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_第1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_第2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_第3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_第4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页2023/4/272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定义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认定心理健康标志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过着有效率生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页2023/4/273本书对心理健康定义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页2023/4/274第二单元评定心理健康标准一、评定心理健康三标准许又新(1988)提出三个标准⒈体验标准以个人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情况主要包含是否有良好心情和恰当自我评价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页2023/4/275⒉操作标准指经过观察、试验和测量等方法考查心理活动过程和效应,其关键是效率包含个人心理活动效率、社会效率或社会功效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友好是否等⒊发展标准对人个体心剪发展情况进行纵向考查与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页2023/4/27610-5理论单项选择依据许又新发展标准,评定心理健康水平时应该对个体心剪发展情况进行(D)(A)项目(B)横向考查(C)背景(D)纵向考查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页2023/4/277二、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郭念峰(1986)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性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页2023/4/278㈠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击时,不一样人对同一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说明人对于精神刺激抵抗能力不一样抵抗力低人反应强烈,并易遗留后患,可因一次精神刺激而造成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页2023/4/279抵抗能力主要与人认知水平相关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认识,就可相对地减弱刺激强度其它影响抵抗能力原因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当初所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统类型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页2023/4/2710㈡心理活动耐受力指人长久经受精神刺激能力耐受力差人,在慢性精神折磨下,会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严重躯体疾病耐受力强人,虽也经历着某种程度痛苦,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在逆境中创造辉煌业绩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页2023/4/2711㈢周期节律性人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节律性可专心理活动效率做指标,探查客观节律改变人心理活动固有节律,若经常处于紊乱状态,不论是何原因,其心理健康水平都会下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页2023/4/2712㈣意识水平意识水平高低,常以注意力品质好坏为客观指标注意水平降低会影响意识活动有效水平注意力越差,健康水平就越低,记忆力也随之更差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页2023/4/2713㈤暗示性易受暗示人,易被周围环境无关原因引发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微弱,情绪和思维易随环境改变,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特点女性较男性易受暗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3页2023/4/2714㈥康复能力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能力精神创伤后,情绪波动较大,行为暂时改变,甚至一些躯体症状也会出现认知能力、经验不一样,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时间也会不一样康复水平高人恢复较快,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每当再次回想起这次创伤时,表现较为平静,原有情绪色彩也很平淡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4页2023/4/2715㈦心理自控力情绪强度、情感表示、思维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自觉控制下实现对情绪、思维和行为自控程度与人心理健康水平亲密相关一个人身心健康时,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表示恰如其分,辞令通畅,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或随便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5页2023/4/2716㈧自信心实质上是正确自我认知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升个体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评定自己应付能力,在进行自我评定时有两种倾向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6页2023/4/2717自我评定过高盲目自信,在实际操作中因掉以轻心而造成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自我评价过低盲目标不自信,畏首畏尾,因害怕失败而产生焦虑不安情绪;而且不能在实践中不停地提升自信心是否有恰如其分自信,是精神健康标志之一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7页2023/4/2718㈨社会交往是人类精神生活得以产生和维持主要支柱社会交往剥夺,必定造成精神瓦解,出现异常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8页2023/4/2719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标志着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当一个人毫无理由地与亲友和社会中其它组员断绝来往,或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组成了精神病症状-接触不良过分交往或与素不相识人一见如故-躁狂状态抑郁状态人,社会交往受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9页2023/4/2720㈩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是适应环境工具人为了个体保留、种族延续、自我发展和完善,必须适应环境环境条件不停改变,需大家采取主动性或被动性办法,使本身与环境到达新平衡,这一过程叫适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0页2023/4/2721主动适应:内涵是主动地去改变环境消极适应:内涵是躲避环境冲击生存环境发生强烈改变时,人会对它无能为力,只能韬晦、忍受,即进行所谓消极适应消极适应是形式,其内在意义含有主动一面,起码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上有现实意义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改变时,人能否很快地采取各种方法适应,并由此保持心理平衡,是心理活动健康水平标志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1页2023/4/2722

第三单元相关概念区分和内涵一、概念区分咨询中常见概念心理正常与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区分目标排除交流时障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2页2023/4/2723心理正常指具备正常功效心理活动或指不包含有精神障碍症状心理活动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指有经典精神障碍症状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没有精神障碍或有精神障碍等问题一对范围是非病与病区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3页2023/4/2724健康和不健康在正常范围内,讨论正常心理水平高低和程度怎样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问题心理咨询主要对象心理健康人心理健康情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4页2023/4/2725用3个概念描述人全部心理活动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心理正常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5页2023/4/2726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心理不正常心理不健康普通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6页2023/4/2727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详细内涵从静态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个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间内,展现本身正常功效从动态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停上下波动相对平衡过程此即健康心理内涵,涵盖一切有利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心理活动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7页2023/4/2728健康心理活动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心理过程在常规条件下是在主体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8页2023/4/2729主体本身或内外环境发生激烈改变,动态平衡过程就会被打破心理活动就可能偏离心理健康常模,可能变为相对失衡状态和过程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作用,这时心理活动,便称为不健康心理状态不健康心理活动涵盖一切偏离常模而丧失常规功效心理活动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个处于动态失衡心理过程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29页2023/4/2730三、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普通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0页312023/4/27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1页2023/4/2732

第一单元概述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咨询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对象只包含心理不健康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2页2023/4/2733一、用途㈠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相区分㈡进行合理临床诊疗㈢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㈣咨询方案制订㈤疗效评定㈥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㈦职业培训㈧心理健康情况调查㈨自我心理保健需要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3页2023/4/2734二、效度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标尺断定各种“心理不健康状态”确实在现实中独立存在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4页2023/4/2735㈠症状学效度指心理不健康状态某一类别是否有独立、稳定“心理不健康特征”和“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5页2023/4/2736⒈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真实性⒉情绪心理学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真实性,按情绪心理学情感分类标准分析,在这种组合中,包含与他人相关情绪—爱与自我评价相关情绪:(婚姻)失败感、(违反现行道德)羞耻感、(背叛他人)内疚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6页2023/4/2737㈡预测效度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预期,可分两大类⒈对自然发展预期进入心理不健康状态之后自然发展历程,可因个人条件不一样(年纪、性别、个性特征、环境、所受刺激性质)产生三种不一样结果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7页2023/4/2738第一、在三个月内,个别人有可能自行缓解第二、因为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假如不良情绪和行为迁延时间过久,就会经过人“联想机制”,泛化到其它类似对象,出现“杯弓蛇影”情况第三、心理健康情况长久得不到改进,会使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步下降,从而出现间断性身体虚弱,情绪和情感自控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效受到一定影响。上述症状因不是持久性,而理性自控力又依然存在,所以不能诊疗为精神衰弱,但已进入精神衰弱边缘,成为神经症或神经衰弱易感者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8页2023/4/2739⒉外界干预下预期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干预,大致有两类第一类:非专业社会支持第二类:专业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39页2023/4/2740非专业社会支持指心理不健康状态出现后,亲朋挚友、社会福利或援助等机构,出于道义和关心爱护,对当事人给予精神或物质支持与帮助(支持疗法)外界刺激性质和强度不甚严重、反应不甚强烈心理不健康状态,在出现早期,可被这类社会支持化解反应强烈,中、晚期(3个月或六个月以后)心理不健康状态,不能被非专业社会支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0页2023/4/2741专业心理咨询有资质心理咨询师,经过临床诊疗,按确定目标,采取针对性方法,按拟订好咨询方案所进行系统咨询绝大多数“心理不健康状态”患者,经过系统心理咨询可康复达不到康复目标,可能咨询师有失误,或求援者问题超出心理咨询范围,应会诊或转诊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1页2023/4/2742㈢结构效度在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原因以下1、人口学原因2、个性心理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2页2023/4/2743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分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3页2023/4/2744一、心理不健康第一类型——普通心理问题诊疗必须满足条件因为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原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所以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地连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连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一直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础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激发原因仅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络其它事件,也不引发这类不良情绪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4页2023/4/2745心理问题定义由现实原因激发连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效情绪反应还未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5页2023/4/2746区分和判别普通心理问题4个纬度刺激性质反应连续时间反应强度反应是否泛化(P333)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6页2023/4/2747二、心理不健康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诊疗必须满足条件1、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现实刺激不一样原因心理障碍,求援者分别体验着不一样痛苦情绪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间断或不间断地连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7页2023/4/27483、遭受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以后连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步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反应对象被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刺激引发,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刺激,也能够引发这类痛苦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8页2023/4/2749严重心理问题定义由相对强烈现实原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猛烈连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首先人格缺点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49页2023/4/2750与神经症判别关键点(许又新)内心冲突性质和病程严重心理问题⒈心理冲突——现实性或道德性⒉连续时间——限于一年之内⒊社会功效破坏程度——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后一年内,求援者社会功效各方面严重缺损,需警觉神经症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0页2023/4/2751三、心理不健康第三种类型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内心冲突是变形已靠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其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早期阶段(P335)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1页2023/4/2752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2页2023/4/2753第一单元概述健康心理学是借助“当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结果“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3页2023/4/2754工作领域有大致5个方面⒈躯体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心理学问题⒉促进和维护健康心理学问题⒊疾病防御和治疗中心理学问题⒋疾病患者心理学问题⒌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制订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4页2023/4/2755第二单元

常见躯体疾病患者心理问题一、躯体疾病患者普通心理特点㈠对客观世界和本身价值态度发生改变㈡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本身体验和感觉上㈢情绪低落㈣时间感觉发生改变㈤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5页2023/4/2756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意义如能正确地了解躯体疾病患者上述心理特征,作为医生不但要治疗躯体疾病,还应给于心理辅导在科学解释疾病同时,还要指出光明前景,为患者消除精神压力与病人第一次接触,就应建立心理治疗关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6页2023/4/2757躯体疾病恢复过程—复杂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让病人一些躯体功效得到康复,还要帮其逐步适应疾病带来痛苦和不便对疾病“治愈”了解,必须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效三个层面着眼,使其三方面同时得到好转事实证实只有考虑病人精神状态与疾病之间复杂关系,才能完整地了解疾病实质假如医生能在此基础上对待病人,就能够消除精神担心和关系冲突给治疗造成负面影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7页2023/4/2758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患躯体疾病时,一些器官器质或功效破坏,不但在能量代谢方面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而且病变器官向大脑皮层发放信息也是恶性随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常会产生一些精神障碍或综合征,需精神科医生给以治疗对于有心理学知识精神科医生,除完成上述任务外,还应充分利专心理学知识,采取恰当心理治疗办法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8页2023/4/2759躯体疾病同时会伴有神经症症状按普通经验,躯体疾病在不一样程度上都会影响神经系统高级部位功效一些躯体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都会合并神经系统高级部位失调,产生疲劳、易怒、委屈、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劳动效率下降等症状采取心理治疗是绝对有益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59页2023/4/2760长久住院治疗与人格改变医院特殊生活环境可使患者人格发生暂时改变过分依赖、抑郁、自卑、孤僻、性情急躁等病人这些新性格特征,有时会阻挠治疗顺利进行,有时还会与治疗单位发生冲突医生和护士应善于及时发觉其心理改变认清这些心理病态改变及时经过心理疏导,减轻病人痛苦,扭转病人人格或性情改变,使治疗顺利进行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0页2023/4/2761重病或情绪不稳定患者,住院期间,因疾病和环境改变易产生睡眠失调、食欲下降、易激动和委屈感睡眠浅,易惊醒,对光、声敏感失眠时,易回想昔日不愉快往事有时惊慌、恐惧、害怕黑暗,要护士或他人陪有心理学知识护理人员,从人道主义出发,主动给予帮助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1页2023/4/2762所谓“虚弱症”患者是在十分焦虑焦虑情况下发生患者担心自己健康,能够到达恐惧程度,可能产生歇斯底里反应医生应该清醒地了解这种病态表现,不应简单地认为是娇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2页2023/4/2763一些身心疾病常伴随抑郁症状溃疡性结肠炎等表现为气馁丧气、愁眉不展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3页2023/4/2764对疾病有夸大倾向患者被夸大疾病像恶魔般控制病人,不能自行摆脱这类病人带有歇斯底里和神经症倾向,易受暗示。主动暗示可使疾病减轻如医生言谈不慎,可破坏其“心理防御”能力,产生医源性心身疾病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4页2023/4/2765躯体疾病同时伴有急性精神症状如幻觉、谵妄、耳聋等可能是意识含糊先兆,必须请精神科医生会诊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5页2023/4/2766第八节压力与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6页2023/4/2767

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7页2023/4/2768一、压力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组成一个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大家去适应事件压力反应包含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8页2023/4/2769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体验到东西,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假如事件发生了,但主体对其漠视,毫不关心,或已意识到刺激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此时,压力就无从谈起压力作为一个过程会对主体形成不一样结果不一样程度增强或降低主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69页2023/4/2770二、压力源种类按对主体影响,分3类1、生物性压力源2、精神性压力源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0页2023/4/2771⒈生物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事件包含躯体创伤、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改变等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1页2023/4/2772⒉精神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内在和外在事件包含错误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长久生活经历造成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悔恨、怨恨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2页2023/4/2773⒊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妨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事件分两大类⑴纯社会性如重大社会变革、主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久冲突、战争、被监禁等⑵由本身情况(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人际适应问题(恐人症、人际交往不良等)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3页2023/4/2774怎样了解压力源将压力源分为三个组成个别,是理论分析需要,现实并非如此,纯粹单一性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原因,尤其是精神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状态三种压力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内在联络在分析求援者心理问题根源时,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4页2023/4/2775生物、精神、社会三大压力源表现形式共时交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历时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5页2023/4/2776案例分析时思绪造成心理问题压力源绝大多数是综合性分析时不能用简单思维方法去对待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6页2023/4/2777三、压力源测评面临并体验到压力、对健康影响怎样测评十分合理与量化水平较理想压力测量方法,至今尚在探索之中当前,大家公认,有一定使用价值测量压力量表有三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7页2023/4/2778(一)社会再适应量表

(SRRS1967正式用于临床)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

“量表分较高者,较易患心脏病、骨折、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小感冒”(Holmes&Masuda1979)分数也与“精神障碍、抑郁、精神分裂症及严重心理疾病相关”(Dohrenwend1974,1979)各种生活事件不停累加,效应更显著,因其整体免疫功效降低,极易患病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8页2023/4/2779注意:任何量表都有其不足,使用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性质与其它临床检验指标,综合评定和给出确定诊疗单纯使用量表量表作出诊疗,是危险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79页2023/4/2780(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测量坎纳(1981),编制了两个量表日常生活中小困扰量表(117)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量表(135)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0页2023/4/2781戴隆基斯1982年使用两个量表进行研究,结果提醒:被测试人健康情况与小困扰出现频率和强度相关与生活事件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振奋事件与健康无关这一研究提出一个看法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日常积累困难比主要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1页2023/4/2782(三)知觉压力测评(PSS)知觉压力是个体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并超出个人能力事件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确定超越自己应对能力事件名称:知觉压力问卷(PSS)优点:可有效预测早期健康问题可评定个人习惯性或慢性压力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2页2023/4/2783四、压力内省体验从心理学角度讨论压力,须以压力心理形式为关键压力源存在、个体生理状态、心理背景、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必要条件但不是心理形式压力咱们体验到压力,实际上是另一个心理历程,即人内心冲突压力是人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强烈情绪体验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3页2023/4/2784内心冲突产生现实生活充满矛盾,随时都见面对各种各样、互不相容、相互排斥或针锋相正确事物体会着动机、目标冲突,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心态,感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说明正在体验着压力现实中有多少种相互排斥事物,接触这些事物人,便会体验到多少种内心冲突依据冲突内容难以对其归类按冲突形式则易分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4页2023/4/2785勒温(1931)和米勒(1944),按冲突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1、双趋冲突2、趋避冲突3、双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5页2023/4/2786⒈双趋冲突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二者又互不相容事物出现在面前,只能取其一时出现内心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若夹杂着情感色彩体验到压力就越严重,痛苦也就越大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6页2023/4/2787⒈双趋冲突鱼熊掌

?强烈吸引力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7页2023/4/2788⒉趋避冲突想到达一个有吸引力目标,但到达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吸引力危险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8页2023/4/2789⒊双避冲突面临两种不利情景,长久不能决议,最终“听天由命”,陷入被动境地背腹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89页2023/4/2790⒋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选择引发,两种选择都是现有利又有弊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较高,但工作性质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工资不太高,但工作性质却有发展前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0页2023/4/2791人面临这种情况,不论选择哪个,都现有利又有弊,出现双重趋避冲突,体验到双重趋避冲突压力

利利?弊弊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1页2023/4/2792

第二单元

压力适应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2页2023/4/2793一、压力种类按压力强度分三大类㈠普通单一性生活压力㈡叠加性压力㈢破坏性压力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3页2023/4/2794㈠普通单一性生活压力含义在生活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着某一个事件并努力付出生理、心理能量去适应它其强度不足以使人瓦解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4页2023/4/2795经历普通单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而言,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在适应这类压力过程中,即使付出了许多生理和心理资源,不过只要在衰竭阶段没有瓦解,而且没有再发生任何事件承受人在经历过一次压力后,会提升和改进本身适应能力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5页2023/4/2796研究证实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各种压力未被击垮人,可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经验,有利于应对未来压力,日常经验证实自幼处境困难人,成人后应对各种压力能力相对较高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6页2023/4/2797普通单一性生活压力与生存、发展日常生活事件衰竭阶段生理、心理资源未瓦解搏斗阶段警觉阶段SR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7页2023/4/279809-5理论单项选择普通单一性生活压力后效是(D)(A)灾难性(B)有延缓作用(C)高强度(D)有主动作用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8页2023/4/2799㈡叠加性压力(两类)⒈同时性叠加压力(四面楚歌)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组成压力事件发生⒉继时性叠加压力(祸不单行)两个以上能组成压力事件相继发生后继压力恰恰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99页2023/4/27100同

力若干组成压力事件同一时间发生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0页2023/4/27101继时性叠加压力搏斗阶段耗竭阶段警觉阶段

压力1

压力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1页2023/4/27102注意叠加压力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对付压力,危害很大有人会在“四面楚歌”中倒下,有人会在衰竭阶段能被第二组压力冲垮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2页2023/4/27103㈢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包含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一战期间,心理学家发觉“战争疲劳症”特征:“心理麻痹”,对外界反应降低,情绪沮丧或过分敏感,失眠、焦虑等越战后,将其纳入“创伤后应激障碍”即PTSD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3页2023/4/27104

PTSD经历极端压力后,心理症状是多方面情绪方面:以沮丧为主,常因战友战死而自己获救产生罪恶感,易激惹、暴怒同时伴有攻击行为,与亲人变得疏远对当初记忆丧失长久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4页2023/4/27105除战争外,其它强烈破坏性压力也能造成PTSD,如女性被强暴后变得呆痴记忆丧失回避社会活动失去安全感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5页2023/4/27106强大自然灾害后心理反应,近似PTSD,称为“灾难症候群”“灾难症候群”产生及其特征有三个阶段⑴惊吓期: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失魂落魄状态,事后,对事件不能回想

⑵恢复期:受害者出现焦虑、担心、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常逢人便说自己遭遇⑶康复期:康复以后,心理重新到达平衡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6页2023/4/27107PTSD心理学干预早期干预经过催眠暗示来解除精神障碍以后发觉让受害者在社会中与健康人一起工作让PTSD患者与其它类型受害者共处对缓解症状比较有利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7页2023/4/27108二、压力适应生理学家坎农(1920)使用人体生理改变作为指标,对适应压力所付出生理学代价进行过详细描述当个体面对外界压力时,自主神经系统便发生一系列改变心跳加紧、血压增高呼吸加速、瞳孔放大、汗液快速分泌等这些改变,是为应对压力所作准备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8页2023/4/27109内分泌学、生物化学学家塞利(1956)把适应压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⒈警觉阶段发觉了事件并引发警觉,同时准备战斗⒉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应对,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⒊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终“筋疲力尽”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09页2023/4/27110在适应压力三阶段中,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状态各有特点⒈警觉阶段(生理)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促进新陈代谢,释放储存能量于是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紧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0页2023/4/27111⒉搏斗阶段(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⑴警觉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但这是一个表面现象,一个被控制状态⑵个体内在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⑶因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便是日常生活微小困扰,都可引发个体强烈情绪反应(大发雷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1页2023/4/27112⒊衰竭阶段因为压力长久存在,能量几乎耗尽,这时,已无法继续抵抗压力进入第三阶段时,外在压力源基础消失,或个体适应性已经形成,那么,经过相当初间休整和养息,仍能康复假如压力源依然存在,个体仍不能适应,那么一个能量资源已经耗竭而仍处于压力下人,这时,就可能发生疾病和死亡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2页2023/4/27113在适应(或应对)压力时所经历上述三个阶段,统称为“普通适应症候群”(GAS)是应对压力必经之路和必须付出代价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3页2023/4/27114第三单元压力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4页2023/4/27115一、压力怎样造成临床症状个体可适应普通性生活压力消耗个体生理心理能量,但不会造成身心瓦解叠加性或破坏性压力因强度太大或连续时间太长,远超个体适应能力,个体遭遇这类压力后,健康状态会被严重破坏,而产生某种疾病-统称为压力后反应性疾病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5页2023/4/27116压力临床后果个体普通性压力生理心理能量消耗身心瓦解反应性疾病叠加破坏性压力适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6页2023/4/27117压力引发疾病机制有两种解释⒈体质、压力论压力和个体身体素质对疾病发生同时起作用不论什么压力都会引发“普通性适应症候群”不一样微弱器官在压力作用下,产生疾病不一样(心血管系统微弱人,易产生心血管病)⒉器官敏感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器官,最轻易患病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7页2023/4/2711809-11理论单项选择压力和个体身体素质对疾病发生同时起作用,持这种观点理论称为(D)(A)器官敏感理论(B)心身特化理论(C)心身一体理论(D)体质、压力理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8页2023/4/27119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逻辑过程逻辑流程:从压力源出现到临床相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㈠对压力响应阶段㈡中介系统增益或消解过程㈢临床相阶段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19页2023/4/27120㈠对压力响应阶段客观上已发生事件,并不是都会成为压力源只有被个体觉察、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发响应事件,才对个体组成压力与个体需要亲密相关事件轻易被觉察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0页2023/4/27121㈡中介系统增益或消解过程压力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而是进入中介系统经过中介系统增益或消解事件相对强度和性质能够产生一些改变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1页2023/4/27122中介系统3个子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生物调整系统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2页2023/4/27123三个系统都有性质相反两种功效增益功效:使事件强度相对增加消解功效:使事件相对强度减低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3页2023/4/27124⒈认知系统⑴认知、评定作用大家接触到压力首先,在觉察了解基础上,评定压力性质和评定压力源对自己利弊及程度第二步,评定自己实力,确定自己能否应对以及确定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4页2023/4/27125正确认识和评定压力,正确评定自己实力,能够使事件强度相对降低,不然效果相反因为人格心理特征、认知能力、以往生活经验、认知模式、认知水平有差异,在相同事件发生后,各自对压力评定,对自己能力评定各不相同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5页2023/4/27126拉扎鲁斯(Lazarus1984)对认知系统影响压力相对强度事实有一个解释,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方式有三类认知结果是两可对客观事件严重性评定面对事件,当事人对自己能力评定因人而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6页2023/4/27127⑵调整控制作用认知对压力中介作用,还有另一路径即当事人是否定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即是否能够自主控制或调整压力出现与发展是否能够自由地调整自己适应行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7页2023/4/27128“不可控压力”如:突然自然灾害,是经典“不可控压力”,任何当事人在这类一类面前,都会失去主动性,所以感觉到压力很强,体会到恐惧原因不明传染病出现后,大家无法了解它发病机制与病源,轻易恐惧对客观事件认知上不足,是增强相对压力主要原因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8页2023/4/27129“可控压力”如:一位熟练汽车司机,行驶中碰到复杂路面,不会感到十分焦虑担心,因他知道这种局面是可控制,而乘客可能很担心,因为他以为这种局面极难控制,对结果评定也不抱乐观态度可见对压力控制问题上,也是因人而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29页2023/4/27130对局面控制有三类第一、行为自我控制第二、认知控制第三、环境控制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30页2023/4/27131第一、行为自我控制是指个人处于压力下,对自己行为有没有主动权问题当事人面对压力,行为是否是自由,能否自由控制进退,这是关系到压力相对强度主要原因如:面对危险,避开危险主动权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31页2023/4/27132第二、认知控制指个体处于压力下,对自己思维活动有没有自主权问题如:听令人厌烦汇报时,退席不礼貌,从而失去行为主动权,但假如能够“思想开小差”把注意力转移去思索自己感兴趣问题,常是一个减压伎俩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32页2023/4/27133第三、环境控制在噪音很大地域住,安装防噪音设备;社会治安不好,安防盗门等,都是对环境控制,也可缓解压力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33页2023/4/27134⑶人格影响作用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心理特征面对压力,怎样对待、了解和处理事件,都会受到人格特征影响认为人格原因是认知中介系统观点,多半出自对内外控人格研究对于个人相关事件发生,有不一样归因,不一样归因就会对事件有不一样态度,不一样态度就会影响对压力强度体验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34页2023/4/27135外控型人格者认为个人生活中主导力量是外力,自己对自己怎样生活,是无能为力怨天载道内控型人格者认为在生活中发生事件,根源在本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结果,失败是自己失误内控型人格碰到压力事件后,极少怨气,体验到压力强度比外控性人格者低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35页2023/4/27136⒉社会支持系统作用1、详细地支持当事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增加应对压力事件物质条件2、给当事人精神支持-帮助当事人认识、了解事件性质和强度,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使之在困难时期不感到孤独无助,从而增强应对事件信心,稳定情绪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136页2023/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