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科学-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科学-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科学-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科学-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科学概念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词汇:融化热量过程与方法: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科学方法:科学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核心价值观: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重点: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难点: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为每组准备: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一、观察冰的融化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3.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师出示幻灯片:分别出示学生测量冰块融化时温度.盛冰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学生填写记录表的图片和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图片,在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在测量时.报数据.记录数据时应当注意的问题。(1)测量冰块融化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与冰块接触。(2)测量杯内空气和紧靠杯外壁处空气温度时,提醒学生温度计一定不要接触到冰块和杯外壁,还要注意在后续的测量活动中,测量的位置不要移动,不然测得的数据就是不准确的。(3)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口腔不要对着温度计呼气,不要和小组同学说话,每一次测得的数据要按记录表上的顺序依次报数,记录员同学也要注意按顺序如实填写测到的相关数据。4.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温度5.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二、加快冰的融化1.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2.学生预测方法。(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3.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4.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6.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三、拓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2.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3.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冰融化了》学情分析温度稳定在0度左右,变化不大,在完全融化以前,温度没有很大的起伏。学生对于实验后得出的数据分析的能力还比较弱,当然这点对于三年级的要求已经非常高,以后这种能力还需要不断提炼。对于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学生们大多数能够提出加热的方式(加点热水、微波炉加热、加点热油、在太阳下晒等),而极少数学生能够提出来吹风,加盐也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这些学生的经验相对就丰富多了)。于是,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我请实验室老师准备了形状、大小相同的冰块,装在塑料袋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赛哪个小组融化的快。《冰融化了》效果分析这个实验得出的数据一般比较统一和集中,由于教材中实验设计并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所以其实这个实验只进行了一般,即缺少了冰全部完全融化成水时温度的数据。这点,时间上显然是来不及的,不过我想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杯即将全部融化冰水,以演示的方法读出数据。而当冰全部变成水后,水的温度也将逐渐上升,以致接近实验室空气的温度。《冰融化了》教材分析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方法,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教科书通过融化冰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们去思考和想出各种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为了实现尽可能快的融化冰块的要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两手间来回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或轮换着将冰块捂在手心里;还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如灯下、窗户附近或阳光下。当学生在现这一要求时,要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学生间的彼此竞争不是目的,比赛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最快的融化冰块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重要因素的认识。《冰融化了》评测练习1.冰在什么温度开始融化?2.水在融化时温度有什么规律吗?3.水在融化时温度是怎样的?《冰融化了》教学反思在讲解实验方法时,我按照书本上提供的方法,其实是不能完成所有教学目标的,本课有一个目标要求查看出冰在多少温度下才会融化,这个临界点的得出根本不可能,所以教学过程中也就模糊处理了这个知识点。这个实验得出的数据一般比较统一和集中,由于教材中实验设计并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所以其实这个实验只进行了一半,即缺少了冰全部完全融化成水时温度的数据。这点,时间上显然是来不及的,不过我想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杯即将全部融化冰水,以演示的方法读出数据。而当冰全部变成水后,水的温度也将逐渐上升,以致接近实验室空气的温度。其实,这个实验中得出的数据还是有点意思的。起码,温度稳定在0度左右,变化不大,在完全融化以前,温度没有很大的起伏。学生对于实验后得出的数据分析的能力还比较弱,当然这点对于三年级的要求已经非常高,以后这种能力还需要不断提炼。对于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学生们大多数能够提出加热的方式(加点热水、微波炉加热、加点热油、在太阳下晒等),而极少数学生能够提出来吹风,加盐也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这些学生的经验相对就丰富多了)。一些学生把冰块捂在水中,一个小组都把手放在一起,还有学生把冰块放在衣服里或者用嘴拼命的吹气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虽然最终学生多数都不会记录时间,但是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做好科学探究的同时,对科学课业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更有着团结合作的精彩表现,这些已经足够。《冰融化》课标分析<<冰融化了>>是在学生实践水结成冰之后展开的,应该说难度要明显小于水结冰,这是因为冰融化这个过程,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经验,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