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逻辑视阈外初中文言议论文教学实践初探 论文_第1页
西方逻辑视阈外初中文言议论文教学实践初探 论文_第2页
西方逻辑视阈外初中文言议论文教学实践初探 论文_第3页
西方逻辑视阈外初中文言议论文教学实践初探 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西方逻辑视阈外初中文言议论文教学实践初探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的优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都存在着“文体文”这一教学概念,教师习惯把课文文本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来教学。现行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也大多按照文体来划分单元。按照文体特征来研读文本的方式,对于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和写作意图固然有比较实用的效果,但这种“文体文”的概念和研读方法,大多来自于西方,用在研读中国传统议论文文本上会产生力不从心的现象。 关键词:西方逻辑视阈,文言议论文,教学实践,审美思维

引言:“西方逻辑视阈”是议论文研读中的由“论点”“论证”“论据”组成的“三要素”说,也指议论文文本分析中的常态行文结构,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在实际的初中文言议论文教学实践中,仅凭“议论文三要素”就能通读传统的文言文文本,弄清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吗?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议论文“三要素”之外,开拓新的文言议论文文本阅读审美空间,用传统的审美思维来研读传统的议论文本。一、“西方逻辑视阈”下,初中文言议论文的困惑议论性文言文是作者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而表明观点、阐述道理的文言文。因此,论点的提出力求准确、鲜明。然而初中文言议论文如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篇中,中心论点的提出就很不明确,只是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首先提出的观点,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后面得出的论断。再如《马说》一文,它的中心论点就存在多种看法,那么“观点”和“论断”到底应该怎么区分?谁才是真正的中心论点呢?其实像这样的疑惑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议论文”这一概念本身就是舶来品,这是西方逻辑思维的产物。而传统的文言文文本,其文法和文风是超越西方议论文行文思维思想的产物,不能仅凭“议论文三要素”就能研读文本。二、初中文言议论文文本阅读的探索1.如何确定文言议论文的论点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论点是作者对议论性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言议论文的灵魂。文言议论文有一定的文体标志,如“论”“说”等,这几种文体都是论说文,都有中心论点,但不同的文章,中心论点呈现的方式不同。以《马说》为例,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直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文章开头就提出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第二种说法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第三种说法是“其真不知马也”。第一种说法符合西方传统思维,先明确观点,强调了伯乐比千里马重要,再进行分析论证。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第三种说法主要讽刺了统治者不识人才,这第三种说法恰恰是西方议论文思维极力排斥的主观倾向。西方逻辑视阈下,议论文论点的唯一性用在《马说》一文上,理虽然明确了,但是理的空间却缩小了。中国传统文本折射出的万千气象在《马说》主题的拓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又有埋没人才的原因问题,还有怀才不遇不平则鸣的问题。按照韩愈提倡的“不平则鸣”的思路,我们优先选择关联作者情感的句子作为论点,那么《马说》的论点就可以确认为“其真不知马也”。而现在所用的初中语文教参指出《马说》一文的论点为“其真不知马也”也印证了这一点。 2.关注作家的生活时代和个人风格

新课程改革下地方教育课程中对文言议论文体教学的要求及目的更加明确和具体,议论文体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忽视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那么,如何以关注作家的生活时代和个人风格为突破口来阅读文言议论文成为了一项新的课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篇文章就是作者自身经历和性格的现实化塑造,初中文言议论文中的多数作者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始终灌输着自身的经历,作品都大多体现着自身独有的性格,细数初中文言议论文《马说》《爱莲说》《陋室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鱼我所欲也》等,可以说是作者自身的人生态度和性格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特征。继续以韩愈的《马说》为例,我们先来了解韩愈的生活时代,韩愈生活在唐朝中期,在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三年,出生在一个官僚世家,当时处于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社会上有很多黑暗现象,韩愈度过了颠沛流离的少年生活。《马说》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其时,韩愈怀着经世之志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一连三次均失败,后又三次参加吏选,都以失败而告终,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没有一次得到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都被拒之门外,后相继依附宣武节度使董晋、武2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韩愈的坎坷遭遇正是写作《马说》的思想基础,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黑暗,体会到统治者对待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公,深刻了解了下层知识分子遭受的冤屈和折磨。于是,作者在“不平则鸣”的思想指导下,联系当时统治集团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大材小用、屈居下位的处境,写下了这篇文章。韩愈的“不平则鸣”思想体现在《马说》中是如此,在其他作品中亦是如此,他不甘平庸,敢于向社会挑战,敢于与潮流背道,敢于和命运抗争,一生坎坷,在潮起潮落中展示真我,显示出豁达、好强、无所顾忌、锋芒毕露的个性。《马说》这种文体在形式上不拘一格,随手写出,随感而发,但议论杂而不乱,中心观点突出,说的是千里马的遭遇,实际写的是管理者不能识别人才、重视人才和埋没、摧残人才和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叹。托物寓意,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中;比喻说理,摆出活生生的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形成了韩愈“这一篇”独特的个人风格。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惟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跳出文言议论文“三要素”说,关注作家的生活时代和个人风格,把学习议论最基本,最必须的知识讲授出来,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反复揣摩意会,寻求新的审美空间,也许能让我们的初中语文文言议论文阅读走向新的高度。 3.舍粗取精

任何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缜密的思维过程。作者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所议论的内容进行科学、周全、深刻的思考和安排,帮助读者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准确表达思想。那么,我们在学习这些文言议论文的时候就要具备这种缜密的思维过程,面对一篇内容丰富的课文,只有经过思维的过滤才能舍粗取精,达到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为例,如果按照西方逻辑思维来解读,必然是直接和具体地抓取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来找论点——看论据——分析论证方法,以及追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等。显然,这种认知具有唯一性,否定了主观态度,强调客观结果,如果一味地用这种西方议论文思维来研读中国传统文本,必然会丧失传统文本所传递出的动态认知和情韵空间。3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鱼我所欲也》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1)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3)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其实,这篇课文已经是初中文言议论文的最后一篇了,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对议论文文体有了充分的认识,具有了一定的文言议论文的学习能力,熟悉了文言议论文的学习流程,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完全可以由教读课过渡为自读课。结合前面所述,我们了解到了孟子的生平时代和个人风格,知道了孟子主张人性善,那么本文即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说理,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课文的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坚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加令人信服。这些内容,教师在带领学生通读了解课文的时候,通过简单地梳理,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因此我们不必要把大量课堂时间花费在找论点——看论据——分析论证方法上,而是要更多地从解读传统文化的角度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关注到“舍生取义”的这一观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所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探究“义”的现实内涵上。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才是中国传统文本给予我们最大的财富。因此,这篇文言议论文的教学目标就基本形成了:(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语句。(2)探究“义”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舍粗取精,让学生不再错失传统议论性文本中的动态认知和情韵,在新的阅读体验中多接受一些传统文化精神的洗礼,让中国的传统文本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综上所述,跳出固有的议论文“三要素”的分析法,从化繁就简的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