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22 《礼记》二则 教案两套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22 《礼记》二则 教案两套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22 《礼记》二则 教案两套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22 《礼记》二则 教案两套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22 《礼记》二则 教案两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道之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2、了解先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背诵并默写全文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诵读能力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二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教育学生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二、教学重点1、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力求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三、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两篇文章中所描绘社会,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这是名篇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课堂上有琅琅书声,才能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五、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后,教师引导: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天我们将要学习《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选贤与能与”通“举拔音jǔ)矜、寡、孤、独、废疾者”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ān)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前一个亲和子都用作动词指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养外户而不闭(户,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兴,杜绝)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⑴

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⑵

教师分层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故人不独……”中的“人老有所终……”中的“使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⑶⑷

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全班齐读课文(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选一位学生回答,明确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学生齐读第1句,速背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学生明确: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吧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⑴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⑵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⑶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3问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学生齐读第三层,尝试背诵(四探究性思维训练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文“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世外桃源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题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五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学生齐背课文(六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1、给下面这段文字加标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下面是一段不规范的译文,请学生读后评价,并说出简洁正确的译法大道推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的天下,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负责工作,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不单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单以自己的儿子为儿子,让老人有人养老送终,让年轻人得到重用,让年幼的孩子能快快长大,让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让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用门闩插门,这就叫理想社会(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完成下列练习:⑴①

解释加粗的词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③

不独亲亲,不独子其子④

男有分,女有归⑵①

翻译下列句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②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教学反思:《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对本课的学习我根据班级的学情和本文的特点我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他是从哪些方面阐述;3、树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根据这些目标我设计了整体感知、探究讨论、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一、整体感知部分:1我注重学生的反复读各种形式的读用时大约分钟但是安排太集中,就好像为了读而读,诵读和课文的理解学习分离开了,那读的目的和效果就没有了首先从时间上就影响了探究讨论环节的深入开展应该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上时时有诵读声,并基本达到当堂成诵,在诵读中培养语感,而且对诵读也应作具体指导,让学生会读、爱读2、疏通文意部分,我发现经过初一的训练,学生已经培养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本文句子的翻译,课下注释基本上都有,教师不必把疏通文言文文意、翻译字句想的太难,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究性学习借助注释自主对译提倡合作式学习汇报交流时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人翻译,以开火车的方式顺了一遍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掌握并不好,就是照着课下注释念翻译,而且还有一点吞吞吐吐,明显感觉就不太理解对于重点、难点,教师也应讲解透彻,并帮助学生养成积累重点字词的习惯正是由于翻译这一环节落实得不扎实,导致在研读课文时,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深,从而对文章主旨体会不透对于班里的学生,可采用学生一边翻译,老师一边做好相应的重要文言知识点的板书这一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对文中的重要文言字词可以有一个直观认识,同时也对这些要点作了笔记归纳3、当堂检测重点字词部分,检测并未让学生合上书本,即使他们回答对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记住了,感觉太浮二、研究探讨部分: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针对第二个目标的完成围绕“大同”社会的特征一共提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大道么是“大同么是“大道之行”?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分出课文层次,学生很快可以找到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基本特征)这是本文的重点,却只用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讨论之后,我快速地、不停地叫学生起来回答,只是急着从他们的回答中去筛选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从而缺少了对学生的引导,老师的“引”的作用没发挥出来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缺少针对性和艺术性就用简单“不对了好”等语言来点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老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研究探讨这个过程基本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欠缺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拓展延伸部分还剩下大约五分钟的时候这节课匆匆忙忙进入了尾声这个部分我设置了两道题:1、本文与《桃花源记》有相似的地方,你能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吗?这道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巩固我没有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出示题目之后没有让他们谁会谁就回答有些反应稍慢的同学根本来不及思考,这道题就又过去了这种拓展是不够细致的,只是句子的比较,缺少了对两篇文章的内容想以及写作手法的比较学习率不高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又设置了第2个拓展延伸,结合你自己现在的实际,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学生说了相互帮助,宽容无私,诚实守信本来以为这会是本节课的高潮,但学生发言的兴头还未兴起,本节课就在的铃声中结束了整堂课,学生都跟着我的思路着急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很累却只是流于形式,收获甚微这堂课暴露出的问题都值得我去深思22《虽有嘉》教学设计(公开课)【学习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1、2【学习方朗读法、交流法【课前预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一、导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记》篇。二、预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ào)学半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3.《礼记》简介:《礼记名《小戴礼记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三、朗课文,疏通意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知不足,然/能自反也;知困,然/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之谓乎?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当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善也4、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6、故曰:教学相长知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