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_第1页
(教学设计)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_第2页
(教学设计)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_第3页
(教学设计)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_第4页
(教学设计)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随着近些年各类音乐的创新与突破,市场上的音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听觉盛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1

赏析惊愕交响曲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局部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似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局部,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2.“生本课堂243〞教学模式的实施。利用导学案媒介,针对学情,灵活处理“前置性补偿--新知探究--形成性检测--后续性补偿〞四环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生动课堂、生本课题、生成课堂、生长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见板书设计)

(二)学生分析作品,用乐器演奏作品片段

现有乐器;竖笛、钢琴、小提琴、二胡。

1.主题:全体同学用竖笛演奏。(强弱变化如何处理注意最后一个音。)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让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1)变奏一:再次请学生欣赏片段,听一听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哪种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海顿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请同学欣赏片段。

(3)变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片段,两个声局部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4)变奏四:

①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欣赏这局部内容,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后半局部,使用了什么乐器我们用什么乐器演奏,作品是如何变奏的最后的强奏如何处理

(5)尾声:

如何处理情绪为什么我们怎样演奏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l.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局部。(b局部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局部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参加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局部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参加,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学生总结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屡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那么三五次,多那么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2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高一音乐欣赏一单元第五课内容。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创作的代表性的作品。它深刻地表达了贝多芬作品中所特有的史诗性和英雄性,是一部具有典型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极具欣赏价值。

【年级】:高一

【教学内容】1、欣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2、了解交响曲、贝多芬生平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知识目标: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3、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交响乐、作曲家生平资料等,在课堂上交流、补充,培养学生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了解交响乐知识的根本常识,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地情感,欣赏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并熟悉其第一、第二主题。能够对交响音乐感兴趣,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比照,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法:跟唱法、讨论法、比拟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互联网、书籍、音响等)收集有关交响音乐,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地资料,以备这节课交流、补充。

老师:准备相关资料,音响、课件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请两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的情景:

互相看得见

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刚的表演中品位出什么了吗

请这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回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里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贝多芬。

贝多芬简介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出示贝多芬画像,通过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学生通过课前网络书籍资料的查找对他已有所了解,可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看短片,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师:我想,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三、呈示部音乐片段欣赏

1、主部主题欣赏

a.欣赏后,课件展示: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气氛

(阴森恐怖)

师:对于这个主导动机,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说:“命运就师这样敲门的。〞命运交响曲名字也来源于此。

通过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呢

(厄运)

b.看谱例,用跟唱法学唱“命运主题〞

1=be2/4

f0333|1-|0222|7-|

(要求力度强)

2、副部主题欣赏

这是一段充满着希望,温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现的。

1=be2/4

p51︱71︱26︱65︱

(跟唱法学唱)

3两个主题比照

分组讨论:这两个主题给我们印象是否一样(表格比拟,略)

表演比照:

男同学——命运主题:用强力度演唱,配以敲门动作,模仿厄运敲门的样子;

女同学——抒情主题:用弱力度演唱,用手画线条,表现美好温馨的情感。

点评:

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表现了对不同音乐情绪的理解。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其实我们刚刚的手势就是简单的指挥动作,说不定将来我们中间还能出个指挥家呢。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最出色指挥家之一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杨,请大家看看他师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

全曲欣赏,分组讨论: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用笔记录欣赏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命运斗争的历程可以用线条,图画,词语等等,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欣赏完,各组同学交流感受,派代表发言。

教师举代表性记录进行点评。

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对命运的对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决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取得胜利

拓展延伸

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强调矛盾的比照,不断的反复来加强主题这便是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树立坚强的意志,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请同学们举几个与命运作斗争的实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这种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学生发言。

我们的革命先驱们,是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地与敌人斗争。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历史,缅怀革命烈士,请大家全体起立,我们齐唱国歌。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决自己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3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材分析: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根底,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阳关三叠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具准备:

1、音响资料:阳关三叠(独唱曲)、(伴奏曲);

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歌曲;

虞美人(独唱曲);

相思意(新世纪音乐);

相见时难别亦难(流行歌曲);

2、音像资料踏歌(舞蹈)

3、高一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二、上课,师生问好。

三、提问:

1、你能说出刚刚听到这首歌曲的歌名吗

2、你能说出整首歌的歌词吗

3、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这首歌。

(这是宋朝苏轼的一首词,词牌为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佳句。这首歌作为一首流行歌曲,为大局部学生所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导入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五、感受阳关三叠的艺术魅力。

1、请一位同学朗诵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2、请同学介绍诗作品的意境及。

3、老师范唱阳关三叠,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的关系。

4、小声跟录音学唱。

5、讨论: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与歌曲阳关三叠的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试说明。

(感受阳关三叠艺术魅力这一环节,学生能参与并调动起来,通过读、说、唱、议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六、交流与分享。

1、展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资料。

2、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相思意李之仪,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意境与音乐意境的关系。

踏歌(舞蹈);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3、讨论:你怎么看诗歌中“诗〞和“歌〞的关系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的发现素材,主动的感受资料,主动的探讨问题;

教师资料展示可视现场情况而定,如学生所带资料不多,教师的资料可多播放一些,反之那么少播放一些。)

七、布置课外探索及总结:

l、课外探索:在高一语文教材中,选择一首你感兴趣的诗词,试着为它谱曲。

2、介绍谱曲的有关知识。(简单)

3、总结:

(1)学生总结;(略)

(2)老师总结:

a、诗词中的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b、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c、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我们常说:诗歌诗歌,可见诗和歌是有联系的,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古代的唱词,古人谱上动听的曲子,唱着学,学着唱,也就容易学了。我们学宋词的时候,注意到了,有词牌名、曲牌名之分。宋词的词牌,其实也就是乐曲。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元曲和宋词一样,都是有曲谱的,一个词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动的,剧作家或依声填词,或依字行腔,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戏曲。但令人遗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剧本而没有留下音乐。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一些零散的古籍看出一点音乐的足迹和端倪。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得悉: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那么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那么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4、齐唱但愿人长久结束课程。

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跃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照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表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冼星海〞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3.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通过欣赏和提问导出课题“聂耳〞)

二.学习新课

1.介绍聂耳生平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

学生:“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5年7月1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身亡〞。

老师:同学们答复的都很正确,老师再来补充一点。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

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方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金蛇狂舞。你们还知道聂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吗请同学们来答复一下。

学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等等。

老师:很好,同学们还有一首是你们从小都在唱的儿歌卖报歌。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卖报歌,大家跟着一起唱。

2.下面欣赏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老师:同学们要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这段视频

1、你从中得到什么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注意一下里面用到了什么乐器

3、想想你以前是不是也听过这首曲子

学生:热闹、欢跃、好似在庆祝节日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见解,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音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热闹场景和欢跃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曲子有同学可以哼唱一下吗

学生:听过,在2021年春晚我的偶像王力宏和李云迪演奏过初中那时候欣赏过。

老师:大多数同学都听过了,可能有的同学没听过,下面我们将继续重温这首欢快美妙的音乐,你们来听一下乐曲应该分为几个乐段,等下请同学来答复一下。

播放视频

展示PPT讲解乐曲的分段

3.欣赏毕业歌

老师:同学们,以前毕业的时候有唱过毕业歌么

学生:“没有唱过〞“唱过〞

老师:好!那下面我们来学习欣赏一下这首乐曲毕业歌,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听完之后发表一下你们的感受,注意里面的歌词。简单的阐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毕业歌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毕业歌

老师:同学们,发表一下你们的感言吧!

学生:“朝气蓬勃〞“表达了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老师:这两位同学都答复得特别好,这首歌的主题是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阔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芒形象。我们来大声地、有感情朗读一遍这首歌的歌词好不好

老师:大家朗读的非常好!下面来学唱一下这首歌。等下请一位同学来充当指挥来知道我们唱好这首歌。

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设计,展现他们自己心中的毕业歌。

【总结讨论】

1、给出一个表格让同学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填充。

2、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闹场景和欢跃的情绪。

3、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开展手法来开展音乐。

4、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成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多媒体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根底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通过鉴赏和比拟了解和区分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不同风格和特征。

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根底上,了解通俗音乐的根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进行演绎,形成自信的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思念懂你好汉歌

【教学理念】

我在设计“流行风〞这一课时,力图通过用聆听、比照、分析、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特征,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表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开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四个根本理念,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种类型歌曲的聆听比照与演唱,研究各自的不同风格结构与特点,挖掘歌曲的内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积极理解、参与、体验,表现“流行风〞。

【教学教具】

多媒体、钢琴、音乐影视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问讨论导入

(情景创设:从学生熟知的音乐开始,由课前音乐月亮之上做文章。)

问:对流行歌曲的看法。

说:流行歌曲的特点。

〔此时学生说的一定很浅薄且良莠不分,对此引出下文,“刮〞起课堂“流行风〞。〕

二、感受体验与认知

1.精选代表性流行歌曲(聆听、感受与体验)

①思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这首歌开始,歌坛上刮起流行风,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

②懂你表达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目光和歌声投向母亲,反映整个社会对道德、亲情、文明的再度呼唤,之所以流行,还在于歌词的感人和歌曲独有的魅力。

③好汉歌在港台流行歌曲盛行时产生,一改当时流行歌曲甜、缠、悲之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正是该歌曲流行的原因。曲调取自河南民歌素材,歌曲粗暴、豪放,生动表现“梁山好汉们〞的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

2.欣赏教学:在欣赏中发现歌曲结构、理解歌曲特点,挖掘歌曲内涵,分别从不同侧重点进行。(认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对流行音乐并不陌生,可是大家是否注意过,在形形色色的流行音乐中,存在着演唱方法特点各异的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鉴赏几首歌曲,具体来感受和体验其演唱风格。

①思念中让学生认识歌曲结构。通过分析歌曲结构(A+B),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通俗歌曲写法,即“开始低吟,继而高唱,在延长的高音上结束。〞(深入浅出)

②懂你侧重流行歌曲中的教育思想。借用余光中“乡愁是一座坟墓,我在外头,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