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概论share 10机械采油技术_第1页
石油工程概论share 10机械采油技术_第2页
石油工程概论share 10机械采油技术_第3页
石油工程概论share 10机械采油技术_第4页
石油工程概论share 10机械采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机械采油技术有杆泵采油基础无杆泵采油基础1有杆泵采油典型特点:

地面能量通过抽油杆、抽油泵传递给井下流体。(1)

常规有杆泵采油: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柱塞泵。(2)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有杆泵采油分类:常规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最广泛应用的采油方式,大约有80%以上的油井采油采用该举升方式。2常规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最广泛应用的采油方式。100%50%25%75%20032004200593%93%89%中石油近几年有杆泵采油比例3第一节有杆泵采油基础一、抽油装置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其它附件设备组成抽油过程介绍4工作时,动力机将高速旋转运动通过皮带和减速箱传给曲柄轴,带动曲柄作低速旋转。曲柄通过连杆经横梁带动游梁作上下摆动。挂在驴头上的悬绳器便带动抽油杆柱作往复运动。(一)抽油机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地面设备,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包括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两种。游梁式抽油机组成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工作原理游梁式抽油机分类后置式和前置式5③运动规律不同—后置式上、下冲程的时间基本相等;前置式上冲程较下冲程慢。后置式抽油机结构简图前置式气动平衡抽油机结构简图①游梁和连杆的连接位置不同。不同点:②平衡方式不同—后置式多采用机械平衡;前置式多采用气动平衡。6新型抽油机:为了节能和加大冲程。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异形游梁式抽油机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链条式抽油机宽带传动抽油机液压抽油机节能加大冲程789游梁式抽油机系列型号表示方法CYJ12—3.3—70(H)F(Y,B,Q)游梁式抽油机系列代号CYJ-常规型CYJQ-前置型CYJY-异相型悬点最大载荷,120kN光杆最大冲程,m减速箱曲柄轴最大允许扭矩,kN.m减速箱齿轮形代号,H为点啮合双圆弧齿轮,省略渐开线人字齿轮平衡方式代号F:复合平衡Y:游梁平衡B:曲柄平衡Q:气动平衡10(2)抽油泵:机械能转化为流体压能的设备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柱塞及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a.结构简单,强度高,质量好,连接部分密封可靠;一般要求按照抽油泵在油管中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主要组成分类b.制造材料耐磨和抗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c.规格类型能满足油井排液量的需要,适应性强;d.便于起下;e.结构上应考虑防砂、防气,并带有必要的辅助设备。11A-管式泵B-杆式泵管式泵:外筒和衬套在地面组装好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内,然后投入固定阀,最后再把柱塞接在抽油杆柱下端下入泵内。管式泵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排量大。但检泵时必须起出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很大,产量较高的油井。杆式泵:整个泵在地面组装好后接在抽油杆柱的下端整体通过油管下入井内,由预先装在油管预定深度(下泵深度)上的卡簧固定在油管上,检泵时不需要起油管。杆式泵特点: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排量小,修井工作量小。杆式泵适用于下泵深度大、产量较小的油井。12(3)抽油杆:能量传递工具。1-外螺纹接头;2-卸荷槽;3-推承面台肩;4-扳手方径;5-凸缘;6-圆弧过渡区13抽油杆的杆体直径分别为13、16、19、22、25、28mm,抽油杆的长度一般为8000mm或7620mm,另外,为了调节抽油杆柱的长度,还有长度不等的抽油杆短节。接箍是抽油杆组合成抽油杆柱时的连接零件。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普通接箍、异径接箍和特种接箍。普通接箍:连接等直径的抽油杆异径接箍:用于连接不同直径的抽油杆特种接箍:主要有滚轮式接箍和滚珠式接箍,用于斜井或普通油井中降低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对油管的磨损扶正器抽油杆的强度:C级杆(570MPa)、D级杆(810MPa)14151617超高强度抽油杆玻璃钢抽油杆空心抽油杆电热抽油杆连续抽油杆柔性抽油杆:如钢丝绳抽油杆特种抽油杆18二、泵的工作原理(一)泵的抽汲过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柱塞上的游动阀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泵吸入的条件:

泵内压力(吸入压力)低于沉没压力。A-上冲程1)上冲程泵内压力降低,固定阀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泵内吸入液体、井口排出液体。19B-下冲程2)下冲程柱塞下行,固定阀在重力作用下关闭。泵排出的条件:泵内压力(排出压力)高于柱塞以上的液柱压力。

柱塞上下抽汲一次为一个冲程,在一个冲程内完成进油与排油的过程。光杆冲程:光杆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泵内压力增加,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20(二)泵的理论排量

泵的工作过程是由三个基本环节所组成,即柱塞在泵内让出容积,井内液体进泵和从泵内排出井内液体。在理想情况下,活塞上、下一次进入和排出的液体体积都等于柱塞让出的体积:每分钟的排量为:每日排量:泵的理论排量冲次:一分钟的时间内抽油泵吸入与排出的周期数。211.泵效: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2.影响泵效的因素(3)漏失影响(1)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4)体积系数的影响三、泵效及其影响因素223.提高泵效的措施(1)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①选用大冲程、小冲次,减小气体影响,降低悬点载荷,特别是稠油的井。②连喷带抽井选用大冲数快速抽汲,以增强诱喷作用。③深井抽汲时,S和N的选择一定要避开不利配合区。(2)确定合理沉没度。(3)改善泵的结构,提高泵的抗磨、抗腐蚀性能。(4)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5)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23四、地面示功图分析示功图:载荷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地面示功图或光杆示功图:悬点载荷与位移关系的示功图。(一)理论示功图及其分析1.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循环过程:下死点A加载完成B上死点C卸载完成D下死点A图10-5静载理论示功图ABC为上冲程静载荷变化线。AB为加载过程,加载过程中,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处于关闭状态;在B点加载完毕,变形结束,柱塞与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固定凡尔打开而吸入液体。BC为吸入过程(BC=sP为泵的冲程),游动凡尔处于关闭状态。CDA为下冲程静载荷变化线。CD为卸载过程,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处于关闭状态;在D点卸载完毕,变形结束,柱塞与泵筒发生向下相对位移,游动凡尔被顶开、排出液体。DA为排出过程,固定凡尔处于关闭状态。242.考虑惯性载荷后的理论示功图图10-6考虑惯性和振动后的理论示功图S/225(二)典型示功图分析典型示功图:某一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其形状代表了该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的示功图。1.气体和充不满对示功图的影响①气体影响示功图充满系数:气锁26②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充不满现象:地层产液在上冲程末未充满泵筒的现象。液击现象:泵充不满生产时,柱塞与泵内液面撞击引起抽油设备受力急剧变化的现象。272.漏失对示功图的影响①排出部分的漏失柱塞的有效吸入行程:泵效:28②吸入部分漏失柱塞的有效吸入行程:泵效:29图10-11吸入阀严重漏失30③吸入部分和排出部分同时漏失图10-12吸入凡尔和排出凡尔同时漏失313.柱塞遇卡的示功图柱塞在泵筒内被卡死在某一位置时,在抽汲过程中柱塞无法移动而只有抽油杆的伸缩变形,图形形状与被卡位置有关。图10-13活塞卡在泵筒中部324.带喷井的示功图在抽汲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处于同时打开状态,液柱载荷基本加不到悬点。示功图的位置和载荷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喷势的强弱及抽汲液体的粘度。图10-14喷势强、油稀带喷图10-15喷势弱、油稠带喷335.抽油杆断脱抽油杆断脱后的悬点载荷实际上是断脱点以上的抽油杆柱重量,只是由于摩擦力,才使上下载荷线不重合。图形的位置取决于断脱点的位置。抽油杆柱的断脱位置可根据下式来估算:图10-16抽油杆断脱34出砂井6.其它情况结蜡井管式泵活塞脱出工作筒防冲距过小活塞碰固定凡尔的示功图35地面驱动螺杆泵井采油技术

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石油钻采机械和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与其它采油方式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运动部件少、液流平稳、系统效率高和能耗小等特点,且对稠油井、出砂井及含气井等有很好的适应性。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方式在全国许多油田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井的设计理论却不够完善,矿场生产系统设计及抽汲参数的选择等长期处于半经验状态,致使油井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并造成系统资源和能源的浪费。36371节点系统的划分求解点设置在下泵深度处。油层、井筒与抽油设备的协调条件: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热量守恒382主要计算模型通过对地面驱动螺杆泵井生产系统工作的分析,相对于常规有杆泵井而言,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泵的工作特性、抽油杆柱运动规律和受力状况以及地面设备工作原理等三个方面,所以在其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中的计算模型特殊性主要在于泵效组成分析和抽油杆柱设计(组合)计算方法。392.1抽油杆柱轴向力计算模型杆柱载荷:折算液柱载荷:杆液的摩擦载荷:井口轴向力:40举升井筒流体的扭矩:启动时驱动抽油杆柱的扭矩:正常生产时驱动抽油杆柱的扭矩:2.2抽油杆柱扭矩计算模型杆液的摩擦扭矩:启动时,抽油杆柱井口总扭矩:正常生产时,抽油杆柱井口总扭矩:412.3抽油杆柱设计强度理论对抽油杆截面的力学分析可知,其危险点为二向应力状态,根据第四强度理论,抽油杆柱的强度条件为:422.4泵效组成分析实际泵效气体的影响体积系数变化的影响漏失的影响43第二节无杆泵采油基础44一、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1)能量传递过程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多级离心泵潜油电缆井下机组部分变压器控制屏接线盒地面控制部分泄油阀单流阀电力传输部分(2)地层流体举升过程45电潜泵举升方式的主要优点:(1)排量大;(2)操作简单,管理方便;(3)能够较好地运用于斜井与水平井以及海上采油;(4)在防蜡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电潜泵举升方式的主要缺点:(1)下入深度受电机功率、油套管直径、井筒高温等的限制;(2)比较昂贵,初期投资高;(3)作业费用高和停产时间过长;(4)电机、电缆易出现故障;(5)日常维护要求高。46图10-14开式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统二水力活塞泵采油液马达高压泵机组井下器具管柱结构井口高压控制管汇计量装置动力液处理装置地面管线抽油泵滑阀控制机构系统组成油井装置地面流程水力活塞泵井下机组47工作原理:动力液地面加压;油管或专用动力液管输送;动力液被传至井下液马达处;滑阀控制机构换向;动力液驱动液马达;液马达做往复运动;液马达通过活塞杆带动抽油泵做往复运动;原油被增压举升。48适应条件主要缺点:油层深度与排量范围大;含蜡;稠油;井斜。(1)机组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2)地面流程大,投资高(规模效益);49(2)按动力液循环分类(3)按动力液性质分类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统类型分类:(1)按系统井数分类乏动力液不与产出液混合。乏动力液与产出液混合。单井流程系统;大型集中泵站系统。闭式循环方式:开式循环方式:原油动力液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统水基动力液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统多井集中泵站系统;50图10-14开式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统图10-15闭式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统51(4)按井下泵的安装方式分类固定式安装:整个泵随油管下入井内,优点是泵径大、排量大,缺点是起泵必须起油管。插入式安装:泵工作筒随大直径油管下入井内,而沉没泵机组则用小直径油管下入,插到泵工作筒内。投入式安装:又分单管封隔式和平行管柱式,泵工作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