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2.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肉质茎肥厚C.角质层厚D.叶面积大

3.下列选项中,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作用最大的物种是()。A.伴生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罕见种

4.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

5.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

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6.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7.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8.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为()。A.环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环境C.相互影响和制约D.无关

9.生物间的他感作用主要存在于()。A.种间关系中B.种内关系中C.种内和种间关系中D.种内和种间都不存在

10.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A.德鲁提B.克列门茨C.奥斯汀D.布朗-布兰奎特

11.高尔基体中,寡糖链的合成与加工非常像一条装水线,N-连接和O-连接糖基化最后一步都是要加上唾液酸此可推测催化唾液酸转移酶最有可能存在于高尔基体的()。

A.(;GNB.顺面膜囊C.中间膜囊D.反面膜囊和TGN

12.在演替过程中()

A.水生生境变得中生一些而中生生境变得干旱一些

B.水生生境变成旱生生境

C.旱生生境变成水生生境

D.水生型的生境和早生型的生境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

13.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4.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15.甲、乙群落各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种B,而乙中种A、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

A.甲高B.乙高C.一样D.无法比较

16.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17.公元前200年以前,记载江淮平原沼泽植物的带状分布与水文土质的生态关系的我国古籍是()

A.《管子·地员篇》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尔雅》

18.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19.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20.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21.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

22.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栖息环境总称为()

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

23.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24.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25.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26.下列有关海风和陆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风是从海中向海岸上吹的风B.陆风是从陆地向海中吹的风C.海风含有较多的水蒸气D.陆风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27.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28.具有r对策的种群与具有K对策的种群的区别是()。

A.其扩散能力较弱

B.其出生率低,形体较大

C.其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

D.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使种群数量下降,其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29.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二、填空题(20题)31.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

32.根据阿伦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现象,这是对_______因子的适应。

33.大气中的______含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34.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______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35.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36.从能量的角度来看,______对生态系统是无关紧要的,但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它们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果没有它们,一些重要化学元素就会出现短缺,生态系统就不能维持。

37.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中的______。

38.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个体数量关系可用______金字塔来表示。

39.西坡更接近于南坡常称为__________。

40.某昆虫种群数量在冬季最少,春季增加,夏秋季最多。种群数量的这种变动属于_______。

41.当两个生物(或生物单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出现______。

42.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__________两个方面。

4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44.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增长型种群、__________和衰退型种群三种类型。

45.很多鸟类的迁徙都是的变化引起的。

46.区域环境的特点是经济发展尤其是______宏观规划分层的依据之一。

47.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包括生活在该区域内的_______。

48.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_______首先提出来的。

49.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50.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_______、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三、判断题(10题)51.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以进行虫情预测预报。()

A.正确B.错误

52.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53.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

A.正确B.错误

54.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55.生物对温度的耐性限度与湿度有密切联系。()

A.正确B.错误

56.在野外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区别出森林和草地,首先依据的是生活型。()

A.正确B.错误

57.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的过程即为分解作用。()

A.正确B.错误

58.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某种鸟类减少,某些昆虫因失去其消费者而爆发性增加,树木的枝叶因昆虫吃食而受到危害,鸟类就会更加减少。()

A.正确B.错误

59.在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种生态金字塔中,只有数量金字塔总是呈典型的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形。()

A.正确B.错误

60.由枯枝落叶→真菌→花鼠组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10题)61.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62.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63.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64.从沉水植物开始到森林的水生演替要经历哪些阶段?

65.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66.什么是光周期现象?试举例说明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67.简述森林群落对水分的影响。

68.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69.简述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70.简述判断种群分布型的方法。

五、论述题(5题)71.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72.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73.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74.请叙述细胞内亲核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拣过程。

75.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76.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在所有种群中通常是()。

A.最多的B.最少的C.最适当的D.居中的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D

6.A

7.A

8.C

9.C

10.B

11.D

12.D

13.D

14.B

15.B

16.A

17.A

18.D

19.B

20.B

21.C

22.B

23.A

24.B

25.C

26.D

27.B

28.C

29.C

30.D

31.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32.温度温度

33.二氧化碳

34.平衡状态

35.间接

36.分解者分解者

37.基本功能单元基本功能单元

38.数量数量

39.半阳坡

40.季节消长

41.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

42.运动

43.单向

44.稳定型种群

45.水域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46.农业生产农业生产

47.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8.奥德姆奥德姆

49.取食与被取食取食与被取食

50.种群种群

51.A

52.N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环境影响。

53.A

54.N

55.A

56.B

57.A

58.B

59.B

60.B

61.答案见解析(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62.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

63.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64.(1)浮叶根生植物阶段;(2)挺水植物阶段;(3)湿生草本植物阶段;(4)木本植物阶段。(1)浮叶根生植物阶段;(2)挺水植物阶段;(3)湿生草本植物阶段;(4)木本植物阶段。

65.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66.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

67.(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达地表这到达地表的水分大部分渗入土壤被土壤保持或渗入地下形成潜流只有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和蒸发而保留在群落内。(3)由于群落能阻挡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对表土的冲刷。(4)群落中植物根系交织成网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可提高群落内土壤抗冲刷的能力。利用群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小(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达地表,这到达地表的水分,大部分渗入土壤,被土壤保持或渗入地下形成潜流,只有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和蒸发而保留在群落内。(3)由于群落能阻挡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对表土的冲刷。(4)群落中植物根系交织成网,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可提高群落内土壤抗冲刷的能力。利用群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小

68.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予明确的定义;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奥德姆:集生态学研究于大成写出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系统精辟地论述了生物—环境—人的全部关系。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予明确的定义;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奥德姆:集生态学研究于大成,写出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系统精辟地论述了生物—环境—人的全部关系。

69.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

70.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

71.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三个阶段。①裸地形成。没有植物生长的地面称为裸地,它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裸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类:地形、气候、动物牧食和人类活动。裸地的共同特征是环境条件比较极端,或者潮湿,或者干燥,常常盐渍化程度严重,等等。原生裸地的条件比次生裸地更为严酷,一般群落形成的速度比次生裸地缓慢。②物种传播。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物种向群落内的扩散过程。物种扩散有被动扩散和主动扩散两种类型。植物主要以被动形式扩散,主要依靠风力传播。被动扩散的动力还有水、人和动物的活动。有些植物的繁殖体具有钩、刺、芒、黏液,可以依附在动物体上传播。有的则种皮坚硬或是浆果,靠动物吞食后到处扩散。主动扩散一般针对动物而言。为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动物总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向新的区域扩散,如飞行和洄游。有些植物的繁殖体也能进行主动扩散,有些植物则依靠根茎向外蔓延。③物种定居。生物扩散到一个新区后,定居成功的可能性和扩散距离及对新区域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关。最迅速定居成功的是扩散力很强、对环境条件忍受幅度大的物种。先锋物种有开拓新区的能力。在原生裸地最初形成的只能是地衣群落。而在次生裸地,一般最早形成苔藓群落或杂草群落。随先锋植物进入新区的还有昆虫、螨类等开拓性动物。

72.答案见解析(1)整体现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综合观和整体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