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绪论1.1我国马路概况进入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马路交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马路建设成就辉煌,令人激昂。2010年底,全国马路总里程达395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近49倍。路面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也得到很大提高。高速马路建设突飞猛进万公里,随着中国2009年新修通了4719公里的高速马路,到2009年底,中国高速马路的通车总里程达6.5万公里。中国创建了世界高速马路发展的奇迹。而在20多年前,中国的高速马路连一米都没有。路网整体水平和马路通过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国道主干线,实施西部开发大通道工程,重点加强沟通东中西三大地带、纵贯区域南北、通江达海、连接周边国家,的马路大通道建设。使西部地区马路交通的发展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须要,基本形成区域干线马路网络,实施干线路网改造工程,使省会(区、市)到地州的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地(州)到县的马路达到三级标准。实施以硬化路面、提高抗灾实力为主的农村马路工程,使县到乡的马路基本达到四级以上标准,乡以下马路能够满意通机动车的要求,回顾我国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特别薄弱,我国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须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马路,等外马路占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不志向。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因此,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依据道路的运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马路技术等级,依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我国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1.2路途概况该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属亚热带潮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17℃,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5℃。年平均降雨量1034mm,年平均雾日50天,平均风速3.15m/s。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Ⅳ度。山坡地段上覆1~3m粘土表层,下为粉砂质泥岩及砂页岩,呈互层状产出;水田段淤泥0.3m,其下2~5.材料供应:沿线旁边可采集到砂、碎石、块石、片石、条石,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石灰、煤渣等主要材料可依据支配须要供应。1.3设计任务本次设计任务主要包括: 路途设计:纸上定线,进行方案比较,进行路途平面设计,进行路途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完成1km路基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及路基排水设计,结构设计,边坡设计。路面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小桥涵设计:结合自身设计,完成一项涵洞设计。1.4马路等级和设计指标马路依据交通量及其运用功能、性质分为五个等级:高速马路、高速马路、二级马路、三级马路和四级马路。高速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限制出入的马路。一级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限制出入的马路。二级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以上,专供汽车行驶的马路。三级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以上的马路。四级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依据交通量计算确定马路等级:已知资料:交通资料:据调查,近期(起始年)交通组成及数量如下:小汽车:2300辆/日(年平均,下同)载重汽车:1200辆/日其中:解放CA10B800辆/日黄河JN15050辆/日东风EQ14080辆/日依士兹TD50200辆/日黄河JN162A70辆/日预料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5%。依据表1-1计算交通量:初始年交通量:=2300×1.0+800×1.5+50×2.0+80×1.5+200×2.0+70×2.0=4260辆/日表1-1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7t的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7t~≤14t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14t的货车确定马路等级:假设该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4260×(1+5.0%)=8434.5辆/日交通量在5000~15000之间,所以所选路段为二级马路路途设计起讫点及设计高程:起点坐标N-2907.91702E-3076.7482起点高程127.00终点坐标N-1894.29988E-7879.93192终点高程117.77421.5主要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的二级马路设计标准由«规范»查得,现列表表1-2主要设计指标规范标准二级马路设计速度(km/h)60路基宽度(m)一般值10最小值8.5车道宽度(m)3.75路肩宽度(m)右侧硬路肩一般值0.75最小值0.25土路肩一般值0.75最小值0.5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200极限值125最大纵坡(%)6最小坡长(m)150最大坡长(m)3%12004%10005%8006%600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形一般值2000极限值1400凹形一般值1500极限值1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50停车视距(m)75会车视距(m)150超车视距(m)350第2章平面设计2.1选线2.1.1选线的基本原则:(1)路途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需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深化、细致的探讨、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途方案。(3)路途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纳较高的技术标准。(4)选线应留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协作,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5)要留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四周环境相协调。(6)选线时留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化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7)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2.1.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依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详细走向和总体布局,详细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途的平面布置下来。(1)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途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需通过的据点间找寻可能通过的路途带。详细的在方案比选中体现。路途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的路途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需考虑的因素。(2)逐段支配在路途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平坦与困难程度不同,可分别实行现场干脆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限制点,然后从这些限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殊是那些限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长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途的转角点。(3)详细定线在逐点支配的小限制点间,依据技术标准的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完成。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地形的状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连接与平、纵、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协调。2.2路途方案比选说明如有路途局部方案,应分别进行定线设计,经论证比较定出举荐方案,路途方案比较选择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路途长度;(2)平、纵面线形指标的凹凸及协作状况;(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路基土石工程数量,桥梁涵洞工程数量);(5)造价等。结合本地形图详细状况,本次毕业设计只做了两条路途的比选,且不做定量的比较,做定性的比选。从起点到终点较合理的走向比较一样,两个方案的后一段走向是一样的,前一段从JD1到JD4,依据地形分析如下:从起点动身,必需连续反向绕过山丘,然后是一条长直线,所以对前一段是线形指标要求较高。所选方案与另外一局部比选方案相比,虽然满意平面线形指标相对更难,但可满意要求。而且可以使后面一段长直线基本沿着垭口的方向延长,土石方工程量大大减小,有利于环境爱护。比选方案土石方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与地形也不太协调。故选定此方案。2.3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平面设计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四周环境相协调。(2)除满意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意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匀称的速度行驶,应留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4)应避开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限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当然三个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线形。在做这次设计中主要用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1)基本形曲线几何元素及其公式: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依次组合而成的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更的曲线。依据《标准》,本二级马路应设置缓和曲线。它的曲率连续变更,便于车辆遵循;旅客感觉舒适;行车更加稳定;增加线形美观等功能。设计是要留意和圆曲线相协调、协作,在线形组合和线形美观上产生良好的行车和视觉效果,宜将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1:2:1。这一点特别的重要,在刚起先做设计的时候就没有特殊留意这个问题,设计出来的路途不太协调,美观,比例失调,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了不足之处,经过改正后,线形既美观又流畅,已经到达了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还要留意一下缓和曲线长度确定除应满意最小,外还要考虑超高和加宽的要求,所选择的缓和曲线长度还应大于或等于超高缓和段和加宽缓和段的长度要求。1)平曲线主要参数的规定如表2-1表2-1平曲线参数表序号名称取值说明1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在一般状况下应尽量运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曲线半径(规范规定,原曲线半径不宜超过10000m),只有在地形条件限制时采纳。2平曲线极限半径125m只有当地形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严格限制时方可采纳。3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0m路拱=2%4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300m9s行程计5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100m6s行程计6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6V360m依据实际工程阅历在山区工程可以在一般困难地区保证4V=240m,在工程特别艰难困难处可以采纳3V=180m。但在采纳低值时应避开在直线上设置凹形竖曲线7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2V120m依据实际工程阅历山区马路此指标比较简洁满意。8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3秒行程。9最大超高8%越岭段纵坡较大将最大超高值由8%减小至6%可以减小合成坡度,保证车辆在雨天,冰雪天气的行车平安。10超高渐变率1/125边线,线性超高11原曲线加宽第三类线性加宽12会车视距150m两倍停车视距2)设计的线形大致如图2-1所示:图2-1路途设计图交点间距计算公式为 (2.1)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为 (2.2)=1\*GB3①由图2-1计算出起点、交点、终点的坐标如下:QD:(2907.91702,3076.7482)JD1:(3064.81757,3294.05647)JD2:(2984.96746,3591.97749)JD3:(3165.01981,3939.21752)JD4:(2692.13525,4750.03193)JD5:(2652.84706,5295.26923)JD6:(2088.2566, 6304.43991)JD7:(2153.00171,7267.76754)ZD:(1894.29988,7879.93192)=2\*GB3②路途长、方位角计算示例=1\*alphabetica.0-1段D0-1=方位角=2\*alphabeticb.1-2段D1-2=方位角=4\*alphabeticd.转角计算(2)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公式1)在简洁的圆曲线和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段回旋曲线,即构成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如图2-2。其要素计算公式如下:(2.3)(2.4)(2.5)(2.6)(2.7)(2.8)(2.9)(2.10)图2-2按回旋曲线敷设缓和曲线式中:——总切线长,();——总曲线长,();——外距,();——校正数,();——主曲线半径,();——路途转角,(°);——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缓和曲线切线增值,();——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2)主点桩号计算(2.11)(2.12)(2.13)(2.14)(2.15)(2.16)2.4路途曲线要素计算路途简介该二级马路,依据路途选线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路途基本状况如下:全长:5152.533交点:7个交点桩号:K0+268.031,K0+557.822,K0+939.808,K1+842.743,K2+384.251,K3+536.709,K4+493.460半径:280,230.5,359.5,600,500,500,600缓和曲线长度(前后缓长一样):85,85,120,100,100,100,100曲线要素JD1:K0+268.031设=280m,=85m,=则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1:K0+268.031ZH=JD-T=K0+268.031-176.031=K0+92HY=ZH+=K0+92+85=K0+177YH=HY+(L-2)=K0+177+(333.42-285)=K0+340.42HZ=YH+=K0+340.42+85=K0+425.42QZ=HZ-L/2=K0+425.42-333.42/2=K0+258.71校核:JD=QZ+J/2=K0+258.71+18.645/2=K0+268.03交点校核无误。其它6个交点的计算结果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各交点的圆曲线长度为163.4,85.6,241.7,173.6,119.1,188.6,180.2,而缓和曲线长度(前后缓长一样)为85,85,120,100,100,100,100,所以可知,本设计的5条基本曲线和2条S形曲线的圆曲线与缓和曲线长度都满意规范规定要求。第3章纵断面设计3.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及方法二级马路纵断面设计的总原则纵断面的设计标准规定如下:(1)二级马路的最大坡度为6%,长路堑以及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采纳不小于0.3%的纵坡,当采纳平坡(0%)或小于0.5%的纵坡时路基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2)二级马路最小坡长为150m(3)坡长限制:纵坡坡度≥3%,最大坡长不大于1200m纵坡坡度≥4%,最大坡长不大于1000m纵坡坡度≥5%,最大坡长不大于800m纵坡坡度≥6%,最大坡长不大于600m(4)满意视觉须要罪行竖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为4000、8000m,凹形竖曲线为6000(5)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2000,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1500m(6)竖曲线最小长度为50m(7)最大合成坡度9.0%,最小合成坡度为0.5%,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纵断面的设计原则(1)纵面线形与地形相结合,视觉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开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2)应避开出现能望见近处很远处而看不见凹处的线形。(3)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应避开采纳陡坡。(4)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匀称平缓,丘陵地形的纵坡应避开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5)计算行车速度≥60KM(6)平纵协作的视觉应在视觉是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7)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8)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略大于竖曲线。(9)平纵面线形组合视觉应留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协作与协调。(10)在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平、纵线形设计应避开的组合(1)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2)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3)避开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满意“标准”中有关纵坡的规定要求。(2)纵坡应尽量平缓,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并应尽量避开标准中的极限值,对一般马路,应留意考虑运输,农业机械等方面的要求。(3)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等状况,并依据须要实行适当的技术措施,并保证马路的稳定和畅通。(4)尽量削减土石方和其它工程数量,以降低工程数量。3.1.5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留意问题1、纵断面设计方法和步骤(1)打算工作。探讨《标准》规定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和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规定,同时应收集和熟识有关资料,并领悟设计意图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2)标注限制点。限制点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高程限制点。如路途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梁,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限制高程以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途必需通过的高程限制点等。山区道路还依据路基填挖平衡关系限制路中心填挖值的高程点,称为“经济点”。(3)试坡。在已标定的“限制点”、“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依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形起伏变更,本着以“限制点”为依据,照看多数“竞技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和取值,试定出一些直线坡。(4)调整。将所定坡度与选线时的坡度进行支配比较,二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较大差异应全面分析,权衡利弊,确定取舍。(5)核对。选择有限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挡土墙、重要桥涵以及其他重要限制点等,在纵断面图上干脆读出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用“模板”在横断面图上戴“帽子”检查是否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量过大、桥梁过高或过低、涵洞过长等状况,若有问题应当刚好调整纵坡。(6)定坡。经调整核实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边坡点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7)设置竖曲线。拉坡时已考虑平纵组合问题,此部依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2、纵坡设计应留意的问题(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破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留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始点应设置在桥头10m以外。(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开在小桥涵处出现驼峰式纵坡。(4)留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5)拉破时如受限制点或经济点制约,导致纵坡起伏过大,或土石方工程量过大,经调整仍难以解决时,可用纸上移线的方法修改原定纵坡线。(6)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平缓,避开产生突变。3.1.6本路段设计结合以上原则,对路段进行实际设计,本路段最大纵坡坡度为-1.877%,最小纵坡坡度为0.634%。本路段共设4个变坡点。3.2纵断面设计计算示例设计标高计算公式坡线标高=变坡点标高+……………3.1或坡线标高=变坡点标高-……………3.2式中:x——计算点到变坡点的距离,m;i——坡线的纵坡,%;升坡段取正,降坡段取负。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L=,T=,E=…3.3式中ω——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以小数计。R——竖曲线半径,m;L——竖曲线的曲线长,m;T——竖曲线的切线长,m;E——竖曲线的外距,m;3.2.3竖曲线要素的计算:(示例)以变坡点1为例,变坡点桩号为K1+340,高程为135.4929m,i1=0.634%,i2=-0.660%,竖曲线半径R=10000m。各变坡点竖曲线要素计算过程如下:ω=i2-i1=-0.660%-0.634%=-1.294%,为凸形L=Rω=10000×1.294%=129.4mT=L/2=64.7mE===0.2093m设计高程的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1+340)-64.7=k1+275.3竖曲线起点高程=135.49-64.70.634%=135.08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1+340)+64.7=k1+404.7竖曲线终点高程=135.49+64.7×(-0.660%)=135.06m本方案的设计速度为60km/h,有4处设有竖曲线,其中有两个个是凸形竖曲线。依次为:桩号K1+340,半径R=10000m,曲线长L=129.372m;桩号K2+890,半径R=10000m,曲线长L=328.719m;比照表3.1,发觉选取的竖曲线满意规范的要求。另外的两个的竖曲线是凹形的,依次为:桩号K1+840,半径R=12000m,曲线长L=248.381m;桩号K4+010,半径R=12000m,曲线长L=136.778m;桩号K2+380.000,半径R=6400m,曲线长L=139.170m;同理,比照表3.2发觉选取的竖曲线也满意规范的要求。
第4章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的。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等设施构成的。4.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1)设计应依据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运用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细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等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纳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还应结合路途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对于地形陡峭、有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途位置及设置防护工程等进行比较,以削减工程数量,保证路基稳定。(4)沿河及受水浸水淹路段,应留意路基不被洪水沉没或冲垮。(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纳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行换填并压实,使路面具有肯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6)路基设计还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及环境爱护等的须要马路是一带状结构物,垂直于路中心线方向上的剖面叫横断面,这个剖面的图形叫横断面。4.2横断面设计综述4.2.1横坡的确定(1)路拱坡度依据规范二级马路的应采纳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心向两侧倾斜,不小于1.5%。(2)路肩坡度直线路段的硬路肩,应设置向外倾斜的横坡。曲线外侧的路肩横坡方向及其坡度值:表4-1路肩横坡方向及其坡度表行车道超高值(%)2、3、4、56、78、9、10曲线外侧路肩横坡方向向外侧倾斜向内侧倾斜向内侧倾斜曲线外侧路肩坡度值(%)-2-1与行车道行坡相同4.3弯道的超高与加宽平曲线的加宽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轮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平安。一般汽车的加宽值可由几何关系得到:b=R–(R1+B)(4.1)而故上述其次项以后的值很小,可省略不计,故一条车道的加宽:(4.2)式中: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R————圆曲线半径(m)对于有N个车道的行车道:(4.3)半挂车的加宽值由几何关系求得:(4.4)(4.5)式中:————牵引车的加宽值;————拖车的加宽值;————牵引车保险杠至其次轴的距离(m);————其次轴至拖车最终轴的距离(m);由于,而与R相比甚微,可取=R,于是半挂车的加宽值:(4.6)令=,上式照旧纳成为式:(4.7)加宽过渡对于R>250m的圆曲线,由于其加宽值甚小,可以不加宽。有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各级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为了使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加宽的宽度,需设置加宽缓和段。在加宽缓和段上,路面具有渐渐变更的宽度。加宽过渡的设置依据道路性质和等级可采纳不同的方法。二级马路设计中采纳比例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渐渐加宽,加宽缓和段内随意点的加宽值:(4.8)式中:————随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L————加宽缓和段长(m);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m)。对JD2的R=230.532m,路面加宽为0.8m,总加宽长度255.646m曲线的超高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在曲线上的稳定性与舒适性。采纳的最大超高6%。二级马路无中间分隔带因此选择绕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的超高的过渡方式。如图4-1所示。图4-1绕内侧边缘旋转超高缓和段长度:取50m。式中:--------超高缓和段长度;-------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宽度,m;--------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之间的相对坡度,其值为1/125。横断面上的超高值的计算:双坡阶段(x≤x0)旋转阶段(x≥x0);;;。全面超高阶段;;。4.4土石方的计算及处理4.4.1土石方数量计算用棱台法结合几何图形法算得路基填挖方数量,填挖方分别计算,填方扣除路面结构层厚度,挖方不扣除。得到每个桩号断面的填挖土石方量。依据两桩号里程差及断面面积,按平均断面法算得两桩号间的土石方数量。填挖部分分别计算,算得后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计算结果见土石方Excel表。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两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A1+A2)L/2(4-4)式中:V——体积,即土石方数量();A1、A2——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L——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此法计算简易,较为常用,一般称之为“平均断面法”。土石方数量计算应留意的问题:(1)填挖方数量分别计算,(填挖方面积分别计算);(2)土石方应分别计算,(土石面积分别计算);(3)换土、挖淤泥或挖台阶等部分应计算挖方工程量,同时还应计算填方工程量;(4)路基填、挖方数量中应考虑路面所占的体积,(填方扣除、挖方增加);(5)路基土石方数量中应扣除大中桥所占的体积,小桥及涵洞可不予考虑。4.4.2路基土石方调配土石方调配的目的是为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通过调协作理地解决各路段土石方平衡与利用问题,使从路堑挖出的土石方,在经济合理的调运条件下移挖作填,达到填方有所“取”,挖方有所“用”,避开不必要的路外借土和弃上,以削减占用耕地和降低马路造价。填方土源:旁边挖方利用借土挖方去向:调往旁边填方弃土1、土石方调配原则:(1)就近利用,以削减运量:在半填半挖断面中,应首先考虑在本路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再作纵向调配,以削减总的运输量。(2)不跨沟调运: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调运。(3)高向低调运:应留意施工的可能与便利,尽可能避开和削减上坡运土;位于山坡上的回头曲线段优先考虑上线向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4)经济合理性:应进行远运利用与旁边借土的经济比较(移挖作填与借土费用的比较)。远运利用的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等借土费用:开挖费用、占地及青苗补偿费用、弃土占地及运费为使调协作理,必需依据地形状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当然要考虑经济运距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弃方或借方占地,赔偿青苗损失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等。有时移挖作填虽然运距超出一些:运输费用可能稍高一些,但如能少占地,少影响农业生产,这样,对整体来说也未必是不经济的。(5)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依据工程须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6)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议,妥当处理。借土应结合地形、农田规划等选择借土地点,并综合考虑借土还田,整地造田等措施。弃土应不占或少占耕地,在可能条件下宜将弃土平整为可耕地,防止乱弃乱堆,或堵塞河流,损坏农田。2、土石方调配方法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及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等,目前生产上多采纳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该法不需绘制累积曲线图与调配图,干脆可在土石方表上进行调配,其优点是方法简捷,调配清楚,精度符合要求。该表也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详细调配步骤是:(1)土石方调配是在土石方数量计算与复核完毕的基础上进行的,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运输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大沟等注在表旁,供调配时参考。(2)弄清各桩号间路基填挖方状况并作横向平衡,明确利用、填缺与挖余数量。(3)在作纵向调配前,应依据施工方法及可能实行的运输方式定出合理的经济运距,供土石方调配时参考。(4)依据填缺挖余分布状况,结合路途纵坡和自然条件,本着技术经济和支农的原则,详细拟定调配方案。方法是逐桩逐段地将毗邻路段的挖余就近纵向调运到填缺内加以利用,并把详细调运方向和数量用箭头标明在纵向利用调配栏中。(5)经过纵向调配,假如仍有填缺或挖余,则应会同当地政府协商确定借土或弃土地点,然后将借土或弃土的数量和运距分别填注到借方或废方栏内。(6)土石方调配后,应按下式进行复核检查:横向调运十纵向调运十借方=填方横向调运十纵向调运十弃方=挖方挖方十借方=填方十弃方以上检查一般是逐页进行复核的,如有跨页调配,须将其数量考虑在内,通过复核可以发觉调配与计算过程有无错误,经核证无误后,即可分别计算计价上石方数量、运量和运距等,为编制施工预算供应上石方工程数量。计算经济运距,进行土石方员运纵向调配。应尽可能在本桩位内移挖做填,以削减废方和借方。运用经济运距,综合考虑施工方法,运输条件和地形状况等因素。调配土石方应考虑桥涵位置,一般不做跨沟调配。考虑地形状况,不宜往上坡方向调运。运用以上原则,在做完填挖方数量、本桩利用、填缺、挖余后,进行纵向调配。把每公里合计、填挖方数量、利用方、弃方数量填入《每公里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最大运距500m。土石方计算数据见附录表SIV-13土石方计算。3、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1)经济运距填方用土来源,一是路上纵向调运,二是就近路外借土。一般状况调运路堑挖方来填筑距离较近的路堤还是比较经济的。但如调运的距离过长,以致运价超过了在填方旁边借土所需的费用时,移挖作填就不如在路堤旁边就地借土经济。因此,实行“调”还是“借”有个限度距离问题,这个限度距离即所谓“经济运距”,其值按下式计算:经济运距L经=B/T+L免式中:B——借土单价(元/m3);T——远运运费单价(元/m3·km);L免——免费运距(km)。由上可知,经济运距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限界,当调运距离小于经济运距时,实行纵向调运是经济的,反之,则可考虑就近借土。(2)平均运距土方调配的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在路途工程中为简化计算起见,这个距离可简洁地按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计算,称平均运距。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应按其超运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3)运量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单位:·km在生产中,工程定额是将平均运距每10m划为一个运输单位,称之为“级”,20m为两个运输单位,称为二级,余类推,在土方计算表内可用符号①、②表示,不足10m时,仍按一级计算或四舍五入。于是:总运量=调配(土石方)方数×n式中:n——平均运距单位(级),其值为:n=(L-L免)/A其中:L——平均运距;L免——免费运距。在土石方调配中,全部挖方无论是“弃”或“调”,都应予以计价。但对于填方则不然,要依据用土来源来确定是否计价。假如是路外借土,那当然要计价,倘如是移挖作填调配利用,则不应再计价,否则形成双重计价。因此计价土石方必需通过土石方调配表来确定其数量为: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十借方数量一般工程上所说的土石方总量,事实上是指计价土石方数量。一条马路的土石方总量,一般包括路基工程、排水工程、临时工程、小桥涵工程等项目的土石方数量。对于独立大、中桥梁、长隧道的土石方工程数量应另外计算。详细计算及调配见附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第5章路基设计5.1路基横断面布置由横断面设计,查《标准》可知,二级马路路基宽度为10m,其中路面跨度为7.00m,无须设置中心分隔带,硬路肩宽度为0.75×2=1.5m,土路肩宽度为0.75×2=1.5m。;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图5-1马路路基宽度示意图5.2路基边坡由横断面设计查《马路路基设计规范》可知,当二级马路路基边坡小于8m时,采纳1:1.5的坡度,当路基边坡大于8m时采纳1:1.75,当路堑开挖有些路段大于15米,由规范采纳1:0.5与1:0.75的边坡相结合。表5-1路基压实度填挖类别路面以下深度(m)路基压实度二级马路零填即挖方0~0.300.30~0.80≥95填方0~0.300.30~0.800.80~1.501.50以下≥95≥95≥94≥925.3路基压实标准路基压实采纳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如表5-1:5.4路基填料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基底部,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采纳同类填料。细粒土做填料,当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实行晾晒或掺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填料,应优先选用内摩檫角值较大的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填筑。5.5路床处理(1)路床土质应匀称、密实、强度高,上路床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需实行晾晒,掺石灰等技术措施。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坡度一样。(2)挖方地段的路床为岩石或土基良好时,可干脆利用作为路床,并应整平,碾压密实。地质条件不良或土质松散,渗水,湿软,强度低时,应实行防水,排水措施或掺石灰处理或换填渗水性土等措施,处理深度可视详细状况确定。(3)填方路基的基底,应视不同状况分别予以处理基底土密实,地面横坡缓于1:2.5时,路基可干脆填筑在自然地面上,地表有树根草皮或腐殖土土应予以处理深除。当陡于1:2.5时,地面须挖成阶梯式,梯宽2.0m,并做2%的反坡。路堤基底范围内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实行拦截,引排等措施,或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水稻田,湖塘等地段的路基,应视详细状况实行排水、清淤、晾晒、换填、掺灰及其它加固措施进行处理,当为软土地基说,应按特殊路基处理。5.6路基防护(1)路基填土高度H<3m时,采纳草坪网布被防护,为防止雨水,对土路肩边缘及护坡道的冲刷,草坪网布被在土路肩上铺入土路肩25cm,在护坡道上铺到边沟内侧为止。而对于高等级道路,则采纳菱形空心混凝土预制块防护,本段马路采纳菱形空心混凝土预制块。(2)路基填土高度H>3m时,采纳浆砌片石衬砌拱防护,当3≤H≤4m时,设置单层衬砌拱,当4<H≤6m时,设置双层衬砌拱,拱内铺设草坪网布被为保证路面水或坡面水不冲刷护坡道,相应于衬砌拱拱柱部分的护坡道也做铺砌,并设置20号混凝土预制块至边沟内侧。20号混凝土预制块的规格分为两种,拱柱及护脚采纳5cm×30cm×50cm的长方体预制块,拱圈部分采纳5cm×30cm×65cm的弧形预制块(圆心角30度,内径125cm,外径130cm),预制块间用7.5号砌浆灌注。(3)路途经过河塘地段时,采纳浆砌片石满铺防护,并设置勺形基础,浆砌片石护坡厚30cm,下设10cm砂垫层,基础埋深60cm,底宽80cm,个别小的河塘全部填土。(4)路堑路段边坡为1:0.5,按规范采纳浆砌片石防护。第6章路面结构设计6.1路面结构设计原则6.1.1结构层厚度设计原则(1)结构层造价:面层比较贵,而基层相对比较便宜,因此面层厚度一般比较薄,而下面各层比较厚。(2)各结构层扩散应力的效果。一般基层厚度不大于40cm,假如大于40cm(3)压实机具的实力:基层一层压实厚度为15-20cm6.1.2材料的选择原则路面结构的组合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应经济的组成材料,既能经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结构层材料最大效能。6.2结构层组合设计原则(1)依据路面内荷载应力随深度递减的规律支配结构层次,个相邻结构曾之间刚度不能相差太大。基层与相邻面层的回弹模量比在0.08-0.4范围内。(2)要留意个相邻结构间的相互影响。(3)要考虑由于个种自然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6.3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设计内容: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公路等级:二级马路变异水平的等级:中级可靠度系数:1.13面层类型:中粒式及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6.3.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年限:12车道系数:0.7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5%(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479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1948010属轻交通等级表6-1交通量表车型前轴重后轴重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交通量解放CA10B19.460.851双轮组800黄河JN15049101.61双轮组50东风EQ14023.769.21双轮组80依士兹TD5042.2801双轮组200黄河JN162A62.28116.221双轮组70(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379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1541327属轻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马路等级二级马路表6-2各层劈裂强度和容许拉应力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容许拉应力(MPa)1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0.51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80.43粗粒式沥青碎石--4石灰粉煤灰碎石0.60.395石灰土0.250.13马路等级系数1.1面层类型系数1路面结构类型系数1路面设计弯沉值:36.4(0.01mm)6.3.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公路等级:二级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5标准轴载: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36.4(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4设计层最小厚度:100(mm)表6-3各结构层参数表层位结构层材料厚度(mm)20℃平均抗压模量(MPa)标准差(MPa)15℃平均抗压模量(MPa)标准差(MPa)容许应力(MPa)1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012000160000.7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09000120000.63粗粒式沥青碎石10060008000-4石灰粉煤灰碎石145石灰土250550055000.086新建路基-36----(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36.4(0.01mm)H(4)=100mmLS=2.6(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H(4)=Hmin时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意要求.H(4)=100mm(仅考虑弯沉)(2)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H(4)=100mm(第1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意要求)H(4)=100mm(第2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意要求)H(4)=100mmσ(4)=.148MPaH(4)=150mmσ(4)=.136MPaH(4)=133mm(第4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意要求)H(4)=183mmσ(5)=.083MPaH(4)=233mmσ(5)=.071MPaH(4)=194mm(第5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意要求)(3)路面设计层厚度:H(4)=100mm(仅考虑弯沉)H(4)=194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3)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0mm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意防冻要求.6.4路面的基本特性沥青路面运用沥青结合料,因而增加了矿料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是路面的运用质量和耐久性都得到提高。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修理简洁、相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沥青路面透水性小,其稳定性和强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土层和基层的特性。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有利于夜间行车等特点,但对水泥和水的须要量大,这对水泥供应不足和缺水地区带来较大困难。并且一般混凝土路面要建立很多接缝,这些接缝不但增加施工和养护的困难性,而且简洁引起行车跳动,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接缝又是路面的薄弱点,如处理不当,将导致路面板边和板角处破坏。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较迟,一般混凝土路面完工后,要经过28天的潮湿养生,才能开放交通。另外混凝土路面损坏后,开挖很困难,修补工作量也大,且影响交通。6.5对施工的要求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比较简洁,铺面平整度较简洁获得,因此国内许久以来都习惯以柔性路面为主,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可采纳水泥混凝土路面。综合上述各方面的因素,本设计中采纳沥青混凝土路面。第7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7.1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排水的目的就是把路基工作区内的填料含水量降低到肯定的范围内。填料含水量过大,会引起强度降低,边坡坍塌,路基下沉或滑动,影响路途的运用功能。因此。必需做好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解除工作,使路基有良好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7.1.1路基排水要求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与水的关系特别亲密。路基的病害有多种,形成病害的缘由亦很多,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路基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必需特别重视路基排水工程。路基设计时,必需将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面水解除和拦截在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防止地面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7.1.2路基排水设计的原则路基排水是关系到路基稳定性的关键,路基排水设计的任务就是把路基工作区内的突击含水量降低到许可的范围内。路基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马路修筑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变更农田原有的排灌系统,以确保农业和养殖业的正常生产。(2)全线填方路基均考虑了排水沟设计,通过桥涵构造物与沿线排涝沟渠连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3)路基排水沟与沿线通道、灌渠交叉产生干扰时,实行线外涵等立体交叉的排水形式,尽量做到不干扰、不破坏原有的排灌体系,同时避开路面污水干脆排入农田。(4)路基通过鱼塘等养殖或生活水源的路段,在路基边坡上设置平台或护坡道,在护坡道上设置排水沟,尽量削减路基水对养殖和生活水源的影响。(5)为使排水通畅,便于修理、养护,主线路侧排水沟等均采纳混凝土预制块进行全铺砌防护,互通式立交内部分段落采纳砖砌矩形排水沟。(6)在马路排水沟外侧设置挡水埝,使路基排水自成体系,防止农田水进入路基排水沟。7.1.3路基排水(1)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用以汇合和解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边沟的断面形式可以采纳梯形或矩形。本设计中在道路两侧布置边沟的的断面形式为矩形,底宽与深度为0.6m。(2)截水沟截水沟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坡堤上方的适当处,用以截引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防止冲刷和侵蚀挖方边坡和路堤坡脚,并减轻边沟的泄水负担。本设计截水沟的断面形式为梯形,沟底宽度0.5m。截水沟距离挖方边坡的距离为5m。(3)跌水与急流槽跌水与急流槽是路基路面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纵坡大于10%,水头高差大于1.0m的陡坡地段。由于纵坡陡、水流速度快、冲刷力大,所以结构必需稳固耐久,本设计采纳浆砌块石砌筑,并具有相应的防护加固措施。7.2路面排水设计路面表面排水的主要任务是快速把着陆在路面和路肩表面的降水排走,以免造成路面积水而影响行车平安。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着陆在路面上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流,避开行车道路路面范围内出现积水。(2)在路途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受到冲刷的状况下,应采纳在路堤边坡上横向漫坡的方式解除路面表面水。(3)在路堤较高,边坡坡面在未做防护而易遭遇路面表面水流冲刷,或者坡面虽已实行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合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4)设置拦水带汇合路面表面水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面,在高速马路及一级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在二级及二级以下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大气降水在路面上形成迳流,绝大部分分散或集中排走,为防止少部分雨水下渗浸湿路面基层和土基,在碎石基层顶面铺设沥青表处封层,在土路肩种植土层下设置3cm厚的砂砾垫层,以解除路面面层渗水。纵向排水沟顶面铺一层透水土工布,以防中间带填土污染盲沟。沿路途每隔30m左右设置一处20×60×100cm的碎石集水井,并设置一横坡2%,外径10cm的横向硬塑排水管,将集水槽中的渗水排出路基,塑料排水管外侧采纳C15水泥混凝土进行加固爱护,在路基边坡出水口处结合路基边坡防护进行适当的防护处理。采纳纵向碎石盲沟结合集水井和横向硬塑料排水管排出中间带填土渗水。7.3路基路面排水综合设计二级马路路基路面排水应进行综合设计,使各种排水设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排水实力强的完整排水系统。有些路段对路基排水系统进行整体规划综合设计。照看农田水利规划时路基排水综合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在综合排水设计中,对于地面水的解除可利用边沟截水沟等排水设备,将流向路基的山坡水和路基表面水分段截留,引入自然沟谷荒地取土坑或低洼处,排出路基范围之外。自然够谷及沟渠与涵洞等排水设备,既亲密协作,又各自分工,充分发挥其效用,使排水顺畅,避开对路基的冲刷,又不致形成淤泥而危害路基。第8章挡土墙设计8.1挡土墙用途和运用条件挡土墙是用来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一种构造物。在路基工程中,挡土墙可用以稳定路堤和路堑边坡,削减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并常常用于整治坍方、滑坡等路基病害。在山区马路中,挡土墙的应用更为广泛。路基在遇到下列状况时可考虑修建挡土墙:(1)陡坡地段(2)岩石风化的路堑边坡地段;(3)为避开大量挖方及降低边坡高度的路堑地段;(4)可能产生坍方、滑坡的不良地质路段;(5)高填方地段;(6)水流冲刷严峻或长期受水浸泡的沿河路基地段;(7)为节约用地、削减拆迁或占农田的地段;(8)为爱护重要建筑物、生态环境或其他特殊须要的路段。8.2挡土墙类型的选择在马路工程中,它广泛应用于支撑路堤或路堑边坡、隧道洞口、桥梁两端及河流岸壁等。依据墙的设置位置,挡土墙可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墙等类型。路肩墙或路堤墙设置在高填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基边坡或基底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收缩填土坡脚,削减填方数量,削减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爱护接近线路的既有重要建筑物。滨河及水库路堤,在傍水一侧设置挡土墙,可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也是削减压缩河床或少占库容的有效措施。以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分类为主,常见的挡土墙形式有: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臂式、加筋土式、锚杆式、锚定板式、竖向预应力锚杆式、土钉式及桩板式。各类挡土墙的运用范围取决于墙址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筑材料、墙的用途、施工方法、技术经济条件及当地的阅历等因素。挡土墙类型的选择应依据支挡填土或土体求得稳定平衡的须要,探讨荷载的大小和方向、路基础埋置的深度、地形地质条件、与既有建筑物的平顺连接、容许的不匀称沉降、可能的地震作用、墙壁的外观、环保的特殊要求、施工的难易和工程造价,综合比较后确定。对与本设计经分析选用重力式挡土墙。8.3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与布置挡土墙的构造必需满意强度与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还考虑就地取材、经济合理、施工养护的便利平安。8.3.1墙身构造挡土墙的构造必需满意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考虑就地取材、结构合理、断面经济、施工养护便利与平安。常用的重力式挡土墙一般是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和伸缩缝等部分组成。8.3.2挡土墙布置(1)确定挡土墙的起迄点和墙长,选择挡土墙与路基或其它结构物的连接方式。(2)按地基及地形状况进行分段,确定伸缩缝与沉降缝的位置。(3)布置各段挡土墙的基础。墙趾地面有纵坡时,挡土墙的基底宜做成不大于5%的纵坡。但地基为岩石时,为削减开挖,可沿纵向做成台阶。台阶尺寸视纵坡大小而定,但其高宽比不宜大于1:2。(4)布置泄水孔的位置,包括数量、间隔和尺寸等。8.4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为保证挡土墙抗滑稳定性,应验算在土压力及其它外力作用下,基底摩阻力反抗挡土墙滑移的实力。本节列举设计中的实例进行说明,如图。断面尺寸的拟定如图8-1墙身尺寸:墙身高:5.000(m)墙顶宽:1.900(m)面坡倾斜坡度:1:0.250背坡倾斜坡度:1:0.200采纳1个扩展墙址台阶:墙趾台阶b1:0.300(m)墙趾台阶h1:0.500(m)墙趾台阶与墙面坡坡度相同墙底倾斜坡率:0.200:1图8-1挡土墙断面图物理参数:圬工砌体容重:20.800(kN/m3)圬工之间摩擦系数:0.400地基土摩擦系数:0.500墙身砌体容许压应力:700.000(kPa)墙身砌体容许剪应力:100.000(kPa)墙身砌体容许拉应力:75.000(kPa)墙身砌体容许弯曲拉应力:280.000(kPa)挡土墙类型:一般挡土墙墙后填土内摩擦角:34.000(度)墙后填土粘聚力:0.000(kPa)墙后填土容重:18.700(kN/m3)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15.000(度)地基土容重:18.000(kN/m3)修正后地基土容许承载力:320.000(kPa)地基土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墙趾值提高系数:1.200墙踵值提高系数:1.300平均值提高系数:1.000墙底摩擦系数:0.250地基土类型:土质地基地基土内摩擦角:30.000(度)土压力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加工及测试合同范本
- 2025年锡林郭勒盟c1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东莞物业服务合同范本
- 六座车买卖合同范本
- 买卖货款利息合同范本
- 劳动关系托管合同范本
- 劳务服务费合同范本
- 万瑞地产合同范本
- 办公商品采购合同范本
- 《金融工程》课程教案
- 水轮机结构总体介绍
- 改革开放30年文化体制改革评述
-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培训课件
- GB/T 41326-2022六氟丁二烯
- GB/T 19470-200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网
- GB/T 18913-2002船舶和航海技术航海气象图传真接收机
- 高中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六篇
- 烹饪专业英语课件
- 3d3s基本操作命令教程课件分析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晨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