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重点字词及句式。2.复习苏轼相关知识,了解石钟山特点3.梳理行文思路,学习游记类散文写作手法4.理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深沉价值。教学重难点:梳理行文思路,学习游记类散文写作手法理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深沉价值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苏轼其人和其文应有一定认知,而游记类散文也已经学过几篇经典范文,如《游褒禅山记》《小石潭记》等,但是本篇文章生字词较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导入苏轼相关知识抢答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2、成就诗歌:题材广阔,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经历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名动京城。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绍圣元年(1094年),因与守旧派发生分歧,被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儋州。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文体介绍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可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记器物建筑等,又称“杂记”。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三:疏通字词彭蠡()郦()桴()止响腾铿()莫()栖鹘()磔磔()噌吰()罅()识()无射()窾坎()镗鞳()穴()罅()如乐()作焉诵读全文,疏通文意学生诵读全文,结合注释梳理文意第1段:质疑,直接提出对石钟山命名缘由两种解释的怀疑。属议论部分。所闻第2段解疑,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属记叙部分。所见第3段去疑,得出结论,没有亲见、亲听的事情,绝不能凭主观来臆断。属议论部分。所感四:探究文本石钟山名字由来有哪几种说法?郦道元,唐朝李渤、寺僧以及苏轼他们的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填写表格)人物得名由来态度依据郦道元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笑而不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也。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笑谓迈曰(非常自信)实地考察目见耳闻3、最后一段作者对郦元、士大夫、渔工水师、寺僧、李渤分别有什么评价?郦元言之不详(叹郦元之简)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陋者)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陋者)4、所以,作者得出了什么论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卒章显志)五、借鉴写法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先记游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议论、记叙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②详略得当,结构紧凑。本文写得很集中。从头至尾,紧扣石钟山的命名来写。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