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次思考鸟稼融
《原君》
一、填空
1.《原君》的作者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2.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
1.下列词语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B)
A.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兆:百万
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广泛
C.视之如寇雕W:同“仇AD.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奉:满足
2.下列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A.入而又去之者公然抱茅入竹去
B.我固为子孙创业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D.而使天下释其害爱不释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但是是君主罢了。
2.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
3.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凄惨。
四、简答
1.本文的重要观点是什么?这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反对封建帝王“家天下”思想;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作者敢于反对专制、
挑战君权,表达变革独裁的改良愿望,这标志着当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
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文中运用的对比方法,对凸显主旨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比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封建帝王“家天下”思想的弊端,加深对“以君为主,天下
为客”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从而使文章的主旨牢固地树立起来。
五、作文(略)
《秋水》
一、填空
1.庄子名周,战国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与
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
为而无不为。
2.《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3.《秋水》(节选)阐明的中心问题是宇宙无限,而人的结识有限。
4.《庄子•秋水》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二、单项选择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的"以"是C。
A.介词,拿B.连词,由于C.动词,认为D.动词,用
2.《秋水》的主旨是阐发D。
A.为政以德的道理B.吸纳人才的主张
C.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D.人的结识有限的哲理
3.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D。
A.孔孟之道的博大精深B.孔孟之道的微局限性道
C.人的结识是无限的D.人的结识是有限的
4.继老子之后最有影响的道家代表人物是D。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4.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通过对比法来证明人的结识有限的有」o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5.《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A。
A.人的结识受届时间的限制B.人的结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结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D.人的结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6..《秋水》中“尔将可与语大理”,“大理”是指C
A.秋水比河水大的道理B.海水比秋水和河水都大的道理
C.宇宙无限,人的结识有限的道理D.宇宙无限,人的结识也无限的道理
三、多项选择
1.下列成语,从《秋水》中引申出来的有BCDE。
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贻笑大方
D.太仓梯米E.望洋兴叹
2.下列句中带点的“以”字当“凭借”讲的是ACE。
A.伯夷辞之必为名B.以天下之美尽在己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E.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3.下列各句中采用类比说理的有ABC。
A.井蛙不可以于海B.夏虫不可以语冰C.曲士不可以于道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E.伯夷辞之义为名,仲尼语之认为博
4.下面属于庄子观点的有ABCD。
A.主张顺应自然B.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C.认可事物的相对性
D.否认事物的差别E.主张仁政王道
5.下面属于道家的人物有CD。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E.韩非子
6.《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
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表现了ABD。
A.人的结识要受届时间的限制;
B.人的结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结识要受到个人习俗的限制;
D.人的结识要受到所受教育的限制;
E.人的结识要受到个人性格的限制。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原)
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随着季节)
3罩浮向若而叹曰:(仰视)
4.野.有之曰:(俗语)
5.吾长见笑于方方之事。(懂得大道理的人)
6.理士不可以语于道省,束于教也。(见识短浅的人)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伯夷辞之认为名,仲尼语之认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
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同样吗?”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磐空之在大泽乎?
思量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蚁穴在巨大的沼泽里吗?
六、简答
1.《秋水》揭示了什么道理?这种道理在客观上有何意义?
《秋水》重要揭示了宇宙无穷,人的结识有限的哲理。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不要
囿于个人的见闻而固步自封;要保持谦虚的美德;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比较才干有鉴别;站
得高才干看得远;知耻而近乎勇;自大是由于无知。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等。这些道理
可以启示我们对的的结识自己,对的地结识和解决事物。
2.《秋水》是如何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
整篇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
观点。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楚地宣扬了庄子的结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哲
理与形象的结合,达成化抽象晦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
七、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
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段,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A.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道理?
人容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结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之后,才干跟他谈大道理。
B.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比方
C.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今天常用的成语。
井底之蛙
《容忍与自由》
一、单项选择
1.胡适留学美国时,受影响最大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B.尼采的超人哲学
C.赫胥黎、杜威思想D.基督教义爱的哲学
2..《容忍与自由》一文指出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一C。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
C.认为自己“不会错”D.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二、多项选择
1.胡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ACD。
A.诗人B.小说家C.文史学者D.思想家E.革命家
2..《容忍与自由》所指出的错误态度有ABC。
A.喜同恶异B.心理上总觉得自己“不会错”C.认可“绝对之是”
D.不认可“绝对之是”E.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主线北
3..以下观点,作者所认同的有ABCD。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
D.“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
E.“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可取的态度。
三、作文
有容乃大
规定:1.中心明确;2.语文通畅;3.层次清楚;4.联系实际;5.800字左。
《赞美》
—>单项选择
1.穆旦《赞美》一诗作于Bo
A、1937B、1941C、1945D、1948
2.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穆旦属于D。
A、发明社诗人B、新月派诗人C、七月派诗人D、九叶派诗人
3.穆旦原名是Co
A.梁真B.查良铺C.查良铮D.穆旦
二、多项选择
1.《赞美》中包蕴了诗人多种感情,重要有ABCDE。
A.对历史耻辱的悲悯B.对民族劫难的痛苦
C.对人民力量的崇敬D.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讴歌
E.对苦难中人民不能给予安慰的愧疚
2.《赞美》中农夫是一个ABCDE。
A.一个女人的孩子B.许多孩子的父亲
C.义无反顾走向抗日战场的战士D.“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象征。
E.中国农民的代表
3.《赞美》中的“我”是一个ABDE。
A.深爱着祖国、民族、人民的进步人士
B.还是一个愿为民族解放事业、保卫祖国与人民紧密站在一起,并做好一切准备
上前线英勇杀敌的战士
C.就是诗人穆旦自己
D.抗日知识分子的代表
E.身上有诗人穆旦个人的影子的知识分子。
三、简答
分析《赞美》中“我”的形象及社会意义。
“我”既是《赞美》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位深爱着祖国、民族、人民的进步人
士,还是一个愿为民族解放事业、保卫祖国与人民紧密站在一起,并做好一切准备上前线英
勇杀敌的战士。在这个形象身上有诗人穆旦个人的影子(1942年参与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丛林
与日军作战),但又不能狭隘地理解就是诗人自己。他是一个大我,是当时抗日知识分子的代
表。从他身上表现出了革命知识分子爱国、爱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四、试以下面提供的穆旦《赞美》中的诗句,分析农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多
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A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快乐的歌声流过去了,A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A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A再一次相信
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可以流泪的,A他没有流泪,由于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必在群山的包围里,
在蔚蓝的天空下,A在春天和秋天通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A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同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惊,同样的是A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A而他走去了从
不回头诅咒。
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
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由于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A由于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以上诗句着重刻画了一个“溶进大众的爱”的舍家保国,背负沉重苦难却义无反顾的农
民抗日战士形象。诗人之所以选择农民形象作为描写对象,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
她的国民主体是农民。写农民最具代表性。这位“农夫”就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代表。
在他的身上沉积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凝结着世代农民的希望与失望。为了民族的生存解
放,尽管斗争环境是那样的艰难与恶劣,他仍毅然奔赴不知何时才会结束与充满死亡的战场。
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反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不屈精神。
《张中丞传后叙》
一、单项选择
1.《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B。
A.张巡B.南霁云
C.许远D.于嵩
2.《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
法是Do
A.环境描写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D.神态描写
3.《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B
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4.《张中丞传后叙》的最大特色是C。
A.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B.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
C.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D.叙事与描写紧密结合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3。
A.背诵《汉书》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D.抽矢射塔
二、多项选择
1.下面句子中,属于侧面烘托的有ACE。
A.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B.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C.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D.慷慨陈词,拔刀断指
E.船上人有指以相语
2.在驳斥“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谬论时,韩愈所用的类比有
CD»
A.”当其围守时,外无妣蜉蚁子之援”B.“善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D.“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E.“以
千万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3.韩愈用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有BCDE。
A.突围,乞救兵于贺兰B.慷慨陈词
C.抽刀断指D.射矢明志E.笑而就义
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韩愈重要歌颂的正面人物有BDE。
A.于嵩B.张巡C.张籍D.许远E.南霁云
三、名词解释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
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四、简答
谈谈《张中丞传后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张中丞传后叙》中几个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这一方面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
写。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力超人和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
平常”,都是文中的精彩片断。另一方面,作者故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互相映衬,如张
巡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识、视死如归,许远之宽厚谦和、甘心让贤,南霁云之忠勇刚烈、嫉恶
如仇,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此外,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
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自远所分①始。以此弟②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
将死,其睡即③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书④,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⑤,从而无之⑥,
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阜早,
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①?始分守的地方②诟诽谤
③藏即五脏六腑④绝书拉断它
⑤然这样归罪它
⑦不乐于⑧亨亨卓绝不凡
2.及其无救并且穷也。
穷:困难到极点
3.设军群而助之攻也。
淫辞:荒唐的言辞
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然誓死守城,已经人吃人且将要吃尽,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
能数着日子知道死的地方了。
2.以千万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靠着千百名濒临灭亡的士兵,抗击着百万个一天比一天多的敌军。
3.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当初张、许二位刚开始守睢阳城的时候,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援救,因而抛弃城池
预先逃跑呢?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
我曾经在汴、徐二州的幕府任职,屡次往来(汴、徐)两州之间,
5.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凭着)张、许二公的贤明,他们考虑得太精当了。
6.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南霁云)抽出箭来射佛寺的塔,箭的一半射进佛塔上的砖头里。
7.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
我回去打败了叛逆之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这枝箭是(报仇)的标记的。
8.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于嵩想要到州里去告状,被杀害
9.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南八,好男儿一死罢了,不可为不义之人所屈服!
10.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许远不怕死是很清楚的。
七、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愿出师救。贺爱霁云之勇且
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日:“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
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
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这段文字中不愿出师救援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见死不救?
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功劳声威比自己高。
2.南霁云”虽食,且不下咽!”的因素是什么?
睢阳城的人已经断食一个多月了,他不忍独食。
3.那个成语是“虽食,且不下咽!”演化而来的?
食不下咽
《我有一个梦想》
一、单项选择
文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D。
A.华盛顿B.杰弗逊C.艾森豪威尔D.林肯
一、多远远洋
《我有一个梦想》的重要内容是ABCD。
A.争取人权B.张扬了亲如兄弟的社会抱负
C.大无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I).现代政治斗争的理性精神
E.动员黑人进行暴力革命。
三、名词解释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重要领
袖是马丁路德金。民权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与国会通过了《民权法》和《选民登记法》。美
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典型,在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之中影响深远,它使人民看
到可以通过合法的群众运动获得民主权利的也许,也使人看到世界必将走向民主平等的趋
势。
《魏公子列传》
一、单项选择
1.魏公子是春秋时期“四君子”之一的C。
A.孟尝君B.平原君C.信陵君D.春申君
2.《魏公子列传》中,详写的部分是Do
A.如姬盗符B.进击秦军C.解救邯郸D.侯生献计
3.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学著作是D。
A.《汉书》B.《后汉书》C.《三国志》D.《史记》
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D。
A.《汉书》B.《后汉书》C.《三国志》D,《史记》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C通史。
A.编年体B.国别体C.纪传体D.其它
二、多项选择
1.《魏公子列传》中记述的人物有ABCD。
A信陵君B侯生C朱亥D如姬E虞姬
2.《魏公子列传》中,略写的内容是BCD。
A.魏公子往请侯生B.如姬盗窃兵符C.进击秦军D.解救邯郸之围E.侯生
为公子献计
3.魏公子的性格重要表现在ABC几个方面。
A.求贤若渴B.礼贤下士C.急人所急D.爱民如子E.狂妄自大
4.侯赢的性格重要表现在ABE几个方面。
A.胸有经纶B.肝胆相照C.狂妄自大I).贪恋权势E.为知己者死
三、名词解释
史记
是西汉时期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也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
省称“太史公”。列“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02
3)共3000数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涉及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也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
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解释下列古文中黑体词的意思
1.公子自虐终不能得之于王(du6揣测,估计)
2.公子引车入市(带领)
3.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4.公子遂将晋鄙军(jidng统帅。)
5.此五霸之伐也(功业)
6.如姬货之三年(积蓄)
7.以便国家(有助于)
五、把下列古文译为现代文
1.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因此,方圆千里的士人都争着来依附他,招彳来门客3000人。
2.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来。
3.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到。
公子与侯生辞别,到达晋鄙军中时,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4.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助
于国家。
5.平原君负鞠矢为公子先引。
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
六、简答
侯嬴为什么选在信陵君夺取兵权的时机“北乡自到”?他的死表现了何种精神?
A.侯生料到魏王得知窃符救赵之计是自己谋划的,势必以欺君杀将之罪而诛之,以
其让魏王杀死,不如自杀,还可为公子减轻罪过;B.侯生估计公子夺军权时,必杀晋鄙,因公
子仁慈,心必有不忍,为保证窃符救赵之计的实行,故以自杀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坚定信陵
君夺晋鄙军权的决心,叫他届时不要手软;C.晋鄙是魏国很有威望的宿将,却势必在窃符救
赵中成了无辜的牺牲品,故侯生以自己的死来谢晋鄙。侯生的死表现了战国时代“士为知己
者死”的精神。
《念奴娇•过洞庭》
一、多项选择
下列以“……居士”为别号的人物,属于宋朝的有ACE。
A.于湖居士B.香山居士C.六一居士D.青莲居士E.东坡居士
二、名词解释
冰雪肝胆
语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肝肺皆冰雪”,冰雪肝胆是品质高洁的形象表述,它
与“浩然正气”紧相关联,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假如说“浩然正气”多彰显于关系家
国的大是大非,那么“冰雪肝胆”则多映现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解释下列古文中黑体词的意思
1.看我扁舟一叶(此指飘浮着)
2.短发萧胸襟袖冷(稀少稀疏)
四、默写并翻译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五、简答
1.“表里俱澄澈”可谓全词的“词眼”,请谈谈这5个字的含义。
“表里俱澄澈”一句,语涉双关,既是描绘自然界的景色,天上是银河和皓月的光辉,
下界是洞庭湖水的明亮如镜;又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意谓从外表到内心都晶莹剔透,毫无尘
心杂念。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
词人的思想,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人格净化了。两者浑成一
体。
2.简析这首词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词的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作者故意突出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
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下片侧重描写心境。物境与心境互相映射,
达成了高度的融合。
《苦恼》
一、单项选择
1.《苦恼》的主人公是B。
A.水生B.姚纳C.维拉D.德拉
2.《苦恼》的总体特色是Bo
A.以大见小B.以小见大C.含泪的微笑D.情感真挚
3.“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___的题记。
A.《一个小官员之死》B.《苦恼》C.《万卡》D.《第六病室》
4.世界著名小说家中,其作品具有“含泪的微笑”的风格的作家是U0
A.契诃夫B.欧・亨利C.莫泊桑D.屠格涅夫
5.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这
两方面的关系又构成了B。
A.对比关系B.类比关系C.象征关系D.层递关系
二、多项选择
1.姚纳曾向ABCD诉说自己的苦恼,但他们都不愿听。
A.军人B.三个青年C.扫院子的仆人D.青年马车夫E.小母马
2.下列属于俄国的作家有ABE。
A.屠格涅夫B.契诃夫C.欧•亨利D.莫泊桑E.列夫•托尔斯泰
3.《苦恼》的重要情节有ABDE.
A.贵族军人不听姚纳诉说苦恼;
B.寻欢作乐的青年不听姚纳诉说苦恼;
C.从舞场出来的小姐不听姚纳诉说苦恼;
D.疲倦不堪的青年马车夫不听姚纳诉说苦恼;
E.姚纳把自己的心里话所有讲给小马听。
4.《苦恼》揭示的主题思想有BCD。
A.姚纳的漠然B.下层劳动人民内心的痛苦
C.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D.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E.人与动物之间的互相理解
三、简答
小说《苦恼》最后写小母马听完了主人车夫姚纳的痛苦诉说,有什么作用?
人无情马有情;马的温情与人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
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
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向前低着,但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低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
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二层)他的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一动不
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同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
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它大约在想心事吧。(三层)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
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
的行人的漩涡里,那它就不会不想心事……(四层)
(1)这个小说的开头,用了哪几种描写方式?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2)这段文字可分几层,每层重要写什么?
可分四层:第一层(开头-又软又薄的一层)写景;第二层(车夫姚纳一抖掉似的)写人(车
夫姚纳);第三层(他的小母马-完)写马(小母马);第四层是作者的议论。
(3)这里的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马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为人物设定了一个晦暗冷清的背景,渲染浓烈的环境气氛,也与人物内心的痛
苦相烘托。马的描写与人的苦恼孤寂相映照(对比),马的瘦骨、马的呆立,从一个侧面映照
出车夫的呆坐、苦恼以及如牛马一般的可怜处境。马的描写,是下层人民悲惨命运的生动写
照。
(4)姚纳的描写,是什么状态下的描写,有何妙处?
对姚纳的描写是人物静态描写。这个静态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姚纳的内心痛苦是多么深
重,以至于到了近乎麻木的状态。景物和小母马的前后烘托,又强化了姚纳的痛苦和麻木,使
人物一出场,就引起了读者足够的关注之情,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也为下文姚
纳急于找人诉说苦恼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五.作文(略)
《谏逐客书》
一、单项选择
1.《谏逐客书》选自D。
A.《左传》B.《汉书》C.《战国策》D.《史记》E.《后汉书》
2.李斯是C国著名的政治家。
A.赵国B.楚国C.秦国D.韩国E.魏国
3.《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B。
A.客人B.客卿C.说客D.商人E.本国士大夫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D。域.(来)丕豹、
公孙支于晋
B.(娱)心意、说耳目者时.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
D.今逐客以(资)敌国
5.《谏逐客书》能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主线因素是D。
A.排比对偶连篇,文章气势雄浑B.论据充足,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要害
二、多项选择
1.《谏逐客书》的说服力来之于ABDE。
A.论点始终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
B.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鲜明
C.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
D.论据充足,事实胜于雄辩
E.语言铺陈排比,文章气势充沛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以下历史事实论证逐客是错误的ABCD。
A.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B.孝公用商鞅一一变法治国一一民盛国强
C.惠王用张仪一一四周扩张——以横破纵
D.昭王得范雎一一打击豪门一一强化集权
E.爱异国物,为客者逐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四君”指的是ACDE。
A.秦缪公B.秦始皇C.秦惠王D.秦昭王E.秦孝公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1.臣用吏议逐客,磔认为田矣。听说自认为错误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弓置,百姓乐用。因此强
3.西并巴蜀,北收上郡,申取汉中。往西往北往南
4.王者不却余度。抛弃民众
四、区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强
①至今治强。一一强大@强公室,杜私门。一增强,巩固以服MD诸侯亲服一
服从,听命
②服太阿之剑。一一佩戴
3.致
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一一获得,收罗@不积蹉步,无以致千里。一一到达
4.业公①传道受业解惑。一一学业邈)却来宾以业诸侯。一一做动词,帮助.....成就
功业
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有才干的士人而不重用他们,这就会使秦国没
有富强的基础,秦国也不会有强盛的威名。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来宾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
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来宾来成就诸侯,使天下之士离开秦国而不敢往
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武器借给敌人,把送给粮食盗贼”啊!
3.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
明其德。
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才干达成它的高大;黄河、大海不挑剔涓涓细流,所以才
干形成它的深广;统治者不拒绝百姓,所以才干显示他们的德行。
4.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那敲击瓦器,弹筝拍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快人听觉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
乐了。
5.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
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六、简答
1.《谏逐客书》中心论点是什么?(引用原文回答)
“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2.下面一段文字是课文最后一段。试从中找出能具体说明“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
粮”的逐客之弊的语句,用下划线标出来。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七、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③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④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来宾以业诸侯,使天下之
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逐客就是损害自己,帮助了敌国
2.这段文字可分儿个层次?概括每层的大意,并分析两层之间的关系。
分两个层次。第一层(1、2、3句):论证不却众庶、广招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
第二层(4句):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两层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是从正面论证纳客之利,第二层从反面论证逐客之弊,总体是对比的
关系。
3.第一层的三个句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①句用地要广、国要大、兵要强的道理来暗示人才要多多益善;第②句以泰山、河海
为比方,说明君王要广罗人才;第③句以古圣先贤为例说明只有广揽人才,才干无敌于天下。
八、作文(略)
《二月兰》
一、单项选择
1.《二月兰》是一篇B散文。
A.怀人散文B.回忆散文C.抒写现实的散文D.抒写历史的散文
2.在《二月兰》中,作者借二月兰的意象歌颂了亲情,更歌颂了B身上
特有的美好品质。
A.男性B.女性C.英雄人物D.普通人
二、多项选择
1.《二月兰》中作者提到的女性有ABCE。
A.老祖B.婉如C.杨莹D.延宗E.德华
2.《二月兰》中与二月兰有关的人和事有ABCDE。
A.老祖在二月兰旁的青草丛中挖养菜jB.婉如穿过二月兰的紫雾急忙
而去的身影
C.小保姆杨莹结缘二月兰JD.小猫虎子和咪咪嬉戏于二月兰中
E.季羡林被斗得鼻青脸肿时砖瓦缝里盛开的二月兰仿佛在嘲笑他
三、简答
1.作者为什么以“二月兰”为题?
“二月兰”是全文叙事抒情的线索,全文内容都是围绕着二月兰展开的。它串联起了作
者对人生的回忆;它凝聚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的思考。
2.文章中说“本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作者提及了二月兰
让他回忆了哪些琐事?
(1)①老祖在二月兰旁的青草丛中挖养菜;②婉如在二月兰的紫雾中急忙而去;③小猫虎
子和咪咪在二月兰丛里嬉戏;(2)“我”的遭遇以及老祖、德华、婉如和延宗等人对“我”
的安慰;(3)“我”成为“极可接触者”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3.阅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说一说季羡林先生从二月兰那里得出了如何的感悟?
历经了人世沉浮,体验了生命悲欢的作者从二月兰平凡却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虽处逆境
也能生长怒放,笑对春风的特点中找到了答案,即凡事顺其自然,逆境泰然处之,以豁达明
净的胸襟和安静从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沉浮,笑对世间的冷暖。
4.季羡林引用苏轼词《水调歌头》和陶渊明诗《神释》中的句子,其用意是什么?
要一切顺其自然,在逆境中不颓唐悲观,在顺境中也不得意骄矜,像二月兰那样“应当开
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这就是季老从东坡词和陶潜诗中得到的启示,也是
季老人生观的写照。
四、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大约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
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碰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
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奇妙。二月兰一“怒”,
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
佛变成紫色的了。
1.这段话重要写什么?
这段话重要是介绍二月兰
2.“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有什么深意?
作者表面上写二月兰,事实上是写人,写像二月兰同样的普通人顽强的生命力及其原始
的本能,寓示着作者本人及文中女性在险恶环境下的原始本能和顽强生命力量。
八、作文(略)
《兼葭》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楚辞》B.《乐府诗集》C.《离骚》D.《诗经》
2.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是C。
A.古诗源诗经B.古诗源楚辞C.诗经楚辞D.乐府诗经
二、多项选择
1.《兼葭》中的“伊人”可以理解为ABCDE。
A.恋人B.贤人C.抱负D.福地E.圣境
2.《兼葭》的艺术特色重要表现在ABC等方面。
A.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
B.旨在言外、连类无穷的象征格局
C.一唱三叹、层层推动的美感形式
D.精雕细刻、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E.深刻细致、鞭辟入微的心理描写
三、解释下列黑体词
1.兼葭萋萋,白露未晞。千
2.溯游丛之,宛在水中趣寻找小洲
四、默写并翻译《兼葭》
五、名词解释
《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名《诗》,或“诗三百”,
汉以后始称《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全书分风、雅、颂三类:“风”
有十五国风160篇,多为民歌;“雅”有《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赋、比、兴是《诗经》常
用的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诗经》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传
统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简答
《兼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伊人”;象征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七、作文(略)
《长恨歌》
一、单项选择
1.《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B
A.回眸一笑百媚生B.梨花一枝春带雨AC.雪肤花貌参差是D.芙蓉如面柳如眉
2.“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的修辞手法是D。
A.对比B.比方C.排比D.对偶
3.下列各项对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概括,不对的的一项是C。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溺爱在一身。(夸张)
B、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夸张、借代)
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比方、拟人)
D、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偶、比方)
二、多项选择
1.下列《长恨歌》中的诗句,属于融情入景的有ABCDE。AA.夜雨
闻铃肠断声B.耿耿星河欲曙天
C.秋雨梧桐叶落时D.春风桃李花开日
E.迟迟钟鼓初长夜
2.下列诗歌中构成对偶的有」D_______。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D.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E.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3.《长恨歌》中对“汉皇”语带抨击的有oABC。
A.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B.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C.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局限性
D.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E.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4.《长恨歌》中的重要人物有BC。
A.高力士B.李隆基C.杨玉环D.杨国忠E.陈玄礼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汉皇重色思颂国指绝色女子
2.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衣袖
四、简答
1.汉皇重色思倾国”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从内容上而言,它点明了唐玄宗的好色。从结构上而言,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构成了全诗大纲,既提醒了故事悲剧的因素,又唤起和统领全诗。
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
诗人以此作结,既点明题旨,回应开头,又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同时也
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
3.简要概括本诗刻画的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李隆基:既荒淫重色又对爱情真诚执著;杨玉环:美貌、忠贞。
4.试结合《长恨歌》第二部分对景物的描写,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和表达情感结合
起来的?
唐玄宗在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
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
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
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当有恬静的心境才干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长了内心的痛苦。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使感情更进一层。
五、阅读理解
读下列《长恨歌》的诗句,回答问题。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数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杨玉环曾经是唐玄宗儿子的妃子,为什么白居易要违反历史的真实说“杨家有女初长
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二手车评估师考试准备资料与答案
- 2024年小自考公共事业管理应试技巧及答案
- 2024年古代文学史论点探讨试题及答案
- 无领导讨论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新兴汽车产业对维修工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考试应试策略试题及答案
- 透视古代文学史考试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省考二手车售前检查标准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一年级考试的练习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考试实战演练指导试题及答案
- 医院品管圈(QCC)活动成果报告书-基于QFD 润心服务改善 ICU 患者及家属就医体验
- GB/T 16895.36-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 7-722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电动车供电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小学特色课程《口风琴课程》校本教材
- 人音版初中音乐 九年级上册 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 教学能力大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教案
- 钢格构柱组合式塔吊方案(专家认证)
- 工程结算单(样本)
- 康复治疗师考试历年真题附带答案
- 完整欠条范本
- 巴厘岛码头工程量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