落、城镇或工矿基地也可能消失,而在别的区位上兴起更大的发展实体。第二十页,共52页。(一)是一个空间自组织的过程区域空间的演化中存在着自组织过程,其根本与原因是因为区域内部(城镇之间及城镇与区域之间)存在着类似于自然界中的不同生态位势差。这种生态位势差在城镇、区域发展的早期可能是由于。具体地理区位环境的自然差异而造成的。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在不同场所以不同方式的集聚、扩散会对生态位势差进行着改变第二十一页,共52页。区域空间的自组织机制的实质是对系统平衡与恒定的否定,并能在一个新的层次达到相对稳定优序的结构,即“涨落有序”的过程。没有不稳定性,就无法打破旧的平衡,新的平衡就难以建立,空间就难以发展进行。自组织的竞争作用导致六边形补充区的形成第二十二页,共52页。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模型描述了一个经过自组织过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多城镇——区域分布状态,但当系统内生态位势差累积到一定的程度,系统新的自我修正过程就会开始,并且形成一个新的稳定结构。第二十三页,共52页。城镇群体自组织变动、生长模型第二十四页,共52页。A为系统的初始状态,在贯穿区域的交通线上有一个小城镇开始增长,在其他小区内有零星的工业分布,区域的生态位势差开始微微加大;B表示10个单位时间以后的状况;C20个单位时间后,由于靠近交通线的有利位置,西南方向的工业开始成长,西南工业区工业得到发展并超过中心城镇工业;D40个单位时间后,区域空间发展了根本性的改变,出现了两个中心,西南地区工业区发展为工业卫星城市,原来中心城市演变为中心商业城市。第二十五页,共52页。区域空间的自组织过程除了可以使区域城镇组织体系在规模、等级分布及功能组合上发生变化外,自组织作用的另一个表现是空间连绵体的形成,即当区域实体空间的生长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在整个区域中会迅速形成大的空间集团,达到完全连绵的状态(类似于克里斯泰勒正六边形的空间演化过程)。第二十六页,共52页。在自组织过程中,各种用途的土地为了克服空间摩擦而支付的交通成本倾向于最低,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使相关的活动在空间距离上减小;二是利用快速交通体系使时间距离减小;这二者之之间往往是相互促进、转化的。周一星先生:城镇沿着对外交通轴线扩展的现象体现了经济沿着交通阻力最小方向发展的规律,而群体空间上必然表现为逐渐连绵的态势。第二十七页,共52页。(二)是一个社会、经济演化的过程空间分析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否则就会或如纯几何学的空洞探讨。区域空间的发展及所能形成的空间效果受制于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力量与方式。例如,区域空间的“疏、密”(经济发展或城镇布局)取决于它们所受到的社会经济铸造过程。第二十八页,共52页。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与城市群形成过程示意图第二十九页,共52页。“区域空间的密集地区一般是历史就存在着这种持续的作用,当然也不排除在短期内由于强烈作用而促发形成的高度密集发展的空间,如美国西部太平洋新崛起的区域,但它同样也是社会经济高速成长过程的结果。当然,这些地区的选择又往往是与其先天优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来自不同学者的论证:第三十页,共52页。“空间,特别是生态位置意义上的空间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可以用它来支持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样一些地区),其农业生产条件和运输设施,对于贡纳鼓舞来说,比其他地区要优越得多,以致不管是那个集团,只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它就又可能征服与统一全国,这样的一种地区,就是基本经济区”。中国的长江三角洲、英国的中部地区、法国的大巴黎地区、德国的莱茵—路而去都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演化形成的密集地区。这些区域在基本形成后,随着经济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变化又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以至不断形成新的区域空间形态第三十一页,共52页。结论:认识不同区域的空间现象必须深刻剖析其后的社会经济过程差异,因为即使同样或类似的空间表象,却往往是不同的内在作用的结果。第三十二页,共52页。例如:戈曼德揭示的美国式Megalopolis基本上是伴随着美国的居住郊区化过程而生长的,这种郊区化过程的本质是经济主导结构由传统制造业转向现代、后现代服务业,而引起的社会分化在居住空间上的分异表现。而金斯伯格则注意到在日本的大都市地区,郊区城市化和向外城市化过程则首先是与主导产业部门的分散相联系的,却并未对居住空间的外迁产生明显的促动效应。第三十三页,共52页。麦基研究的东南亚的Desakota,则是一种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聚集城市化和整个区域非农化相伴随,不发达的城市无力全面带动乡村的总体发展而呈现出的一种非城非乡的独特地域类型。第三十四页,共52页。(三)是一个空间被构建组织的过程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市中受到两个力的制约与引导:无意识的自然生长与发展、有意识的人为规划设计,两者交替作用而构成区域及城市的空间形势与发展阶段。第三十五页,共52页。在上两个过程中,似乎还没有明确的揭示人们主动的、有意识的干扰作用对其空间演化的影响。实际上空间自组织过程只能作为区域或城市内在自发力机制的一种假设而存在,而在社会经济的作用过程中,人类往往亦缺乏清晰的空间组合目的和采取直接影响空间进程的措施,但人类对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宏观敢于几乎是一直存在的,因此,区域空间演化的同时也必然是一个被构建的空间组织过程。第三十六页,共52页。区域空间被构建组织过程又可能对空间整体的演化进程产生三种影响:一是当人类组织力与区域空间自组织力耦合同步时,加速空间的发展;二是阻碍或延缓空间自组织演化的过程;三是修正空间自组织过程的方向。这完全取决于人们主动作用的目的、方式与能力,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及主观取向是直接相关的。第三十七页,共52页。在三种过程的作用下,区域兵变出生长过程的多样性,这说明相同的空间形态可以是不同力量作用的结果,同样的力量作用于具体不同的地域可以促生不同的空间形态,这是后现代非因果关系在区域、城市发展中的典型验证,而这种非因果关系又成为通过有意识的规划控制来实现区域空间优化组合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三十八页,共52页。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区域空间生长过程的多样性第三十九页,共52页。第四十页,共52页。在区域空间的组合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决定内部空间组织关系;环境(自然资源环境、人工设施环境)及规划控制主导空间形态;势差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条件提供空间演化的支撑。对区域空间效应(机制)的总结:第四十一页,共52页。§·5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演变模式及评价1、弗里得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第四十二页,共52页。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空间结构特征前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10%,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均衡城镇呈各自独立的中心状态,规模小,等级体系不完整(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工业化初期阶段加工制造也得到发展,工业产值比重在10%~25%,经济差异扩大,城市化过程加快以增长极为中心的空间不平衡状态,即单一的“中心——边缘”状态第四十三页,共52页。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空间结构特征工业化成熟阶段工业产值在25%~50%之间,区域经济不平衡加剧次级核心发育,点轴等级体系极度发育,社会经济主要集聚于高等级的城市和轴线上后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的不平衡性缩小次级核心发展壮大,新的核心发育,形成多核心结构,区域城镇体系发育完善,达到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第四十四页,共52页。A.独立的地方中心期(工业化前阶段)B.第一核心期(工业化初期阶段)C.核心与次核心并存期(工业化成熟阶段)D.相互依赖的都市期(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极化为主阶段扩散为主阶段第四十五页,共52页。各阶段之意义:
(1)独立地方中心期:
自给自足,市镇孤立分散的社会。
(2)第一核心期:
工业化早期階段,盛行反吸、退化,核心、边陲之区域差距扩大。
(3)核心与次核心并存期:
工业化成熟阶段。
(4)相互依赖都市带:
后工业化阶段,区域差距日趋平衡。第四十六页,共52页。2、对区域空间结构合理性的判断1)空间战略是否符合空间从不平衡到较为平衡的发展过程的客观要求;2)在某一阶段,空间集聚或分散,能否发挥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应;第四十七页,共52页。3)以集聚或分散为主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否与区域整体的发展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西藏客运资格证紧急救护试题及答案
- 理解赏析词句-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
- 吉林艺术学院《素描色彩半身人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陕西C卷)及答案解析
- 吉林师范大学《市场营销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选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丛林故事》阅读题(含答案)
- 高三提升学科成绩方案
- ERAS理念下麻醉与镇痛的优化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西路学校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3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真题 答案解析(上午选择 下午案例)全国计算机软考
-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词汇表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
-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
- 中国旅游地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 工程竣工移交报告
- 心理健康拒绝内耗课件
- 工厂反骚扰虐待强迫歧视政策
- 航测外业飞行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