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培训_第1页
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培训_第2页
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培训_第3页
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培训_第4页
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培训

感染性物质主要内容一、相关法律法规二、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定义、分类与识别三、感染性物质的包装四、包装说明五、标记与标签六、文件七、操作一、相关法律法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审批工作程序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一、相关法律法规(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九条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第十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没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第十一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三)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运输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或者运往国外的,由出发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后,分别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过程中需要运输病原微生物样本的,由国务院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批准,并同时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除依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取得批准外,还应当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关于运输高致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即时批准。第十二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2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第十三条需要通过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承运单位应当凭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批准文件予以运输。承运单位应当与护送人共同采取措施,确保所运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安全,严防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第六十二条未经批准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或者承运单位经批准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未履行保护义务,导致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托运单位和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是指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管理工作。《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分类为A类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以及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按照本规定进行运输管理。第四条运输第三条规定的菌(毒)种或样本(以下统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运输。第五条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教学、科研、菌(毒)种保藏以及生物制品生产的单位,因工作需要,可以申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第六条申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在运输前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原件一份,复印件三份):(一)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二)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三)接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单位(以下简称接收单位)同意接收的证明文件;(四)本规定第七条第(二)、(三)项所要求的证明文件(复印件);(五)容器或包装材料的批准文号、合格证书(复印件)或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容器或包装材料承诺书;(六)其它有关资料。第七条接收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具有法人资格;(二)具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的实验室;(三)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种或样本保藏、生物制品生产等的批准文件。第八条在固定的申请单位和接收单位之间多次运输相同品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可以申请多次运输。多次运输的有效期为6个月;期满后需要继续运输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第九条申请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及时审查,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即时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对申请材料齐全或者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即时受理,并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符合法定条件的,颁发《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准运证书》;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出具不予批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第十条申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应当将申请材料提交运输出发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审;对符合要求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初审意见,并将初审意见和申报材料上报卫生部审批。卫生部应当自收到申报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符合法定条件的,颁发《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准运证书》;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出具不予批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第十二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当达到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Doc9284包装说明PI602)规定的A类包装标准,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温、耐高压的要求,并应当印有卫生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签、标识、运输登记表、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第十三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应当有专人护送,护送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申请单位应当对护送人员进行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在护送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十四条申请单位应当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发的《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准运证书》到民航等相关部门办理手续。通过民航运输的,托运人应当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CCAR276)和国际民航组织文件《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Doc9284)的要求,正确进行分类、包装、加标记、贴标签并提交正确填写的危险品航空运输文件,交由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的航空承运人和机场实施运输。如需由未经批准的航空承运人和机场实施运输的,应当经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五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之前的包装以及送达后包装的开启,应当在符合生物安全规定的场所中进行。申请单位在运输前应当仔细检查容器和包装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所有容器和包装的标签以及标本登记表是否完整无误,容器放置方向是否正确。第十六条在运输结束后,申请单位应当将运输情况向原批准部门书面报告。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六十七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十八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出入境,按照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医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管理卫生检疫的通知》进行管理。二、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定义、分类与识别

二、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定义、分类与识别(一)定义(二)分类(三)识别(四)豁免(五)特殊规定(一)定义《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简称TI或《技术细则》)由国际民航组织(leAD)出版发行的芝加哥公约附件18之下关于危险物品航空运输的法律性文件。《危险品规则》(简称DGR)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根据《技术细则》内容编写的操作性文件。本补充材料中称为"本规则"。DGR即《危险品规则》。DGR3.6.2即《危险品规则》第3.6.2节。在本规则中:感染性物质Infectioussubstances感染性物质指己知含有或有理由认为含有病原体的物质。病原体定义为能造成人类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真菌)和其他因子,如肮病毒。注解:源于植物、动物或细菌的不含任何感染性物质的毒素,或未包含在感染性物质里的毒素应考虑划入6.1项,并定为UN3172。生物制品--Biologicalproducts生物制品是指来源于活生物体的制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生产和销售,可能需要特殊执照要求,用于人类和动物疾病预防、治疗或诊断,或为了开发、实验或相关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已完成或未完成制品,例如疫苗。培养物Cultures培养物是指为有意繁殖病原体而进行的操作过程的结果。该定义不包括DGR3.6.2.1.4中定义的病患标本。病患标本patientspecimens(DGR3.6.2.1.4)为了研究、诊断、调查活动、治疗和疾病预防等目的,直接从人或动物体采集的,包括但不限于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和血液成分、组织和组织液拭子,以及身体部位〈器官〉等。医疗或临床废弃物medicalorclinicalwastes指来源于人或动物医疗或生物研究的废弃物.(二)分类感染性物质分为以下几类A类CategoryA以某种形式运输的感染性物质,当与之发生接触时,能够导致健康人或动物永久性的残疾、构成生命威胁或致死疾病。DGR中表3.6.D列出了符合该标准的代表性物质。B类CategoryB不符合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B类感染性物质必须划为UN3373。危险物品分类简表类别或项别

危险性描述1爆炸品2气体(易燃气体、不易燃无毒害气体、毒性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质6.1毒害品6.2感染性物质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9杂项危险物品(三)识别感染性物质的识别感染性物质必须划为6.2项的相应条目:UN2814 InfectiousSubstances, affectinghumans(对人或对人和动物都具感染性)UN2900 InfectiousSubstances, affectinganimals(仅对动物具感染性)UN3291Biomedicalwaste.n.o.s.生物医学废弃物UN3291Regulatedmedicalwaste,n.o.s.管制医疗废弃物UN3291Medicalwaste,n.o.s.医疗废弃物UN3291Clinicalwaste,unspecified,n.o.s.临床废弃物,未指定的UN3373Biologicalsubstance,CategoryB生物制品,B类注解1发生接触,是指当感染性物质泄露到保护包装之外时,与人或动物的身体接触。(a)符合该标准,可对人或同时对人和动物造成疾病的感染性物质,必须定为UN2814。只对动物造成疾病的感染性物质,必须定为UN2900。(b)划为UN2814或UN2900,必须根据己知的病源人或病源动物的病史和症状,当地地方病情况,或对于人或动物病源个体环境的专业判断。注解2(a)UN2814的运输专用名称是:InfectiousSub.stances,affectinghumans(感染性物质,对人感染)。UN2900的运输专用名称是:InfectiousSubstances,affectinganimals(感染性物质,只对动物感染)。(b)下表并不是详尽的。感染性物质,包括新的或刚刚出现的病原体,虽未列入表中,但符合相同标准的必须划入A类。此外,如果对某种物质是否符合标准持有疑虑,则该物质必须归入A类。(c)下表中斜体字书写的微生物为细菌、支原体、罗克次氏病原体或真菌。UN编号和运输专用名称UN2814是指感染性物质,对人感染。(四)豁免豁免的条件不含感染性物质的物质或不太可能对人和动物致病的物质不受本规则限制,除非它符合其他类别的标准。含有不会使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的物质,不受本规则限制,除非它们符合其他类别的标准。经过处理后病菌得到抑制或灭活,已不再对健康造成威胁,则不受本规则限制,除非它们符合其他类别的标准。被认为不会构成重大的感染危险的环境样品(包括食物样品和水样),不受本规则限制,除非它们符合其他类别的标准。通过把血滴在吸附材料上采集的干血迹,或为粪便潜血检查采集的干血迹,为输血或为配制血液制品用于输血或移植而采集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及准备用于移植的任何组织或器官,不受本规则的限制。病患标本的豁免病患标本(DGR3.6.2.1.4)存在病原体的可能性极小,如果装在能防止任何渗漏并酌情标有“感染排除的人体标本”或“感染排除的动物标本”等文字的容器内运输,则不受本规则的限制。并可按相关要求通过民航邮件进行运输。(a)包装必须由三个部分组成:1.防泄漏主容器;2.防泄漏辅助包装;和3.一个对其容量、重量和预定用途来说具有足够强度、并且至少有一面表面尺寸至少为100毫米xlOO毫米的外包装;(b)对于液体,主容器和辅助包装之间应当放有能吸收全部内装物的足够吸收材料,以便在运输过程中液态物质的任何释出或泄漏不会接触到外容器,也不会损害衬垫材料的完整性。(c)如果多个易碎主容器置于一个辅助包装中,应当将它们分别包扎或隔开,以防互相接触。病患标本---PatientSpecimens病患标本必须酌情划入UN2814,UN2900或UN3373,除非它符合DGR3.6.2.2.3节的规定。注解1:(DGR3.6.2.1.4)病患标本是指为了研究、诊断、调查活动、治疗和疾病预防等目的,直接从人或动物体采集的,包括但不限于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和血液成分、组织和组织液拭子,以及身体部位〈器官〉等。注解2:要确定是否某病患标本存在病原体的可能性极小,需要专业性判断确定某物质是否能根据本段予以豁免。这种判断应当根据已知的人或动物病源的病史、症状和个体情况以及当地地方流行病的情况。可以根据本段要求进行运输的病患标本实例包括:为检测胆固醇浓度、血糖浓度、激素浓度或前列腺特有抗体进行的血液或尿液检验;为检测无传染病的人或动物的心脏、肝脏或肾脏功能等器官功能或者为监测药物疗效需要进行的检验;为保险或就业目的进行的并且是为了确定是否存在药物或酒精进行的检验:怀孕检验;检验癌症的活组织切片检查;人或动物的抗体检验。生物制品的豁免在本规则中,生物制品分为以下几类:(a)按照国家有关当局的要求生产和包装的生物制品,为了最后包装或销售之目的运输,和医务专业人员或个人为治疗使用。属于这一类的物质不受本规则限制。(b)不属(a)之范围、己知或有理由认为含有感染性物质且符合归入A类或B类之标准的生物制品。属于这一类的物质必须根据情况定为UN2814、UN2900或UN3373。注:部分许可生产的生物制品,可能仅在世界上的部分地区造成生物危害。在这种情况下,主管当局可要求这类生物制品必须符合当地对感染性物质的要求,或规定其他限制。转基因微生物和生物的豁免不符合感染性物质定义的转基因微生物必须根据第DGR3.9节分类。(DGR3.9第9类--杂项危险物品3.9.1.1第9类物质和物品是指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不属于其他类别危险性的危险物质和物品。3.9.1.2转基因微生物(GfvfMOs)和转基因生物(GMOs)是通过遗传工程以非自然产生的方式有意将遗传物质改变了的微生物和生物体。UN3245Geneticallymodifiedmicro-organisms)医疗或临床废弃物的豁免含有A类感染性物质的医疗或临床废弃物,必须根据情况划分为UN2814或UN2900。含有B类感染性物质的医疗或临床废弃物,必须划为UN3291。有理由认为含有感染性物质几率较低的医疗或临床废弃物,应划为UN3291。注解UN3291的运输专用名称是医疗或临床废弃物Clinicalwaste,unspecified,n.o.s.或(Bio)medicalwaste,n.o.s.或Regulatedmedicalwaste,n.o.s.。曾装有感染性物质而经过消毒的医疗或临床废弃物,不受本规则限制,除非它们符合其他类别的标准。被感染的活动物的豁免有意使其感染和己知或怀疑带有感染性物质的活体动物,不得空运,除非所含的感染性物质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运输。感染性动物仅可以按照国家有关当局批准的条款和条件运输。除非感染性物质不能用任何其他方法托运,否则活体动物不得用于托运这种物质。感染A类病原体或仅在培养物中才会被划为A类的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应划入UN2814或UN2900。感染B类病原体的其他动物尸体,必须按照主管当局制定的规则运输。转基因微生物或转基因生物体的豁免不符合感染性物质的转基因微生物或转基因生物体以非正常发生的自然方式改变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它们必须划归UN3245(第9类杂项危险品)。如果经始发国、中转国和目的地国的国家主管当局授权使用的转基因微生物或转基因生物体,不受本规则限制。(五)特殊规定UN编号

运输专用名称特殊规定UN3291生物医学废弃物A117UN3291临床废弃物,未指定的A117UN3291医疗废弃物A117UN3291管制医疗废弃物A117UN3373生物制品,B类无UN2814感染性物质,可感染人A81,A140UN2900感染性物质,可感染动物A81,A140UN3245转基因微生物A47A47转基因微生物和转基因生物体,如果符合感染性物质的定义且根据3.6.2达到6.2项的标准,必须根据情况按UN2814,UN2900或UN3373进行运输。A81在J和L栏中列出的数量限制不适用于身体组织、器官或完整个体。按本特殊规定运输的货物应在申报单上注明“A81”。A117按照UN3291运输的废弃物,必须是来源于人或动物的医疗诊断或生物研究,含有感染性物质的可能性相对很低。能够确定的感染性废弃物,必须归到UN2814或UN2900

、曾装有感染性物质但已经过消毒的医疗废弃物,除非符合其他类或项的分类标准,否则不受本规则限制。A140填制文件时,在运输专用名称后面必须加上技术名称。在包装件上则不必显示技术名称。当将要运输的是未知的感染性物质时,如怀疑其符合A类标准,并划归UN2814或UN2900,在托运人的危险物品申报单上的运输专用名称之后的括号中加上“SuspectedcategoryAinfectious”。(疑似A类感染物)在包装件上则不必。四、感染性物质的包装四、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一)包装材料的实验要求(二)包装材料的实验方法(三)特殊包装(一)包装材料的实验要求除活体动物和生物体的包装以外,每一个包装的样品必须按照DGR6.5.0.2的要求进行试验准备,然后按照DGR6.5.1和DGR6.5.2进行试验。考虑包装容器的性质,如果有必要,允许使用等效的准备及试验,前提条件是这些准备与试验可以被证明至少是有效的。除液体或固体感染性物质必须用水或水/防冻液的混合物来代替外(按照DGR6.5.1规定和DGR6.5.1.1到DGR6.5.1.4的-18°C条件下),每一包装样品必须按运输要求做准备。每一个主容器必须充装至其容量的98%。国家有关当局可允许对那些与己试验过的包装有较小差异的包装有选择地进行试验,如:尺寸更小或净重更低的内包装,以及外部尺寸稍小的桶、袋和箱等。只要保持相同的性能水平,放入辅助包装内的主容器允许存在如下差异而不必对完整包装做进一步的试验。(二)包装材料的实验方法跌落试验

按照相应的跌落顺序,主容器因辅助包装内吸附材料的保护不得出现任何渗漏。穿刺试验

每次撞击之后,只要主容器没有任何渗漏,可允许穿透辅助包装。(三)特殊包装任何类型的主容器都可以组装在中层包装(辅助包装)内再装入外包装进行运输,在下列条件下不必进行试验a)使用易碎(如玻璃)主容器时,中层/外包装的组合必须成功地通过DGR6.5.1.1中的试验。b)主容器配装的总毛重不得超过上述跌落试验a)中所使用主容器毛重的1.5倍。c)主容器之间以及主容器与中层包装之间的衬垫的厚度不得低于原来已经试验过包装的相应的厚度;如果在原来的试验中使用的是单个主容器,其衬垫厚度不得低于在原来试验中中层包装的外部与主容器之间的厚度,如果较少或较小的主容器用于试验(与在跌落试验中使用的主容器相比),必须使用足够的附加衬垫材料填充空间。d)外包装必须按照DGR6.3.6的要求成功通过堆码试验。该相同包装件的总重量是指上述跌落试验a)所用主容器的总重量。e)对于拟装液体的主容器,必须使用足够的吸附材料以完全吸收主容器所拟装的液体。如果外包装用于拟装液体内包装并且没有防止渗漏的措施,或者拟装固体内包装且没有防漏措施,必须使用防渗漏内衬、塑料袋或其他等效的包装办法。五、包装说明五、包装说明(一)P.I.602(二)P.I.622(三)P.I.650(四)P.I.913(一)P.I.602本包装说明适用于UN2814和UN2900。必须符合DGR6.5包装要求,包装必须按DGR6.0.6要求作标记。一般要求感染性物质的托运人必须遵守本规则的要求,并保证包装件的准备方式可完好到达目的站且在运输过程中对人或动物无危害。包装必须包括:(a)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的内包装:防水的主容器防水的辅助包装固体感染性物质除外,在主、次容器之间应放入充足数量的吸附材料,如棉花,以吸收全部内装物。如果多个易碎主容器装入一个辅助包装,他们必须分别包裹或隔离,以防止他们彼此接触;(b)详细的内装物清单,封在外包装和辅助包装之间(c)一个对其容量、重量和预定用途来说,具有足够强度的硬质外包装。外部最小尺寸必须不低于I00mm(4英尺)。无论打算在什么温度下运输,不管托运物质是什么温度,主容器或辅助容器必须能承受不低于95kPa的内部压差及-40℃至55℃的温度范围而无渗漏。附加要求装有感染性物质的内包装不得与装有不相关类型货物的内包装合并。完整的包装件可以按照DGR5.0.1.5条款组成合成包装件。其它危险品不得与6.2项感染性物质包装在同一个包装件内,除非:必须加入其它危险品以保持感染性物质的活性、稳定性或防止感染性物质降解、中和。在符合2.7.1和2.7.5的前提下,不超过30mL的3类、8类或9类危险品可以装入感染性物质的主容器。当这些少量的危险品按照此包装说明与感染性物质包在一个主容器时,本规则的其他要求不适用。当拟运的感染性物质未知而怀疑其达到A类标准且划为UN2814或UN2900时,必须在外包装里面的内装物清单上的运输专用名称后面的括号中注明“SuspectedCategoryAInfectiousSubstance”(疑似A类感染物)在所有装有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件外面必须以耐久、清晰的文字标出负责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主容器必须用火封闭的玻璃安瓿瓶或用带金属缘卷边胶塞的小瓶。(二)P.I.622必须符合DGR5.0.2中的一般包装要求。货物必须装入规定的外包装中,包装件必须符合II级性能标准。医疗或临床废弃物货物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其完好地到达目的地,并在运输中对人或动物无危害。如果有足够的吸附材料吸收全部液体同时包装件能够保留住液体,可以按固体危险货物对应的包装件测试要求进行试验。在所有其它情况下,必须用液体危险货物对应的包装要求进行试验。(三)P.I.650本包装说明适用于在客、货机和仅限货机上的UN3373。一般要求诊断标本必须使用优质包装,该包装须具有足够强度以承受运输过程中常见的震动与负荷,包括运输工具之间、运输工具与仓库之间的转运,为随后的人工或机械作业搬离托盘或合成包装件。包装必须严格制作并密封,以防止在正常运输条件下由于振动、温度、湿度或压力的改变所造成内装物的任何漏失。包装必须由三部分组成:一个或多个主容器:一个次容器;和一个坚固的外包装。主容器必须装在辅助包装中,使其保证在正常的运输条件下不会破损、刺穿或将内装物泄漏在辅助包装中。必须使用适当的衬垫材料将辅助包装固定在外包装中。内装物的任何泄漏都绝不允许削弱衬垫材料或外包装的完整性。包装件必须按如下方式进行准备:(a)对于液体物质主容器必须防泄漏,内装物不得超过1L;辅助包装必须防泄漏;如多个易碎的主容器装入同一个辅助包装,必须将它们分别包裹或隔离,以防止彼此接触:必须在主容器和辅助包装之间填充吸附材料;吸附材料〈例如棉花〉必须充足,能够吸收主容器中的所有内装物;液体的任何泄漏都不得影响衬垫材料和外包装的完整性;.主容器或辅助包装必须在-40℃至55℃的温度范围内能承受95kPa的内部压差而无渗漏。外包装不得超过4L。该数量不包括用于保持标本低温的冰、干冰或液氮。(b)对于固体物质主容器必须防筛漏,并不得超过外包装的重量限制;辅助包装必须防筛漏;如多个易碎的主容器装入同一个辅助包装,必须将它们分别包裹或隔离,以防止彼此接触;除了装有身体组织、器官或完整身体的包装件,外包装不得超过4kg。该重量不包括用于保持标本低温的冰、干冰或液氮;如果怀疑在运输过程中,主容器中可能存有残存液体,必须使用适合于液体的包装和吸附材料。在辅助包装和外包装之间必须放入一份详细的内装物清单。外包装的至少一面的尺寸必须大于100mmX100mm完整的包装件必须能成功通过DGR6.5.1.1规定的跌落试验,跌落高度不得低于1.2m。按照适当的跌落顺序进行跌落试验后,主包装不得产生泄漏。在要求使用吸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跌落试验后,辅助包装内的吸附材料依然能对主容器起到保护作用。运输中的标记必需显示在外包装外表面,背景颜色对比度明显,使其清晰可见,易于识别。不必填写托运人危险货物申报单。具体要求当使用干冰或液氮保持标本低温时,必须符合本规则中的所有适用要求。使用冰或干冰时,它们必须放于辅助包装外或外包装、合成包装件内。必须使用内部支撑物固定辅助包装,以确保其在冰或干冰消散后仍能保持原位不动。如果使用冰,外部包装或合成包装件必须防泄漏:如果使用干冰,包装的设计和构造必须可排出二氧化碳,以防由于增压而引起包装件破裂。主容器和辅助包装在冷冻温度下必须能够保持完整性,也应能承受解除冷冻后所导致的温度和压力。除以下要求外,根据本包装说明包装和标记的UN3373感染性物质在本规则中不作其他要求:必须在每个包装件上标明托运人、收货人的名称地址:在航空运单或包装件上必须提供负责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必须按照DGR3.6.2进行分类:必须符合DGR9.6.1中的事故报告要求:符合DGR9.4.1和DGR9.4.2中的破损或泄漏检查要求。除非为了维持感染性物质的活性、稳定性,防止其降解或抵消其危险性,其他危险货物不得与6.2项感染性物质装在同一包装内。在符合2.7.1和2.7.5的前提下,少于或等于30mL的第3类、第8类或第9类危险货物可以装入盛有感染性物质的主容器中。如果这些少量的与感染性物质一起包装的危险货物符合本包装说明,在本规则中不作其他要求。(四)P.I.913本包装说明适用于在客、货机和仅限货机上的UN3245。必须符合DGR5.0.2中的一般包装要求。转基因微生物必须按照包装说明602包装,包装件不必进行DGR6.5节规定的试验。主容器中最大数量不得超过100ml或100mg五、标记与标签五、标记与标签(一)标记(二)标签(一)标记UN规格包装标记符合包装说明602和DGR6.5节要求的感染性物质的包装必须按DGR中表6.0.E作标记。UN3373的包装标记见上述包装说明P.I.605

UN符号类型代码文字年份国家生产厂商完整代码

4GClass6.205DKSP-9989-ERIKSSON

4G/Class6.2/05/DK/SP-9989-ERIKSSON

UNUN联合国专用标记.感染性物质示例包装件使用标记感染性物质外包装件上必须做出如下的使用标记:1)托运人名称地址2)收货人名称地址3)运输专用名称

4)联合国编号(UN编号〉5)净数量6)负责人姓名和联系电话如使用干冰作制冷剂,应标出“干冰、UN1845”以及干冰的净重(二)标签第六类(no.6.1)第6.1类有毒物质符号(骷髅和交叉的骨头棒):黑色;

底色:白色;数字“6”写在底角(no.6.2)第6.2类感染性物质标志的下半部可以标上“infectioussubstance”(感染性物质)以及

“inthecaseofdamageofleakageimmediateynotifypublichealthauthority”

(“如发生损伤或泄漏立即通知公共卫生机关”)的字样

符号(三个新月性符号沿一个圆圈重叠在一起)和文字:黑色;底色:白色;

数字“6”写在底向上标签六、文件六、文件(一)危险物品申报单(二)航空货运单(一)危险物品申报单托运人危险物品申报单的填写示例单一A类感染性物质带有干冰的A类感染性物质UN或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