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解题策略,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的审题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速度和”的含义。

教学准备: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

课件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大家已经自学了学习任务部分,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单,在小组内对学这部分内容。一、自学课本80、81页,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用到了哪个关系式?2、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3、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先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二、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三、填一填。生对学。师:大家学会了吗?下面,就来检查下大家的学习情况。先找位同学在教室里走一走。(一生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走了多少米?——路程走了多长时间?——时间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速度师:谁能说一说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答: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师:只要知道了其中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看来大家的自学效果还真不错。下面我们就借助这三个量,继续研究相遇问题。(板书课题)二、观看微视频,学习新知。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微视频,思考学习任务的1、2题。播放微视频。小组内交流视频中的内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并做好汇报的准备。1、说一说:什么是相遇问题?2、想一想:视频中采用了哪两种方法求东、西两城的距离?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想法。小组汇报:手势比划相遇问题,介绍视频中的方法。师:看来大家都明确了解题思路。下面,就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探究部分。三、合作探究。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100千米/时。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温馨提示:①借助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②先独立解决,再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其他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及时引导。(画线段图的方法,解题思路)练练手,及时巩固方法。四、进阶练习。师:下面继续进阶练习。生独立完成。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车站相背而开,甲车每小时行驶10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97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乙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后,两个工程队一共铺设管道多少米?3、小军和小方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对而行,小军每分钟走75米,小方每分钟走70米,5分钟后两人还相距200米,小军和小方家相距多少米?订正答案,分析与例题的不同及相通的地方。五、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相遇问题路程速度时间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四年级的学生除去了幼儿时期懵懂、幼稚和多动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三年来学校教育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形成了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心理也逐步趋向稳定时期。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敏锐触觉与能力跟以前相比也有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随着生活阅历的提高,生活经验不断地沉淀,学生更善于把日常生活与数学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技能的学习也正逐步从照葫芦画瓢向创新发展,在不断地体现成功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地加强,他们拥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个人主义比较强,团结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机,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参与,乐于参与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伴合作,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将让学生终身受益。相遇问题其实学生早就接触过,但是一直没有系统的梳理,有时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术语,要结合教材提供的信息窗的情景,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和简便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利用这个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知识逻辑性、条理性很强的学科,“相遇问题”、“工程问题”等知识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思维呈跳跃式发展。因此要多让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效果分析教学环节设计目标指向评测练习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课前交流自主学习部分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98%的同学能知道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有2%的数量关系不太熟练。探究新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1、说一说:什么是相遇问题?2、想一想:视频中采用了哪两种方法求东、西两城的距离?绝大多数同学能用手比划相遇问题,说出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思路,但有一部分学生对解决相遇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在进行师生共同总结后进行巩固,效果良好。合作探究: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问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100千米/时。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大部分学生能借助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交流内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练练手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掌握情况较好进阶练习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知识,练习中加入了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任务单进阶练习95%的同学能结合所学完成进阶练习,但还有5%的同学对于相背而行理解有些困难。总结与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教师引导下90%左右的同学能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知识、情感等收获的进行表述。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相遇问题》是六三制小学数学上四年级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以前学生就接触过,本单元是系统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和简便数位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利用这个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学生在利用不同方法解决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二、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这三个版本的的教材,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苏教版和人教版比较相似,但北师大版的略有不同:人教版苏教版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题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行程问题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成功体验。1、理解速度、时间的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2、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解题策略,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这三个版本的教学目标中都有理解相遇问题,但是苏教版的教材还要求学会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相遇问题的含义,也是他们共有目标。但是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材目标程度更深,要求学生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成功体验。三、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取舍1、教材注重创设符合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物流中心”等情境,呈现速度、路程等信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2、放手让学生自主创建行程问题的模型。教学中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理解速度的意义,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利用这个数学模型解决问题。3、注意教材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本小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将教材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四、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特点,把本课题确定为两课时完成,本课时重点学习前三个点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理解速度、时间的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解题策略,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评测练习姓名班级自我评价合作探究: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100千米/时。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温馨提示:①借助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②先独立解决,再小组交流。】练练手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进阶练习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车站相背而开,甲车每小时行驶10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97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乙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后,两个工程队一共铺设管道多少米?3、小军和小方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对而行,小军每分钟走75米,小方每分钟走70米,5分钟后两人还相距200米,小军和小方家相距多少米?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学生每天学习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的。因此,在教学该课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交流课前的学习任务。二、观看微视频,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说一说:什么是相遇问题?2、想一想:视频中采用了哪两种方法求东、西两城的距离?3、合作探究: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100千米/时。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小组汇报,其他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及时引导。(画线段图的方法,解题思路)练练手,巩固新知。三、进阶练习本节课,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通过授课,反思如下:一、创设情境,理解概念两地、同时、相向、相遇是相遇问题的四要素,如果只是抽象地讲解这些概念既不利学生的理解,又使学生对应用题感到枯燥,缺乏兴趣。因此我在本节课中创设了三种情境。1、问题情境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的起点。本节课创设了符合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物流中心”等情境,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引出相遇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动机。2、表演情境让两个学生表演“相向而行”其他同学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走路这一平常现象,引出“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概念,建立起概念的具体表象,为概括出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3、微视频演示让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有更深的理解,关键是要理解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的路程变化。四个要素中,“相遇”既是重点概念又是难点内容,相遇是个动态的概念,是两物体所行路程不断增加,相对距离不断缩小的结果,由相遇引出两个要点:1、相遇时两物体所用时间相同;2、相遇时两物所行路程和等于总路程。这两点是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在演示中又蕴含着“速度和”的含义,为例题的解决作了铺垫。在相遇问题的两种解题思路中,第二种解法较为简便,但理解相对较难些,学生也是通过课件的演示来更好地理解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的含义。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水平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求出了相遇的时间,并了解了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解答,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答比较简单,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了知识上的互补,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构建能力,自我养成对待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的三大要素,也是在教学方法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课堂上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决不示范。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三、巧妙设计练习,培养学生创新。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位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对教材作了处理,力求形式多样,条件问题开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节课通过进阶练习,对相遇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一样的题型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课堂效果看,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还学生们一片蓝天,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自我调控的时间,学生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课标分析翟德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阶段目标)(一)数的认识5.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6.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二)数的运算5.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信息窗一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包括小数的读写,结合长度单位理解小数的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