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助推学生“四力”形成 论文_第1页
议题式教学助推学生“四力”形成 论文_第2页
议题式教学助推学生“四力”形成 论文_第3页
议题式教学助推学生“四力”形成 论文_第4页
议题式教学助推学生“四力”形成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议题式教学助推学生“四力”形成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通过以议题统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力;以问题牵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力;以情境承载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合作力;以任务搭建课堂教学,助推学生解决力,从而让整个课堂焕发出别样的活力与精彩。关键词:议题,问题,情境,任务,求知力,思维力,合作力,解决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并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建议,如:注重案例教学、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等。议题式教学是一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在议题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抓住重点知识,更深入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感悟,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认同感以及法治精神。而通过议题式教学方法创设相关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通过精准定位议题式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问,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鉴于此,我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加强宪法监督》为例,通过形成问题,构建话题,创设情境,设置任务,探讨议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一.以议题统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力 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是教学的纽带,贯穿教学活动始终。设计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前提,恰当的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力,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在选择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所选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那些满足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议题,才能引发学生对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引起情感的共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加轻松自如。12022年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以“加强宪法监督”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该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理解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积极推动宪法实施。此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较难理解。我通过议题一“一个人的遭遇缘何导致一部法律的废止”引入,讲述发生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孙志刚事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力,迅速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议题二“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展开合作探究,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二.以问题牵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开发学生思维潜力的动力源泉;课堂提问又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问题设置既要考虑学科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侧重易混点,也要考虑素材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问题设置还要对议题进行案例化、层次化、梯度化的分解、细化,把一个大的难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容易的小问题,让学生有话能说,有话能说到点上。 在“加强宪法监督”教学中,围绕议题一,我设置了如下四个序列化的小问题。 1.“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孙志刚的依据是什么?”

2.“收容遣送中转站依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收容孙志刚合法吗?”

3.“《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怎样一步一步被废止的?” 4.“孙志刚的遭遇导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因为问题一很简单,学生能够迅速回答“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孙志刚依据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于问题二,学生形成了两种观点,一部分同学认为孙志刚没有暂住证,警察依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把他送到救治站是合法的。另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合法,因为这种做法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与宪法相抵触。在这22022年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中,学生能够学会辩证分析,提高深度学习的能力。在问题三中,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材料,可以得到答案,“首先,三名法学博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然后,五位法学家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最后,国务院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教师进一步发问:“三名法学博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建议书,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什么职权?”学生回答:“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教师做出解释并继续追问:“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宪法精神相违背,这时就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起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在加强宪法监督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可能存在违宪的法律进行什么?。”学生迅速回答:“合宪性审查。”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学生较为轻松地理解了什么是宪法监督,突破了本课难点。 针对问题四,学生可以从国家、有关部门、公民等多角度阐述做法,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表达的能力。 在议题一中,这些小问题的分层设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较好地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教学目标。三.以情境承载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合作力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真实的情境能极大激发学生投入课堂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了解事件原委的求知欲望,推动议题活动有序开展,有利于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真实情感体验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真实的情境往往生动、有趣,成为议题式思想政治课的一道风景线。真实的情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事件真实,不是虚构的;二是指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真实的情境设置要从真素材和真体验两个角度考量。第一,真素材。素材首先应选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知晓率高的社会热点或时政,同时对素材要进行适当加工和良性构建。这有益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促进信息加工理解和知识体系主动构建,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第二,真体验。情境要能为学生参与、体验、对话、互动提供场景和机会,让学生产生真实情感体32022年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产生深刻的心理认同,生成学科核心素养。在“加强宪法监督”教学中,我选择“宪法离我们真的很远吗”创设情境,将知识还原到情境中去,以情境为“土壤”孕育知识,增强了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既有参与的热情,又有深入的思考,在情境的体验中吸收了知识,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详见表1。表1“加强宪法监督”议题情境设计第一小组

1.我是中国人。2.我的一篇文章发表在校刊上。3.我们不可以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第二小组

1.我的外婆信佛,逢年过节都要去庙里拜佛烧香。2.每个周末,爸爸妈妈和我去看望奶奶,我陪奶奶聊天。3.放假时,我经常去图书馆看书。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第三小组

1.我在QQ上的聊天记录不会被公开。2.我的爸爸在一家公司上班。3.爷爷光荣退休了,每月都能领到退休金。 各小组同学根据本组情境,找到对应的宪法条文。《宪法》

第二十二条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第四小组

1.我的妈妈一周可以休息两天,一年还有10天的年休假。2.我们学校开设有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每周还有第二课堂活动。3.妈妈每天接我上学放学,做饭给我吃。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42022年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第四十四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第四十六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九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四.以任务搭建课堂教学,助推学生解决力在议题式教学中,设置任务是指把所学知识和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指导自己的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将其外化于行。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思维拓展到课堂外,关联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为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把议题内化为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道法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提高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在“加强宪法监督”教学中,我设置了“宪法在我身边”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