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论文_第1页
浅谈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论文_第2页
浅谈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论文_第3页
浅谈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论文_第4页
浅谈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浅谈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摘要:近年来,大家一直非常关注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但却忽略了其中的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就着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内容、功能、关系、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从而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去做好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关系,功能,建议

引言:现在课程与教学评价已成为教育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理论和实践中受到了重视。课程与教学评价指的是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本文将分别从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内容、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好促使教师做好评价的工作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能够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内容及功能

1.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课程标准,用科学的方法检查是否实现课程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去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因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对策。通过系统地搜集资料,分析课程方案、判断课程实施过程和准确反馈结果的特点,从而能够提供可靠信息给课程的一个过程。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标准,如果没有教学目标,要判断教学质量、程度及效果就成了无稽之谈。第二,教学评价看重学生个体达到教学预期目标的情况,很少去思考问题。第三,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过程,包含了对教与学等行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还有对所期望行为的价值判断。 3.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科学评判的标准,运用有效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测量、分析和评定教学工作结果。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教学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落实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内、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也叫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定量评价强调数量计算,以教育测量为基础。它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等特征。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选拔、甄别为主的教育需求。但是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无法准确反映出客观结果。量化一般是客观化的,因此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对教育对象做出等级区分。定性评价是先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进行记录和分析,然后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如:评等级、写评语等。定性评价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质性评价方法离不开自然情境,评价者先与评价对象有直接接触,再去观察、了解和交流。采用归纳的方法,收集来的评价资料大都是文字或图片,而不是数字。更侧重于全面客观的反映教育现状和课程现象,为改进教育现状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1)诊断作用

评价教学效果,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评估教学质量和水平、长处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不仅能估计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能找到学习困难之处,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对策,解决困难,实现学习目标。 (2)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出教师一定时期内的教学效果。经验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常常进行学业成绩测验,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可以有效地推鼓动学生认真学习,努力听讲。 (3)调节作用

教学评价使师生知道自己教和学生学的情况,师生可根据评价结果,修改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行为,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4)教学作用

教学评价自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不仅会增长学生的知识、加强技能,同时智力和品德等方面也会有显著发展。2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二、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

谈到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我们得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说起。二元独立观的学者来说,课程评价是评价教学之前的课程活动,比如评价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而教学评价则是评价教学活动以后的活动,主要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全呈现教学内容。交叉观的学者认为,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有交集、无法分割,课程评价应该评价教材及教学计划,而教学评价应该评价课程内容是合理与否。循环联系者的学者则认为,两者是互为反馈的延续性的关系。同心包含观的学者分为两种:一方认为教学评价包含课程评价,另外一方则认为课程评价包含教学评价。同心包含观中的课程评价包含教学评价也是本文的主要观点,我将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1.从评价对象来看,在课程评价中我们发现,除了要评价课程计划,教学内容,也应该评价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教学评价则主要是评价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学有关的方面。通过比较评价对象,就可以看出课程评价是包含一些教学评价的内容。2.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依赖于国家的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在教师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制约于课程目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课程内容为宗旨,依据编写的教材,根据特定的情景去教学。此外,课程实施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课程要素,而课程的实施又只能通过教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进行教学活动得依赖于课程的各个要素。3.课程评价更多的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的专家、学者全面客观的分析课程的各要素,而教学评价更多的是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师生之间以及师师之间的活动。因此我认为课程评价是包含教学评价的。三、目前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研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尤其在课程评价方面。目前我国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专业素养也不是很高,其教育专业队伍与之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中,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评价领域。我国的理论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刚刚起步,没有完善的教学评价理论体系,想要同时重视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始终未能真正得到落实。2.课程与教学评价不应该只围绕学生的学习。学生不应该作为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唯一对象。而一套完整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理3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论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知识评价,还应该对课程决策、管理成效的评价、课程开发设计过程的评价和课程体系的评价等等。3.缺乏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目的的认识。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课程与教学理论体系,促进学习者的进步和教导者水平的提高。如果没有发展和提高,一切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都没有含义。而我国,从古至今课程与教学评价始终都离不开甄别、选拔,只体现了一元化思想,忽视了学习者和教学者本身的进步和提高。4.忽视了质性评价方法。前文中已经提及量化评价,主要是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选拔、甄别为主的教育需求。但是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无法准确反映出客观结果。在评价方法上只一再强调量化,而忽视了质性评价方法。5.课程与教学评价成为教育专家单方面的活动。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是,受教育体制的制约,实际上往往都是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评价成为少数人士的权威活动。四、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改革建议 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对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看法不一,但是专家们逐渐意识到,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有重大意义。而我国主要的评价主体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将给他们提供一些意见和想法。1.主体一定要多元化,参与课程与教学评价。教师工作在教育一线,是联系教育理论专家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因此,教师参与课程评价可以给予专家最真实,最中肯的想法,从而使课程评价主体优化,使得评价更客观、更准确,能够构建一套完善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2.建立多种评价模式,努力构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其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找到根源,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的进步与发展。目前量化评价是我国采取的最多的评价方式,这对学习中下等程度的学生有很大消极意义。为了客观、合理、准确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实施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自信,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3.正确理解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4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得正确理解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施教学的活动中,会形成一套自己特有的评价体系。这不仅利于教师发展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能够更好的去培养学生,在评价中推进完整教育教学体制的形成,把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完善的发展。 五、结语

在教育领域当中,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已经成为非常核心的部分,但是在理论和实践当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人意识的增强,我国的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体系会得到不断完善,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体系指日可待。参考文献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