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优秀教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优秀老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立雾溪,从奇莱山海拔米的源头下泻,直至海平面,正好在台湾东海岸举世著名的清水大断崖上,刻凿出了鬼斧神工的太鲁阁大峡谷。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优秀老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于,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老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熟悉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章。由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同学探究地球神秘的奇怪 心和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让同学知道地球是个不规章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争论地球外形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洁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外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同学探究地球神秘的奇怪 心和学习地理的爱好,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外形的熟悉
教学案例
[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进入地理学问殿堂!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学问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协作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
1.你观看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外形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外形”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外形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能用数据说明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同学回答,也可以大家争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的
过程,是师生沟通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同学体会到地理学问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讨论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石圆的,引申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外形不同,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同学说的出,有的同学说不出来也没关系,以后我们是要争论的;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只是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舞同学多观看,多思索。
问题3:球体,这一点同学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同学获得的来源不同,尽情叙述,重在激发爱好,提高同学参加意识。
追问:假如只是依据你观看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外形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见,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外形的探究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同学朗读麦哲伦环球航行,再谈谈感想,引导他们明白下列道理: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究,不断积累而来的,今日有可能是正确的真理,明天有可能就认为是错的,要信任科学;追求真理有时以付诞生命为代价。
4.地球卫星照片——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章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学问,依据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地球的大小。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老师给出精确的地球周长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同学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
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外形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章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优秀老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1.初步熟悉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育同学简洁的时区和日期换算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对地图的阅读,使同学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学问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同学喜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同学的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洁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呈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同学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熟悉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同学阅读课文其次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同学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同学阅读。老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同学通过阅读图1—1,进行争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化北极圈内,南部延长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熟悉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当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同学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争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同学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把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把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同学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裂,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把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优秀老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力量目标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力量
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力量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读图6—21非洲1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同学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10℃左右。
同学依据以前所学学问,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读图6—22非洲7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酷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缘由。
三.读图6—23非洲年降水量
1.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__㎜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
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四.读图6—24非洲气候类型
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导同学读图归纳
读图6—25完成题目要求同学读图分析
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四周,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掩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
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训练读图分析力量。
依据上学期所学的学问总结缘由(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读图6—26尼罗河和刚果河
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6—24,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缘由吗?
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
优秀老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同学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别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爱护的重要性。
2、使同学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依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通过书中实例,让同学感受到科学家喜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究的精神,并增加他们爱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喜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别性。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爱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两极自然环境的特别性。
教学预备
老师
计算机或实物投影仪、两极地区投影图。
同学
1、收集有关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的图片、资料。
2、历史上人类对两极考察活动的图片。
3、日本捕鲸的资料、照片。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老师:前面我们学过分别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今日我们来学习同时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区──极地地区。
问题:
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周朝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相反要建四周都向北的房子呢?
2、同学们了解两极地区吗?说说你们对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印象。
3、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冰雪掩盖的地区
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老师:挂两极地区的投影图,指导同学看教材P100~101,读图10.1“北极地区”和图10.2“南极地区”。
同学活动步骤
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并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的纬度范围。
2、研讨纬度位置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对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进行对比分析。
4、让同学将南北极的气温柔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
通过提问来引导同学对极地地区产生爱好。让同学学会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的方法。
展现各组收集的有关两极的资料和图片,并绽开争论,充分发挥同学的想像力。
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读图,指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名称。
极地地区位于66.5°~90°的广阔地区,纬度位置属于高纬度,这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造成两极地区气温低下。通过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温,使同学了解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柔最低气温均比北极地区低。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让同学阅读P102的两则阅读材料,并展现自己收集的有关极地地区的资料、图片。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异同。
同学活动步骤
1、把同学分成两个大组,一个组代表北极地区,一个组代表南极地区。
2、给5分钟时间让同学阅读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
3、各组选代表展现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并进行对比,争论。
4、用纸列表比较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异同点。
老师:下面请小组代表上黑板填写下表。
附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对比
异同点北极地区南极地区
相同点
不同点
老师小结
北极中心──北冰洋;南极中心──南极大陆。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即使是在暖季时,也是冰天雪地。相比之下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被称为地球上的“寒极”,因大部分地区掩盖着很厚的冰层,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另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让同学借助书上的描述、材料和自己找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培育同学收集整理资料的力量。并能通过对比,找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异同。
提示同学留意比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表的不同,以及两地在降水量、风速等方面的差异。
表格画在黑板上,同学填完后留意订正和点评。
其次课时
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学问的学习,可能会感到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布满了神奇之处。正由于如此,长期以来,人类从未停止对它的熟悉过程。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老师: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特别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去考察。下面给每组布置一个题目,分组争论后,推出一个代表发言。
第一组: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其次组:南极有哪些自然资源?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么形成的?反映了什么样的气候环境?
第三组:南极大陆的冰雪具有什么科研和利用价值?
第四组: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自然 试验室”?
同学活动步骤
1、猜想。
2、组内争论发言。
3、老师巡察提示。
4、小组代表发言。
5、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
6、老师参加总结。
(微机或投影仪展现)
图片1我国考察队员手举五星红旗站在南极大陆上。
图片2我国“长城站”和“中山站”的照片。
图片3“雪龙号”考察船航行在大海上的照片。
老师:同学们在平常读书、看电视中,可能知道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考察站的名称。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发布下面两条新闻,大家在听的时候请思索下面的问题。
(问题)1、为什么两次建站的时间都选在2月?
2、我国南极考察船从我国动身时,应当选择什么季节最好?
同学活动步骤
1、(老师启发)南极被称为“寒极”“冰雪大陆”和“风库”,因此在建考察站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
2、(同学回答)避开大风大雪温度最低的季节。
3、(老师启发)南半球的季节在月份上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4、(同学回答)与北半球相反。2月份是南半球最暖和的季节,而且2月份南极大陆白昼时间长。
5、(老师启发)我国考察船到南极要行驶1~2个月。
6、(同学回答)考察船应当在我国冬季(12月或1月)动身最好。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培育同学的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力量。增加同学探究科学神秘的爱好。
鼓舞同学乐观思索,对各种答案尽量进行鼓舞。
创设情景,激发爱好。
提示同学在图10、2上找到“长城站”和“中山站”。
老师:北极地区中间是北冰洋,四周是陆地和岛屿,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随着石油、自然 气等资源的发觉和开采,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考越来越频繁。
下面按刚才的分组,每组推举两个同学上台来展现收集的两极地区考察活动的图片并作介绍。
同学活动步骤
1、选最好的图片和一次考察活动介绍。(其中第一组介绍书上的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其次、第三组另选一次南极考察活动介绍,第四组介绍北极考察活动)
2、每组两人上台介绍,其他人可补充。
3、要求介绍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三、极地的爱护与和平利用
老师:两极地区有大量的生物资源,比如南极地区的鲸鱼,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象、海狮等。近年来,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南极地区鲸鱼遭到滥捕滥杀,已陷入危机之中。人类应当怎样合理利用两极地区的资源?我们中同学在环保上应当怎么做呢?
下面我们进行一场辩论赛,一、二组为正方(绿色和平组织),观点是进行科学讨论并不需要每年如此大规模地捕鲸,更何况现代科研手段并不需要通过被杀死的鲸来进行科学讨论;三、四组为反方(日本),观点是捕鲸是为了科学讨论,而鲸肉食品只是科学讨论的副产品。
同学活动步骤
1、每方四个选手,依据收集的资料预备。
2、双方陈述观点。
3、自由答辩。
4、结束陈述。
5、老师点评并小结:面对着最终一块净土,我们应当实行什么措施?一是签订条约,比如《南极条约》的签订。和平利用,共同爱护两极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作为一名中同学,我们应当在环保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提前布置收集资料、图片的时候,有目的地按小组布置。该活动着重检查同学收集资料的状况,培育自主学习力量。同时让同学理解科学家不畏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将第一排桌子反转,作为辩论席。
每个环节时间一般掌握在2~3分钟。
培育同学的环境爱护意识和可持续进展的观点。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优秀老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其次册。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同学在学校和七年级第一册对静态地球的熟悉及九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连续通过探究让同学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好预备。是同学对地球原有熟悉的沿伸(从原来熟悉的静态的地球——到动态的地球)。
三、同学分析
我校地处衢江区的山区,同学对天文、地理方面学问了解的比较少;初一同学对空间想象力量也较弱。但同学对天文方面学问有深厚的爱好。
四、设计理念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意同学进展。)
本课的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熟悉来源于动作(活动),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将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分为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整等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故本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关心者和促进者的身份消失,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乐观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当前学问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同学进入情景。
2、强调组织同学进行协作学习活动。
3、强调为同学供应多种资源,让同学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讨论。
4、强调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形式让同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喜悦与乐趣。
5、强调同学进行意义建构。
五、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探究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特征。
2、通过模拟试验观看和争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及昼夜交替周期。
3、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培育同学主动探究、乐于合作与沟通的力量。
六、教学用具
地球仪、十字方向标、矿烛、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十四组,地球自转及昼夜现象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生:(同学依靠以前所学所接受的学问进行回答,内容很丰富。)
师:同学们对地球了解的的确不少,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哪个同学是否能帮我解疑?我们常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是太阳绕地球旋转造成的吗?
(常见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发生冲突,激发同学的爱好。)
生:不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地球毕竟是如何自转的呢?今日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地球的自转》。
(二)探究(1)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
提出问题:
师:地球毕竟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
建立假设:
同学假设:
1、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设计试验检验假设:
师:如何来设计试验检验我们的假设呢?
(依据以上的猜想假定太阳不动,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某点贴上十字方向标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标中间插上一火柴代表观看者。)
师:怎样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同学争论:(得出结论以观看者看到太阳是否是东升西落为标准。)
方案一:猜想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方案二:猜想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同学进行探究,老师巡察,关心同学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师:请各组派一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进行组间沟通。
得出结论:
1、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我们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方观看和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观看,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同学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从北极上方观看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坐上航天飞机离开地球到太空中看看吧!
播放地球自转的课件。(通过同学相互间合作与探究得出了符合科学的正确的结论,同学有了成就感。)
(三)、探究(2)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讨论和解决这个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农业用地承包管理合同
- 2025年度豪华别墅装修工程合同书
- 2025年度房屋装修贷款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河北省房屋租赁合同租赁期限变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科技研发中心私人土地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合同
- 2025年度火锅底料加盟生产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设备搬运与运输途中货物保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商铺租赁与品牌形象升级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激励虚拟分红权员工股权激励咨询合同
- 2025民政局离婚协议书范本(民政局官方)4篇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题总汇
- 润滑油知识-液压油
- 2024简易租房合同下载打印
- 盘锦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英语全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 平安产险湖南省商业性鸡蛋价格指数保险条款
- 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
- 初中公寓主任述职报告
- 九年级下册沪教版上海化学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课件
- ISO17025经典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