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凉山州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不以族源作为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认为华夏之作为违背礼乐文明则应贬其为夷狄,夷狄之作为符合礼乐文明则应褒其为华夏。孔子的态度说明A华夷观念已经不复存在B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C华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D血缘关系失去政治意义2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基于此,他们提出的重要主张是实行A王道和民主政治B人治和以法治国C仁政和道德教育D王道和自我节制3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仁政”思想发生的影响B汉武帝”罪己诏”的示范性C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D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4北宋程颢提出“定心”的修养方法,“所谓定心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崇尚切身感受的内心直觉体验。这一学说()A对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用B反映出程颢是心学的开创者C指明了修养最高境界是仁D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意义5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A维护专制B冲击理学C服务市民D突出人性6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与作品的风格相似的是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佚名《木兰辞》C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D吴承恩《西游记》8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A描绘山水,讲究布局B注重写实,现实感强C诗书画印,素养齐全D表现个性,蕴含精神9“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与该观点一致的主张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坚持传统夷夏观念10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改良文字,使文字悉统于声音”的主张,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了汉字拼音化的方案,发起了切音字运动,强调“字话一律、文话相通”,以达到“中国虽大,犹如一家”的目的。这反映了当时A向西方学习进人了伦理层面B取消方言成为社会各界共识C文化传承的难题得到了解决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增强11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评价下列哪项较为恰当A中体西用的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12孙中山说:“当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意识到自己的孤单;俄国革命胜利,才深感人民群众力量之伟大。……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因此他A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B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C仿照俄国发动了无产阶级革命D强调工农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力量13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他提出治学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党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是不干涉主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可见,蔡元培的治学原则A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说明中国急需进行政治变革C全盘否定了儒家传统思想D高度肯定了西方伦理价值观1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内某些人说:“必须把所谓‘山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混乱思想连根铲除,因为近代的一切大运动都必须是城市领导农村。”此言论针对的是A城市中心论B新民主主义论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理论15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新民主主义论》③《<共产党人>发刊词》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16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B唤醒人内在的理性精神C教育主要服务城邦政治D接受学校教育是必要的17达·芬奇创作于1503~1506年的《蒙娜丽莎》,不再取材于宗教或希腊神话,而是直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A强调对艺术形象的科学处理B主要以女性肖像为题材C注重表现市民社会世俗的美D彻底摆脱了宗教的桎梏18马丁·路德宣称教皇制度乃是人造的制度,它的谕示并非是无谬误的,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圣经》和同上帝联系的权利,而毋需通过教会和神甫作为中间人。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落实A加强了教皇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动摇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19孟德斯鸠认为,议会应该拥有立法权,众议院和贵族院共同组成立法机关;国王应该掌握行政权,国家的职能应该由行政权执行,这样才能使国家需要解决的事务得到快速地处理;法院拥有司法权。孟德斯鸠构建的理想政体是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政体D人民民主专政20在《百科全书》中关于“政府”的条目是: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伟大目标。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宫被赋予实现这个目标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它之于国家如同健康之于个人一样重要。这反映的启蒙思想是A人民主权B民主平等C天赋人权D社会契约211687年,哈雷帮助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面对不少人的怀疑甚至反对,哈雷运用其中的新力学理论测算了24颗彗星的轨道,而以其名字命名的一颗彗星的如期回归说服了最后一批牛顿力学的反对者。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环境还很不成熟B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经典力学使人们的传统认知发生改变D经典力学问世取决于哈雷的帮助22下表世界历史上有关进化论的部分信息此表说明生物进化论A是古希腊学者首先提出B经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C由中外科学家共同创立D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完善23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24摇滚乐是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的融合。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迅速风靡全球这体现了A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B音乐有强烈的感染力C艺术更加接近大众生活D音乐艺术水平的提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在战争中某些统治者继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对祀与戎有了新的认识。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郑国子产创法家,齐国孙武创兵家,鲁国孔丘创儒家,宋大夫墨翟创墨家,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材料三中国思想的演进,正如韩愈、张载所指出,如果儒家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融合为一体,就可以”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这一理论工程,经过韩愈、张载等思想家的运送木石,到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由他们设计建筑,就有了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这一融合的完成在宋代,不是偶然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书:发达。——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汉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宋明理学的特点。26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始于十九世纪末的“戊戌变法”。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志士选择了禁缠足、兴女学这两个关系妇女形体解放和精神解放的问题为突破点,揭开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一些知识妇女在变法思想影响下创办了《女学报》,宣扬男女平等思想。但在传统思想强烈抵御下,社会影响本来就不大的要求妇女解放的微弱呼声很快就被淹没了。辛亥革命时期,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妇女,尤其是以秋瑾为代表的知识妇女,在西方女权运动的感召下,继戊戊变法中由男性思想家所倡导的妇女解放的余波,进行女权运动和暴力苹命的尝试。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是空前的。此后,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也宣告失败。——摘自刘亚玫《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及其历史启示》(1)根据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并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B【解析】孔子不以族源作为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而是以违背还是符合礼乐文明作为标准,说明文化认同已经成为民族间的纽带。故答案为B项。材料阐述的是辨别华夷的标准,说明华夷观念仍然存在,排除A项;礼乐文明是华夏文明,接受礼乐文明只能说明周边民族被华夏同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血缘关系的意义,排除D项。2【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孟子和苏格拉底都注重人的本性和道德,说明他们提出的重要主张是实行仁政和道德教育,故选C;孟子主张仁政,而非王道和人治,苏格拉底的主张也没有体现出国家治理的内容,排除ABD。3【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的主张,这有利于约束与规范君主的行为,故D项正确;ABC项都其原因,排除。4【答案】A【解析】【详解】程颢崇尚切身感受的内心直觉体验,与心学的主张有相似之处,即对后来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用,故选A项;程颢是理学代表,不是心学的开创者,排除B项;C项与题意内容无关,排除;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5【答案】D【解析】【详解】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李贽的“童心说”强调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王夫之认为“私欲”也是“天理”,即人的正常欲求是合理的。三者的观点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突出人性,故答案为D项。维护专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排除B项;这样的说法不是针对特定群体,难以反映是服务于市民,排除C项。6【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从汉代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中国古代的佛道思想都得到广泛传播,③说法错误,排除包含③的ABD。7【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是对屈原作品的评价,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其中吴承恩的《西游记》也属于此类风格,D正确;ABC均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排除。故选D。8【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体现的是文人画强调人性,蕴含着文人的旨趣,故表现个性,蕴含精神这一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文人画并不讲究布局,排除A;文人画重写意,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素养,排除C。9【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纲常名教”不变,学习西方的“制造之长”,符合“中体西用”思想,故选A;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西方的侵略,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排除C;根据“取西人制造之长”可知,不反对学习西方,并非“坚持传统夷夏观念”,排除D。10【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切音字运动强调实现“中国虽大,犹如一家”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展民族文化的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增强,D项正确;切音字运动主张的是汉字拼音化,无关伦理层面,A项错误;知识分子的汉字拼音化方案不能说明取消方言成为社会各界“共识”,B项错误;只通过“改良文字,使文字悉统于声音”和“汉字拼音化”不能解决文化传承的难题,C项不符合题意。11【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康有为采用“托古改制”的办法来推行自己维新变法的主张,“托古”即借用孔子的招牌来减轻变法的阻力,与材料“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相符合。而“改制”则是“托古”的真实目的,与材料“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相符合,故选B。洋务派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没有借用他人或间接的方式为其主张服务,故排除A。旧三民主义没有体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的信息,故排除C。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也没有体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故排除D。【点睛】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③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④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⑤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⑦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12【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俄国革命胜利才深感人民群众力量之伟大”“以俄为师”可知,孙中山已经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要学习俄国,因此,孙中山将原来的三民主义重新阐释为新三民主义,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故选B;新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是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孙中山开展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排除CD。13【答案】A【解析】【详解】蔡元培办学坚持兼容并包,从而使各种言论主张都能得到发展,所以他的做法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故选A;材料仅反映了蔡元培的治学原则,没有体现中国急需进行政治变革和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思想,更没有高度肯定西方伦理价值观,排除BCD。故选A。14【答案】C【解析】由材料“把所谓‘山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混乱思想连根铲除,因为近代的一切大运动都必须是城市领导农村”,可见是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坚持城市中心论,故排除A,选C;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论,此时毛泽东在党内的领袖地位得以巩固,故排除B;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要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排除D。15【答案】C【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完成于1930年;《新民主主义论》完成于1940年;《<共产党人>发刊词》完成于1939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完成于1957年。故这些著作按完成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②④即C项。16【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可得出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再根据“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可得出其强调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实现人的美德,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性,排除B;材料没有说明教育服务于谁,排除C;材料没有说明教育是一定必要的,排除D。17【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不再取材于宗教或希腊神话,而是直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体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注重对世俗生活的描述,凸显的是人文主义精神,C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女性并非是主要题材,B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8【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每一个基督徒都能直接阅读《圣经》,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这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冲击,动摇了教会的思想专制,C项符合题意;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教皇以此来加强思想控制,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击了教皇的宗教权威,A项错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仰的方式,不可能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和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排除B、D两项。19【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孟德斯鸠主张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掌握行政权,法院拥有司法权,这主要和君主立宪制政体相符合,B选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制下不保留君主,A选项排除;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权至上,C选项排除;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表现,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20【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伟大目标。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宫被赋予实现这个目标的权力”体现的是政府和人民之间形成一种契约关系,主要和社会契约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人民主权认为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议的产物,而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A选项排除;材料与民主平等无关,B选项排除;天赋人权认为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21【答案】C【解析】【详解】《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面阐述了牛顿力学体系,哈雷以实践验证了其科学性,这使经典力学最终为社会所接受,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传统认知,C正确;17世纪,英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变革为经典力学的问世创造了条件,排除A;题干未涉及工业技术的革命,排除B;哈雷对牛顿的帮助促进了经典力学的形成,但并不起决定作用,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亚里士多德、李时珍、拉马克和达尔文等人的主张可以看出,生物进化论是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B正确;生物进化论是达尔文明确提出的,A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科学实验,D排除。故选B。23【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因此D正确;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此科技革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A排除;B说法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社会形态更替的标志是历史的运动和发展,C排除。故选D。24【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摇滚乐是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的融合”体现的是文化的交流借鉴,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答案为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答案】(1)背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士阶层崛起;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文化上:学术下移、学术活跃。影响:百家争鸣时期形成的思想理论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转型,影响深远。(2)地位的变化: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获得独尊地位(正统思想);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受佛教、道教冲击,形成三教并行局面,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背景:政治上,五代十国战乱局面结束、加强中央集权、重建纲常伦理等客观形势的需要;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文化上,儒学自我完善、思想家重振儒学;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科举制的发展,文化繁荣,教育发达;印刷技术的改进。特点: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重视先秦儒家经典;儒学哲学化思辨化;吸收佛道精神。【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等角度概括,即根据所学知识整理即可。影响:根据所学可从百家争鸣时期形成的思想理论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转型,影响深远进行概括。(2)地位的变化:根据“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可得出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获得独尊地位(正统思想);根据“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得出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受佛教、道教冲击,形成三教并行局面,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背景: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经济等角度概括即可。具体如政治上,五代十国战乱局面结束、加强中央集权、重建纲常伦理等客观形势的需要;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文化上,儒学自我完善、思想家重振儒学;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科举制的发展,文化繁荣,教育发达;印刷技术的改进。特点:根据所学可得出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重视先秦儒家经典、儒学哲学化思辨化等方面。根据“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可得出吸收佛道精神。26【答案】示例一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总之,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示例二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阐述: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主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知识产权维权代办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数字货币安全存储与交易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智能精装修工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橱柜销售与家居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版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供电协议合同范本
- 2025版环保项目合作协议保密条款制定标准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住宅房地产劳务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酒店管理VI视觉形象设计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抵押房产买卖合同解除条件约定
- 2025年度房产中介担保贷款服务合同范本(专业版)
- GB/T 32440.1-2023鞋类化学试验方法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第1部分:溶剂萃取法
- 中国古典诗歌在国外的译介与影响
- 成人玩具筹资计划书
- 安全生产培训记录及效果评估表
- 非常好:中考经典二次函数应用题(含答案)
-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 2016年高考英语(江苏卷)(含答案)
- 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自主招生选拔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企业品质标语(15篇)
- 野外常见围岩蚀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