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杆塔基础施工标准工艺_第1页
拉线杆塔基础施工标准工艺_第2页
拉线杆塔基础施工标准工艺_第3页
拉线杆塔基础施工标准工艺_第4页
拉线杆塔基础施工标准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01010400拉线杆塔基础施工标准工艺0201010401拉线塔基础浇筑及拉线基础施工(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当混凝土强度≤C25时,含泥量≤5%(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含泥量≤3.0%),泥块含量≤2.0%(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含泥量≤1.0%):当混凝土强度≥C30时且≤C55时,含泥量≤3%,泥块含量≤1%,;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2%,泥块含量≤0.5%。(3)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25时,含泥量≤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含泥量≤1.0%),泥块含量≤0.7%(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泥块含量≤0.5%);当混凝土强度≥C30时且≤C55时,含泥量≤1%,泥块含量≤0.5%;当混凝土强度≥C60时,含泥量≤0.5%,泥块含量小于等于0.2%。(4)宜采用饮用水或经检测合格的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拌合及养护,不得使用海水。(5)外加剂,掺和料:其品种及掺量,通过试验确定。(6)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浇制C15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为300kg/m³,且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80kg/m³,水胶比不应大于0.55。(7)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质量符合闺房且制作工艺良好。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8)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一次成型。(9)基础预埋钢球面内预制混凝土强度应与基础立柱一致。(10)允许偏差。1)基础埋深:100mm,0mm。2)立柱断面尺寸:-0.8%。3)钢筋保护层厚度:-5mm4)基础根开:±1.6‰。5)基础预埋钢球面顶面高差:5mm。6)基础预埋钢球面中心与基础立柱中心偏移:不大于8mm。7)预埋钢球面的外露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误差不超过±5mm,使铁塔腿部球面钢板与基础预埋球面贴合紧密。(11)拉线基础允许偏差1)基础尺寸。断面尺寸:-1%;拉环中心与设计位置的偏移:20mm。基础位置:拉环中心在拉线方向前、后、左、右与设计位置的偏移:1%L(L为拉环中心至杆塔拉线固定点的水平距离)。X形拉线基础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并保证铁塔组立后交叉点的拉线不磨碰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对塔位中心桩的保护措施,对于施工中不便于保留的中心桩,应在基础外围设置辅助桩,保留原始记录,基础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恢复中心桩。基础放样时应核实边坡稳定控制点在自然地面以下,并保证基础埋深不小于设计值,基坑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优选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基础模板支设要牢固。钢筋加工符合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钢筋2)钢筋加工符合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钢筋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做弯钩,弯钩的弯折角度、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标准规定。钢筋连接符合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和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要求,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错开布置,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钢筋绑扎牢固、均匀。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地脚螺栓表面应清理干净。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捣固。在有条件的地区,应使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3m时应采取防止离析措施。冬季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混凝土搅合物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高温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雨季施工基坑或模板内采取防止积水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防雨措施。基础混凝土应根据季节和气候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杜绝二次抹面、喷涂等修饰。钢球面预埋浇筑时应捣固严实,并及时抹净表面水泥渣。拉环、拉棒的安装应满足设计对地夹角,拉棒、拉线、拉环应形成一直线。基础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损坏。在拉线斜柱基础回填之前,应做好基础防内倾措施,回填时围绕立柱四周均匀进行,分层夯实0201010401-T1拉线塔基础浇筑成品(一)0201010401-T2拉线塔基础浇筑成品(二)0201010401-T3拉线塔基础浇筑成品(三)0201010402混凝土电杆基础施工预制件的规格、数量,预制件强度以及拉环、拉棒及卡盘抱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电杆地盘:埋深允许偏差100mm、0mm。拉线盘的埋深允许偏差:100mm、0mm。埋设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应满足下列规定:沿拉线方向的左、右偏差不应超过拉线盘中心至相对应的电杆中心水平距离的1%沿拉线安装方向,其前后允许位移值:当拉线安装后其对地夹角值与设计值之差不应超过1°,个别特殊地形需超过1°时,应由设计提出具体规定。X形拉线的拉线盘安装位置,应满足拉线交叉处留有足够的空隙,避免互相磨碰。整基基础中心位移:顺线路方向不大于24mm,横线路方向不大于24mm。拉线棒回头方向一致、整齐基础开挖前应做好对杆位中心桩的保护措施,对于施工中不便于保留的中心桩,应在基础外围设置辅助桩,保留原始记录,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恢复中心桩。基坑开挖根据土层地质条件确定放坡系数,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优选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混凝土电杆底盘的安装应在基坑的土质、坑深、保护范围等检验合格后进行、安装采用吊盘法或划盘法。底盘安装后,其圆槽内平面应与电杆轴线垂直,找正后应采取措施防止底盘移动。拉线盘安装一般采用划盘法,拉棒、拉线、拉环应形成一直线,且与拉盘垂直。拉盘坑的有效深度、保护范围及拉盘金具规格须满足设计要求。拉环、拉棒的安装应满足设计对地夹角。0201010402-T1拉盘成品0201010402-T2底盘安装0201010402-T3底盘安装完毕0201010500基础防护0201010501基础防护工程(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符合设计要求。(2)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5%。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块石: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250mm,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4)宜采用饮用水或经检测合格的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拌合及养护,不得使用海水。(5)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6)排水孔、伸缩缝数量、位置及疏水层的设置应满足规法、设计要求。(1)挡土墙或护坡应砌筑在稳固的地基上,基础埋深应满足设计要求。(2)挡土墙或护坡砌筑前,底部浮土必须清除,石料上的泥垢必须清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3)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为30~50mm,用砂浆填满砌缝,不得无浆直接贴靠,砌缝内砂浆应采用扁铁插捣密实。(4)砌体外露面上的砌缝应预留约40mm深的空隙,以备勾缝处理。(5)勾缝前必须清缝,用水冲净并保持槽内湿润,砂浆应分次向缝内填塞密实。勾缝砂浆标号应高于砌体砂浆,应按实有砌缝勾平缝。砌筑完毕后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做好养护。0201010501-T1护坡成品0201010501-T2挡土墙成品0201010502排水沟砌筑(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符合设计要求。(2)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5%。特殊地区可按该地区标准执行。(3)块石:砌筑用块石尺寸一般不小于250mm,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4)宜采用饮用水或经检测合格的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拌合及养护,不得使用海水。(5)排水沟应设置在迎水测。(6)排水沟应保证内壁平整,迎水测沟沿略低于原状土并结合紧密。(7)按设计施工,坡度保证排水顺畅(1)应根据现场实际地形确定排水沟走向和长度,一般沿基础的上山坡方向开挖。(2)排水沟断面应满足设计要求。(3)排水沟开挖成型后应清除浮土,底部夯实。(4)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排水沟砌体和混凝土施工,保证排水沟牢固、美观0201010502-T1排水沟成品(一)0201010502-T1排水沟成品(二)0201010503基坑回填(1)基础坑回填宜优先利用基坑土及黏性上,但不应含有有机杂质,不宜使用淤泥质土,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基础坑口的地面上应筑有防沉层,防沉层应高于原始地而,低于基础表面,其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宽,半整规范。移交时回填土不应低于地而。(3)接地沟回填应筑有防沉层,工程移交时回填土不得低于地面(1)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汁或施工规范的规定,回填时应清除坑内杂物,并不得在边坡范围内取土,回填土要对称均匀回填。(2)基坑回填优先采用机械回填施工。(3)基础坑的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回填上应分层夯实。(4)泥水坑应先排除坑内积水然后回填夯实。对岩石基坑应以碎石掺土回填夯实,碎石与土的比例为3:1,回填过程中石块不得相互叠加,并应将石块间缝隙用碎石或砂土充实。(5)雨季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6)冻土回填时应先将坑内冰雪清除干净,把冻土块中的冰雪清除并捣碎后进行回填夯实。冻土坑回填在经历一个雨季后应进行二次回填。(7)回填土铺设对称均匀,确保回填过程中基础立柱稳固不位移。(8)接地沟的回填宜选取未掺有石块及其他杂物的上料并夯实。(9)回填经过沉降后应及时补填夯实0201010503-T1基坑回填夯实0201010503-T2基坑回填后0201010504保护帽浇筑(1)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2)砂石: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含泥量≤2%。(3)宜采用饮用水或经检测合格的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拌和及养护,不得使用海水。(4)保护帽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5)保护帽宽度宜不小于距塔脚板每侧50mm。高度应以超过地脚螺栓50~100mm为宜并不小于300mm,与塔脚结合应严密,不得有裂缝。主材与靴板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密封(防水)措施。(6)保护帽顶面应留有排水坡度,顶面不得积水。(1)保护帽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