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情感现状与教学建议_第1页
小学生习作情感现状与教学建议_第2页
小学生习作情感现状与教学建议_第3页
小学生习作情感现状与教学建议_第4页
小学生习作情感现状与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习作情感现状与教学建议

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关注学生需要意识是新课改习作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今课改已历时8年,小学生习作情感态度处于什么状态呢?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如何,是否意识到写作的必要性?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于2007年4月至2007年11月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苏、鲁、皖三省千余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农村、城市各占一半),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涉及习作情感、内容、表达、修改等几个方面。本文着重分析习作情感现状,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一、现状分析关于小学生习作情感,我们主要从兴趣和动机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认为,目前小学生习作情感现状可以概括如下:1.感兴趣者数量占优关于习作“兴趣”,我们从“很喜欢”“喜欢”“一般”和“不喜欢”四个子项展开调查,要求学生在选择相应子项的同时说明理由。调查显示:9.2%的学生很喜欢,38.1%的学生喜欢,33.5%的学生不喜欢,另有18.2%的学生选择一般。显然,喜欢习作的人数多于怕写的人数,学生习作兴趣从整体上看是积极的、令人鼓舞的。2.自我表达意识萌发关于习作“动机”,我们从自我表达需求(为了满足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技能操练需求(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功利驱动(为了获得教师表扬或发表)和外力驱使(在教师和家长的强压下写作)这四个维度展开调查。数据显示:33.4%的学生开始意识到写作是自我倾吐或与人交流的需要,而不只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或出于应试的考虑。3.畏难情绪依然普遍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仍有33.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习作,怕写作文,有的甚至表现出了很强的厌恶情绪。在这些害怕习作的学生眼中,习作不是“一吐为快”自由而作的成果,而是“奉命被逼”、痛苦而诉的苦果。此外选择“一般”的学生亦流露出一定的畏难情绪,其陈述的缘由暗示了他们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们认识到习作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高分作文更是自己语文水平提升的表现;另一方面缺乏内心表达需求的认同,缺乏内在兴趣驱动,对习作只能是在理智上认可,却不能在情感上完全接受。所以,才有很多学生嘴上说得振振有词,可对习作还是喜欢不起来。二、问题透视1.指导的空洞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这一学段的习作教学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力求指导学生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然而,老师们在把这一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时,却很难给出具体、有效、富有个性化的指导策略,大而空的要求往往令学生茫然无措,习作兴趣也在逐渐丧失。2.操练的机械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95%的学生反映平时习作都有明确的字数要求,一般在400~500字左右;有5%的学生每天要完成一篇习作,32%的学生每2~3天完成一篇,62%的学生每周完成一篇习作。这样习作就成了疲于应付的苦差事。3.认识的模糊化不少学生对习作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知。41.8%的学生认为习作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它只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甚至有学生觉得习作是浪费时间的事,是想成为专业作家的人才需要练习的。21.1%的学生几乎是在老师、家长的高压下进行习作练习的。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习作是毫无趣味的事,更不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需求的体现。三、教学建议事实上,习作兴趣和习作动机是相关的(表略)。调查结果表明:习作兴趣与实现自我表达、交流这一动机呈正相关:学生越是感到习作能满足自我倾吐的需要,就越喜欢习作。鉴于此,我们认为,要想让学生习作兴趣高昂、乐于表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写作需求心理,激活他们心中想要表达的强烈欲望,让习作满足他们自我表达的需求。对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创设情境:关注体验需求传统习作教学经常遭人诟病的一点是:习作内容远离学生当下的生活,主要是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这样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习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习作教学应力求将学生的经验世界激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在亲历亲为中涌动表达的激情。苏教版教材编写时就很注重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体验感悟的平台。如四年级下册《习作7》安排了这样的体验活动:当一回盲人、聋哑人,当一天老师或当一回家,参加一次文体活动或社区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六年级上册《习作2》则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件事:看着爸爸妈妈的眼睛认真地说一声“我爱你”,并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亲情,有感而发地去记事抒怀,而不至于搜肠刮肚地去想象虚构。当然,要使创设的活动实现学生表达与成长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性的教育智慧,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爆学生的表达之欲。例如:苏州娄葑第一中心小学的金萍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下册《习作7》时,创设了“饼干咬画”这一活动情境,点燃了学生的习作激情。其教学设计如下:环节一:呈现一幅用饼干咬出来的画,让学生看画创编故事。(别开生面的形式,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燃起了孩子的参与欲望。)环节二:小组合作制作饼干画。师:想不想创作自己的饼干画?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合作创作一幅饼干画,用嘴咬图案,手可以辅助,咬好后给饼干画起个名,时间是三分钟。(学生一边咬图案,一边品饼干,整个身心融入创作过程,不时有学生爆出开心的大笑。)环节三:创编故事。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你的作品。(学生创作如《美丽的海底世界》《我们心连心》等画,并用创造性的语言解说。既训练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发挥了想象力。)环节四:采访互动,畅谈活动的感受。师:请同学们说说,刚才你是怎么咬出图案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你是怎么咬成功的?失败时又有什么感受?你的伙伴或其他小组同学有什么有趣的表现?环节五:进行书面写作。师:请同学们将今天这次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写的过程中,尽量有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2.开放话题:关注自主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是有差异的。从表达方式看,有的长于记叙,有的喜欢抒情,有的善于描写,有的则工于议论。从习作形式看,有的富于幻想,喜欢创作童话与科幻小品,有的关注现实,偏爱写人记事描景状物。从习作风格看,有的擅长写意,有的偏好写实。这种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叙事方式在写作中均应获得相应的重视,不应该整齐划一地去要求学生在同样的内容情境或话语模式下展开叙述。因此,习作内容要有开放性,习作命题要有可选性,便于让学生在各自擅长的语境中实现多元智能的最优化凸显。鉴于此,编写教材时我们力求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空间。如五年级上册《习作5》开放内容选择的空间,提供给学生四幅表情图,代表喜怒哀乐四种心境感受,要求学生就其中一幅图展开联想,畅谈自己的所想所感;《习作7》侧重表达方式的自主建构,提供《我喜欢的一篇课文》《冬天》《有趣的一次实验》《盼春节》等系列题目,可以写景记事,可以阐述理由抒发心情,可以描写活动再现场景,可以袒露心迹等等,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更在表达方式上不拘一格。不过,教材是普适性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发易于感知体验的话题,引发学生表达激情的勃发。南通海门实验学校的吴勇老师以“文化”为切入点,以自然文化(山水风光、季节变迁)、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时尚文化、地域文化(乡情乡韵)、公益文化等为主题开展作文教学。这些话题贴近生活,内容多样,便于学生写身边之景,绘身边之俗,描一时之时尚,摹一地之情韵。有的教师还围绕“名字”“家族史”“班史”“环保”等内容展开话题设计。显然,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表达空间,让学生在更加自由广袤的心灵遨游中,以自己熟悉的叙事方式完成习作。3.肯定自我:关注价值实现需求要让学生乐于表达,首先要让他感受到表达、习作的快乐,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感。这是习作兴趣得以持久、实现外在兴趣向深层情感转化的重要条件。那么,在小学生的习作教学中,如何帮助他们满足这种需要,让他们乐于表达?实践中,老师想了很多办法:积极创办校刊校报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其中的有之,鼓励学生向各种报刊杂志投稿的有之,鼓励学生创建个人博客为习作激情飞扬提供展示舞台的有之。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高子阳老师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高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写“书”——一本自己的书,即把全班学生每一次的习作练习成品装订成书,从内容到装帧,力求与正式的出版物相似。书中除了学生的作品,还有老师为每个学生写的评语,记录老师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品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