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诵读活动中批评之声的冷静思考_第1页
对诵读活动中批评之声的冷静思考_第2页
对诵读活动中批评之声的冷静思考_第3页
对诵读活动中批评之声的冷静思考_第4页
对诵读活动中批评之声的冷静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经典诵读活动中批评之声的冷静思考

近日由于山东省教委发出“禁止中小学生全文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的通知,引起了社会对于当前在一些城市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关注。一些人对于经典诵读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一些人由于对于儒家经典的不了解提出了一些“外行”的指责,还有一些人由于长期的偏见提出了一些带有意气用事的斥责……不论其出发点如何,我们从事儒学普及工作的学者,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及时做出我们的回答。一、对于其中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对于经典诵读活动的批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其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的,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解决的办法,及时加以解决。第一,对当前经典诵读活动批评最多的是一些学校只是让学生背诵,不给学生讲解。如有的网友指出:“《弟子规》,《三字经》,学校里也是一带而过,老师读了一遍连意思都没有讲解。”还有网友指出:“儿子在学习班,每天除了背诵老师要求的古文,对很多知识并不了解,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国学厌倦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的问题,从台湾传来的“王财贵教学法”,其理念就是光背不讲。王教授认为儒家经典太多,小孩子一时很难搞清楚,不过利用他们年轻记忆力好,先背下来再说。以后等他们长大了,人生阅历丰富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显然这样的教学法效果如何,需要在较长的时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一些心急的家长提出异议也无可厚非。至于影响孩子们学习国学的兴趣,倒是值得努力推广、实践“王财贵教学法”的教师们思考。在我们生活的信息化时代,古时气定神闲,心平气静的学习环境不再,各种信息充斥着孩子的五官,时代是否还会给我们留下慢慢检验教学效果的机会呢?二是说到了当前儒学普及工作的软肋,当前学校中的这一代教师,都是在完全与传统文化隔绝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自己本身对于国学经典就是非常陌生的,古汉语都不过关,如何能够承担起科学、透彻、准确、生动地给学生讲解儒学经典的任务呢?由此说到了国学师资的培养问题,实在是当前经典诵读活动中的“关键”。第二,一些地方经典诵读活动过分注重形式,而对于内涵重视不够,反而引起了市民的反感。例如有人指出:“部分学校要求学生穿古装诵读《三字经》,有点走火入魔。”穿古装背诵《三字经》大约不会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能是在传统节日,要营造一种理解古人,与古人对话的文化氛围。但是如果这种形式变成了加重家长负担,束缚孩子天性,甚至只是为了应付领导视察的表演,那无疑是本末倒置了。第三,一些领导机关和学者、网友指出,经典诵读活动要注意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防止对现实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有人戏称,如果说没有糟粕,那么国学中大概只有一本《百家姓》了。不过平心而论,“精华与糟粕”只是一种形容性的描述,真正谈到如何选择,即使当代学术界也难于形成共识。如果不是在“权力语境”下,恐怕没有谁敢说已经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分清楚了。一个省教委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对于精华与糟粕的区分,其权威性也是值得怀疑的。与其因噎废食,等待某位权威把传统文化的精华、糟粕区分好了再学习(其实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不如坚持我们党相信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让教师和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区分精华与糟粕。那些新编的《三字经》《弟子规》已经不少了,又有几本流行起来了呢?二、对于其中的不解要多做宣传目前社会流行着许多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质疑,虽然言辞激烈,但是多属于根本不了解国学产生的误解。解除误会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大对于国学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国学,理解国学,热爱国学。从当前几次质疑中见到的误解有:第一,学了儒学的孩子没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社会。据《山东商报》记者说:某教授曾说:“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不知是否符合该教授的原意)。其实何止儒学,任何教育人民的道德伦理学说,如果单纯放到存在物质利益争夺的社会环境中,都是会吃亏的。雷锋当年不也被误认为“傻子”吗?难道我们不要学雷锋了?道德行为的本质,就是劝告人们为了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整体利益,牺牲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如果按照是否会吃亏的标准衡量,我们的社会只能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那些质问组织儒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人理直气壮地说:“现代社会的公民,要的是适应当代的规则,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挑战权威,学会利用规则进行利益博弈,这些,《三字经》《弟子规》中有吗?”谁也没有说读了儒家经典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我们的教育领域中教学生市场经济知识的内容还少吗?现在真正缺的,就是教人“吃亏”的学问,让我们牢记孟夫子的教诲:“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第二,某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说:“《弟子规》把以天下为己任、引导青少年做一个时代英才的道理完全取消了。”此说也值得商榷。《弟子规》只是儒家的蒙学读物,如果谁认为一本《弟子规》可以替代全部的儒家思想,那是别有用心。从古至今的学人都知道,经过蒙学启蒙,还要登堂入室,进一步探讨儒学的奥妙。在孔子、孟子的著作中,鼓励青年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语录比比皆是,这一点就不必引证了。如果按照必须万物必备的标准要求一本一千多字的蒙学读物,那么其中差的何止一点两点。更何况当今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从各种角度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的内容已经很多了,缺的恰恰是如《弟子规》那样教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事的教材。第三,用儒学不等于国学来否定诵读儒学经典。一位网友指责说:“《三字经》等不代表国学的内涵,儒家思想并不是国学的全部。……如果对国学的理解偏重于完全继承儒家的思想,那还有什么价值。”这位网友知道蒙学不等于儒学,儒学只是国学的一部分,也算是具备一些国学的常识了。但是他犯了一个重要的逻辑错误,以儒学不是国学全部为理由,指责学习儒学的蒙学没有意义。这就如同说苹果不是水果,所以吃苹果不等于吃水果一样,混淆了特殊与一般。儒学当然不是国学全部,《三字经》更不是儒学全部,但是任何人学习儒学,只能是从某一个部分开始,而《三字经》《弟子规》无疑是最好的入门书,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而且也被当代一些普及儒学的试点学校所证明。第四,不能用优秀的古代传统文化教育当代的青少年。有人指出:“教育今天的青少年,怎么能用300年前的老药方《弟子规》呢?用300多年前陈旧的行为准则来培养21世纪的青年学生,岂不可笑!”这一指责不仅否定了《弟子规》,可以说否定了一切传统文化,甚至是一切文化。300年前的方子不能用来治今天的病,那么200年前、100年前,甚至昨天的方子呢?如此推论,只能导致一种文化虚无主义的结论。其实社会与人体一样,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人的体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古代中医的验方今天依然见效。同理,古代社会的一些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环境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古代圣贤的一些经典仍然被今人看成解决社会问题的至宝。不然何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呢?三、对于其中的偏见要淡化处理在对待经典诵读活动的批评声中,还夹杂着一些刻毒的攻击和谩骂,对此我们要淡化处理,一笑了之,等待社会实践做出最终的裁决。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既有旧文化的破除,也有新文化的建设,既有西方文化的传入,也有传统文化的开新,人们的头脑面临着飞速旋转的思潮。一些思想观念上的是是非非,单纯用语言是不足以说明的,好在实践是最后的证人,时间会做出最公正的裁决。常见的极端之词有如下一些:第一,谩骂。如今的互联网,人人可以发表言论,不需要经过“把关人”的选择。一些人在社会上有怨气,便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发泄到互联网上,不加任何修饰,难免胡搅蛮缠、污言秽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搞教育学的教授,著文题目就叫《狗日的国学》,认为:“我对所谓的‘国学’素来是抱不以为然的态度的。”大人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自然另当别论,而一些网友也学做大人物的样子,对国学教育口诛笔伐,则难免流露出一副市井的模样,让人对互联网上的言论望而却步。第二,用一些陈旧的观念看待儒学。中国近代经历了“五四运动”“文化革命”“批林批孔”,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涂抹了太多的污泥浊水。改革开放虽然结束了文革的政治灾难,但是并没有对长期流行的极左文化进行彻底的清算。对于几代人来说,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文化再启蒙,他们依然会抱着“彻底决裂”“破四旧”式的思维方式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例如有人认为:“经史子集作品里有太多封建时代的思想,不一定适用现在的学生,思想有很大局限性。”“教育今天的青少年,怎么能用300年前的老药方《弟子规》呢?”这是典型的线性历史观的反应,认为人类的历史只是单线的发展进程,历史的发展如同狗熊掰棒子,只能是不断的弃旧图新。但是须知,如果没有人类的文化积累,社会的进步又从何而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之否定、螺旋式发展的原理,他们早就忘光了。至于当代哲学中的“诠释学”、“轴心时期”理论等等,他们更是闻所未闻。因此他们抱着“文革”式的新旧观看待传统文化,只能说我们这些哲学工作者没有尽到责任。第三,意气用事的刻意挑剔。有人拿出《三字经》《弟子规》中某些言论,试图证明古代蒙学今天已经完全不适用了。例如《弟子规》讲到子女为父母尽孝道,“亲有疾,药先尝”,便是最常被用来证明传统文化过时的证据。父母吃的药,子女怎么能尝一尝呢?药能随便乱尝吗?如此指责只能证明指责者用偏见代替了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