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专家讲座_第1页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专家讲座_第2页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专家讲座_第3页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专家讲座_第4页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学说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页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说第二节五脏第三节六腑第四节奇恒之府第五节脏腑之间关系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页第一节概说

学习要求1、掌握藏象概念、藏象学说特点及其在中医学中地位;2、掌握脏腑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3、了解藏象起源。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页一、藏象基本概念(一)脏器与脏腑1、器哲学——与“道”对,指有形详细物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医学——指躯体或器官2、脏器:与内脏通称,指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几个系统器官总称,属实体器官,为解剖学概念。3、脏腑:人体内脏总称,包含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属中医学概念,基于解剖,又非为解剖。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页(二)藏象(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是指藏于体内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现象。“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页二、藏象学说形成基础1、早期解剖实践2、长久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观察和总结3、重复医疗实践验证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页三、藏象学说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整体观2、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3、五脏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亲密相关4、五脏生理功效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主要步骤。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7页四、脏腑分类与区分名称功效形态特点是否藏神五脏化生贮藏精气实质密闭器官藏而不泻满而不实藏神六腑受盛传化水谷中空有腔器官泻而不藏实而不满除胆不藏奇恒之腑贮藏精气中空有腔器官同五脏(除胆)除胆脑外,不藏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8页五、脏象方法

科学事实感性认识内外相袭司外揣内切而验之活体、动态司内揣外见而得之解剖、静态脏腑概念科学概念理性认识合而察之生物学基础系统思维系统整体结构关系功效状态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9页第二节五脏学习要求1、掌握五脏生理功效2、熟悉五脏生理联络3、了解五脏生理特征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0页一、心

(附心包络)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1页(一)心生理功效

1、心主血脉:(1)心主血脉含义:包含主血和主脉,含有推进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作用。

心——血——脉主血——血液推进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主脉——脉道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2页(2)心主血脉条件:①心阳气充沛②血液充盈③脉道通利(3)心主血脉生理功效:

①行血②生血;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3页2、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心主神明⑴心主神志含义神①自然界物质运动改变功效和规律②人体生命活动表现③人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狭义)(2)神物质基础——精气精气——形神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4页(3)心主神志生理功效①任物作用——接收、处理、反应信息意识、思维、情志②主宰作用——五脏六腑之大主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5页(二)中医学神志学说1、心主神志说

生之本神之舍心主神志之“心”心脏中国古代思维器官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6页2、脑为元神之府说

精神之府—精细明察,审阅判断生命主宰—脑不可伤思维器官—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脑为元神之府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7页3、五脏藏神说五神为神、魂、魄、意、志统称,分别为五脏所藏,故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有亲密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

肾藏志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8页4、心主神志与脑为元神之府关系

心肺脾肝肾

神魄意魂志脑心(心为主导)五脏六腑之精髓五脏藏神脑为髓海主宰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19页(三)心脏生理特征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主君火,君火居上,主宰全身。“心为火脏,烛照万物。”2、心与夏气相通应:心与夏同属五行中火系统,二者气化相通。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0页(四)心生理联络

1、在志为喜

2、在液为汗

3、在窍为舌

4、在体合脉

5、其华在面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1页附:[心包络]定义:是心脏外面包膜。功效:保护心脏

代心受邪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2页心生理功效简表主要功效生理意义病理意义心主血脉1、行血:心气推进血液在脉道内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2、生血:水谷精微,经心火化赤为血,使血液不停得到补充心气不足,血液亏虚:面白无华,脉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面色昏暗,唇舌青紫,心胸疼痛,脉结、代、促、涩等。心主神志1、任物:接收反应外界事物,主持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志清楚,思维灵敏,反应灵敏。2、主宰:主宰脏腑功效活动,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全身各脏腑功效协调神志异常,思维紊乱,反应迟钝,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全身个脏腑功能失去协调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3页二、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敌人来了马上派精兵部队卫气作为先锋到边防先抵抗敌人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4页(一)肺生理功效1、肺主气:(1)肺主呼吸之气

呼吸含义和调整呼吸含义: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调整:肺——肺主呼,肺为气之主肾——肾主纳,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吸作用气体交换场所吸清呼浊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5页(2)肺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元气肾呼吸之气水谷之气宗气肺脾营气卫气肺主一身之气作用

参加宗气生成调整全身之气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6页(3)肺主呼吸与肺主一身之气关系肺主呼吸

吸清呼浊

升降出入

宗气生成

气机调整

肺主一身之气呼吸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7页2、肺朝百脉(1)含义:全身血液汇聚于肺,经肺之呼吸使富含清气血液输送全身。(2)肺朝百脉生理作用:助心行血结构基础——肺朝百脉功效基础——肺主气肺助心行血血非气不运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8页3、肺主宣肃:肺主宣发和肃降合称

(1)肺主宣发向上宣发向外布散排出浊气输布精微和津液宣发卫气(2)肺主肃降

肺气清肃向下通降

吸入清气输布精微和津液清肃异物气、血、水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29页4、肺主行水含义:疏通水道,调整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宣发肺主肃降向上向外布散全身向下向内

皮毛汗肾膀胱尿精微津液脾水谷精微肺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0页5、肺主治节:含义:辅助心脏治理和调整全身气血津液及个脏腑经络生理功效作用。

肺主治节肺司呼吸调整气机助心行血调整水液代谢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1页

(二)肺生理特征1、肺为华盖:肺位最高,保护脏腑,抵抗外邪,统领一身之气。2、肺为娇脏:肺为华盖,清肃之体,外合皮毛与大气直接相同,不耐寒热,易受邪侵。3、肺与秋气对应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2页(三)肺生理联络1、肺在志为悲2、肺在窍为鼻3、肺在液为涕4、肺在体合皮5、其华在毛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3页主要功效生理意义病理意义肺主气1、肺主呼吸之气:吸入清气,呼出浊气2、肺主一身之气: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积于腑中为宗气,上出喉咙而司呼吸,贯通心脉而行气血呼吸异常:胸闷,咳嗽,喘促等气虚不足:少气懒言,声低气怯,呼吸无力,肢倦乏力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水液代谢和排泄障碍:痰饮水肿等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帮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血行障碍:心与肺之间气血关系失调肺主宣发肃降肺主宣发: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吸入清气,排出浊气,调整腠理开阖肺主肃降:呼吸运动,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肃清异物,保持呼吸道清洁呼吸功效失调影响水液代谢影响气血运行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4页三脾“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仓廪之官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5页(一)脾生理功效1、脾主运化:含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作用。(1)运化水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脾主运化水液:调整水液代谢升清转输温煦受纳水谷胃脾腐熟水谷化为精微化运小肠吸收转输精微心肺气血输布全身肺主行水膀胱尿肾肺水饮胃脾转输转输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6页2、脾主生血、统血水谷精微脾上输心、肺血化而为气固摄血行脉中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7页3、脾主升清升:上升,升举。清:清轻精微物质。脾主升清作用: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生气

——化生血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脾气主升营养全身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8页(二)脾生理特征

1、脾宜升则健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为气机升降枢纽。脾气机以上升为主。2、脾喜燥恶湿

脾为湿土,胃为燥土,燥能胜湿,使湿无过无不及。湿太过,则为害,故恶之。3、脾气与长夏之气对应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39页主要功效生理意义病理意义脾主运化1、运化水谷:消化水谷,输布津液。2、运化水湿:吸收,转输、排泄水液,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1、消化吸收障碍:食少、腹胀、面黄,便汤、消瘦2、水液代谢障碍:痰饮、水肿、泄泻脾主生血统血1、生血:血液充盛,化源充分,2、统血:血液循经而行1、生血不足:血虚2、统血渎职:出血脾主升清1、转输津液2、维持内脏位置恒定1、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2、脾气下陷:内脏下垂,久泻不止。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0页(三)脾生理联络1、脾在志为思2、在窍为口3、在液为涎4、在体合肉5、其华在唇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1页四肝“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通往心脏静脉肝脏右叶肝脏左叶胆囊通往小肠胆管来自小肠静脉来自心脏动脉肝脏组织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2页(一)肝生理功效1、肝主疏泄(1)含义疏:疏通。泄:发泄,生发。肝主疏泄:指肝含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作用。(2)肝主疏泄生理作用①调整精神情志:“肝主谋虑”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正常情志活动②促进消化吸收:协调脾胃气机;分泌排泄胆汁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3页③维持气血运行气机调畅——气血调和——气行血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④调整水液代谢气机调畅——三焦气机——水道通利——气行水行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⑤调整生殖机能

调整冲任

:调整精室: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司精关之开合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4页2、肝主藏血(1)含义:贮藏血液,预防出血和调整血量作用。(2)生理作用:①贮藏血液

肝主血海,血藏于肝

濡养肝脏,制约肝阳(气)

②预防出血血行正常。“夫肝摄血者也“。(《卫生宝鉴》)③调整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5页(二)肝生理特征1、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条达条畅、通达、舒展木之本性气机调畅肝抑郁抑制、遏制、郁滞气机郁结肝木性条达、舒畅肝属木肝之性条达舒畅——气机条畅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6页2、肝为刚脏:

刚强急暴肝

刚强之性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为五脏之贼将军之官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7页3、体阴而用阳肝

体阴用阳肝居膈下,其位属阴肝主藏血,血属阴血、静、阴肝主疏泄,其性属阳肝气易亢易逆,其性属阳气、动、阳4、肝气与春气对应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8页(三)生理联络1、在志为怒2、在窍为目3、在液为泪4、在体为筋5、其华在爪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49页五肾“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0页(一)生理功效1、肾藏精:封藏和贮存人体精气(1)精含义:广义之精:泛指组成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效活动精微物质统称。狭义之精:秉承于父母而贮藏于肾含有生殖作用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1页(2)精起源与分类肾禀受于父母生殖之精

源于水谷等精微物质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后天之精(五脏六腑之精)

生养藏于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2页(3)肾藏精生理功效①肾主生长发育:人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盛衰存在着极为亲密内在联络。②肾主生殖:肾藏精精人体胚胎发育基本物质肾藏精精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使生殖机能成熟;维持生殖机能旺盛不衰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3页2、肾主水和气化(1)含义:肾主水,主要是指肾中精气气化功效,对于体内津液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起着极为主要调整作用。(2)肾主水液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升清降浊;②司膀胱开合;③对肺、脾、肝、三焦等脏腑功效活动有促进作用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4页3、主纳气(1)含义:纳:即收纳、摄纳之意。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生理功效。“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5页(二)生理特征1、肾为封藏之本2、肾为水火之宅3.肾恶燥4、肾与冬气对应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6页(三)生理联络1、在志为恐2、在窍为耳和二阴3、在液为唾4、在体为骨5、其华在发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7页第三节六腑学习要求1、掌握六腑生理功效2、了解六腑生理特征3、熟悉六腑生理联络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8页膀胱胃小肠大肠三焦六腑胆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59页人体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图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0页一、胆“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1页生理功效1、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2、主决断,调整神志;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2页二、胃“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3页(一)生理功效1、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含有接收、容纳饮食并对其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功效。胃气受纳水谷功效,既是其主腐熟功效基础,也是饮食物消化吸收基础。2、主通降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是指胃有通利下降生理功效及特征。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4页(二)主要特点

胃气以和降为顺

胃受纳、腐熟与脾运化功效综合,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5页“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小肠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6页生理功效1、主受盛与化物①受盛,即接收,以器盛物之意。②化物,即消化、转化饮食物。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7页2、分别清浊

所谓清浊,是指饮食物中精微物质(清)及糟粕(浊),而糟粕包含食物残渣及废水。详细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由胃下降到小肠饮食物,在小肠“化物”功能作用下,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2)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经过脾运化功效,转输于心肺,并布散于周身。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第68页(3)《类经》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糟粕食物残渣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