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理论-精神分析导论、梦的解析_第1页
弗洛伊德理论-精神分析导论、梦的解析_第2页
弗洛伊德理论-精神分析导论、梦的解析_第3页
弗洛伊德理论-精神分析导论、梦的解析_第4页
弗洛伊德理论-精神分析导论、梦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他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会经常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Drive或DeathInstinct)。精神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代价极高的治疗方法,因此往往无效。但是也有许多成功的事例应当归于这种方法,这是无容置疑。未来的心理学家很可能最终会断定受抑制的性爱所起的作用比许多弗洛伊德派学者所认为的要小,但是这种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数心理学家所认为的要大。同样,大多数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确信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一种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学术影响弗洛依德终生从事著作和临床治疗。他的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一、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下意识(前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三、性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是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就进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四、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本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梦的解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1900年出版。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有趣的是,此书开始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德文初版总共只印了600册,出版六年后,还只卖了351册,最初10年未受重视,到1908年才出第二版。可到了后来,它竟被西方许多学者看作是一本震撼世界的书,以致名声大噪,经久不衰,在作者生前就出了8版,最后一版在1929年。此书在各版中一直没有重大修改,每次版本只是增加注释或略有补充。此书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弗洛伊德在写此书以前,不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已搜集了大量资料。1896和1897年,他已在维也纳犹太学术厅作了有关梦的演讲。1896年10月,其父去世,他深感悲痛,促使他在先前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1897年开始进行自我分析。也就是说,促使他进行自我分析的导火线是他父亲的逝世。弗洛伊德写道:“我一直高度地尊敬和热爱他。他的聪明才智与明晰的想象力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我的生活。他的死终结了他的一生,但却在我的内心深处唤起我的全部早年感受。现在我感到自己已经被连根拔起来。”弗洛伊德说,自此之后,就导致他写《梦的解析》这本书。《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对人类学、宗教、心理学和文学著作进行了五六年的研究,又连续两年对自己所做的梦作了分析之后写出来的。在这部独创性的著作中,弗洛伊德主要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还说明了幼儿生活对成人条件作用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弗洛伊德在《关于自传的研究》里曾经预言,从写作《梦的解析》的时候开始,精神分析已不再是一门纯医学的学科了。此书在德国和法国地出版,把它的多种应用的历史,引向了文学和美学,宗教史和史前史,神话学、民俗学、教育学等部门。这些东西与医学没有太多关系。事实上,只是由于精神分析,它们才与它产生联系。作为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标志的《梦的解析》一书,1956年美国唐斯博士把它列为“改变历史的书”、“划时代的不朽巨著”之一,这是一部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书。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科学探索和解析,发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潜意识”,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内容简介全书共7章。第1章为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关于梦的问题的文献,详尽地叙述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有关梦的理论。科学问世以前对梦的观念,当然是由古人对宇宙整体的观念所酝酿而成的,他们惯于将其精神生活投射于假想的外在现实。而且,他们所看的梦端视白天醒来后所残留的梦相,而这方面的记忆较之其他精神内容,当然显得陌生,且不寻常,仿佛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但我们也千万不要以为这种视梦为超自然力的理论今日已不再存在。事实上,今日不只是那些深信怪力乱神的神话、小说者,仍执著于被这种飓风横扫过所残存的鬼神之说,就是一些社会中佼佼者,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嫌弃过分的感情用事,但他们的宗教信仰却仍使他们深信神灵之力确实是这种无法解释的梦现象的原因,某些哲学学派也深信古来相传的神力对梦的影响,而对某些思想家而言,梦的预卜力量也仍无法完全抹煞。尽管科学家们已清楚地意识到这类迷信的不可信,但所有这些纷纭不一的歧见之所以仍会存在,主要还是因为迄今心理学方面的解释仍不足以解决积存盈库的梦之材料,要想将有关梦的科学研究历史作一整理实在是一大难事,因为有些研究在某段时期确实十分有价值,但到目前为止却仍不能在一特定的方向有真正的进展,俾能使此后的学者按已证实的成就而继续发展下去,每位学者总得对同一问题从头开始重新整理而仍无法突破这解不开的结。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经典理论都认为,梦是以象征的方式,表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物。弗洛伊德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梦不是什么预卜未来的神谕,而只是做梦的人在不清醒状态时的精神活动的延续。他明白地提出,梦的内容多数是最近的以及孩提时代的资料,并根据对自己的梦的分析,相信几乎每一个梦的来源,都是作梦前一天的经验。他解析说,只要是外界给神经的刺激和肉体内部的刺激的强度足以引起心灵的注意,即可构成产生梦的出发点和梦的资料的核心,并按照“复现的原则”,使某种心灵上的印象得到重视。第2章为梦的解析方法。这一章介绍了对一个梦的分析方法、步骤和注意要点,并详细地分析了一个名叫伊玛的人关于打针的梦。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无法把整个梦作为集中注意的对象;只能够就每小部分逐—检释。并认为同样的一个梦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关联将有不同的意义。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有关释梦的技巧,他在给伊玛治疗“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有了明晰的运用,难怪弗洛伊德会相当自信地说:“我相当满意于这一个刚刚分析所得的发现——如果遵循上述这种梦的分析方法,我们将发现梦是具有意义的,而且绝不是一般作者对梦所说的:‘梦只是脑细胞不完整的活动产品。’相反地,一旦释梦的工作能完全做到,可以发现梦是代表着一种‘愿望的达成’。”(第53页)所以,他说“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第5l页)。第3章为梦是愿望的达成。在这一章里,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学说。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缓和了冲动;又不致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从这个意义上讲,梦是愿望的达成。但在梦的状态下,心理检查机制仍发挥相当作用,使本能欲望不能赤裸裸地表现自己。因此本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表现,以逃避检查。弗洛伊德从梦是主观心灵的动作这一前提出发,肯定所有的梦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都与自我有关,即使自我不在梦中出现,那也只是利用“自居作用”隐藏在他人的背后。他强调说,从每一个梦中,都可以找到梦者所爱的自我,并且都表现着自我的愿望。例如,囚犯的梦“没有比脱逃更好的主题了”。第4章为梦的改装。也有人译作“梦的伪装”。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从本质上说是性欲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叙述梦的完整的公式有了这么一个公式,不管什么样的梦,便都可以纳入“愿望的满足”这个范畴了。弗洛伊德进一步分析说:“就像第3章我们所提出的梦,有些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愿望达成。而一旦愿望之达成,有所‘伪装’(disguis)或‘难以认出’(unrecognizable),必表示梦者本身对此愿望有所顾忌,而因此使这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表达之。”(第74页)为了说明这种“变相的改装”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两种科学假设:“我们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psychicinstance)或谓倾向(ten—dency)、系统(system)、心理力量(psychicalforces),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改装’。”同时,再作“一个合理的假设:‘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而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第75页)然而,每一个梦,要想证明出其中之秘密意义确乎在于愿望的达成,或要指出其改装情形等,的确是需要一番努力的分析工作。第5章为梦的材料与来源。他的梦的理论一开始便围绕着潜意识问题,将梦分为“显意"(manifestcontent)和“隐意”(1atentcontent),借着梦者的联想以及释梦者对“象征”的解释,以白天发生的事件为契机,进而追溯到童年的本能欲望。本章介绍了梦中的最近印象以及无甚关系的印象,如关于植物学专论的梦与分析;孩提时期经验形成梦的来源,如梦的肉体方面的来源;一些典型的梦,诸如尴尬的赤身裸体的梦、亲友之死的梦、考试的梦等。弗洛伊德把梦中所叙述的事物称作“梦的外显内容”;而把那他认为体现着愿望,而只能通过意念的分析才能达到的隐藏着的东西,称为“梦的内隐思想”。他说,梦不能公然代表本身就是禁忌的愿望、特别是那些同性欲有关的愿望。因此,便通过“梦的工作”,变梦的内隐思想为外显内容;而“释梦”,则是要将“梦的工作”毁坏。他说:梦的思想和梦的内容乃是有如两种语言对于同一内容的两种描述;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梦的内容对我们来说,像是把梦的思想译成了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必须通过原文和译文的比较来弄清这种表现形式的符号和构成规律。这样可以使梦的内隐思想不再是一个如此难以了解的秘密,使外显内容返回到其内隐思想。弗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对于梦的来源,他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它也许在白天即受到激动,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意愿留给晚上入梦。二是它也许源于白天,但却遭受排斥,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三是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它是一些受到潜抑,并且只有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第一种愿望起于前意识;第二种愿望从意识中被赶到潜意识去;第三种愿望冲动无法突破潜意识的系统。在这三种来源之外,他强调“要加上第四个愿望的起源,就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比如口渴或性的需求等)”。第6章为梦的运作,也有人译作“梦的工作”。我们已经知道,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两个层次。显梦是梦的表面情节,其内容可以回忆起来;隐梦则是要通过显梦表现的本能欲望。隐梦转换成显梦有赖于梦的运作机制。这一章篇幅最长,着重介绍了梦的凝缩作用,梦的转移(移置)作用,梦的表现方法,梦材料的表现力,梦的象征,梦中的感情和梦中的理智活动,以及一些荒谬的梦、算术及演说的梦等等。弗洛伊德说,梦的外显内容,就像是经过“删略”的梦的内隐思想可以说,它是后者的一种节译。如有一个混合的人,模样像A,穿着像B,做的事又类似于C,但是不管怎样,人们总觉得,他实际上是D。这种混合的组成,就使这几个人所共同的东西特别地得到强调。像这样在梦中找出那些一再复现的元素,而构成新的联合以及产生一些共同代号的工作,叫做梦的凝缩作用。梦的转移作用,则是将梦的内隐思想中的因素,以某种比较疏远、不重要的东西,如引喻、暗示来代替,而将梦的精神重点或中心转移开去,使得在表面上不能以梦的外显内容看出其内隐思想。而实际上,这梦正是以这改装的面目,在复现其潜意识中的愿望。如一位客人已经离开后又转回来,说是自己忘了带手杖,实际上这不过是借口,他的潜意识中的愿望是要再见主妇一面。梦的表现形式与运作机制主要就反映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凝缩,即几种隐义以一种象征出现。它的作用是在梦中进行的,目的是为逃避“梦的检查”。弗洛伊德认为,个人梦中情境为其潜意识内资料的象征性显现,通过对梦的分析,即获得其潜意识内所抑制的问题或线索。二是移置,或称换位,即指把被压抑的欲望调换成不重要的观念。它也是在梦中进行的,目的也是为逃避“梦的检查”。但是醒后回想梦中的经历时,仍会受到“检查”,那就是梦者将梦中颠倒错乱的材料再加一番整理。这种“整理”过程包括戏剧化和润饰。戏剧化就是将欲望表现为具体形象。润饰就是指醒后把颠倒错乱的梦境加以条理化,使之更能掩饰真相。一般认为,这种整理使梦成为一种统一的、某种近乎首尾连贯的东西,这是“梦的工作”的最后一个过程,即“二重加工作用”。精神分析家释梦时则要透过梦的运作机制,由显梦寻出隐梦,发现梦者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为便于揭示潜意识的欲望,释梦可与分析自由联想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精神分析治疗中,释梦和自由联想分析构成了治疗神经症患者方法的核心部分。第7章为梦程序的心理,也有译作“梦的过程心理学”。这一章为总结性理论部分,也是本书最晦涩、最抽象的一部分。它依次分析了梦的遗忘、退化(后退)现象、愿望达成,由梦中惊醒到梦的功能和焦虑的梦,原本的与续发的步骤——潜抑、潜意识与意识的现实等现象与理论。弗洛伊德在此发挥了其早年著作《科学心理学设计》(1895)中的科学思想,将所设想的精神机构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心理过程,再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交互关系加以分析,以求对梦的心理过程获得科学的理解。它把潜意识、抵抗和压抑及性的重要性视为精神分析的三大基石,把作梦、失误、神经症症状视为潜意识支配的行为的三种主要形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以潜意识的理论和性欲的理论为基础的。他的潜意识理论坚信,活动于某一时间而又不为人所知觉的潜意识心理过程,不但是一确定的事实,还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般性基础。这一理论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弗洛伊德对于梦的解释是与他对人类行为动机所持的两种独特见解分不开的(这两种动机观一是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导源于“性”与“攻击”两大本能的冲动;二是以潜意识动机来解释人的行为)。他对梦的解释并不停留于梦的表面现象,而是企图挖掘人的深层动机的思想,也为我们深入研究梦在心理学上的意义开辟了道路。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以他的潜意识理论对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作品进行了心理分析。象征也被赋予广阔的内容,弗洛伊德说,象征并非梦所特有,而是潜意识意念的特征,在民歌民谣中、神话和传奇故事中,都可以发现象征的应用,而梦则“利用象征来表现其伪装的隐匿思想”。他的性欲理论认为,性本能的冲动,不但在神经症的成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认为正是这种动物性的本能冲动转化为社会可以接受的创造行为的升华作用,从而带来了文学、艺术、科学以至整个文明的最高创造。的确,《梦的解析》一书在西方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大大推动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并且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许多学科重去了,诸如文学和美学、宗教史和史前史、神话学、民俗学、教育学科等。因此,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大概没有人比弗洛伊德对20世纪的观念、文学和艺术发挥过更大的影响了。本书经历近一个世纪而不衰,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已深入到内心深处的潜在动机,能言前人所未言,敢言人之不敢言,实乃超出前人之上。但他在释梦中的主观性、任意性和神秘性也是显而易见。他把人的一切梦的隐义都与梦者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联系起来,这太牵强了。他根据其性欲理论来解释梦,不是把人看作社会的人,而完全看成是一种生物,因此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谴责。弗洛伊德的文明观集中阐发在《文明及其缺憾》一书中。《文明及其缺憾》是弗洛伊德阐述他的文明观的最主要著作,也是他后期最重要著作之一。成书1929年,首次发表于1930年。以后几乎每隔几年就再版一次。该书的中心线索阐述的是文明发展与人性本能之间的矛盾和联系的。尽管弗洛伊德对文明与本能关系的看法,并非始自本书,但本书却是弗洛伊德文明观的集中阐发。弗洛伊德早期就比较注重人性本能内部心理人格的冲突,他把精神病因归结为本能尤其是性本能被压抑的结果。早期他在探索精神病源过程中,虽然也看到了本能与文明的关系,他在1898年《神经病病因中的性欲》一文中写道:“我们可以说文明应对精神衰弱的扩散负责",他在1905年的《性学三论》中也指出:“文明与性行为自由发展的相悖关系”,但是在《文明及其缺憾》之前,他并没有把文明的发展视作与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对抗的主要对象。他一直是从人格本身的心理结构上来探讨本能被压抑的问题的。首次把文明发展与人性本能的对抗问题系统地提出来并加以理论化的是<<文明及其缺憾》一书。在《文明及其缺憾》中,弗氏给文明下了一个定义:“文明不过是意指人类对自然之防卫及人际关系之调整所累结而造成的结果、制度等的总和。”这表明,弗洛伊德对文明的看法包括两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显而易见的,人类一直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现代科学高速发展,原始人的许多幻想得到实现,宇宙飞船载人飞入太空;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人们摆脱了大量的繁琐无味的日常工作,有更充裕的时间享受自己征服自然的成果。但是这只是文明的物化的一面,弗洛伊德认为这表明人类在能力方面更接近于万能的上帝。然而,先进的文明不仅仅只是以同自然斗争的程度与否为尺度的。弗洛伊德指出:“今天的人尽管具备了象上帝一样的特性,但是,并没有感到幸福。”这是因为文明还有其它方面的内容,即文明对“人类更高级的精神活动的推崇”。不过,这些精神活动只能使少数受过特殊教育的人暂时摆脱痛苦,大部分人虽然掌握着丰富的物质享受的条件却仍然不能感到幸福,可见人类仅仅囿于物质生活还是不能普度众生的。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就落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际关系是弗洛伊德文明思想的重心,也是他的棘手问题。他认为这些关系包括“作为邻居、帮助者、另一个人的性对象、家庭成员和国家成员等。”文明的作用正是在于调节这些关系,“如果任个人随心所欲,那么体力强壮的人将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本能冲动决定一切。”所以,文明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公正,即保证一条法律一经制定不会由于个人因素而违犯。”这样实施的结果必然是“人们都牺牲了他们的本能来确立这条法则,使每个人都免于蛮力的迫害。”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弗洛伊德已经深入到了人的本能,提出“文明的发展限制了本能,公正要求每个人都要受到限制。”因此,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斗争的很大部分是围绕着寻找一种暂时的调节”,它能解决个体要求与群体的文化要求的矛盾,而人类命运的问题之一就是,这种调节是否可以通过文明的某种方式才能够实现。由此就产生一系列问题:文明与人性的冲突是否能够解决呢?它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回答清楚这些问题,也就容易找到人性与文明冲突的症结——幸福的实现——是否可以解决。弗洛伊德认为文明具有决定性的步骤,在于人采取了直立姿势,从此,它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嗅觉刺激的被贬低,月经期的隔离到视觉刺激的重视、生殖器官的暴露,再发展到性欲兴奋和家庭的建立,直至人类文明的门槛。除了嗅觉刺激的因素以外,另一个在文明初步形成中起着作用的因素是清洁的要求。由于这两方面的要求,原始人不得不节制他们的性生活,牺牲一定的本能,建立起家庭。更大的限制是产生于由家庭过渡到以兄弟帮伙为形式的集体生活,这时产生了禁忌。因为“在原始社会,父亲和儿子为争夺母亲而发生冲突。结果引起儿子们的忌妒,他们联合起来杀死并吃掉父亲。这种‘原罪”使得他们懊悔,导致了禁忌的建立以防止受禁的乱伦行为,也导致了图腾的产生以加强儿子们与父亲的居同作用。”与之相应的心理阶段就是超我的产;生,它监督检查自我,产生了对“父亲”的爱与恨的矛盾情感。这时的禁忌是人类最早的法则,“但是它不同于宗教或道德上的禁律,它并不建立在神圣的宗教仪式上而根植于自己本身,它没有明显的、可以观察到的禁律声明,同时,也没有任何说明禁律的理由。”“随着文化型态的改变,禁忌形成为一种有它自己基础的力量,同时,也慢慢地远离了鬼神迷信而独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习惯、传统而最后则变成了法律。”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向前迈出的第一步是伴随着牺牲自由的性爱,建立一个监视本我与自我的超我为条件的,以后超我的严厉性给个体带来很大的不安,不过,关键的是人类获得幸福的重要来源之一性爱——从此受到限制。

第八讲著名民营书业人物与著名民营书业企业“益华杯·2006民营书业评选”评选结果终身成就奖王炜(北京风入松书店创始人、原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诚信奖陕西学海书刊发行文化贡献奖南京先锋书店乡村贡献奖昆明新知图书城年度综合类图书批发商广东学而优图书文化发展年度专业图书批发商杭州钱江科技书社年度社科文艺图书批发商陕西音乐天地书刊发行部年度少儿图书批发商北京同盟浙少图书销售中心最佳书城昆明新知图书城购书中心优秀小书店北京单向街图书馆最佳连锁书店厦门光合作用文化传播最佳网上书店当当网(北京)最佳读书俱乐部/书友会九久读书人俱乐部(上海)最佳人文书店北京万圣书园最佳专业书店北京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最佳教育书店杭州书林贸易最佳书业服务商开卷书业信息服务机构(北京)书店营销奖北京第三极书局年度图书营销策划人路金波(杭州榕树下文化信息咨询总经理)年度最佳采购陈智平(广东学而优图书文化发展采购经理)年度书业店长俞正辉(光合作用文化传播北京连锁经理)年度书业经理人吴俊乐(江苏大众书局图书连锁总经理)公益奖贵州西西弗文化传播年度人物奖欧阳旭(北京第三极书局董事长)“益华杯·2007民营书业评选”评选结果公共性奖项:文化贡献奖:北京三味书屋乡村贡献奖:南通弘文图书发行公益贡献奖:山东世纪天鸿书业阅读推广奖:豆瓣网书店类奖项:年度最佳小书店:北京雨枫书馆年度最佳书城:北京第三极书局年度最佳大学书店:哈尔滨学府书店年度最佳儿童书店:学而优童书坊年度最佳教育书店:武汉绿叶教育书店年度最佳专业书店:天天艺术音乐书店年度最佳连锁书店:北京纸老虎图书年度最佳网上书店:当当网年度策划机构:磨铁(北京)文化发展年度最佳批发商:漳州博文图书文化年度最佳馆配商:北京人天书店年度最佳服务商:北京开卷信息技术书店营销奖:北京纸老虎图书年度最佳二手书店:空缺人物类奖项:年度店长:金立(江苏大众书局图书连锁)年度策划人:杨文轩(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总编辑)年度经理人:廖建宇(光合作用文化传播行销部经理)年度人物奖:李国庆(当当网联合总裁)年度营业员:空缺年度销售代表:空缺年度采购代表:空缺终身成就奖:空缺“益华杯·2006民营书业评选”颁奖 终身成就奖王炜(风入松书店创始人、原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十二年前,王炜会合一批同人,在中国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象征地带,北大南墙外的地下室,创办了风入松书店。他试图承续一百年来邹韬奋式的出版人理想,他试图与参与他的八十年代启蒙风尚保持一致;他以他的身份中和了“二渠道”的血统,代表了知识精英的出席;他激发传媒和公众重新敬重书店的存在意义。他未能达成他的愿望。更不用说他憧憬的海德格尔生活。他给与我们的是他用身份所作的献祭和对历史的自觉。在他去世两年后,这个奖项表达的是我们集体的对这种企图的持久记忆。 诚信奖陕西学海书刊发行组委会深知评选这个奖项的诸多困难和风险,诸如信息不完全,缺乏公认标准等等。最终,组委会和终审委员会,仍然感到设立这个奖项的意义大于它的困难。我们需要一个开始,我们可以逐步提高和达成全行业对诚信的共识。因为首次评选,我们将底线设立在候选人没有受到公开的质疑,并通过抽样调查。现在,我们荣幸的把首届诚信奖颁给陕西学海这家朴素发展的机构,并期望他们坚守这项荣誉。 文化贡献奖南京先锋书店如同一些各地自九十年代兴起的人文书店一样,南京先锋经历了相似的故事: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名片;成为许多人的书房和约会地,成为城市精神生活的组成,可能还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于是,南京和南京人有福了。但是,南京先锋更重要的特征是:她的创办人钱晓华是书商中最显得浪漫主义和激情的一位,具有十九世纪抒情诗人的风格。这使先锋在表达上是强烈的,包括视觉。令人惊讶的是,钱晓华保持着他自己的风格的商业能力。先锋的未来,在于它能否融二者。 乡村贡献奖昆明新知图书城在中国的第三世界,位于西部的云南,新知凭借令人钦佩的意志和执著,建立了一个覆盖云南全省,有效运转并持久改良的网络。新知改变了一个省的书店地图,丰富并便利了一个省数千万人民的选择。我们无法预知新知还会走多远,但迄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年度综合类图书批发商广东学而优图书文化发展学而优在国内第一大零售市场广东,正在发育成为一个更优秀、更专业的分销商。除了在广深三大批发市场布局外,学而优建立的网络服务近千家机构,版图辐射至海南、福建、广西、港澳台和东南亚。学而优在扩展产品线同时,不断改进品质和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培训咨询等增值服务,核心能力显著提高。2006年学而优进货增加18%,销售增长了16%。对一家成立12年的机构,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年度专业图书批发商杭州钱江科技书社创立13年,成为近100家科技出版社在浙江的第一选择。而且在建筑、交通、电力、水利、水电等专业类别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发行机构。年度社科文艺图书批发商陕西音乐天地书刊发行部陕西音乐天地是传统批发商自觉升华的一个经典案例:从个体作坊,到公司制运行,再到自觉的转型:制定新战略,学习并合作它的创办人游勇具有从草根中长大的勇气、担当、自信和开放精神。由于他的热忱和坚持,全国民营社科文艺联合体得以发起,促进了全国同行的分享和合作。游勇最近的成就包括合资成立天地合和出版物流公司,具有6000平米作业面积和十万种供货能力。全行业都已意识到,传统批发市场在走向黄昏。游勇勇于开启新天地的故事,对全国数千家大小批发同行是一个重要启示。 年度少儿图书批发商北京同盟浙少图书销售中心北京同盟浙少销售中心成立三年,已是北京销售规模最大的和最专业的少儿图书批发商。无论市场占有率、回款、品质和专业程度均有良好的口碑。可以预计,在传统批发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前,同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和范例 最佳书城昆明新知图书城购书中心在大陆书城群落里,单论面积、品种、视觉、时尚、营销、创新等等单项指标,新知书城可能拿不到第一。但是综合看,它却是强健有效的。新知在骨子里有一种英雄般的气概和执着。使它克服了种种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艰难。这是新知企业里最珍贵的力量,使它将天花板逐渐升高,视野扩大。在新知书城十周岁之际,组委会荣幸的向它的领导人李勇颁发这个奖项。优秀小书店单向街图书馆“小的是美好的”这句话,籍由单向街再次说出。这家座落在圆明园东门的小店,拥有全国最美好的书店庭院。它甚至令这个平庸化的废园再次感到亲切。它的名字和风格和80年代发生了距离,是向右的,克制的,但仍然是精英的。单向街汇合的种种因素让人依然感到书店“场”的意义。对书业来说,在做大做强的喧嚣中,单向街的出现提示我们和未来的进入者:存在多样的选择。 最佳连锁书店光合作用文化传播光合作用从出生起就拒绝了书店长远的传教面孔。敏锐的、耐心的、细致的、并聪明的探索这个时代城市生活的样式。为一个新生的阶层送去了适宜的光线和幻想。证明了自己是转型生活中一个成功的起舞者。在12年光阴中,光合书房合成了有光明前景的基因和核心能力。并在北京五道口、建外SOHO,沃尔玛供应服务中成功展示。在流行的理想与现实、商业与文化二分法痛苦中,光合保持了出色的平衡力,恒心和生长力。现在直到可见的将来,光合书房值得我们注视。 最佳网上书店当当网当当网改变了中国书业和世界各行其是的历史,并成为传统书业与信息革命、资本接轨的标志性企业。当当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在中文世界复制了亚马逊模式。当当已经显著改变了京、沪、穗、深以百万计的读者的消费习惯。当当惊人的成长速度压迫着传统书店变革或陷入焦虑。当当放大了书业各种生存形态的光谱,映射着转型进程与现实的复杂。而当当的领导人李国庆,对于书业市场化十余年来一直持续发出响亮的声音,是这个产业最优秀的观察家和行动者之一。 最佳读书俱乐部/书友会九久读书人俱乐部99读书人俱乐部,终结了多年来书友会一家独大的局面。在两年内建立一个本土品牌,可见中国人具备非凡的学习能力。到06年,99拥有80万会员并进入亿元俱乐部,呈现了强大和出色的运作能力。99及网站的成功,增加了资本对书业的信心,并可能刺激更加多样化的各类书友会的创业。 最佳人文书店万圣书园九三年创始的万圣书园,是大陆九十年代书店风景的开启者并且奠定了这个年代人文书店最基本的形式、美感、趣味和品质从而在这个领域扮演了教父的角色通过十三年的表达,万圣以不相称的空间和生意丰富了汉语世界的生活万圣提高了书店的尊严。她试图坚守的保守主义,像古典的匠人,成为这个时代以及他的同行可贵的坐标万圣未来可能不再扮演开启的角色,却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师级的匠人,成为一种尺度没有“万圣”的书业和城市,可以说不值得向往。 最佳专业书店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以某种意义上说,龙之媒可能是大陆最近乎完美的一家书店,是一家具备成为百年老店品相的书店。龙之媒建立了一个物理书店、书友会、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而且每年都在研发和改进中。龙之媒在它所致力服务的产业里,是最专业、最前沿、最有声誉的出版服务商。这是国内仅有的经典案例。龙之媒的创办和掌门人集合了理想主义、专业精神、学习能力和优良人格。他们是成功的夫妻搭档,但让优秀员工持股;他们运营企业、写书、在大学讲课、写专栏博客,同时生养两个孩子。不到40,已经构想了未来交班方案。谦逊务实,也经常号称全球最大、最不怕竞争。他们还建立了一所小学。总之,龙之媒“又红又专”的安身立命道路对有志书业的人士是全面而珍贵的镜鉴。 最佳教育书店杭州书林贸易80年代开办而又延读至今的民营书店屈指可数,之中还能持续发展的就更珍稀。杭州书林正是这样一个活标本。它的创办和掌门人王海松,无疑有过人的生存之道。20年里,杭州书林过去是,现在仍是大陆最专业和优秀的教育书店。而且还拓展出文史、音乐书店群,开设了书林网。杭州书林的语言和运作可能不是时尚和启示性的,但他稳健和渐进的生存之道,对陷入未来焦虑的新老书商们也是一种解毒剂。虽然书林也有焦虑。 最佳书业服务商开卷书业信息服务机构开卷是这一奖项当之无愧的获得者开卷的创立结束了中国书业没有专业市场监测数据的历史,使我们与国际同行交流时不再惭愧,更重要的是,令出版业企业家们的规划和愿景基于数据,使资本的进入更加便利.这是出版业值得记录的进步此刻,书业经历着除销售外的品种、库存、信息爆炸,更令开卷价值不凡。开卷的创业故事,同样令人称道:是眼光、专业、专注的出色组合。这再次证明书业应向全社会开放自己的需要,让更多优秀人才成就梦想 书店营销奖北京第三极书局第三极书局2006年7月开业,立足未稳,即招致空前强大的反制。开业就大考,三个月价格战就其影响之广、争论之激烈超出书业零售史上任何一次。第三极书局勇敢迎战,并成功将之转换为一个公共话题。并得到大多同业和舆论的认同。把危机变成了机会。度过了创业的第一个难关。三个月内就实现了日销售过百万,客流三万人的记录。 年度图书营销策划人路金波(榕树下文化咨询总经理)路金波是一个每年都会创造奇迹的人2006年,他准确发现了12至16岁的女生市场,让她们买下350万册图书。他继续成功的经营韩寒类作家品牌。他让《莲花》始终开放在排行榜上。所有同行应感谢他的聪明敏锐:他在书业影响力衰落之时,证实我们有可能在年轻一代中培养阅读人口并获得成功。虽然存在着种种争议。面对书业的处境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年度最佳采购陈智平(广东学而优图书文化发展采购经理)在书业饱受品种、信用、库存癌症般的痛苦之时,优秀的采购主管也许决定着公司命运陈智平入行十三年,从店面出身磨砺成器,终而担当学而优采购重任06年,她带领团队继续完善采购模式,强化各种关键指标管理,创下退货下降而销售上升的佳绩受到众多重要出版商的称许。相对学而优这家备受期许、业态多样的华南重镇,这一赞许实属不易 年度书业店长俞正辉(光合作用文化传播北京连锁经理)三年前,俞正辉受命光合,只身入京,在高手如林的京城,创下了不凡业绩五道口店,1年收回投资,每年增长30%在去年海淀价格大战中纹丝不动06年4月开业的建外soho店,租金不菲,却实现首月盈利更难得的是,在异地北京成功移植了光合,并贯彻到细节他本人亦成为光合忠诚的信徒和传道士,可见企业文化之力量 年度书业经理人吴俊乐(江苏大众书局图书连锁总经理)2006年,吴俊乐在收获一个女儿的同时继续扩大大众书局的版图:旗舰店南京书城升级,进入上海滩南京路几年征战,大众书局在兵家必争的长三角成形为一支重要力量在产业进程滞后的同时,经理人寥若晨星本奖项期待更多吴俊乐们加盟书业,成就他们的理想,并推动书业的成长 公益奖贵州西西弗文化传播西西弗书店在贵州14年,坚持一种草根立场,试图实践一种善良的企图: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由此开始,它成了数百万居民的图书馆,成了一种公共空间或媒体。几百场各种专题的活动,加上一种朴素的态度。和对一些弱势群的支持,西西弗为乡土做出了可敬的贡献。 年度人物奖欧阳旭(北京第三极书局董事长)2006年,欧阳旭领导开创的第三极,像一场地震触动了全国同业激发了一切罕见的书业大辩论,影响至今不息无疑,第三极的路线图难以复制,它的模式和成就要加以时日观察但是今天,值得我们尊重的是:第三极的问世,铭刻了民营书业的一个新高度第三极展现了民间力量在文化产业的雄心和艰辛欧阳旭在其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领导谋划与整合的角色证实他个人具备转型社会的过人禀赋,又未丧失个性和自由如果幸运,他可能成为一个传奇。 著名民营书业人物与著名民营书业企业选介王炜风入松书店 从北大南门出来直接右转,步行五分钟左右便是风入松书店。风入松,原本是个并不常见的词牌名,但却颇具雅意,而采用这样的名字,显然也标明了书店高品位的文化风格和浓郁的学术氛围。走进大厅,才知道这家书店原来开在地下,一层仅仅竖放着风入松的店牌,在一片明亮的绿意之上,用隶书写着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而风入松的诗意是从下楼梯的刹那开始的。在正前方和右侧的橱窗内,“风入松”三个大字用遒劲的行草书写于宣纸之上,片刻间便体会到那份属于学者的硬朗风骨。再看橱窗内的好书荐读,《大国博弈》、《病榻杂记》、《火与剑的海洋》、《天堂实验》等赫然在目,可见其品味不俗。来到地下一层,四周的墙壁上有序地贴放着风入松的创建历史,以及书店给出的排行榜、新书推荐、书评以及业内动态。还可以知道,在前几天,这里刚刚举办过以“性教育与艾滋病、色情与艺术”为主题的沙龙。在沿路走廊的侧壁上,摆放着社会名流在风入松参加活动的照片,诸如柏杨、刘墉、焦雄屏、朱德庸等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而季羡林、厉以宁这样的学术大师更是这里的常客。再往前走,顿觉豁然开朗,店堂有近千平方米,宽阔敞亮,分成左中右三个部分,中间是平台摆设,便于阅读选取,两侧是一排一排的书架,颇有几分图书馆的感觉。在中间的显眼处摆放着时令畅销作品以及三联、商务等大出版商的专柜。左侧依次是宗教、哲学、政治、社会学、法律、新闻的书柜,一人多高,触手可及,种类众多。而右侧先是一个不大的开放式阅读空间,提供简易的桌椅,备有各类茶水、纸笔,价格相当便宜,再是CD专柜,多为民族音乐,然后是文学、经济、管理类图书,最靠里面的地方有特价区,低于或高于定价出售的书陈列在那里。在书店的最两侧是书架与平台的结合,多有好书摆放于此。而在书店的尽头,则是风入松茶座,装修得颇有几分古意。徜徉于风入松书店,不必刻意,便可感受到处处散放着的浓郁的学术气息,它让你觉得这里有着学院般的严谨深刻,又有着长者般的平和淡定,这和创建者王炜先生的教授身份,以及始建时定下的坚持走高端、精品路线,营造品味高雅的文化氛围直接关系。无怪乎从开张之日便有个别名:教授书店。在专业精品的书台前伫立,《20世纪思想史》、《饥饿与公共行为》、《媒介与权势》、《人文主义与民主批判》等纯学术书籍映入眼帘。开卷研读,沉醉其间。暗自心想,与这个诺大的城市相比,风入松显然太小,但它的纯然与宁静却或许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现状与发展走向。以此看来,这里实在值得陶醉。风入松十年 1995年10月28日,北大哲学系副教授王炜(王炜长期致力于外国哲学研究,在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等领域颇有造诣。曾任中华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秘书长,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法人代表。1995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南门,王炜创办风入松书店)创办风入松,2000年7月24日退出。2005年4月11日,王炜辞世。上海季风书园创始人严搏非这样缅怀自己的好友与同行:我的勇敢可敬的朋友,在一个政策、资金、规则和经验都极其短缺的阵地上,用自己的失败在为后来者探明道路。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就是在这些经验的帮助下造就的。“王炜是民营书业标志性的人物,他为民营书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任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工作委员会主任薛野说,他作为一个北大教授,于1995年创办了风入松书店,为民营书业开创了先例。在担任上一届非国有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时,他为落实民营书业的国民待遇上下奔走,做了很多工作。此外,他还推动了民营书业的一次民主选举。“他有很好的理念,而且很重情义。我1995年就认识他了,风入松筹备的时候我出过一点小小的力,但他一直都记得。”薛野说道,“风入松书店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市的文化地标,民营书业已经书写新的历史,这两者的功绩都离不开王炜。” 风入松与它的同道,对曾经混沌一片的图书市场进行了细分,探索出专业书店发展的规范和必然模式,并以其倡导和秉行的品位,为民营书业赢得公信力与影响力。它们的努力,冲击并刺激传统书业革新,最终彰显的,是知识和文化的价值。

2000年换由章雨芹掌舵以后,风入松走得缓慢但是坚实,在书业风起云涌的大潮中,这脉书香依旧绵延悠长。2006年2月1日—— 启航 十年前的1月份,在京城西郊颐和园旁边的中央党校,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前身——全国图书交易会在此举行。那时候交易会的档次和规模远不及现在,但在当时,人们对于图书的渴求和尊崇,以及图书之于公众生活的影响力,则要大过今天。 时年48岁的王炜出现在交易会上。他此行肩负有重要的任务:说动出版社,为自己尚处于装修中的“风入松”书店发货。 王炜当时的身份是北大哲学系副教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编委,他参与策划出版了《走向未来丛书》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丛书对当时国内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当时反响很大,也使王炜在知识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当王炜同出版社打交道时,会被看作“不是外人”。王炜发动他所能动员的一切力量,邀请一些出版社的发行人员来到北大南门东侧的北大资源楼,参观装修已接近尾声的书店。不管怎么说,那个有着860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已见雏形的书店赢得了信任,订货会后,风入松陆续接到出版社发来的书。到2月1日书店新张之时,货架上已经有15000种图书。在此之前,风入松书店于1995年10月28日在北大南门西侧开张,王炜牵头,股东5人,注册资金5万元,营业面积仅40平方米。十年后,风入松更愿意把2月1日当作是书店开张的“正日子”,他们抢在1月15日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典,作为书店创始人的王炜,没有看到这一天。 书店的元老、如今的掌门人章雨芹回忆说,当年在没有接到货款的情况下给书店发书的一位出版社发行多年后对她说:“当时真是冒着风险给你们发书啊,那是眼睁睁地看着国有资产流进民营企业啊。”90年代中期的图书市场,尽管早已不是新华书店一家独大的时代,但是民营书店由于种种原因,仍然不为绝大多数的出版社信任和重视。民营书店自80年代初期出现并获得生存权,至1991年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关于民营书业发展的几个问题》,郝振省,《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二期)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紧接着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取向,民营书业“因其天然的市场取向,思想获得空前解放,发展出现了新的气象”(《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余敏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11月版),也正是在那之后,民营书业与整个中国一起,开始了又一次崛起。 1992年5月1日,中国海淀图书城开业,作为国内第一家规模大、并由各出版社自销图书的书店集合体,在全国引起轰动。次年,北京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在京东金台路建成开业,纳入商户500余家(后经压缩二级批发单位减至218家),时人遂有“东有金台路,西有图书城”之比。 然而更多的人则愿意把1993年开业的万圣书园和1996年重张的风入松书店的出现,当作是民营书业获得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标志。在它们成立前后,杭州百通、广州学而优、南京先锋、贵州西西弗、长春学人、上海季风、福建晓风等一批社科学术书店在各地风起云涌,这些书店都以标榜品位为先,服务态度好,并且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文化活动,迅速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文化风景,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全社会对于民营书店的认识。 飞扬 扩张后的风入松,股东9人多为学者,集资共计50万元,第一届董事会由5人组成:王炜、王曦、何非、章雨芹、张晖。王炜任董事长,王曦为总经理,何非为副总经理,章雨芹为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助理,四人组成管理团队,担当起书店日常管理工作。当时的法人代表,还是董事长的妻子。 仅以书店保留下来的很不完整的店史资料显示,关于书店重张的报道就有11条之多,其中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强势媒体。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报道热情,在风入松十年发展历程中贯穿始终。这该是学术书店与生俱来的竞争优势吧。 当然开业迎来的不仅仅是媒体的热情,质疑的目光也从未游离。每月高达数万元的租金,每一天必须达到15000元左右的营业额才能保证不赔本(《人,诗意的栖居——王炜和他的风入松》,吴浩,《芙蓉》1999年第一期),即使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这些数字对于一家民营书店而言,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1996年,风入松的业绩从一开始就步入佳境,并且一路走高,2月不到20万,3月已达50多万,5月到70多万,8月90多万,10月100多万,全年800多万。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的天时和地利,正在经历“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知识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风入松管理层大刀阔斧采取一系列举措,使书店迅速在各个领域施展自己的影响。 4月12日,风入松独家赞助北京大学第二届读书修身文化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4月16日,举办《陈寅恪的最后20年》学术座谈会,在陈寅恪本人及其学术思想还未被社会完全认可的情况下,请到季羡林、邓广铭、任继愈、张岱年、王永兴、李赋宁等多位与陈寅恪有过学术关系的学者出席,使得沉寂了多年的陈寅恪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 5月起,《北京青年报》开辟“风入松书评”专栏,每周一期。 6月7日,风入松茶座正式开业,顾客可于店内品茗读书。 6月底至9月中旬,分别举办“张小路北美城市街头壁画摄影展”、“郑振庭画展”、“影像与记忆大型摄影文化工程观摩展”等展览。 风入松甚至成了当年文化界的一种现象,章雨芹回忆说:“几乎每天都要接待记者。”王炜也当选为《中国图书商报》评定的1996书业界十大新闻人物。这一年,惟一的损失出现在管理层,股东王曦担任总经理一职不到半年时间,即被降为副总经理,总经理由董事长王炜兼任。10月初,王曦退出。 冒进 经过了异军突起又狂飙突进的1996年,风入松变得志得意满又雄心勃勃。他们在心中为学术书店勾勒了一个更广阔的远景,并把目光瞄向了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王府井。这条大街及其延长线上,除了密布的商业设施外,还有许多文化机构的存在。1994年王府井大街拆迁改造,年底王府井书店撤出留下文化经营的一块真空。风入松怀揣着膨胀的信心,决意要在即将复现繁华的商业街区,复制一个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学术书店。信心体现在速度上,从签约租房到装修布货,不足40天,1997年1月18日,风入松文源书店在王府井试营业,2月2日举行开业典礼,老出版家陈原为其剪彩。书店新增投资66万元,股东11人,董事会由5位成员组成:王炜、陈嘉映、何非、张瑞明、章雨芹。管理层有王炜、何非、章雨芹、张瑞明(副总经理)。 1997年论干支是丁丑年,习惯把“牛”当作形容词的北京媒体,用“风入松牛年挺进商业黄金街”作为标题以图体现王炜们的豪气,上海的《文汇读书周报》则用“为读书人抢收黄金之地”告示着学术文化对商业的挑战。至少从媒体报道看,当时的业界对于风入松此举除了惊羡,也是一片掌声。 实际上当时的文源书店并没有开在今日王府井步行街的街面上,而是在离开主街道有段距离的一座主楼之后,此举说明当时的决策者对于扩张的风险已有所考虑,但是不久,危机降临,证明风险不仅仅是黄金街的高昂地价。自7月份之后,文源经营开始步履艰难,王炜曾信誓旦旦地保证,进入商业黄金街的风入松,并不因周围强烈的商业气氛影响而降格以求,经营仍是学术书籍。但是现实表明,王府井庞大的客流中,风入松设想的目标读者却少之又少。文源不得不在书目的构成上作出调整,经营风格开始跟总店有所不同。在这个过程中,风入松的原创者们在观念上发生了分歧,办书店究竟是文化事业还是经营行为的性质之争,变得空前尖锐,分歧的结果是活动在风入松前台的创业者只剩下了寥寥数人。 碰壁 我们可以从王炜的一些话语中窥测一下他开办书店的动机。在那家40平方米的小店开业之后,王炜曾说:“那时,我们只想办一个精品书店,只想有一个属于学人同仁共有的小小的空间。”看着书店日渐红火,他意识到:“经自己的手传播活生生的文化,比闷头爬格子对我更有吸引力。”当书店有了足够大的规模和影响之后,他说:“写一本书,那是学术,发行十万、二十万,那是传播,我们这里有三万种书可供读书人自由挑选,这个影响会有多大!”(《人,诗意的栖居——王炜和他的风入松》)他更愿意被看作是一名肯担当的知识分子,他身边团结的也都是这类人。他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无疑负有对社会进行良知渗透、人文引导的使命”,在这个意义上,开办书店可以看作是王炜从80年代积极参与编辑《现代西方学术文库》行为的内在延续,他说:“风入松就是希望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当然,支撑这一理念首先需要书店形成良性循环,也就是“以商养文,以文促商”。 在这个前提下,经营的成功一方面会鼓舞他们“对社会进行良知渗透、人文引导”的使命感,一方面也会激发起追求更大的成功的兴趣,1996年的东进和1997年的扩张,可以看作是对这两大目标的分别实践。前者成功,后者失败。失败还有一个大背景,199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图书市场步入疲软。 1998年6月,风入松向新闻界公布撤离王府井的决定,这次冒进后来被证明对风入松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一方面,它明确了书店坚持人文学术品格的立场——从商业区撤回高校区,另一方面也促使风入松经营重心开始从纯粹的人文学术理念转向学术理念与经营理念相结合。而它造成的实际经营上的恶果,则要到1999年后才开始凸现。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提供的有利时机,多少消解了风入松王府井挫败的低落情绪。9月19日,书店再度出击,在海淀图书城昊海楼二层开设文灏分店,开业当天打出了“全场八折”的广告,招致了又一家后起重要学术书店——国林风图书中心的强烈不满,国林风用公开信的形式指责风入松不正当竞争,呼吁行业自律,二店陷入矛盾争论,很快掀起图书零售行业关于自律、改革以及求生存的大讨论。3个月后,争论渐息。一份多家书店联合签署的《图书零售商公约》,代表了当时图书零售业多数人对打折售书的基本态度,在今天,《公约》已被网上书店冲击得体无完肤。 11月的时候,王炜的朋友、上海季风书园创始人严搏非来到风入松,希望为即将扩张的季风补充一些品种,他很快就看出王炜在经营的基本结构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尽管由于王府井分店的关闭,图书撤回总店造成库存过大,但他当时竟有1400多万的库存,这是一定会造成现金流的全面阻塞的。”当时的王炜也许是没有意识到这问题的真正严重程度,也许是“对学术的热情误导了对书店和采购的看法”,总之并没有认真去寻找有效解决的办法。更让严搏非感到吃惊的是,王炜当时常常做这样的事情:“将出版社的一些重要学术书一次拿光”,“像上海三联的《海德格尔集》,他告诉我,风入松一次就进了2000本。我问他能卖掉吗?他有点自信却又不是很有把握地说,一年卖200,10年就卖完了”,而当时的风入松,“像这样的单品库存量上好几百的有很多”。(《仍在路上——悼王炜》,严搏非,2005年11月,世纪中国网)开业不足一年,文灏关张。风入松在经历了1996、1997年的高峰后,终于开始滑落。 落地 万圣和风入松在1997年以前,实际是对当时混沌一片的图书市场作了细分探索,尽管对它们自身而言,开拓学术图书市场的工作已然完成,但是成熟的分类专业图书市场的形成,还要推迟到1998、1999年左右。标志是除学术书店之外,一批建筑书店、电脑科技书店、医学书店、经济书店、法律书店的崛起。与此同时,后起的民营书店规模不断扩张,加上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图书发行行业,一些地方开始出现民营的大型书城或超级书店,沈阳东宇、北京国林风、昆明新知、南京书城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 与那些有企业资金和有商业背景的经营者介入的超级书店相比,风入松在资金和管理上的劣势显露无遗。步入1999年,风入松再没有大开大阖的惊人之举,书店的经营和各种文化活动按部就班地进行,“新书推荐榜”和“销售排行榜”也在不同的媒体持续刊出。但是当年盲目扩张的恶果开始显现:库存积压严重,现金流断裂,新书供应断档,销售出现下滑,进一步造成库存,恶性循环形成,书店无力再有大动作。从这一年开始,风入松对于民营书业改革在拓荒和表率意义上的贡献,停滞下来。同年,当当、Book321、人民时空3家网上书店创立,书业迈入又一场变革的前夜。 2000年7月24日,王炜及原一批股东撤离风入松,法定代表人章雨芹全面主持工作。此变动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很多人对风入松能否保持学术优势、能否与出版社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持观望态度。1个月后,章雨芹对媒体解释:“王炜也不能说退出,主要是不主持工作了,但他还是股东。风入松一直没受到影响,经营上保持稳定。”(《民营书店路在何方》,舒晋瑜,《生活时报》2000年9月)并向出版发行界发出公开信,说明情况。 如果当时的王炜继续留在风入松并且负责管理,最终的情况将会怎样呢?这一切没有发生,所以不应有武断的结论。来看一看严搏非对于王炜的断语:“这个老王炜,他不缺思想热情,不缺文化立场,然而即使在书业十年,他缺的还是商业精神。”不管怎么说,在王炜撤离之后,风入松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了艰难的历程。王炜在风入松进入王府井的时候曾誓言:要让学术书店走入“后风入松时代”,学而优、季风的扩张、万圣的中兴,标志了这个时代的来临,其时,王炜已不在其中。 前行 章雨芹1985年35岁后入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专业是企业管理。风入松十年之际,谈论起那场变故,她还是充满感慨:“经营学术书店,我跟王炜其实是很好的搭档,我学管理出身,他骨子里浸透着文人的情怀,我们的组合,应该是无敌的。”王炜离去之后,风入松学术为本的根基没有动摇,继任总经理的章雨芹,把主要精力放到经营和管理上,她把“退书”作为切入点,制定了新的工作重点:退书——还款——进新书。她跑遍了北京几大出版社,做方方面面的工作,也把苦衷告诉了多年来合作良好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有关负责人,经过磋商,上海人民方面同意收回价值12万元的积压图书。在此后不久的一次“沪版”图书订货会上,经上海人民出版社从中斡旋,风入松又向上海当地的两家出版社退回部分积压图书。在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到2000年底,风入松盘活了200万元,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库存量,依照章雨芹的说法就是“提前一个月消了肿”。(《出版社与书店:水帮鱼、鱼帮水》,张志雄,《中华读书报》2001年4月)2001年12月28日,风入松邀请北京30多家出版社60多人参加社店交流会,章雨芹介绍书店一年半的调整情况、现时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出版社充分肯定风入松的调整成果并表示继续给予支持,在章雨芹看来,此会是风入松从低谷走向良性循环的一个标志。 接下来的一年,退货仍是风入松工作中的重点,但此时的书店经营稳定,声誉也在不断收复,至2002年底,风入松终于甩掉包袱,基本清空库存,退了1000多万码洋的图书。章雨芹说,该轻装上阵了…… 2003年1月25日,风入松举行七周年店庆,并发行了印有店标的个性邮票,这是国内第一套图书零售业邮票。章雨芹亲手切下蛋糕分给到会的每一个人,那时的她,已经在各种场合不断表达过“风入松是出版社、媒体以及一向关心支持她的广大读者共同培育起来的文化品牌”的意思,两年多的风雨历程,没有谁体会得出担在她肩上的沉甸甸的分量,风入松却在狐疑或轻蔑的眼神中,踩出一串坚实的脚印。“风入松七岁了”,这是会后多家媒体给出的报道标题,很多人透过那冰冷的铅字,感受到了感情的温度。 那些曾领一时风气之先的创举(茶座、学术讲座等)早被复制和超越,资金也仍是难以解决的顽疾,虽言轻装上阵,风入松所面对的却是图书零售市场新的竞争格局,2003年11月6日,拥有近万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在海淀桥西南角开业,本已书店林立的中关村文化商圈,又闯进一头大象。章雨芹继续贯彻自己定下的“宁可在细分市场上占据大份额,也不在一个大市场上占据小份额”的经营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