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论文_第1页
小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论文_第2页
小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论文_第3页
小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论文_第4页
小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可见教师应在幼儿的区域游戏中做出适当的有效指导,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区域游戏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在区域游戏中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通过对小班教师的指导行为以及指导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有指导区域和内容较不平衡、比较缺乏深入观察、指导方式比较单一和指导行为有一定的控制性等问题。并提出了平衡指导区域和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真正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减少不必要控制、进行深入观察,寻找指导时机和综合多种方式,灵活指导幼儿游戏。关键词:幼儿;区域游戏;指导;措施一.研究缘起《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3-6岁儿童发展指南》(2012)等都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园中常见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并且与集体教学活动相辅相成。区域游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区域游戏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如何适宜且有效地指导区域游戏的开展?在实际开展区域游戏的时候,教师具体地指导什么?怎么指导?如何才能在指导过程中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个体差异,提升幼儿的经验?很多教师会对此类问题感到困惑。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区域游戏指导时仍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相分离,存在着忽视、放任或干涉幼儿游戏等现象;过于注重区域游戏中幼儿认知和技能的学习,将区域游戏看作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重视游戏结果而忽视游戏过程;缺乏指导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指导过多,而对幼儿的回应指导较少;缺乏对幼儿行为的敏锐捕捉等等。二.研究意义本研究将问题定位于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教师指导行为,通过了解教师的指导行为和现状,了解教师的区域游戏指导理念,分析其优点与不足,提出相应建议这一系列研究内容,致力于能为区域游戏指导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贡献一点微薄力量。本研究为教师明确角色定位与作用,选择指导时机与指导方式,反思指导行为,吸取相关建议等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从而丰富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了解小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现状以及教师对指导幼儿区域游戏的态度、看法和理念;探析小班教师指导幼儿区域游戏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导情境和指导行为,探寻良好的指导方式,并针对指导行为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 2.研究内容

对小班教师的指导情境以及指导行为进行分析,寻找优点与不足,结合理论,从实践层面提出提高教师区域游戏指导水平的建议。指导情境包括: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设计等。指导情境是指导行为的前提与基础,环境创设为指导行为提供发生场景;材料投放为指导行为提供物质基础;活动设计为指导行为提供方向指引。指导行为也会以指导情境为指导内容对其进行调整,包括提供材料、营造环境等。 3.研究方法

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线下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来收集、分析资料,在进行质性分析的同时,也加以描述统计的方法来分析资料。具体采用以下方法对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研究。(1)观察法从2021年10月到12月的三个月时间里,研究者作为教师在与班级教师一起工作的同时,借助视频录音设备对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时的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等进行观察记录。(2)线下交流法本研究的线下交流包括正式线下交流和非正式线下交流。在正式线下交流中,研宄者针对小班教师对指导幼儿区域游戏的态度、看法和理念来对其进行半结构型线下交流。在线下交流的同时征求被研究者同意进行录音。在非正式线下交流中,研究者会在观察时或观察后与被研究者的交谈中对其进行相关的询问。(3)案例分析法 研究者通过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并对搜集到的典型案例所进行的质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点与问题,探讨提高教师区域游戏指导水平的有效策。四.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选取

本研究为了更加深入地对教师进行观察,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对指导行为,选取研究者实习所在幼儿园所在班级的两名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如下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班级两位教师都为女性,年龄在25岁到30岁之间,都为本科学历,一名教师教龄较短,为2年,一名教师教龄较长,为11年。班级幼儿一共有30人,其中男生有13人,占总人数比例的43%;女生有17人,占总人数的57%。全体幼儿的出生日期为2017年9月到2018年8月之间,幼儿的年龄跨度为3-4岁。 2.研究资料的收集

从2021年9月到12月的四个月时间里,研究者作为实习教师在与班级教师一起工作的同时,借助视频录音设备对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观察时间为幼儿每天的区域游戏时间段,包括上午7:30-8:00,上午10:00-11:10或者下午2:45-3:40,—共观察幼儿区域游戏活动22次,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为一天一个时间段内的活动,每次活动时间在30分钟到70分钟之间,对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时的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等进行观察记录。研究者利用下班时间,在教室中分别对两位教师进行一次正式线下交流,针对幼儿园小班教师对指导幼儿区域游戏的态度、看法和理念来对其进行半结构型线下交流。在线下交流的同时征求被研究者同意进行录音。同时,在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观察时,研究者会在活动时或者活动后与教师进行交谈,针对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其进行询问。 3.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首先,研究者每天对观察录像进行及时转录,观察记录分为两部分,包括描述性记录和分析性记录。描述性记录是对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以及指导行为发生场景进行详细描述;分析性记录是个人对记录内容的分析与看法。接下来,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进行质的分析,总结出教师指导行为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对线下交流内容进行主题分析和内容分析,从中选取有意义的部分进行分析与总结。五.研究结果根据收集到的453次教师指导行为事件,对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描述统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指导行为的频次、发生区域、发起者、教师角色、指导内容、指导时机、指导方式、教师情感倾向以及指导效果。本研究对3-4岁年龄班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总体概况进行阐述如下 1.指导行为频次较高

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指导的频次是指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次数。在游戏指导的频次方面存在频次过高和频次过低两种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如表所示,通过对22次区域游戏活动的观察,在一共约680分钟的时间中,共收集到453个教师指导行为事件。并且一次指导行为是指由教师或者幼儿引发的,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某一内容进行指导的行为,也是师幼互动的行为,例如:教师观察到几名幼儿在操作蚂蚁工坊,向幼儿讲解小杯子是用来装水的,幼儿为杯子装满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游戏材料方面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由数据可以得知一次区域游戏活动平均出现20.6次教师指导行为,平均每分钟出现教师指导行为0.67次。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出现频次。 2.指导行为主要发生在数学区、建构区、科学区和美工区

教师指导行为发生的游戏区域为班级室内活动区域,如桌面建构区、地面建构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益智区、剪纸区、音乐表演区、读写区、皮影表演区等。教师指导行为发生地点情况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发生在数学区的教师指导行为有143次,占总体数量31.6%;发生在建构区的教师指导行为一共有69次,占总体数量的15.2%;发生在包括集体教学区域、走廊、办公区等在内的非游戏区域的教师指导行为有63次,占总体数量的13.9%;发生在科学区的教师指导行为有59次,占总体数量的13%;发生在美工区的教师指导行为有57次,占总体数量的12.6%。几者一共占总体数量的86.3%。而教师对剪纸区、益智区、读写区、皮影表演区和音乐表演区的指导分别有1次、3次、5次、24以及29次,共占总体数量的13.7%。说明教师尤其注重对数学区对指导,其次关注建构区、科学区和美工区,对剪纸区、益智区、读写区、皮影表演区和音乐表演区的关注较少。 3.指导行为以教师主动发起为主

教师指导行为的引发者可以分为教师和幼儿。教师指导行为的引发者是教师时,教师主动发起指导行为对幼儿进行指导,例如:女孩D和女孩W在准备表演皮影戏,教师询问:“你们准备表演什么戏呀?”教师指导行为的引发者是幼儿时,幼儿主动发起指导行为,例如:男孩C拿着小头灯,来到教师身旁,说:“教师帮我戴一下。”具体情况如:教师主动发起的指导行为有313次,占总数的69.1%;幼儿主动发起的指导行为有140次,占总数的30.9%。从中可以得知教师主动发起的指导行为明显多于幼儿主动发起的指导行为,幼儿区域游戏中指导行为以教师主动发起为主。 4.指导内容以游戏内容和玩法为主

教师指导行为的指导内容是指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的哪一方面进行指导。本研究将指导内容分为以下几种:幼儿兴趣、游戏内容和玩法、游戏进度、游戏成果、游戏材料、游戏环境、经验技能、常规秩序、安全问题、社会交往以及学习品质。教师对幼儿兴趣进行指导,例如:男孩T觉得通向数学太难而不想做,教师通过鼓励对语言激发他游戏的兴趣。教师对游戏内容和玩法进行指导,例如:教师为幼儿讲解通向数学的内容与操作步骤。教师对游戏进度进行指导,例如幼儿在做通向数学时教师询问“你排好了没?”或者说“你快一点啊。”教师幼儿的游戏成果进行指导,例如:男孩X拿着自己画的蜘蛛作品展示给教师,教师看到后说:“哇,你做的蜘蛛是不是。真好看。而且我觉得你最特别的地方是蜘蛛网,你画的和真的蜘蛛网是一模一样的,你是怎么观察到这种形状的呢?教师对游戏材料进行指导,例如:教师看到女孩F用美工剪刀无法剪断铁丝于是为她提供专门剪铁丝的剪刀。教师对游戏环境进行指导,例如:幼儿在玩皮影戏教师为她们关上窗帘营造较暗的环境。教师对经验技能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布达拉宫的图片或者教师为幼儿示范将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教师对常规秩序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在提问时举手示意幼儿举手回答。教师对安全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幼儿在观察螃蟹教师提醒他们小心。教师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进行指导,例如:女孩D来到教师身边说:“教师,XXX不让我玩那个乐高。”教师为她提出建议说“你可以跟他讲这是我们班级小朋友共同的玩具。”教师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指导,例如:女孩Y还没画完作品就离开了美工区。教师对她说:“YTX,回来继续完成,要专注。”具体调査结果如下: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内容和玩法的指导共有161次,其比例占总数的35.6%;教师对游戏材料、常规秩序以及经验技能进行指导的次数分别为79次、65次以及63次,其比例分别占总体数量的17.4%、14.3%以及13.9%。教师对游戏环境、社会交往、幼儿兴趣、安全问题、学习品质的指导别有1次、5次、6次8次和13次,分别占总体数量对0.2%、1.1%、1.3%、1.8%和2.9%。说明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主要关注幼儿对游戏内容和玩法的掌握,其次关注区域游戏材料、区域游戏的常规秩序以及幼儿的经验与技能,对幼儿对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关注较少。 5.指导效果以正向效果为主

教师的指导效果分为三种:正向效果、负向效果和无效果。正向效果是指教师的指导行为被幼儿欣然接受,为幼儿游戏提供支持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或者促使幼儿游戏得到提升,例如:幼儿折方帽时看不懂步骤图,教师为其讲解后她顺利折出方帽。负向效果是指教师的指导行为阻碍、中断或者终止了幼儿的游戏,例如:教师要求幼儿去美工区时幼儿原先的游戏活动被中止。无效果是指教师对幼儿游戏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或者幼儿忽视、不接受教师的指导行为,仍然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例如:教师看到两名幼儿在自制的宇宙飞船里面进行装饰,教师走过去说:“你们里面不要布置,里面的话不需要。”两名幼儿仍继续用胶带纸装饰内部。调查结果如下:教师的正向效果的指导行为有385次,占总体数量的85%;无效果的指导行为有50次,占总体数量的11%;负向效果的指导行为有18次,占总体数量的4%。数据说明了教师的指导行为以正向效果为主,无效果和负向效果较少。 结语

教师在对幼儿区域游戏进行指导时应该注意平衡指导区域和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减少不必要干预;进行深入观察,寻找指导时机;综合多种方式,灵活指导幼儿游戏。 参考文献

[1]陶丹.有效创设幼儿园情景化民俗游戏区域的实践研究[J].新农村,2022(04):54-55. [2]郑桂美.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1):179-181. [3]张玉甜.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思与行[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145-147. [4]王建英.幼儿园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29):74-77. [5]唐抱娣.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实施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