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报告_第1页
现代农业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报告_第2页
现代农业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报告_第3页
现代农业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报告_第4页
现代农业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号:OOOOOOOOO

2010年现代农业省级小农水重点县

建设方案

二。一O年八月

院长:

总工程师:

分管院长:

项目负责人:

审查:

校核:

编写:

目录

第1章概述.....................................................................4

1.1基本情况....................................................................4

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8

1.3水土资源状况..............................................................18

第2章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6

2.1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26

2.2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28

第3章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33

3.1规划背景及具体情况.......................................................33

3.2规划范围和水平年.........................................................35

3.3规划指导思想............................................................35

3.4规划原则.................................................................36

3.5规划目标.................................................................36

第4章分年度实施计划...........................................................39

4.1建设目标与任务..........................................................39

4.2工程建设与管理...........................................................47

4.3资金筹措及资金整合.......................................................54

4.4预期效益.................................................................57

4.52010年实施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保障措施.................................................................59

5.1组织保障..................................................................59

5.2施工组织设计..............................................................60

5.3政策保障..................................................................62

5.4管理保障..................................................................63

5.5资金保障..................................................................65

5.6技术保障..................................................................66

第6章附件....................................................................67

6.1、附表:...................................................................67

6.2、附图:...................................................................67

第1章概述

1.1基本情况

1.1.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

******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缘,居丹江口水库坝下30km的汉江左

岸,地理座标东经111°30/112°00',也32°10'〜32°38',东北部与河南省

邓市市接壤,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市为邻,东部与东南部与.....接壤,西

北部北接丹江口市,西部和西南部隔汉江与谷城市相望。全市东西宽47km,

222

南北长51km,幅员面积1032km,其中,陆域面积958km,水域面积74kmo

******市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位于汉水中游东岸,南阳盆

地边缘,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青杠扒北岭海拔462m,

最低点仙人渡猪圈洲海拔74m。全市地形以岗地为主,西北部丘陵区面积

225.3km2,东部平岗区面积590km中南部平原区面积216.7kn?,各占全

市总面积的21.8%、57.2%和21%。

******市地处华北陆台与扬子陆台之间,秦岭地槽东端,武当隆起之

东北部,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儿个构造体系的联合或复合部位。全市境内无

活动性断裂,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

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其地震动反应谱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

为VI度。

******市丘陵区出露地层为泥质岩类、石灰岩、红砂岩、红色底砾岩

4

及第四纪粘土;岗地区和平原区大部分地表为第四系地层覆盖,下伏白垩

系,至下第三系红层。

全市主要地质问题是:大面积的第四系中更新统粘土具有较高的亲水

性,易诱发滑坡、地裂和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2、气象、水文及水系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暑热同季,适宜农作物生长。根据******气象站1951~2007年

实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3C,多年平均降水量790mm,年平均蒸发

量1288mm。******市多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17.7m/s,冬季多东

北风,春夏季为东南风,秋季为西北风,东北风向频率多达41.8%°

汉江自洪山咀付家寨西北部进入*****=1s市境内,流境长58km,境内流

域面积26.8km2。本市上游建有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城区

下游约3km处建有王甫洲水利枢纽。******市境内有26条小河(沟),总

流域面积896km2,均属汉江水系,直接汇入汉江或流入小清河,在襄樊市

北汇入汉江。其中,流域面积达100kn?以上的有蒿堰河和四道河等2条;

流域面积50-100kn?的有孟桥川、苏家河和大梁河等3条;流域面积20〜

50kn?的有杜槽河、六股泉、黑龙沟、西排子河和东排子河等5条;流域

面积20km2以下小河流和排水沟共16条,分布在付家寨至牛车沟这一背山

临江的狭长平原地带,起着承泄山洪和排除平原渍害的作用。建国后******

市大兴水利,通过引丹入境、逢河建库、逢冲建堰及平原湖区的中低产田

改造,建成了329条灌溉渠道、57座水库和4429口堰塘及数十条排水干沟,

形成了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水系格局。

******市水资源可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地表水分为当地地表径

5

流、汉江过境客水及丹江渠道客水三类,据计算,当地地表水总量2.09亿

m3,汉江过境年水量374亿ml引丹干渠设计过水流量80〜100n?/s,一

期工程设计年引水量11.13亿n?,******市和襄阳区共用,其中,******

市设计引丹水量3.71亿nA地下水包括河谷阶地砂、砂卵石孔隙潜水,深

部埋藏的砂岩、砂砾岩承压水和深部构造岩溶承压水,根据湖北省第八水

文地质大队编制的水文地质图估算,******市上述三类地下水蕴藏量总计

3

约1.955亿mo

3、土壤类型与植被

******市土壤以黄棕壤土类为主,其分布约占2/3。丘陵区以黄棕壤亚

类和棕色石灰土为主,成土母质多为第四系黄土和石灰土;岗地区以黄褐

土亚类为主,成土母质为第四系黄土;沿汉江平原区成土母质为近代河流

冲积物或沉淀物,pH值为5.83〜7.08。

******市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鄂西北山地丘陵桥类林,巴山松、

华山松植被区。

1.1.2社会经济状况

******市下辖光化办、赞阳办、洪山咀镇、李楼镇、仙人渡镇、张集

镇、竹林桥镇、薛集镇和袁冲乡等10个乡镇办,总幅员面积1032km2。截

止2007年底,******市总人口53.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81万人,

城镇化率42.89%,农村人口30.37万人。全市共有汉族、回族、满族、蒙

古族和壮族等5个民族。

******市交通发达,汉丹铁路纵贯全境,襄渝铁路经市南部入川;公

6

路有316国道、孟土路省道、汉十高速公路;水路经汉江通江达海,航空

有市郊军民两用机场。根据统计,境内现有铁路51km,公路1241km。目

前,联络各乡镇办的环城路已经形成,所有行政村均通公路,道路网络初

具规模,并且实施了村村通电话工程。

2009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9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22.01亿元、45.64亿元和17.33亿元;

全年财政收入4.29亿元,全年财政总支出12.46亿元。******市是国家粮

食主产区,全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汽车、纺织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

业体系,旅游业的发展也方兴未艾。

1.1.3农业生产能力

2009年,******市总耕地59.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5.71万亩,有效

灌溉面积29.44万亩。全年粮食、棉花和汕料种植面积分别达83.025万亩、

8.835万亩和19.17万亩,总产量分别达32.46万t、0.63万t和2.75万t;

生猪、羊、牛分别出栏达到60.21万头、8.67万只和4.62万头。

种植作物主要是中稻、小麦、油菜、棉花和杂粮,夏粮以小麦为主,

秋粮以水稻和玉米为主,水田种植结构为水稻一小麦,旱地种植结构为小

麦、油菜一玉米、棉花、大豆。2009年,夏粮种植面积44.45万亩,秋粮

种植面积38.56万亩。2009年,全市耕地播种面积134.62万亩,复种指数

约1.54,其中,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料和烟叶的种植比例分别为

0.32、0.15、0.10、0.06、0.14和0.01。

******市位于汉江北岸,地势起伏大,境内水资源相对贫乏且年内分

配不均,是湖北省有名的“旱包子”、“风口子”和“水袋子”地区,干旱、洪涝

7

和风沙等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其中,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部丘陵区和北部岗

地区,洪涝和风沙主要发生在平原湖区。

由于灌溉体系和排涝体系配套尚不完备,加上部分工程病险和老化问

题突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市仍然在1988年、1996年和2000

年发生了较严重的旱情,1983年、1998年和2005年发生了较严重的涝灾。

根据调查统计,1988年、1996年和2000年,全市遭受旱灾的播种面积分

另I」达46.48万亩、47.51万亩和49.99万亩。1983年、1998年和2005年,

全市受涝面积分别达16.79万亩、19.40万亩和19.30万亩,当年粮食分别

减产1933万斤、2504万斤和3051万斤,当年棉花分别减产127万斤、129

万斤和135万斤,当年油料分别减产80万斤、111万斤和87万斤。

目前,******市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制于水”和“受困于水”的

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1.2.1小型农田水利基本情况

(1)灌溉排水工程

截止2007年底,******市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7座,库群总库

容合计3.21亿m3,调节库容合计2.36亿m3;堰塘4429口,总容积合计

0.62亿n?;引水流量不大于ln?/s的固定渠道566条,总长1275km,其中

衬砌长度147km,涵闸、渡槽、倒虹吸、跌水和机耕桥等渠系建筑物总计

4356座(处),完好率54%;全市已建泵站203处,总装机19355.5kW,

其中大型泵站3座,装机10台,功率为6300kW,10kW以上的固定式中小

8

型提水泵站200处,装机216台,功率为13055.5kW;并在平原湖区和岗

地区建有机电井870眼。

农村排水工程方面,除境内26条河沟为主要排水通道外,******市还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展的平原湖区中低产田改造中疏挖了数十条排水干

沟。截止2007年底,全市排水干支沟总计171条,总长度593.5km,排水

闸、涵、桥等相关建筑物747座。

上述灌溉排水工程系统布局合理,建成以来,大力缓解了******市农

村的水旱灾情,为全市粮食自给并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提供了保障,但还

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支、斗、农等级固定渠道与干渠的配套率低,渠系衬

砌率低且损毁量大,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低;二是水库普遍具有病险情,部

分堰塘淤积较为严重;三是部分泵站和机井的防护设施简陋或年久失修,

设备老化严重;四是排水河沟损毁量大,交叉建筑物所在河沟段淤塞严重,

导致排水不畅。

(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长江“98”洪水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水库除险加固事宜。

截止2007年底,******市57座水库安全鉴定全部完成。经过鉴定,均为

三类坝。各水库普遍存在泄洪能力不足、坝基渗漏、局部坝坡塌陷、设备

老化严重等问题。

为保障工程和下游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2007年以来,******市

先后实施新黑龙沟(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并开展了其它8座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

(3)农村人饮工程

******市地形起伏大,当地径流源短水小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上当地

9

水源水质问题和供水工程缺乏,历史上丘陵区人饮困难,近年来,全市农

村人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002〜2003年期间,******市实施了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共投资383

万元,按照人均供水量40L/d的标准,新建、改建了34处饮水工程,解决

了洪山嘴办事处和袁冲乡2个乡镇18个行政村共1.39万人的饮水解困任

务。

截止2004年底,******市建有44座集中式村镇供水工程,供水受益

人口11.25万人;农村分散式水井供水人口18.22万人;无供水设施,直接

从库、河沟和山泉取水饮用人口0.09万人。经过普查,******市农村饮水

不安全人口总计19.21万人。

2005〜2008年期间,******市按照人均供水量100L/d的标准,建成了

古城水库等6处饮水安全工程,共解决了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9

年初,******市完成了马冲水库饮水安全一期工程和管网延伸二期工程、

腾庄水库饮水安全工程及朱排岗饮水安全扩建工程等4处农村人饮工程的

前期工作,计划年内建成后共可解决5.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4)水土保持工程

******市未划入湖北省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理区,但受自然条件和人

为活动的影响,丘陵区和平原湖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强度较大,其中,

丘陵区水土流失以水力蚀为主,平原湖区水土流失以风蚀为主。水土保持

工程方面,******市近儿年坚持在平原湖区进行防沙治沙及汉江滩涂治理,

建成了洪山嘴水土保持基地,将百里沙洲变成百里汉江水果蔬菜走廊。

(5)小水电工程

******利用当地径流和引丹水量以及有关水系落差,已建成小型水电

10

站13处,总装机24台,共计5980kW,年发电量可达2392万度,基本开

发完境内水能资源。

******利用当地径流和引丹水量以及有关水系落差,已建成小型水电

站13处,总装机24台,共计5980kW,年发电量可达2392万度。

2007年,*****=1s市全市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9500多万元。其中,水

利部门投入1800多万元,农业部门投入850万元,国土和财政部门共投入

水利建设的资金5500多万元。

1.2.2节水灌溉及高效节水发展状况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市紧紧抓住水利部将其列为全国第二批

节水灌溉示范县(市)的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是

对固定土渠进行硬化;二是在光化办、李楼办和仙人渡镇等泵灌区和井灌

区发展低压管灌,并在李楼办和仙人渡镇进行滴灌、喷灌、微喷示范;三

是建设了王湖和鳍鱼湖等节水灌溉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白鹤岗村节水型社

会建设项目示范村和洪山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截止2009年3月底,全

市硬化固定渠道总长达193.67km,其中采用混凝土U型槽改造引水流量小

于ln?/s的固定土渠147.37km,引水流量小于lm3/s的固定渠道防渗处理

率达11.56%;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9959亩,其中滴灌、喷灌、微喷灌

节水面积1665亩,低压管道灌溉面积达8294亩。

1.2.3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

全市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8,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6o

11

1.2.4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按照“灌区不变,渠道不乱”的要求,在不

改变******市引丹总干渠直灌区片、樊庄泵站灌区片、朱排岗泵站灌区片、

朱岗泵站灌区片、一干渠灌区片、二干渠灌区片和三干渠灌区片等七大片

灌区工程布局和不进行灌区的扩建和整合的前提下,坚持以引丹干渠为骨

干,水库、塘堰为基础,泵站、机井为补充,弓I、蓄、提水相结合,大、

中、小型相结合的“西瓜秧”式水利灌溉系统,通过对流量L0H13/S以下

干支渠渠道进行整治及少量恢复和新建,重点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使全

市灌溉面积达到原设计的55.71万亩。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研正

在实施中。西北丘陵灌区近期主要以续建为主,远期可结合引丹灌区续建

与改造进行配套建设;中东部岗地主要以现有渠系防渗改造及建筑物整治

为主,进行灌区续建配套和田间工程建设;南部平原灌区主要开展低压管

道灌溉和喷微灌为主的节水灌溉。同时加强******市灌区综合管理与调度,

建立现代化的灌区管理制度。

1.2.5水源工程运行状况

丹江口水库作为引丹灌区的水源地正在实施除险加固,引丹灌区的水

量是有保障的。引丹总干渠1条,干渠3条,******市境内总长

135.75km,并配置了朱排岗、朱岗和樊庄等3座大型泵站,总干渠年引水

能力达11.13亿nA

截止2007年底,******市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7座,库群总库

容合计3.21亿m3,调节库容合计2.36亿m3;堰塘4429口,总容积合计

0.62亿m3。长江“98”洪水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水库除险加

12

固事宜。截止2007年底,******市57座水库安全鉴定全部完成。经过鉴

定,均为三类坝。各水库普遍存在泄洪能力不足、坝基渗漏、局部坝坡塌

陷、设备老化严重等问题。为保障工程和下游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007年以来,******市先后实施了唐沟(中型)、孟桥川(大型)、新黑

龙沟(小一型)和冯营(中型)等4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其中唐沟水

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已经完成,并开展了其它11座(3座中型,8座小一型)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

截止2007年,******市用于农田灌溉的机井共870眼,已装机配套

640眼,共装机4712kW,年提水能力1800万nA******市机井统计详见

下表。

******市机井统计表

平原区

项目

光化赞阳仙人渡李楼合计

数量(眼)91175270334870

装机(kW)5461050162020045220

设计灌面(万亩)0.921.752.682.898.24

******市机井绝大部分已运行30年以上,普遍存在机组老化、井壁坍

塌、机井淤塞、泵房破损等问题,或配套工程不全,无法完全发挥其灌溉

作用等问题。目前,870眼机井仅配套640眼,配套率73.5%,已配套的机

井机组完好率基本在60%左右,亟需改造。同时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

整,平原湖区现有机井灌溉能力不足矛盾也日益突出

1972年冬,******市开始沿引丹总干渠修建泵站,为解决市区东北部

高于引丹干渠渠道水位的20余万亩耕地灌溉,先后修建了朱岗、朱排岗、

樊庄等大型泵站,并新建了黄庄等一批中小型固定泵站。截止2007年底,

全市已建泵站203处,总装机19355.5kW,其中大型泵站3座,装机10

台,功率为6300kW,灌溉面积13.1万亩;中小型泵站200处,装机216

13

台,功率为13055.5kW,灌溉面积23.193万亩。泵站分乡镇统计及明细统

计详见下表。

******市泵站分乡镇统计表

灌排面积设计流量设备完好率

灌区类型乡镇座数设计扬程装机台数装机功率

(亩)(m7s)(%)

洪山嘴1086002.852691054040%

西北丘陵区袁冲2112330013.7143334564530%

小计3113190016.56702446185

孟楼36147005.17597.536100650%

张集567070016.81952604506.550%

中东部岗地区竹林桥268825011.50732629363450%

薛集367820011.6545836294430%

小1372333.516112090.5

光化865002.841221027590%

南部平原区仙人渡1043801.415178.91180560%

小计18108804.255300.9211080

合计20339463065.9523336.422619355.5

******市泵站绝大部分已运行30年以上,普遍存在机组老化、损坏、

泵房破损等问题,特别是有的泵站存在渠道损毁、未衬砌或配套工程不

全,灌溉面积萎缩,工程运行困难等问题。据统计,朱岗泵站、朱排岗泵

站和樊庄泵站由于灌溉渠道未配套齐全,以及部分渠道损毁,泵站不能完

全发挥其效益,灌溉面积萎缩,导致泵站管理单位经营困难。现有的中小

型灌溉泵站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建设标准低,目前泵站厂房陈旧,设备锈

蚀、破损严重,部分基础不均匀沉陷、混凝土开裂,泵站机组完好率基本

在30%〜50%之间,不能够满足目前灌溉的需要。

以上工程基本上形成了以丹江渠道为骨干,水库、塘堰为基础,泵站、

机井为补充,弓I、蓄、提水相结合的“西瓜秧”式的水利灌溉系统。辖区

内部分水源工程老化工程运行困难,更新改造任重道远。

14

1.2.62006至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情况

2006至2009年共投入资金9826万元对我市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

建设。其中各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补助项目资金1363万元,其他

渠道投资8463万元。各级小农水专项资金中,中央财政投资570万元,湖

北省财政投资149万元,市财政投资20万元,受益区群众投劳折资624万

元。其他渠道投资中,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263万元,农业投资400万元,

国土部门投资3333万元,烟草部门投资3466万元。

主要建设大中型渠道476km,小型灌区灌排渠道20km,田间工程3.5

万亩,小型水源工程1处,小型泵站建设29处,小型雨水集蓄工程851处。

通过以上建设,年新增供水能力500万nA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9.8万亩,增加补灌面积0.6万亩,改善排涝面积0.5万亩,

年新增节水能力3720万m3,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95万kg,农民年人均增

收60元。各部门投资情况见表1-1。

15

表1-12006至2009年******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情况

项目主建设地工程总投资(万

年度项目名称工程内容

管部门点元)

******市凉水泉新建泵站4处,改造、维修1处;开挖总投资:221.0,其

疏浚渠道15km:衬砌硬化灌溉渠道中中央52.0,省

2006水利灌区小型农田水袁冲乡

6.32km;配套渠系水工建筑物54座48.0,fi-:50.0,

利建设项目

(处);输变电线路1.2km.投劳折资:71.0

总投资:256.0,其

******市袁冲乡(1)开挖疏浚渠道20km;(2)衬砌

中中央56.0,省

2007水利槐树湾小型农田袁冲乡硬化灌溉渠道17.00km:(3)配套渠

72.0,县:15.0,

水利建设项FI系水工建筑物78座(处)

投劳折资:U3.0

总投资:660.10,

******市洪山嘴

洪山嘴固定喷灌:1500亩,低压管灌:1200其中中央300.0,

2008水利2008年度高效节

镇亩,渠道防渗:1800亩省30.0,县:15.0,

水灌溉项目

投劳折资:315.1

******市2009年总投资:330.20,

度李楼镇朱楼小低压管灌:1000亩,渠道衬砌:22.98km,其中中央85.0,省

2009水利李楼镇

型农田水利专项渠系建筑物:】20处97.0,县:15.0,

工程投劳折资:133.2

孟楼镇、

2009年粮食主产

张集镇、总投资:100.00万

2009财政区水利设施维修建筑物配套及渠道衬砌、泵站维修

仙人渡元

补助

2008年基本农田******

2009国土总投资:133万元

保护项目市

2008年高产农田

总投资:3225.00

2008国土开发整理项目续孟楼镇

万元

2003—2007年度李楼、薛

2003—2007总投资:9671.00

国家投资土地开集、仙人

年度万元

发整理项目渡镇

******市2009年总投资:300.00万

仙人渡

2009发改局度油菜基地建设元其中中央

项目200.00省100.00

******市洪山嘴

洪山嘴总投资445.00万

2009财政局镇粮食基础能力

镇元

建设项目

发改、

财政、

2009年度巩固退总投资38400万

农业、

2009耕还林成果口粮光化办建筑物配套及渠道衬砌元(其中渠道配套

林业、

田建设工程102.00万元)

扶贫、

水利

合计

16

1.2.3工程管理与运行机制

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

来推进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

农业供水管理体制,以达到农民用水自治。******市境内农业水利服务中

心、水库、泵站等灌区以水文边界为界共建立了十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于

2005年2月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分别是“光化、李楼、赞阳、洪山嘴、竹

林桥、孟楼、薛集、张集、仙人渡”等十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和“孟桥川水库

供水协会、马冲水库供水协会、滕庄水库供水协会、古城水库供水协会、

朱岗泵站供水协会、朱排岗供水协会”等六个供水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隶

属各乡镇办农业用水服务中心管理,供水协会隶属水库泵站灌区管理,属

合作组织性质,人员有农民合作用户推荐产生,经费自筹。协会按照“划分

事权,分级管理,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负责辖区内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与

协调。

2004年3月1日,省长罗清泉签署了259号令,颁布了《湖北省水利

工程水价管理暂行办法》。襄樊市物价局、水利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59

号令精神,以襄价管字[2005]63号文下发了《襄樊市贯彻落实〈湖北省水利

工程水价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意见制定了农业供水价格,农业供

水价格实行两部制水价(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基本水价标准每亩2元,

按有效灌溉面积收取;计量水价标准,有条件实行计量的灌区要合理确定

计量点,对不具备计量条件的灌区,按照每亩用水600方的标准,0.035元

/立方米的计量水价,每亩21元计收水费;并实行终端水价,终端水价是

核定到田的水价标准,是在上述价格标准的基础上按用水量加收一定的群

管费。群管费是末端渠系的管理费用,包括管水员工资和末级渠系的维护

17

费,最高不超过0.015元/立方米,即每亩600方水共9元群管费。以上每

亩基本水费2元,计量水费21元,群管费9元,每亩水费定为32元,《意

见》在价格管理权限上规定,市属水利工程及跨市(市)水利工程,其供

水价格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它国有水利工程

水价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我市原每亩征收33.20

元,与以上价格出入不大,还要偿还节水贷款资金,经批准每亩农业水费

仍按33.20元计收。

1.3水土资源状况

1.3.1水资源状况

1、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量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和,扣除它们之间的重复水量。各项估

算成果分述如下:

******市地表水水量按径流深等值线图中当地203mm计算,全市地表

水量约2.09亿m\

******市地下水水量分别按降水入渗、上游侧渗、河沟入渗、渠系入

渗、水库入渗和田间入渗等补给量计算。全市地下水分布不均,受汉江水

常年补给影响,南部平原区和汉江左岸占全市总面积约21%的216.7km?范

围内地下水丰富,单井涌水量约2500〜4000m3/d;占全市总面积79%的西

北部丘陵区和中东部岗地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水、水库、河渠、田间等

入渗补给,单井涌水量约800~1300m3/do经估算,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约

1.955亿nr5,其中,与地表水的不重复水量约0.905亿n?。全市平原区地

18

下水埋深约10~20m,低丘区约50〜100m,按粘土和砂质粘土选用补给系

数,采用降水入渗补给和潜水蒸发近似估算地下水的安全开采量为L078

3

亿mo

汉江是流经******市的最大客水水源,沿江的工厂、水厂和引丹灌渠

工程等均取水于汉江。根据汉江黄家港水文站历年实测资料统计和丹江口

3

水库还原计算,汉江客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74亿mo

2、******市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下水可利用量之和,减去它们

之间的重复可用水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在可预见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地表水资源

量中可供河道外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由于灌区内水系河流较小,河道

内用水主要为满足自身的生态环境用水,并且,******市修建的水库、塘

堰密布,注水式水库较多,汛期弃水很少,总兴利库容较大,蓄水能力大

于降水补给的径流量。因此,灌区内地表水可利用量近似为扣除生态需水

量后的径流量。

根据水资源评价导则,按当地地表径流的20%估算生态需水量,扣除

生态需水量后的地表水量即为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约1.672亿m3,

同时沿江的提水和引丹灌区的引水量亦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

3

量理论上为安全开采量,约1.078亿mo扣除重复可利用水量0.2553亿

n?后,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约2.495亿m3o

根据历年引丹灌区的引水量统计,1989〜1998年引丹灌区的年引水量

维持在4.19〜6.18亿n?之间,其中,******市多年平均引水量约1.212亿

19

n?(根据引丹灌区总体调度分配方案,******市的引水量按1/3分配),引

丹灌区历年引水量统计成果见表1-20而1989年前的引水量一般不超过4

亿nA多年平均引水量为3.635亿nA根据《湖北省襄樊市引丹灌区续建

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规划水平年2015年引丹灌区工程设计规模为

33

16.0亿m,******市可分配水量5.33亿mo

表1-2引丹客水水量统计表(单位:亿n?)

统计系列项目多年平均50%75%95%

引丹灌区3.6353.885.446.17

1973〜1998年

******市1.2121.2931.8132.057

规划水平年引丹灌区16.0

******市

(2015年)5.33

说明:******市引丹水量按1/3分配。

根据湖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汉江客水可利用量较丰富,汉江可利用

水量约160亿m3,而引丹灌区工程从丹江口水库的引水量平均约3.64亿

m3/a,2015规划年,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方案,如果每年从丹江口

水库平均调水95亿m3,经过******市的汉江客水可利用量将减少。

3、水资源评价

根据湖北省的降水、蒸发、径流深等值线图,******市多年平均降水

量790mm,水面蒸发量700mm,当地地表水量约2.09亿n?;根据当地的

地下水参数估算的地下水量约1.955亿地下水安全开采量约1.078亿

m3,水资源总量约2.995亿n?;汉江客水(丹江口水库还原水量)多年平

均径流量为374亿nA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约2.495亿n?,汉江

客水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约160亿n?。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

成果见表l-3o

通过调查与统计,******市现状2007年的总用水量约5.45亿n?,其

中,农业用水量约2.74亿n?,占总用水量的50.3%,工业用水量约0.412

20

亿n?,占总用水量的7.5%,生活用水量约1.79亿n?(含牲畜用水),占

总用水量的32.8%,第三产业和建筑业用水量约0.0917亿n?,占总用水量

的1.7%,生态与环境用水量约0.418亿n?,占总用水量的7.7%。

在******市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中,农业需水量最大,2015年的农业需

水量为2.63〜3.19亿而,占总需水量的44%〜49%,2020年的农业需水量

为2.53〜3.08亿n?,占39%〜44%;工业需水量次之,2015年的需水量为

0.87亿m3,约占14.5%、2020年的需水量为1.42亿m3,占22%,符合

******市农业大市的经济结构,也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农业用

水节水规划一致。

21

表1-3全市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单位:万n?)

水资源量(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

保证率水资源

分区水平年电复水资源电复客水客水其当地可利可

(%)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

计算量总量计算量(引丹)(汉江)用量利用总

162000

多年平均20900195541050429950167201078025533710016000000249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