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奇思妙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美术-奇思妙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美术-奇思妙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美术-奇思妙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美术-奇思妙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第八课《奇思妙想》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绘精灵软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要与大家进行一次与众不同的美术之旅。现在请走进“奇思妙想”号,这场奇幻之旅马上开启了出示课题:奇思妙想三、讲授新课现在我们看到的分别是四个重要景区头脑风暴组合空间奇妙画馆想象沙龙(一)头脑风暴1.将书中的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在电脑中修改成把巨石和背景分开。

课件演示:先出现巨石的画面。

提问:(1)你们看这是什么?(2)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块巨石出现在什么地方?

课件演示:在巨石后方出现天空和大海的背景。教师简介作品和作者。提问:你们看到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想?能用你的方式讲解这幅作品吗?

2.图片探讨,寻奇:还有一些画家也有着这样的奇思妙想(欣赏、分析书中作品《公寓式梅维斯头像》《莫斯科的英国人》)

提问:在这些景象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学生欣赏、分析,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总结特点

(二)组合空间1.PPT出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提问:你们看看这些物品之间相互有联系吗?观察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组讨论:从中选择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规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你的奇思妙想。

2.分析书中学生作品:你觉得哪些作品想像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

(三)奇妙画馆

我们怎样才能将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用品用超越常规的方式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呢?(彩绘精灵微课演示)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线描的绘画表现方式:

注意黑白对比;注意疏密、粗细变化。

注意组合的相互间的创意程度,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想象沙龙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谈感受小结学情分析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经验与能力,他们的思维灵活,乐于创新,愿意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在以主题的形式组织画面构图方面能力比较薄弱,画面易于简单罗列,缺乏衔接与组织;同时面对农村学生来说接触的各类事物相对较少,对于思维的拓展与发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通过欣赏、分析大量经典作品以及不断激发学生想象思路加以解决。效果分析本课的教学宗旨是以欣赏带创作,通过欣赏启发学生了解图形创意方法,并用彩绘精灵软件实现创意创作。由于超现实主义作品对现代设计影响深远,在课中设计了不仅对代表画家和作品有足够的了解,还增加了解现代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手法,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本课中所有学生相关活动的主旨是打破学生思维定式、发散思维,所以,学生表现出的不唯一答案,正是开阔思维的体现之一。总体来说本课所选艺术家作品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晦涩难懂,但并非不可感知。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之“奇”,体会作品之“妙”。学生的活动在个体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活动的实效性高,课堂生成多,最大化的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在最后形成的作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完成,通过彩绘精灵软件的实践操作并将线描创作成为奇思妙想的创作画。教材分析(一)教材指导思想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中,有很多以超常规的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正如本课所呈现的作品,画家们打破时空的界限,常把生活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事物梦幻般地组织在画面上,用熟知的物象进行富有心意的表达,极大地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渴望新奇的世界,在艺术家作品的启发下,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培养创新意识的同时,提高线描造型表现能力。由于学生对线条的组织方式和美感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怎样激发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才是本课的关键所在。(二)教材版面内容分析教材编入了两幅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学生可通过欣赏,了解并学习奇思妙想的方法,感悟作品奇在哪里、妙在哪里。《比利牛斯山之城》是比利时艺术家玛格利特创作于1959年的作品,现藏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玛格利特的作品经常会选择真实的日常场景,他的绘画风格细腻而完美,不作变形歪曲,基本上是以写实为基础。但是,玛格利特的写实只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他的作品常常以事件与细节的意外组合产生出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比利牛斯山之城》中描绘的每个形象本身并无太多奇异之处,但岩石上古老的城堡拔地而起,悬置在大海上的天空中,从而产生一种奇异的漂浮感。从构图上看,城堡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令观者无法回避,其色彩也与背景产生巨大的反差,因而产生了新的欣赏语境。玛格利特究竟想通过这幅画表达什么意思并没有唯一答案,而这恰恰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也是引导学生欣赏本幅作品的魅力所在。《莫斯科的英国人》是马列维奇完成于1914年的作品,现藏于荷兰阿莫斯特丹斯特的里克博物馆。这幅画上的形象更加简约、概括,并以反逻辑的方式组织画面。俄罗斯的教堂、富有地域特色的马刀、划破暗夜的蜡烛、烛光后带着礼帽的绅士以及见到、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客观物象,完全按照画家的意志并存于画面上。它们大小有别、前后穿插,貌似是些毫无可供联想之处的因素,却表达着画家的主观意识。通过欣赏这幅作品,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对非常规的图像组合方式有更直观的认识,进而大胆创新表现。“思考与讨论”部分启发了学生通过观察艺术家的作品,发挥想象,围绕创作素材和创作手法两方面探究如何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同时,教材中还选入了五幅学生作品,这些作品采用刮花和黑白画等不同表现形式,通过不同题材展现了小作者独特的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表现方法,通过天马行空的联想发散学生思维,使教学更有实效。评测练习课前预习:了解弗洛伊德以及其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活动一:1.下列作品谈谈你的感受,并找找看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感受和发现,分析这些作品具有哪些特点?活动二:1.观察这些作品画面组成具有什么特点?2.这些作品“奇思妙想”在哪?教学反思我们常说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学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奇思妙想》一课主要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课堂中将美术与信息技术进行学科优化融合的相关活动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让师生在自主中创新,在互动中相长。优化融合下的美术课要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备课,上课应该充分考虑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想法为思路。不能是教师想当然的灌输式教学。

本课通过“艺术之旅”的情景导入课堂,比较新颖,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将大师作品进行微观至宏观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这一课的与众不同。接下来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形式的奇思妙想的作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这类作品的特点。老师出示“水杯”、“雨伞”、“运动鞋”、“门”等常见物品让学生进行联想,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想法、创意,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电脑绘画的创作。这节课完全是在一种没有压力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学习。而且课件中的图片我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强,信息量大,非常能抓住学生的眼球,连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的吸引。整个教学流程一气呵成,顺理成章。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升华、提高。通过感受、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信息技术课融合下的快乐。让学生自己讲述创作意图,以表扬、鼓励为主,通过相互评价,认识自己的不足,引发更好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觉得这节课学生自己作品的展示和讲评的不是很多,课堂中提到的学生作品好象只有三、四张,让学生失去了一次欣赏自己身边好作品的一次机会,而且通过课堂展示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成就感。如果能加上这一点,这一节课会更好些。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我反思到本课教学我最大的缺点就是给学生的创作主题太广,以致于学生不敢下手,难以想象。所以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主题应考虑难易程度,分析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立场考虑,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主题太难想象以至于难以以电脑绘画形式表现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失去信心。让学生分阶段进行想象和重新巧妙组合,这样才能达到本课的目的。

我深知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优化融合我们还在探索中,还不成熟,要形成系列还须努力,我们还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积极寻找,及时抓取教育资源,为学科融合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课标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中,有很多以超常规的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