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 以语言训练为基 促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1页
中学语文 以语言训练为基 促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2页
中学语文 以语言训练为基 促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3页
中学语文 以语言训练为基 促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4页
中学语文 以语言训练为基 促核心素养发展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语言训练为基促核心素养发展摘要: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语文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抓住重点,抓住短板,立足教材,以语言训练为主,赏析、运用,加强学生短板学习。据此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在教师点拨下,用已知学习未知,变“短”为“长”,在实践练习中提高“听、说、读、写、思”的语文核心能力。 关键词:语言训练,赏析,运用,核心素养

引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提升的前提是要弄清学习的重点在哪?学生“短”在何处?“长”又在何处?才能“变短为长”。一、结合学情知短板“请同学们结合‘一滴水’的游踪,找一找这滴水经过哪些地方。”问题发布后,学生们便忙碌起来,阅读,勾画,整理。 “经过了丽江坝。”

“经过了放着牛羊的草甸。”

“经过了落水洞和黑龙潭。”

“经过了四方街。”

“经过了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玉器店、院子和字画店。”

“经过了三坊一照壁的院子,看到了主人一家在闲话,看到了客人和主人的交谈。”

“经过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一时间,学生争相回答,课堂气氛相当热烈。这是我第一次执教《一滴水经过丽江》时的情景,当时还颇为自得,认为调动了学生研读文本的积极性和思考的热情。反思的时候,突然觉得“标识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并概括一滴水经过丽江的经历。”的安排有点问题。理解、掌握、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会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而这个环节太顺畅了。顺畅,说明学生已经会了,就不应该再作为、至少不能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1了。在语文教学中,或者说在教学中,不应该“扬长避短”,而是“扬短避长”,进而“长仍为长,变短为长”,才符合教育的目的。揣摩、品析、运用语言是学生的“短”,语言风格是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的。让未成年人揣摩成年人的语言,本身就是跨越。况且语言又是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东西。但是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基础点。“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变语言运用之“短”为“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二、立足教材赏语言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中,我把品味语言设计成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本文语言充满诗意,富有抒情性和哲理,又兼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朗读品味。”

课堂上倒是有了细细微微的读书声,但当我请同学朗读、体会、谈感受时,教室里安静得有些让人手足无措。被“赶鸭子上架”的同学站起来结结巴巴,不清不楚,满篇的句子找不出来一句。实在被逼无奈,随意读一句,却也说不出啥来,更不要说体会语言特点,欣赏语言的美了。我本设计让学生自行寻找文中富有抒情性和节奏变化、富于厚度、富有哲理的句子并朗读体会。但是我们的学生语言运用是弱项,在写作中尚不能完全做到词通句顺。让他们寻找都困难,更谈不上体会品味了。基于这些方面的“短”,我以“点”带“面”,直接用提供的例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意的语言。“点”就是教师要提供典型例句,这样,学生能有所依傍,对难点进行突破。“面”就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从课文中寻找类似语句,再进行思考,最终完成个人的理解。 在第3段中,有这样两句话:“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两句中都有“后来我知道”,但后一句在“后来”的后面加了一个“,”。这一加,就使得语言产生了节奏的变化,有张有弛,有快又慢,美感和韵律就出来了。让学生按照停顿去朗读,体会其中的变化,加深理解。2再有“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如改为“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望见了田野和村庄。”语气上会因排比更强烈一些,作者却回避了这些,除了力求语言风格的统一,简洁明了外,更重要地是语言要为文章服务,符合丽江的本真的人文特点。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句子有长有短,有整有散,节奏又多变,语言美就这样形成了。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人与自然的完美共存,互相依附,丽江古城与自然的美妙融合,浑然一体。“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具有反差的效果,表现了丽江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让人沉醉其中,沉淀心灵的特点,也透露出人生的反思,折射出丽江的人文魅力。“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他们的名字四处流传。”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尤其是“流传”,浓缩了漫长的时空。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短”,强化训练,以学生能力为基石,用大量的例句分析为引,反复朗读,举一反三,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语言特点,欣赏到语言的美。同时,这些例句又能够储存起来,为学生所用。“确定教学内容的三个原则:生本原则,纲本原则和文本原则。生本原则就是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看他们在学习本课文之前,知识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能力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然后据此确定一篇课文到底学习什么内容。”“弄清学生懂什么,不懂什么,什么地方有欠缺,对症下药,这才是确定教学内容时最应考虑到的。”[1]“扬短避长”,就是利用学生的已知带动学生对未知进行探索,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其建构语言体系,进行审美教育,实现文化自信。三、反复模仿促运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在写景用词上都印有作者独特的感受。《壶口瀑布》中,梁衡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精炼的用词,表现瀑布的夺人气势,3写景后,又用很独立的篇幅交代感受,直接了当。《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在写景时往往不做细致描画,而是更多地融入个人的想象和主观情感。《登勃朗峰》前半部分的写景,尤其4、5两段,仰面遥望,华彩炫目,变幻无方,用词精巧。这都是赏析语言的基础。“赏”是基础,“用”才是目的。“模仿是语用训练中读写结合最多的内容。从句式仿写到段落仿写,从谋篇布局到立意仿写,内容繁多,形式繁杂,在语用训练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2]为了变“赏”为“用”,在《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仿写”的环节。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不仅风光秀美,物产丰富(有藤茶等自然产物,也有凤画这样的人文产物),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是皖东这片热土上一座独特的历史名城,和丽江有相似之处。进行仿写,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又能促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仿,还要有仿的基础,取决于阅读内容的多少,语言风格那么多:朴素的、典雅的、幽默的、富含哲理的,总要各种都要了解一番;也取决于阅读内容的质量。现如今社会包容性大,创新性强,语言也具有多样性,但不管外来语也好,流行语也罢,不论书面用语还是口语,都需要语言的规范,因此,在引导学生“仿”的过程中,要看所阅读作品的语言是否典型、规范,立足教材,还要涉足课文之外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仿”的目的是为了“不仿”,“不仿”就是能够熟练使用语言。但是要“不仿”,却需要在“仿”的反复训练中去找到合适自己运用语言的方法。所以“仿”是熟练运用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仿”的机会。语言的运用不仅仅在书面表达中,也在口语交际中,因此,在重视“写”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说”,给学生提供“说”的空间,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说”的主题和内容。语言能力训练既要有广度,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有深度,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设计具体、学生了解的语言情境,便于学生发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养成良好的听、说、写的习惯。结束语语言训练的过程漫长而复杂,但是需以此为抓手,立足学生的实际和语文教4学的重点,不断探究,为学生搭建语言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有提高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