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演讲蔚然成风。孔子、孟子、苏秦、张仪等,都是能言善辩、才学出众的演说家,一篇篇流传于世的先秦文章,无不体现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的语言魅力。演讲的魅力与蔓延,首在“修辞”之功。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定义:“修辞是在每一事例中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演讲本质上是一门说服的艺术,目的在于让听众耐心倾听,进而理解认同。对于演讲而言,修辞技艺首在“安排”,兼及“用语”,结构和语言是演讲修辞的必修课。亚里士多德认为,演讲的结构一般由四部分组成,除了“开场白”和“结束语”外,最重要的是“陈述事实”和“说服论证”,也即“修辞式推论”。但也不妨偶尔离题或插叙,以“折断性叙事”展示修辞之美。比如作家李敬泽的演讲集《空山横》,“折断性叙事”是其典型特征。他以一个敏锐观察者的视角,讨论文学的未来、机器的限度、人的可能等。古今、新旧,经典文学、古雅戏曲、沸腾的短视频现象、人工智能与生态环境等,共存于作家眼中的烟火人间,尽显修辞“安排”、“折断叙事”的结构魅力。好的演讲语言,也与其他文体多有不同,朴素、优雅、节制,又有极高的容纳密度,赋予文本和作者生命的重量,从而使得演讲文多是华彩斐然、余音绕梁的美文,优雅而精准,平衡而严整。媒介发达、传播迅捷、信息无比丰富的时代,演讲声名鹊起、魅力倍增,更在于演讲文稿自身不可多得的文学属性。就传播效果而言,文稿的魅力才是令观众动心、动容的不二法门。而一篇篇演讲文之所以流传,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烙印着“作者”的独特个性,“作者性”是优秀演讲文的鲜明标志。作为学者和批评家,他们各自彰显着风格鲜明的“作者性”,李敬泽的缠绕绵密与联想丰富,莫砺锋的扎实、严谨与广博精湛……他们用富有美感与乐感的语言,生成出一篇篇“文质彬彬”的演讲美文,载着读者从此岸驶向彼岸。(摘编自马琳《好的演讲蕴含深沉的文学密码》)材料二:演讲是一种现场说理行为。演讲者以声音为媒介,通过现场演说将观点传递给听众,使之接受并信服。鲁迅、胡适、老舍、闻一多、朱自清等人都非常重视演讲,留下诸多演讲名篇。史料记载,鲁迅的每次演讲现场都是人山人海,演讲记录稿则被南北各地的报刊抢着刊发。他的演讲名篇《老调子已经唱完》《革命时代的文学》《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读书杂谈》等,或直指当时社会顽疾,倡导时代变革,或阐发文学观念,推动文学革新,无不强调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性演讲,这些演讲特别注重追求美与哲思的交融。演讲者总是高瞻远瞩,结合时代语境、抓住社会关键问题展开,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像播火者一样传递着思想的火种,开启民智、烛照前路。与纸上书写不同,文学演讲依赖声音与话语来实现,作家能够与现场听众即时互动,在双向交流中完成思想观念的传播。事后,演讲稿通过媒体发表,形成第二次传播。这些演讲稿往往文采斐然,不乏文学性,于是被归入散文之列,拓展了传统散文的边界,而且为散文创新注入活力。文学写作是依靠字符来完成的,传播空间受到限制,而传播时间则可以无限延长,作者无须过多考虑特定时空中的阅读对象,在话题选择、素材取舍、表达方式方面享有较大自由。而演讲是依赖声音与话语进行的,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中,传播空间和时间受到限制,信息生产、传播与接受几乎同时完成。为了吸引此时此地的听众,演讲者必须精心选择话题和素材,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较为广泛的演讲,往往都会选取公共性较强的话题,这样才会吸引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听众。莫砺锋是南京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的《莫砺锋演讲录》无论是怀人言志,还是解读经典,都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他在演说时善于将学术话题通俗化,而且不忘观照现实生活。比如,他告诉听众,阅读李白“可以使我们在人生境界上追求崇高而拒绝庸俗,在思想上追求自由解放而拒绝作茧自缚”,杜甫的伟大情怀就是“人要关心他人,要关心社会”,苏轼最可贵的是“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学习辛弃疾“那种为了正义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实现人生境界的超越”。演讲话题的公共性越强,就会传播得越广。传播的领域越广,也就意味着观点要经受越多的检验。这对演讲者的思想水平、理论素养、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好的演讲者关心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关注时代巨变中人的心灵世界变化。他们拥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对历史、现实和人性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大众性又具有精神深度的话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在现代传播语境中游刃有余,充分释放演讲的语言之美及其应有的思想力量。他们借由演讲这座桥梁,接续新文学“为人生”的传统,在广阔的天地中完成知识分子“立言”的使命。作为声音与话语的沉淀之物,演讲体散文也鲜明而生动地彰显了文以载道、文以弘道的传统。(摘编自蔡家园《演讲体散文追求美与哲思的交融》)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起源于春秋战国,当时出现了一大批能言善辩的演说家,流传出众多富有语言魅力的先秦文章。B.亚里士多德认为,开场白、陈述事实、修辞式推论、折断性叙事以及结束语构成了演讲的一般结构。C.好的演讲语言朴素优雅节制,容纳密度极高,赋予文本和作者生命的重量,使演讲与其他文本不同。D.演讲文稿以其不可多得的文学属性,烙印着属于“作者”的独特个性,这样更易令观众动心、动容。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是以声音为媒介将观点传递给听众,并使之接受并信服的现场说理行为,受到很多作家的重视。B.文学演讲特别注重追求美与哲思的交融,不同于应用性演讲和纸上书写,更注重与听众的即时互动。C.文学写作传播空间受限,但传播时间没有限制,话题选择、素材取舍、表达方式等方面更加自由。D.好的演讲者要关心社会的发展进步,拥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选择兼具大众性和精神深度的话题。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演讲兼及结构和语言的修辞艺术展开,且关注到演讲稿自身的文学属性。B.材料二聚焦于演讲作为一种现场说理行为,强调其公共性、思想深度和传播效果。C.材料一探讨演讲文本内在的文学性,材料二则挖掘演讲作为文学作品的内涵品质。D.材料二在论证演讲话题的选取与传播的关系时,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和喻证法。4.材料一提及“作者性”,材料二强调“公共性”,结合文本分析二者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5.结合两则材料,优秀的演讲文应具备哪些要素?请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老街剃头铺肖复兴老街上,只有一家剃头铺,北平和平解放前就立在那里,没有字号,开店的姓乔,大家都叫它乔家剃头铺。乔家有三个孩子,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儿子是老大,小闺女岁数小,大闺女和我年纪差不多,她常到我们大院来玩,她叫乔秀兰。剃头铺在老街东,临街一大间门脸房,里面放着两把理发椅子。那理发椅子,当然没法和现在的比,但在当时,用手摇几下,能往后仰,人的头和后背可以躺下去,也算够高级的了。电吹风机呼呼响着,常会吸引走在老街上的人们,透过明晃晃的玻璃窗不住往里面瞅瞅。那时的剃头铺,不仅剃头刮脸吹风,还管掏耳朵;简单的推拿按摩,甚至小小不然的正骨手艺,剃头匠都会。这样的手艺,是招揽生意的一种招牌。人们剃一次头,顺便推拿推拿,按摩按摩,脑门、脖子、后背被捏出紫红紫红的斑点,内火出来了,舒筋活血。小小的剃头铺开了这么多年,能够在老街存活下来,自有其生存的道理,不是仅靠一把推子一把剪刀那么简单。一般贫苦家庭都是用自家剪子给孩子剪头,叫作“盖儿头”,齐整地垂在脑袋下面,像锅盖,没有乔家剃头铺剪出的层次。“盖儿头”就“盖儿头”吧,上中学之前,我没有去过乔家剃头铺,每月买一本新出的《少年文艺》才要一角七分钱,便觉得每月剃一次头,给乔秀兰她爸送去一角五分钱,不值。一晃,高中毕业,我去了北大荒,乔秀兰去了山西运城的农村。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姓刘的当地小伙子看上了乔秀兰。乔秀兰没看上他,她可不想找一个农民,那一辈子还不就落在这里,不就回不去北京了吗?第一次从山西回北京探亲,乔秀兰没有想到,小伙子痴心一片,跟着坐火车风尘仆仆来到北京。那时候,老街上的一些老店铺关张了,乔家剃头铺照常营业。这个世界再怎么闹腾,脑袋上头发不能长成乱草堆没人收拾吧?乔家剃头铺不仅不能没有,还不能小瞧,所谓老话说的:毫末技艺,顶上功夫!小伙子勇气可嘉,一门心思,愣头愣脑地摸进了乔家剃头铺。乔家老爷子眼瞅着来人眼生,以为是路过这里顺便剃头的,用毛巾掸掸椅子,客气地招呼他入座。他没有坐,只是给自己鼓了鼓气,挺挺胸脯,亮亮嗓门儿,竭力学着京腔京韵,说了句:我是来找乔秀兰的。乔家老爷子一愣,有些惊异,望望小伙子,上下打量了一番,问他:你贵姓?小伙子想,乔秀兰是北京知青,还是高中生,有文化,自己也得显得有文化点儿,不能露怯,便自作聪明答道:我姓“文刀”。乔家老爷子听出来这家伙是哪儿来的,更猜出来他跑来找自己闺女的企图了,再一听这样酸文假醋的回答,气不打一处来,冲他说道:行啦吧,你还姓“文刀”呢,一口山西老陈醋的味儿,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得,小伙子来了个大窝脖儿,只好悻悻地离开剃头铺。乔家剃头铺,因这段经历,多了一段传奇,成为老街街坊茶余饭后磨牙的谈资。有好事的街坊来剃头铺剃头时,故意逗闷子,问乔秀兰的父亲一句:您家的那位“文刀”姑爷最近怎么样了?乔家老爷子做梦也没有想到,时过境迁之后,水转山不转,乔秀兰最后找的对象,还是本村的一个农民,双双来到北京,走进乔家剃头铺,让剃头铺多了一份喜兴,也多了一份惊愕。20世纪80年代末,乔家老爷子去世,开业半个世纪的乔家剃头铺关张。几年之后,剃头铺拆迁,获三百万元的拆迁款。这时候,乔家只有长子在北京。乔秀兰想,这么多年,自己和妹妹插队在外地,父母都是靠哥哥悉心照顾,一直到料理父母的后事,辛辛苦苦,这笔拆迁款自然应该交到他的手里。但是,哥哥并不想独自占用这笔拆迁款。他和两个妹妹,都是父亲的孩子,自己怎么可以独吞呢?他觉得那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两个妹妹,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哥哥把两个妹妹叫到北京,把这三百万元分成三份,兄妹三人,每人一百万元。乔秀兰坚决不要。自己现在在山西生活很好,不缺钱花。哥哥不听她的话,坚决把这一百万元交给了乔秀兰。乔家剃头铺,最后这样的结局,让老街的街坊们叹为观止,都夸乔家大哥的为人和心地。当然,也夸乔家老爷子养的孩子,个个孝顺善良。大家知道,因为拆迁,为钱为房子,家里几个孩子,亲情不顾,猪脑子打出了狗脑子的,有的是。哥哥曾经劝乔秀兰,还是落叶归根回北京好。有这一百万元,回北京,买一套房子也够了。乔秀兰没听哥哥的劝,回到山西,当机立断,立马儿在运城县城买了一处房子。20世纪90年代初,运城县城最好的房子一平方米只要一千两百元。在当时,这一百万元,不是个小数目,乔秀兰买了一处大房子!乔秀兰全家从村里搬到县城,很快,全家的农村户口因购房而转为城市户口。她和丈夫在县城也找到了正式的工作,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让人好生羡慕嫉妒恨。如今,乔秀兰和丈夫早已经退休,守在运城县城的大房子里,安度晚年。她最关心的事情,或者说她最乐呵的事情是,只要有北京知青到了运城,不管认识不认识,她都要把他们请到她家里住几天,一起坐在她家宽敞的客厅里聊聊天,怀怀旧,吃吃过油肉和刀削面,喝喝竹叶青或汾酒,顺便显摆一下她得意而骄傲的大房子里的幸福生活。她也请哥哥到家里看看,但是,哥哥老了,不愿意动了。如今,老街西半部拆迁改造一新。东半部始终没有太大的动静。乔家剃头铺像老北京的茯苓夹饼一样,挤在东西两侧破旧的房子之间,越发显得老态龙钟。除了老街坊还能认出它来,过往的人们早不知道有关它的天宝往事了。偶尔,哥哥会过来看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被电吹风吸引走进乔家剃头铺,主要是为享受推拿按摩服务。B.“盖儿头”的流行说明老北京市民普遍追求简洁、实用的发型审美。C.乔家三个子女平分拆迁款的行为,展现了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延续。D.剃头铺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它的兴衰也象征了乔家兄妹的命运起伏。7.关于文中刘姓小伙子这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姓小伙自称姓“文刀”,体现出对文化身份的刻意追求。B.乔老爷子骂他“山西老陈醋”乡音,是出于对地域的歧视。C.街坊用“文刀姑爷”调侃,侧面反映剃头铺市井烟火气。D.他的失败与乔秀兰最终的婚姻选择形成命运的反讽性呼应。8.请结合文本,分析画线句“乔家剃头铺像老北京的茯苓夹饼一样”这一比喻的修辞效果。9.文中乔秀兰最终选择在运城定居并“显摆”大房子,这一行为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都城自旧岁冬孟驾回,则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①之玩。而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三桥等处,客邸最盛,舞者往来最多。每夕楼灯初上,则箫鼓已纷然自献于下。酒边一笑,所费殊不多,往往至四鼓乃还。自此日盛一日。至节后,渐有大队如四国朝、傀儡、杵歌之类,日趋于盛,其多至数千百队。天府每夕差官点视,各给钱酒油烛,多寡有差。且使之南至升旸宫支酒烛,北至春风楼支钱。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吏魁以大囊贮楮券②,凡遇小经纪人,必犒数千,谓之“买市”。至有黠者,以小盘贮梨藕数片,腾身迭出于稠人之中,支请官钱数次者,亦不禁也。京尹幕次,例占市西坊繁闹之地,蕡烛糁盆,照耀如昼。其前列荷校③囚数人,大书犯由,云:“某人为不合抢扑钗环,挨搪妇女。”继而行遣一二,谓之“装灯”。其实皆三狱罪囚,姑借此以警奸民。又分委府僚巡警风烛,分任地方,以缉奸盗。三狱亦张灯建净狱道场,多装狱户故事,及陈列狱具。邸第好事者,如清河张府、蒋御药家,间设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然,游人士女纵观,则迎门酌酒而去。又有幽坊静巷好事之家,多设五色琉璃泡灯,更自雅洁,靓妆笑语,望之如神仙。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此类不可遽数也。西湖诸寺,惟三竺张灯最盛,往往有宫禁所赐,贵珰所遗者。都人好奇,亦往观焉。(节选自周密《武林旧事·元夕》,有删改)【注】①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②楮券:宋代发行的纸币。③校:刑具。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或戏A于小B楼C以人D为大E影戏F儿童G喧呼H终夕I不绝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名词作状语,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用法不同。B.委,积聚,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的“委”意思相同。C.装,扮演,与《孔雀东南飞》中“交语速装束”的“装”意思不同。D.遗,馈赠、赠与,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桥等处的客舍最多,舞者也最多,喝酒时为博得舞女笑顾的花费并不多。节后大的舞队渐多起来。B.十五晚上,管理市场的官吏用布囊装纸币,遇到做生意的小商贩便犒赏他一些,称之为“买市”。C.京兆尹的帐篷在市西坊的繁华处,帐篷前会排着戴刑具的囚犯,写出他们犯罪的原因,还陈列出刑具。D.有人家临水边花处设高雅的游戏和烟火,游人可恣意观赏;有的则设琉璃灯,女子盛装笑语如同仙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府每夕差官点视,各给钱酒油烛,多寡有差。(2)腾身迭出于稠人之中,支请官钱数次者,亦不禁也。14.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南宋都城杭州元夕节的特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冲天楼傅梦得人生行乐是便宜,惯入深林细品题。有石两行如壁立,登楼一望觉天低。亭前秋意惊松露,山外湖光拍柳堤。此景欲吟吟不尽,夜深分付野猿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口语化的“便宜”入诗,直抒己见;接着以“惯入”“细品”的动作,展现诗人的生活姿态。B.颔联以比喻和夸张写两行石头如墙壁矗立,登楼远望,觉得天空低矮,写出了楼之高峻,照应诗题C.颈联“惊”“拍”二字以拟人的手法写景,既有亭前秋意之静谧,又有湖波激荡之动态,别具意趣。D.尾联以猿啼的悠远苍茫收束全诗,既呼应首联“深林”之景,又以哀啼写出美景赏不尽的无奈落寞。16.傅梦得《冲天楼》展现了宋代文人“以景写心”的典型特征,请从意象选择、时空并举、虚实结合中任选两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赏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其中公西华委婉曲致,希望能在宗庙会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任凭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的情景。(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相逢诗句,或表达久别重逢的喜悦,或展现偶然相遇的惊喜,或反映相逢时的复杂情感。这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相逢这一美好瞬间的珍视和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壁画修复是一项极为专业的工作,文物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修复操作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更不允许失败。这就需要修复师在操作时不仅能够①地应用各种技术,还要有超乎常人的细心和耐力。李云鹤先生是我国壁画修复的顶级专家,被誉为壁画修复的“魔术师”。五十多年前,莫高窟晚唐第161窟壁画病变严重,眼看满窟的千年壁画即将②,怎么办?()当时李云鹤先生才二十九岁,他和几个年轻的工友,在第161窟一待就是两年。他们从吹掉壁画上的沙子和灰尘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吹,每天吹得腰酸背痛、头晕眼花。然后是壁画的粘贴,也是一厘米一厘米地粘贴,每个地方注射三次、粘贴三次。1964年,通过不懈地琢磨、试验,李云鹤成功摸索出了修复起甲壁画的方法,使濒临脱落的壁画起死回生,维持了原来的面貌。很多时候,敦煌文物保护工作就是这样,没有现成的经验,必需边干边摸索,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破斧沉舟的决心。第161窟是敦煌研究院历史上自主修复的第一座洞窟,也是敦煌起甲壁画修复保护的起点。如今虽年俞八旬,李云鹤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2019年1月,李云鹤入选全国总工会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常书鸿先生就找来李云鹤,心急如焚,让他“死马当活马医”,马上寻找修复办法B.常书鸿先生就找来李云鹤,让他“死马当活马医”,马上寻找修复办法,心急如焚C.常书鸿先生心急如焚,就找来李云鹤,马上寻找修复办法,让他“死马当活马医”D.常书鸿先生心急如焚,就找来李云鹤,让他“死马当活马医”,马上寻找修复办法20.文中最后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多次出现“一厘米”“三次”,有什么作用?22.请根据材料,为李云鹤先生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字。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电影《哪吒2》上映后,观众以“全民托举哪吒”的热情助推其成为现象级作品:有人发起“为国产动画补一张电影票”的众筹活动,有人剪辑“哪吒精神”混剪视频全网传播,中小学教师将其融入“打破偏见”主题班会课,边远山区留守儿童用粉笔在土墙上画下哪吒画像并写下“我命由我”。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质疑:“过度神化虚拟角色是否掩盖了现实困境?用集体狂欢消解个体思考是否值得警惕?”结合材料,围绕“个体与群体”“文化认同”“时代精神”等维度展开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D2.B3.D4.二者并不矛盾。“作者性”指的是演讲文稿中体现出的独特个性和风格,这是吸引听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公共性”则是指演讲应关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优秀的演讲既能展现演讲者的个人特色,又能触及公众关心的话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演讲的成功。5.优秀演讲文的要素:①结构严谨:遵循“开场白—陈述事实—说服论证—结束语”框架,可灵活运用“折断性叙事”。②修辞精湛:语言朴素优雅、密度高,兼具说服力与文学美感。③作者性鲜明:体现演讲者独特风格(如李敬泽的联想丰富、莫砺锋的学术严谨)。④公共话题:选择社会关切、大众共鸣的主题(如文学未来、人性价值)。⑤思想深度:结合时代问题,传递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如鲁迅倡导变革)。⑥美与哲思交融:以生动语言深入浅出,兼具艺术性与启发性(如解读李白、杜甫的当代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C7.B8.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乔家剃头铺”比作“老北京的茯苓夹饼”,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剃头铺的历史地位和现状,还暗示其逐渐被时代淘汰的命运。②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情感色彩,唤起了读者对老北京文化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剃头铺的怀旧与感慨。9.①对生活的满足感:乔秀兰用拆迁款在运城买了大房子,全家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生活稳定,她对现状感到满足,并以此为荣。②对过去的补偿心理:乔秀兰年轻时插队到山西,经历了艰苦的生活,如今通过拆迁款改善了生活条件,她通过“显摆”大房子来弥补过去的艰辛。③对北京知青身份的认同:她邀请北京知青到家中做客,显摆大房子,既是对自己知青身份的认同,也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④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她通过展示大房子和幸福生活,表达对家庭的自豪感,向亲友分享自己的幸福,表达了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4题答案】【答案】10.CF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