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社会语言学论文最早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的是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他以为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即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严重影响着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跨文化沟通的障碍,由此引起了学界的关注[1]。很多外语教育学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张为民、朱红梅采用测试法证明了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示出本民族的文化;魏宏君在(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研究述评〕中以为应强化学生母语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更要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的沟通。显而易见,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已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构成了一种障碍。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民族地区大学生外语教学问题现在状况,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方面进行相关阐述。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国外学者对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已有过一些阐述,Kim〔1991〕、Gudykuns〔t1992〕以为,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行为诸方面的适应能力〔adaptabil-ity〕。[2]Fantini从多个侧面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描绘叙述,帮助我们认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华而不实4个层面:〔知识〔knowledge〕;态度〔positiveattitudes〕;技能〔skills〕和意识〔awareness〕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所在。[3]张红玲〔2007〕在借鉴SamovarPorter〔1995〕、Byram〔1997〕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态度层面、知识层面和行为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态度层面的首要目的是加强自我意识,认识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和成见的存在,去除偏见。[3]知识层面的首要内容是积累本民族文化和外国文化知识,进行比拟分析,了解异同。而行为层面的内容包括经常反思本民族文化,反思自个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杨盈、庄恩平以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全球意识应包含对本身、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感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进行比拟、归纳异同的跨文化思维及能力。因而,了解异国交际文化知识的同时亦要重视对本民族文化体系的学习,是一名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所应具备的素养。正所谓知己知彼,对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的了解无疑能帮助人们理解异族文化。[4]由此我们以为,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方面。由于一个对本民族文化都一无所知的人,无法对本民族文化和外国文化知识进行比拟分析,了解异同,更谈不上建立文化自我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持恰当的态度并有效地自我展示。而缺乏民族自我文化的交际,只能是不平等的一边倒的跨文化交际。鉴于此,本文将从跨文化意识层面、知识层面及行为层面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讨论。三、民族地区大学外语教学文化缺失现在状况教育部于2000年公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及2004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都做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华而不实就包括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价值取向、审美观点、道德理念、世界观、人生观等的学习,强调把握英语的交际能力,而忽略了对外传播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功能及能力培养。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既有全国普通教育的共性,又具有受地区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风俗等因素影响的特性,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教育、生活环境和语言思维形式,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及复杂性。而传承并传播民族本土文化又是这类高校当仁不让的职责,这就给新时期下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现实的民族地区外语教学给我们呈现的是严峻的态势。笔者在(壮语文化表示出现在状况及态度调查1调查,得出了下面数据:〔1〕对壮族文化的兴趣〔49%的学生比拟有兴趣;30%的学生兴趣不大;14%的学生有浓烈厚重兴趣;7%的学生不感兴趣〕。〔2〕对外语表示出壮族文化的态度〔43%较有兴趣;41%的学生兴趣不大;10%的学生有浓烈厚重兴趣;6%的学生不感兴趣〕。〔3〕外语表示出壮族文化的能力〔62%的学生不太熟悉;33%的学生不了解;5%的学生比拟熟悉;0%的学生很熟悉〕。〔4〕课堂补充壮族文化〔72%学生以为不过多;16%的学生以为比拟多;12%的学生以为没有;0%的学生以为经常〕。〔5〕课堂介绍壮族传统文化的途径〔50%与相关的外国文化比照教学;30%结合教学资料;15%其他;5%单独教学〕。〔6〕外语教学资料牵涉壮族文化的信息〔60%以为很少;22%以为一般;18%以为没有〕。〔7〕外语学习经过中学习壮族文化知识〔59%比拟重要;32%以为不太重要;5%以为很重要;4%以为不重要〕。〔8〕学生与外国人交际的频率〔83%觉得不过多;12%觉得比拟多;1%经常;4%没有〕。〔9〕与外国人交际产生困难的原因〔51%以为外语知识及能力低;43%以为文化知识缺乏导致沟通不畅;6%以为其他原因〕。〔10〕获取相关壮族文化的外语资料途径〔60%来自有关书籍、报刊、杂志;30%来自网络;7%来自电视、广播;3%来自其他〕。〔11〕教学经过中合适的壮族文化介绍方式〔50%的学生以为最好的方式是开设第二课堂;24%为讲解词汇、展示文化意蕴;22%为外国文化与壮族文化现象比照;4%情景对话〕。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对壮族文化关注及对外语表示出壮族文化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人数几乎是一半对一半;而对于用外语表示出壮族文化的能力则普遍缺乏;大部分学生比拟认可在外语学习经过中获取壮族文化,然而现实中外语教学资料牵涉壮族文化的信息太少,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极少牵涉壮族文化,学生只能从非常有限的书籍、报刊、杂志及互联网上获取相关知识。有一半的学生以为在教学经过中对壮族文化最好的介绍形式是开设第二课堂。然而,比拟突出的现实问题是,民族地区由于长期处在经济落后、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其英语教学相对于东中部地区来讲,各方面条件都相差甚远,如对外交际的环境与频率较少,缺乏跨文化沟通的语言运用环境,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缺乏在实践中反思的土壤,等等;同时,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下面的问题,如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师资气力薄弱、教学形式还相比照较单一及网络自主学习和教学资源缺乏等。这些无疑成为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客观因素。四、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1.提高自我文化意识,加强民族文化认同。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跨文化意识是人们对本身、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感悟。也就是讲认识自个是跨文化沟通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外语教学中突显的民族文化缺失现象是自我文化意识缺乏的表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其首要前提应该是文化的自觉,要对自个本民族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如若对自个民族文化不明就里或一知半解,就无法在多元文化中找到自个的位置及在与他国文化的沟通中拥有话语权。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是跨文化意识即态度层面的问题。壮族是我们国家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桂西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开发区的特殊边疆地理和经济位置,承当着在跨文化沟通中对外树立中国形象的重任。然而,身处民族地区的壮族学生不清楚壮族文化的来历、构成经过、所具有的特色及其发展方向,对壮族文化缺乏整体的有历史纵深度的感悟。[5]壮族祖先来自何处?壮族文化的根在哪里?很多壮族学生对此没有认知,甚是茫然。除了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歌节及壮族祖先布洛陀,大部分壮族学生对壮族灿烂的文化,如花山崖壁画、壮族铜鼓等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认同,更谈不上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向外宣传瑰丽丰富的壮族文化了。因而,作为壮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学,应该自觉承当起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民族文化的认同、传承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从意识出发,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2.加强民族本土文化的积累,培养文化传承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的知识层面的首要内容是,在积累本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拟分析,了解异同。因而,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应该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和意味着全球化,而不同指民族/本土文化的个性和独特性,指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这里语境下的对话预设着平等和差异。平等对话应该是以倾听导引的对话。不是放弃自我而是立足于本身文化,开阔视野、扩大共鸣,是在不失去自个群体文化取向基础上的个人、性别、地区、宗教、民族、国家、区域以及国际等不同文化层面上的互动互惠、超越异同、扩大共鸣、延伸自我、扩大文化认同。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讲的,不同文化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壮族文化,是由不同区域的本土文化所构成的我们国家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瑰丽多姿。针对外语教学资料牵涉壮族文化的信息太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极少牵涉壮族文化的现实,有必要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将壮英文化进行比照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并领会本土文化和本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得以培育,对民族自我文化有认同,而非妄自菲薄。[7]进而对优秀的民族本土文化进行自觉而积极地积累,对自个的民族文化深切进入认识了解,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跨文化沟通活动中始终保持着自个的文化身份并以此而自豪。[8]最终实现真正的input和output的平等对话与沟通。3.结合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创设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态度和知识上的目的只要转换成行为技能才具有实际意义,只停留在认知和情感层面上的目的顶多只到达了扩大知识面和转变了态度的目的,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毫无意义可言。[9]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外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语言知识比拟丰富但用语失误和文化性问题严重。而由于地域问题,民族地区相对落后地区较为封闭,对外沟通的窗口比拟有限,所以民族地区英语师生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体验的时机相对而言少之又少,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敏感性和交际能力相对较弱。固然外语教学不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唯一途径,但外语教学对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宏大潜力和优势。[9]因而,怎样在教学中将本土文化元素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怎样在有限的现实条件中创设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同时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新课题。能够尝试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民族文化选修课程的设置。教学上充分利用本地区历史悠久的、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并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情景式、浸透式等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浸透。在外语课堂中建构外语语言基础教学中西文化教学本土文化教学的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向文化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桂西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开发区的特殊边疆地理和经济位置的优势,结合地区实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虚拟的专业学习环境,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习得民族特色文化及经历体验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在跨文化沟通活动中习得、传承并弘扬民族文化的能力。进而实现在实践中锻炼人,在锻炼中培养人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的。五、结束语随着文化全球化、中国当代化进程的推进,崭新的中国形象开场重新树立在新世纪的国际化平台上。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文化强国,不断加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传承是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育界最近几年提出来的教学目的,而文化传承是跨文化教学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的。因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是新时期对外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外语教学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培养也应遵循此方向。从跨文化交际出发,以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为切入点,深切进入讨论民族地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建构的特征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规律,对拓宽民族地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丰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创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形式,提供可行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3 Wrapping Up the Topic-Projec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糖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
-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资源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7 校园绿化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
- 冀中职业学院《书法艺术与欣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学设计-5.1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号分析与处理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波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儿科护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2024年山东济南广播电视台招聘1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海洋气候预测模型创新研究-深度研究
- 《客户服务基础》教案及课件项
- 2025《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解读课件
- 2025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丹参原药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理(A版)-安徽省合肥一中(省十联考)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和答案
- 公路工程节后复工安全教育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3.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说课稿
-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设计
- 数学史简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