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准条款理解与应用之环境管理体系总要求及策划_第1页
环境管理体系准条款理解与应用之环境管理体系总要求及策划_第2页
环境管理体系准条款理解与应用之环境管理体系总要求及策划_第3页
环境管理体系准条款理解与应用之环境管理体系总要求及策划_第4页
环境管理体系准条款理解与应用之环境管理体系总要求及策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科学系2013年3月第三讲环境管理体系总要求及策划第一页,共四十二页。2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的示意图初始环境评审对适用法律法规收集与识别环境因素和重大环境因素的识别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体系及文件)持续改进污染预防环保绩效(环境法规)(企业管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相关要求)(环境行为评价)第二页,共四十二页。3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4.2环境方针4.3策划4.4实施与运行4.5检查4.6管理评审第三页,共四十二页。4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第四页,共四十二页。5理解要点(1)“建立”可理解为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组织在环境因素控制方面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可以根据本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是指组织明确以什么方式来实现本标准五部分中的17项要求,并以文件形式描述。(2)“实施”是按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去做,按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运行环境管理体系。(3)“保持”包含两方面的含意,一方面是要求组织应始终如一地按环境管理体系的规定运行,另一方面是要求组织应持续地改进环境管理体系。(4)“持续改进”一方面是“保持”的需要,即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和适宜性需要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是提高组织环境绩效的需要,即组织应不断改进其控制环境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其自身的环境绩效,为环境做出有益的贡献。第五页,共四十二页。6(5)

应明确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这种范围是组织自行决定的。在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任何活动、过程和服务,应执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当某组织是一个更大组织在给定场所的一部分,明确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尤为必要。(6)界定范围时应考虑:

①组织人、财、物等管理权限;②组织的主要产品和服务类型;③组织实施活动的区域或场所;④组织的环境污染许可范围。第六页,共四十二页。7(1)本条款可以单独描述,也可与组织其他管理体系相应的条款合并在一起阐述。若环境管理体系作为独立的管理体系,应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中用独立的章节阐述本条款。若是综合性体系,可以在组织总的管理手册中阐明组织是按IS014001:2004标准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是××。(2)文件的内容通常包括:①按IS014001:2004标准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②本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是××;③规定在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各层次应执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④规定定期评审和评价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有效、适宜,以确定改进的契机实现环境绩效的进一步改进。⑤阐述应依据组织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来确定持续改进过程的范围程度和时间安排。文件要求第七页,共四十二页。8审核要点(内部审核)(1)对本条款的审核是文件审核,初次审核时,应查阅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按本标准五部分17要素描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2)审查描述本条款的文件,确认文件中:①是否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②是否提出了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要求;③是否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出了要求。(3)第二次及以后的审核,应关注组织的内、外部与环境有关的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如组织机构、产品和服务实现过程、新产品或新服务项目、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进行了修改,第八页,共四十二页。94.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规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第九页,共四十二页。10理解要点(1)明确职责,即最高管理者负责环境方针的制定和修改。因为环境方针是组织环境管理的方向,是最高管理者代表组织向社会公开做出保护环境的承诺,所以制定环境方针、确保环境方针的实施和保持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2)环境方针应体现组织特点,内容应包括“两个承诺,一个框架”。

“两个承诺,一个框架”是指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相关环境要求的承诺;为制定和评审环境目标提供框架。(3)环境方针宣传是公开的。环境方针的宣传范围一是向组织的员工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宣传;另外是向社会公开宣传,表明组织对环境保护的态度,让社会监督。宣传方式有会议传达、网上宣传、产品外包装上宣传、悬挂宣传标语等。第十页,共四十二页。11文件要求(1)环境方针可以单独制定,也可以与其他体系的方针整合为组织的总方针。(2)方针的文字应精炼,便于记忆,内容应符合本条款的要求。(3)环境方针的文件中可包含对环境方针内容的解释。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12事例[示例3—1]单一体系的环境方针

控制环境因素;减少资源浪费;“三废”达标排放;不断改进技术;实现清洁生产。[示例3—2]三体系合一的方针

质量争第一,经营应诚信,服务创一流,顾客是上帝;守法须牢记,安全在首位,节能防污染,改进是永恒,发展才稳健。顾客至上,质量为先;节能降耗,清洁生产;遵纪守法,重视安全;精益求精,永恒发展。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13审核要点(1)初次审核时,查看文件,确认组织是否制定了环境方针,方针是否体现组织特点,是否包含“两个承诺,一个框架”。(2)第二次及以后的审核,应关注组织是否对环境方针的适宜性进行了评审和修改,修改后的环境方针是否体现组织特点,是否包含“两个承诺,一个框架”。(3)每次审核,应通过与员工交谈,验证环境方针被广大员工的了解程度。(4)与最高管理者交谈或/和看现场,了解宣传环境方针的方式,验证组织的环境方针是否能让公众获取。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144.3策划4.3.1环境因素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和方案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15

4.3.1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因素加以考虑。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16理解要点:(1)制定识别环境因素的程序。环境管理的目的是控制活动、生产和服务中有害的环境因素(或对其施加影响),特别是有害的重要环境因素。首先应识别与之有关的各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有多种,应建立环境因素识别程序。(2)程序中应包括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准则和方法。重要环境因素是通过评审来确定的。评价准则可包括环境事务(日常必须控制的环境因素,如节能降耗;工作人员能正常工作的环境;周边居民能正常生活的环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内外部相关方的要求。评价的方法由组织自己规定。(3)对重要环境因素施加影响是指组织通过间接途径来减少可消除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有害的环境影响。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17(4)识别环境因素应与环境影响联系在一起。(5)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的三种情况:正常和异常(如关闭与启动)运行情况,以及可预见的紧急情况的环境因素。(6)以过程为单元来识别环境因素。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过程来识别环境因素。(7)应将识别和评审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形成文件,及时更新环境因素的信息。(8)组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不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9)不同性质和规模的组织,环境因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组织位于不同的地区,其重要环境因素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在识别环境因素时,不能套用其他组织的环境因素,应根据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区域来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18文件要求(1)用文件来描述识别环境因素的程序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和方法。(2)文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①明确描述组织内哪些部门和岗位需要识别环境因素;②规定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涉及的所有直接过程和辅助过程、废物的处置和处理过程均应识别环境因素;③规定在识别采购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时,对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有什么要求;④描述从哪些方面识别环境因素(要结合组织的特点和组织所在的场所);⑤规定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正常情况、异常情况和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⑥规定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和评价方法;⑦阐述识别和评审环境因素过程的流程;⑧规定的建立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目录(清单)。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19审核要点(1)审核前,内审组长应了解组织的环境因素分布情况,如果不了解,应进行现场调查。(2)初次审核时,查文件,确认是否建立了用于识别环境因素的程序,程序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3)查环境因素识别记录、重要环境因素评审记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确认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否全部识别。(4)第二次及以后的审核,应关注当组织的内、外部与环境有关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如产品和工艺的调整、环境标准的修改、相关方要求改变),是否重新识别并评审了环境因素,是否更改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5)查更改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验证其下发前是否进行了批准。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20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烧锅炉粉尘的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健康SO2、CO2的排放污染大气,酸雨,温室效应等废渣排放土地占用,土壤污染等运输服务尾气排放大气污染含氟冰箱CFCS的排放臭氧层破坏改变生产工艺原材料的消耗节约了原材料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关系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21

识别环境因素为了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包括:3种状态、3种时态和8种类型。3种状态是: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3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8种类型: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2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当考虑的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因素,如:——设计和开发;——制造过程;——包装和运输;——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废物管理;——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野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23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对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有多种方法,并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设立不同的准则或综合评价准则,如从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规模、延续时间、发生概率、治理难度和费用、相关方关注度、组织对该环境因素的控制能力等方面考虑。法律法规所关注的环境因素都属于重要环境因素,必须纳入管理。组织内外部情况变化,一个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也可以随之发生改变来自外部的环境因素是否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取决于它对组织的重要性和组织的影响能力。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24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内外部情况变化,如: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所在区域性质的变化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或新设备的引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的更改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25环境因素的识别1、收集有关信息2、采用过程分析法对环境因素进行普遍调查3、环境因素分类调查和汇总及分类调查4、识别环境因素的几种方法物料衡算法:适用于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原材料的利用等环境因素的识别;产品生命周期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及物流过程的识别;过程输入输出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及物流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职能分析法:适用于管理活动中的环境因素的识别。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26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3—1)

(一)不存在唯一的、绝对的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二)评价环境因素重要程度的依据

环境方面的评价依据·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环境法律法规(包括可能新颁布的)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27(3—2)

商业方面的评价依据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好的或坏的)效果·相关方的利益·组织的公共形象·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28(三)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3—3)是非判断法:直接用“是”与“非”的方法来判断;专家评议法:聘请专家进行评价;水平对比法:与同类行业的水平对比;纵向对比法:与本组织历史的对比,发现潜力和机遇;跟踪法:从所发现的重大环境影响入手,跟踪查出重要环境因素;等标污染负荷法:适用于有定量数据的污染物排放类别环境因素;多因子打分评价法:设定不同参数及取值条件,分别对各因子打分,并通过公式计算出综合分值。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1、法律法规有要求的2、排放的污染物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的3、排放的废水中含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的4、排放的废气中含有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33中大气污染物之一5、可能引起爆炸、或在和污染事故的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29识别环境因素和影响的流程图步骤一确定一个活动、产品或服务步骤二识别环境因素、影响步骤三登记环境因素、影响步骤四评估环境因素步骤五登记重大环境因素、影响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304.3.2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31

理解要点(1)建立程序的目的是明确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规定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途径;阐明组织如何应用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法律法规”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家法律、条例、规章制度、强制性环境标准;地方政府有关环境方面的法规;国际有关环境方面的公约、议定书等。若地方环境法规与国家相关法规要求不一致时,组织应执行地方政府的法规,涉及国际环境问题,应遵守国际相关的环境法规。(3)“应遵守的其他要求”指与相关方的协议、非法规性指南、自愿性业务范围或环境标志、本组织的承诺和要求。(4)组织在制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应用。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32文件要求(1)应用文件来描述如何识别和应用适合于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程序,并明确获取它们的途径。(2)文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①规定识别适用于本组织法律法规的方法,如与地方环保局联系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调查了解附近居民、顾客等相关方对本组织的环境要求;②规定将确定后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列出清单及清单发放的区域;③描述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变化的信息及其获取,如定期网上查询、参加××环保协会的情报网来了解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获取途径有技术情报部门、新华书店、××环保协会等;④阐明应结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制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⑤明确在环境因素控制过程中应遵守哪些法律法规。12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33审核要点(1)初次审核时,查文件,确认组织是否建立了用于识别和应用法律法规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查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确认组织识别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适用、是否齐全。(3)第二次及以后的审核,应关注当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变化时,清单的内容是否进行修改;当组织的产品、工艺、原材料、场所等发生变化时,是否重新识别了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修改清单的内容。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二页。34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二页。35

理解要点(1)目标、指标含意理解及关系①环境目标是控制环境因素的目的。组织可制定总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各职能部门应制定本部门的环境目标和相应的指标。总的环境目标应依据环境方针制定,是整个组织自身应实现环境绩效的目的,各职能部门的环境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各部门的目标完成了,总目标才能实现。②环境指标是对实现环境目标的具体安排。可以制定部门、岗位、个人环境指标。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二页。36(2)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应考虑的因素环境目标和指标根据重要环境因素指定,但是并不是所有重要环境因素都要指定目标、指标,有些重要环境因素可用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控制①应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法律法规、相关方要求、技术、经济、运行等方面因素;②应兼顾短期和长期的需要,如目前组织正在扩建,应制定扩建时需要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短期目标和指标;③考虑到便于测量,能量化尽可能量化,但不是指所有的目标指标都应量化,也可以定性描述。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37(3)制定环境管理方案要求①环境管理方案是为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而制定的,所以环境管理方案中应包括目标和指标;②方案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③考虑到组织经济、运行状况等因素,所制定的方案可能一次性难以完成,所以在制定方案时,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方案的具体实施时间和完成时间;④每一类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至少应有一个管理方案;⑤如果生产方式、工艺、原材料等有变动,环境管理方案也应随之变动;⑥管理方案应经相关授权人批准,通常是最高管理者。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38文件要求(1)组织应根据方针、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状况制定各层次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2)环境管理方案的内容包括:技术可行性、财务状况、运行状况。①首先应明确该方案是为实现哪个环境目标和指标而制定的;②应说明组织用什么方式来实现该环境目标和指标,“方式”包括生产过程、生产方法、原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改进,增加或改进生产设施,废物处置或处理的设施和工艺流程等;③应对方案的实施及完成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或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时间安排;④应明确实施方案投入的技术、资金、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设施来源;⑤应明确实施方案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12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二页。39审核要点(1)初次审核时,查重要环境因素目录,对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