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关于成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说明碳达峰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峰值并逐步减少,最终实现零排放或负排放的目标。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低碳生产方式、健全碳市场等。同时,碳达峰碳中和也将对各行业、企业以及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共治。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7一、项目概述 7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7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9四、资金筹措方案 10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0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10七、研究结论 10八、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1第二章行业和市场分析 13一、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3二、碳达峰碳中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三、促进新兴产业和创新 14四、提升经济竞争力 15五、改善环境质量 15六、增加就业机会 15七、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15八、碳达峰碳中和产业链分析 17九、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 18十、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现状 20第三章公司成立方案 23一、公司经营宗旨 23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23三、公司组建方式 24四、公司管理体制 24五、部门职责及权限 25六、核心人员介绍 29七、财务会计制度 30第四章企业文化管理 37一、“以人为本”的主旨 37二、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 40三、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 43四、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 47五、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 52六、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 62七、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特点 67第五章人力资源方案 69一、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69二、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 71三、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 73四、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 77五、企业组织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方法 78六、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 82七、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 82第六章经营战略 85一、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85二、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 86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划分 87四、战略经营领域的概念 88五、企业目标市场与营销战略选择 90六、企业投资战略的概念与特点 97第七章公司治理方案 100一、专门委员会 100二、监事会 105三、经理人市场 108四、董事会及其权限 113五、激励机制 118六、内部监督的内容 123七、内部控制的相关比较 130八、内部控制的种类 133九、债权人治理机制 138第八章运营管理 143一、公司经营宗旨 143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143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144四、财务会计制度 148第九章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155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5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5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5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58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5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60三、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61四、偿债能力分析 16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63五、经济评价结论 164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65一、建设投资估算 165建设投资估算表 166二、建设期利息 16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67三、流动资金 168流动资金估算表 168四、项目总投资 16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69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7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70第十一章财务管理 172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72二、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 179三、现金的日常管理 180四、营运资金的特点 185五、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 187六、分析与考核 188七、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189项目概况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关于成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公司2、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5、项目联系人:覃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项目提出的理由近年来,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各国开始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制定碳减排计划。其中,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广泛被采用的目标,旨在在特定时间点前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然后通过多种措施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此举旨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保障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通过实施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加快能源转型,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此外,加强大气治理、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加强环境保护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逐步下降,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自然、人为手段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使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相等。其中,碳达峰主要通过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来实现,而碳中和则需要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多种手段来实现,而实现这两个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减排是其中的关键。(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3、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政策支持;4、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状况。(二)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挑战1、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优势;2、新能源汽车的经济优势;3、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优势;4、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挑战。(三)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途径和方法1、政府引导和制定相关政策;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认知度;3、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降低成本;4、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性能。(四)节能环保型车辆的意义和作用1、节能环保型车辆的定义和分类;2、节能环保型车辆的科技含量;3、节能环保型车辆的市场前景;4、节能环保型车辆的社会意义。总结: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型车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而言,都可以从中获得积极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增强市场关注度、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等方面都需要加大力度,以促进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型车辆的发展。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86.5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91.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8.02%;建设期利息17.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9%;流动资金777.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28%。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486.5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784.17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02.42万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8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246.80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138.9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5.34%。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5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152.18万元(产值)。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研究结论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486.591.1建设投资万元1691.461.1.1工程费用万元1056.921.1.2其他费用万元603.341.1.3预备费万元31.201.2建设期利息万元17.211.3流动资金万元777.922资金筹措万元2486.592.1自筹资金万元1784.172.2银行贷款万元702.423营业收入万元68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5246.80""5利润总额万元1518.64""6净利润万元1138.98""7所得税万元379.66""8增值税万元288.05""9税金及附加万元34.56""10纳税总额万元702.27""11盈亏平衡点万元2152.18产值12回收期年4.5513内部收益率35.34%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284.53所得税后行业和市场分析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不断加码,各国纷纷推进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这将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等清洁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2、环保产业投资机遇:环保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国政府将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特别是在清洁能源、低碳交通、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进行投资,推动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3、公司品牌升级机遇:企业将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进行产品品牌升级,推出更加环保、低碳的产品,强化品牌形象。同时,企业也将加大绿色生产的力度,提高自己的环保形象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二)挑战1、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要寻求转型升级的道路。2、节能减排压力: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各国将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这也将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压力。企业需要适应新的环保要求,推进生产流程的绿色化改造,同时也需要对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3、技术研发压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高端技术和创新。因此,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引进新技术,并进行自主研发,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上是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详细论述。碳达峰碳中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碳达峰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时间点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以及在更长的时间尺度内实现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零或负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缓解环境压力,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碳达峰碳中和具有以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新兴产业和创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如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碳捕捉与封存等。这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高技术水平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碳达峰碳中和还将带来更多的研发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提升经济竞争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环保行为,还是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这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改善环境质量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和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这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并且需要建立一整套产业链,这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居民的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综上所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行为,更是一种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指通过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加碳汇,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减少,使之逐步达到零排放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一)能源结构转型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必须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低碳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同时,加快推广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工业绿色化改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还需要对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绿色化改造。加强工业节能、环保等。倡导绿色生产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三)城市绿色化建设城市绿色化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建设绿色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推广低碳出行方式,鼓励绿色生活,减少车辆污染。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生态城市,增加城市绿地率。(四)碳税与碳交易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需要建立碳交易体系和碳税制度。碳交易是指通过市场手段,在碳排放权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优配置。而碳税则是在碳排放超过一定标准时征收的环境税。这两种制度都可以有效地激励企业减少排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上是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通过全面、系统的实施,定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产业链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中国国家政策层面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这也对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能源、制造业、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展开碳达峰碳中和产业链分析。(一)能源作为影响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清洁能源必须成为主要发电方式。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链。产业链包括风电、光伏、水电等等环保能源,以及相关的制造、安装、维护等服务业。此外,应当推广全社会使用清洁能源,例如智能充电等新技术的推广落地,以替代目前传统的高碳能源。(二)制造业制造业是直接受到碳排放控制的行业之一,也是碳减排的重要之一方面。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优化碳排放,包括原材料开采、加工、制造、运输等。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原材料和产品的绿色化、生命周期管理也逐渐成为了必需。例如,在木材加工领域,应该使用更环保和经济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以提高资源效率,减少碳排放。(三)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碳排放的行业,汽车尤其如此。从制造到使用,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产生高量的碳排放。因此,把汽车制造、运营、维护完善与绿色化,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又一重要一步。可以开发更多的公共交通工具,还可以鼓励更多人使用电动交通工具,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源。总之,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涉及到了许多领域和操作,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和意愿进行合作。各个企业应把握机遇,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通过碳减排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低碳经济模式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碳达峰碳中和则是低碳经济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达顶峰后开始逐年下降;碳中和则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零。因此,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两项任务。我国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及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我国应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比重,发展非化石能源,促进煤炭去产能,鼓励能源互联网建设,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二)促进工业和建筑领域绿色发展。通过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广先进制造技术,鼓励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车辆,鼓励公共交通,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总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是全社会共同责任。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和支持这项伟大的事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现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都在探索向更加可持续的低碳经济过渡的途径。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策略,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本文将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的定义和意义,以及目前各个国家、企业和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定义与意义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逐步减少,最终实现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的过程。碳中和则更进一步,是指将自身的碳排放量全部抵消或降至极低水平,实现碳排放净零。碳达峰和碳中和能够带来多重好处。首先,它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其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还能促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能源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后,对于那些高碳排放行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也能够推动它们迈向更加可持续、清洁的发展道路。(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现状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其中,欧洲联盟最早在2020年就已经设定了碳中和的目标,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英国则计划在2035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此外,美国政府也在寻求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新能源等举措实现碳减排目标,目前已将碳减排目标提高到了50%到52%。澳大利亚政府则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中国政府也确定了204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三)碳达峰碳中和的企业现状除了政府之外,各大企业也在积极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苹果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谷歌公司则宣布在2020年实现净零排放,微软公司则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负排放。此外,许多行业巨头也加入到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列中,例如沃尔玛、可口可乐、宝洁公司等。(四)碳达峰碳中和的行业现状在行业层面,许多高碳排放行业也开始转型向碳达峰、碳中和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能源行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在制造业,各大汽车厂商都在推广电动汽车,以降低汽车行业的碳排放;在建筑业,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也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总之,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同目标,各国政府、企业和行业正在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采取适当的政策举措、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措施,我们有信心实现全球碳排放的减少,并向更加可持续的低碳经济转型。公司成立方案公司经营宗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主业,引进新项目、开发新技术、开辟新市场,以求高信誉、高效率、高效益,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为股东和投资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一)目标近期目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精干主业,分离辅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营网络。远期目标:探索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坚持发展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多元化战略,向产业集团化发展,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把公司建设成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二)主要职责1、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法自主经营。2、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经营决策。3、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4、指导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管理公司的名称、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搞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5、在保证股东企业合法权益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公司可依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集中资产收益,用于再投入和结构调整。公司组建方式xx有限公司主要由xx(集团)有限公司和xxx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xx(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012.50万元,占xx有限公司75%股份;xxx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38万元,占xx有限公司25%股份。公司管理体制xx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各部门按其规定的职能范围,履行各自的管理服务职能,而且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公司建立完善的营销、供应、生产和品质管理体系,确立各部门相应的经济责任目标,加强产品质量和定额目标管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有效、稳定、安全、持续运行,有力促进企业的高效、健康、快速发展。总经理的主要职责如下:1、全面领导企业的日常工作;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负责;向本公司职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2、制定并正式批准颁布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级人员理解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3、负责策划、建立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批准发布本公司的质量手册;4、明确所有与质量有关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必要的资源配备;6、任命管理者代表,并为其有效开展工作提供支持;7、定期组织并主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部门职责及权限(一)综合管理部1、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建立文件化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2、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3、负责本公司文件(包括记录)的管理和控制。4、负责本公司员工培训的管理,制订并实施员工培训计划。5、参与识别并确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并对工作环境中与产品符合性有关的条件加以管理。(二)财务部1、参与制定本公司财务制度及相应的实施细则。2、参与本公司的工程项目可信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中的财务分析工作。3、负责董事会及总经理所需的财务数据资料的整理编报。4、负责对财务工作有关的外部及政府部门,如税务局、财政局、银行、会计事务所等联络、沟通工作。5、负责资金管理、调度。编制月、季、年度财务情况说明分析,向公司领导报告公司经营情况。6、负责销售统计、复核工作,每月负责编制销售应收款报表,并督促销售部及时催交楼款。负责销售楼款的收款工作,并及时送交银行。7、负责每月转账凭证的编制,汇总所有的记账凭证。8、负责公司总长及所有明细分类账的记账、结账、核对,每月5日前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并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款项。9、协助出纳做好楼款的收款工作,并配合销售部门做好销售分析工作。10、负责公司全年的会计报表、帐薄装订及会计资料保管工作。11、负责银行财务管理,负责支票等有关结算凭证的购买、领用及保管,办理银行收付业务。12、负责先进管理,审核收付原始凭证。13、负责编制银行收付凭证、现金收付凭证,登记银行存款及现金日记账,月末与银行对账单和对银行存款余额,并编制余额调节表。14、负责公司员工工资的发放工作,现金收付工作。(三)投资发展部1、调查、搜集、整理有关市场信息,并提出投资建议。2、拟定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及中长期投资计划。3、负责投资项目的储备、筛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4、负责经董事会批准的投资项目的筹建工作。5、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负责公司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调整。6、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四)销售部1、协助总经理制定和分解年度销售目标和销售成本控制指标,并负责具体落实。2、依据公司年度销售指标,明确营销策略,制定营销计划和拓展销售网络,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策划组织实施销售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标。3、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动向、销售动态、市场竞争发展状况等,并定期将信息报送商务发展部。4、负责按产品销售合同规定收款和催收,并将相关收款情况报送商务发展部。5、定期不定期走访客户,整理和归纳客户资料,掌握客户情况,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6、制定并组织填写各类销售统计报表,并将相关数据及时报送商务发展部总经理。7、负责市场物资信息的收集和调查预测,建立起牢固可靠的物资供应网络,不断开辟和优化物资供应渠道。8、负责收集产品供应商信息,并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技术和供就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公司需求计划,编制与之相配套的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谈判和产品采购,保证产品供应及时,确保产品价格合理、质量符合要求。9、建立发运流程,设计最佳运输路线、运输工具,选择合格的运输商,严格按公司下达的发运成本预算进行有效管理,定期分析费用开支,查找超支、节支原因并实施控制。10、负责对部门员工进行业务素质、产品知识培训和考核等工作,不断培养、挖掘、引进销售人才,建设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核心人员介绍1、覃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2、许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3、金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4、王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5、韦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6、莫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7、杨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8、韦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财务会计制度(一)财务会计制度1、公司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上述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编制。2、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将不另立会计账簿。公司的资产,不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3、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本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大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参与分配利润。4、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将不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将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5、公司股东大会对利润分配方案作出决议后,公司董事会须在股东大会召开后2个月内完成股利(或股份)的派发事项。6、公司利润分配政策为:公司采取积极的现金方式分配利润,即公司当年度实现盈利,在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后进行利润分配。(1)利润分配原则公司的利润分配应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并兼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利润分配政策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2)具体利润分配政策利润分配形式及间隔期:公司可以采取现金方式分配股利,公司优先采用现金方式分配利润,现金分配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公司当年如实现盈利并有可供分配利润时,应每年度进行利润分配。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盈利状况及资金需求状况提议公司进行中期现金分红。除非经董事会论证同意,且经独立董事发表独立意见、监事会决议通过,两次分红间隔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六个月。现金分红的具体条件:公司在当年盈利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现金流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的前提下,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内,公司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公司董事会应当综合考虑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自身经营模式、盈利水平以及是否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等因素,区分下列情形,提出具体现金分红政策: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4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本章程中的“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是指公司未来十二个月内拟对外投资、收购资产或购买资产累计支出达到或超过公司最近一次经审计净资产的10%。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不进行现金分红: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当年度未实现盈利;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当年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或者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期末资产负债率超过70%(包括70%);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期末可供分配的利润余额为负数;公司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时期内存在重大资金支出安排,进行现金分红可能导致公司现金流无法满足公司经营或投资需要。(3)利润分配的决策程序和机制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由董事会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和有关规定拟定,并在征询监事会意见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独立董事应当发表明确意见。独立董事可以征集中小股东的意见,提出分红提案,并直接提交董事会审议。股东大会对现金分红具体方案进行审议时,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网络投票表决、邀请中小股东参会等方式),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和诉求,并及时答复中小股东关心的问题。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现金分红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利润分配方案及留存的未分配利润的使用计划安排或原则,公司当年利润分配完成后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应用于发展公司经营业务。公司当年盈利但董事会未做出现金分红预案的,应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未做出现金分红预案的原因及未用于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独立董事发表的独立意见。公司如遇借壳上市、重大资产重组、合并分立或者因收购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应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权益变动报告书或者收购报告书中详细披露重组或者控制权发生变更后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及相应的规划安排、董事会的情况说明等信息。(4)利润分配政策调整的条件、决策程序和机制(5)利润分配方案的实施公司股东大会对利润分配方案作出决议后,董事会须在股东大会召开后两个月内完成现金分红或股利的派发事项。如存在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情况的,公司应当扣减该股东所分配的现金红利,以偿还其占用的资金。(二)内部审计1、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2、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和审计人员的职责,应当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审计负责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三)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1、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由股东大会决定,董事会不得在股东大会决定前委任会计师事务所。2、公司保证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3、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由股东大会决定。4、公司解聘或者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时,提前30天事先通知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股东大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会计师事务所提出辞聘的,应当向股东大会说明公司有无不当情形。企业文化管理“以人为本”的主旨(一)人的本质人为什么能够创造文化、承载文化和改造文化?我们需要对人的本质进行一些考察,从而也为确定以人为本的主旨找到理论依据。在西方传统哲学那里,人是介于神与自然之间的第三者,既具有灵魂,又具有肉体,人区别于神是因为人有肉体和物质性,人区别于自然是因为人有灵魂和精神性。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总是处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在于人有道德,学会修身养性、学会做人是人生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强调从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中来理解和把握人,认为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以上看出,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复合体,但本质是社会性和劳动性。依据这种观点,我们不难推出这样的结论:人作为社会环境和时代的产物,对集体(或社会)具有依赖性;同时,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改造环境,在承载文化的同时也创造文化。因此,现代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才能把企业办好。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或者说在生产力的进步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创造力的源泉。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哪个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力,哪个企业就能争取主动,获得长足发展。(二)“以人为本”的内涵与实践途径“以人为本”,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把确立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也就是提倡尊重人,相信人,激励人,发展人,使人能动地发挥其无限的创造力。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主旨,其主要实践途径是解决好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问题。1、充分地重视人充分地重视人,即视员工为企业的最佳资本,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做人的工作上来。长期以来,在企业中存在着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在管理中又往往把侧重点放在建制度、定指标、搞奖惩上,忽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这种只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的做法,是无法实现管理的预期目的的;只有充分重视人,尊重员工的文化创造和管理参与行为,发挥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管理的活力。2、正确地看待人正确地看待人,即明确员工作为企业管理与文化主体的地位,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近一个世纪以来,围绕企业员工是什么人的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探索,提出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等多种假设。尽管随着管理实践的深入,这些假设一个比一个趋于合理,但都没有摆脱一个大的思维模式:管理者是管理主体,员工是管理客体;所谓科学管理就是谋求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有效控制。用这一思维模式指导实践,不能解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固有的冲突与矛盾。从根本上讲,员工是企业管理与文化的主体。企业只有充分尊重、信任员工,确保其主体性,才能实现管理者与员工文化追求的一体化,企业共享型的文化才能建成。3、有效地激励人有效地激励人,即在确保员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蕴藏在员工中的聪明才智充分激发出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民主权益,使员工能够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改变压制型的管理方式,变高度集权式的管理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式的管理,变善于使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为多为下级提供帮助和服务,变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和控制为实行员工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完善人才选拔、晋升、培养制度和激励机制,帮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4、全面地发展人全面地发展人,即努力把员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劳动者。好企业是一所好学校,它不光是人的使用者,而且也是人的培育者。企业只有重视对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的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和各种能力,丰富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使员工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高素养的文化人和关注自身与企业双重价值的现代企业人。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素质提升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创造与创新的过程。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企业将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相结合,做好长期规划,做出积极努力。(一)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企业的优良传统和道德习俗是企业经营及各种交往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带有一定道德取向的习惯性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大众性。企业进行伦理道德建设,必须善于发掘和吸取传统道德观念和习俗中的精华,注入符合时代要求和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新内容,建立完善的伦理道德体系和标准。要使员工明确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当做,哪些不应当做。并且经过长期不懈地灌输、说服、示范、疏导,最终使这些抽象的伦理道德观念,转化为员工可操作的规则、规范和标准。(二)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员工教育相结合良好道德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同员工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紧密相连。员工具备较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不仅是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及能力的前提,也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础。因此,企业在伦理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对员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文化基础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等,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主体,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逐步做到不管是否有外在的监督,自己都能不断战胜自身的非道德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层次。(三)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积极工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知识,不断进行管理理念与方法创新,在强化硬性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软性管理的作用。如改善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尊重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扩大民主管理的范围,使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与决策等。只要员工有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会表现出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道德风貌。(四)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一种心理建设,主要诉之于舆论与良心。从建设方法上看,一方面要通过对员工进行反复、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利用舆论进行引导,强化员工道德意识,使之形成道德自律,养成道德习惯;另一方面,当某种先进道德被多数人认同后,也需要适时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成为硬性约束,起到严格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五)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个人示范有两种:一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自己模范的道德行为成为员工的表率;二是先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也就是通过挖掘、培养、宣传典型人物,以典型的力量来引导员工自觉遵从企业的道德规范。重视集体影响,主要是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礼仪,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使员工置身其中,通过整体氛围的熏陶和互相影响,促进员工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一)海尔定律的启示海尔定律(即斜坡球体论)认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员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依据这一理念,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法”,这个模式是“制度管理”。在此基础上,海尔坚持把“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其发展目标,矢志不渝,并大力倡导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因而使“爬坡的球”有了“牵引力”,这就是“文化管理”。如果只有“止动力”,没有“牵引力”,或者说只有制度管理,没有文化管理,海尔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业绩。这说明海尔把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二)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如果从狭义角度看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管理底线”,即要求员工必须做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二者的具体差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制度与文化演进方式的差异文化的演进是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善的。2、制度与文化表现形态的差异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观念形态和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3、制度与文化对人的调节方式有差异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制度与文化的感受度不同。体力劳动者因为其作业方式要求标准化的程度高,对制度管理的强制性敏感度较低,也就是说,遵守制度是顺理成章的事,制度管理对他们更适合;脑力劳动者因为创造性强,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比较反感,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这是超Y理论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三)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互动关系正确认识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互动性,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制度与文化相互推动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广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迅速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2、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组织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制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就变成空壳,产生了参与文化。3、文化优劣程度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制度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由于制度是外在约束,当制度文化未形成时,没有监督,工人就可能“越轨”或不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而当制度文化形成以后,人们自觉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大为降低,尤其当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制度成本会更低。摩托罗拉公司尝试取消“打卡”制度,是因为员工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大庆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是大庆人自觉的文化表现。4、制度与文化永远并存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文化管理也不可能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海尔为“爬坡的球”创造了一个“止动力”,之后又为它创造了一个“牵引力”,使球既不至于下滑,又有动力往上滚,是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结合的典范。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培养企业价值观是一项内容浩繁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遵循员工和群体心理活动规律,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企业整体与员工个人、企业与社会、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以及现实与未来等一系列关系,系统设计,精心施工。(一)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主脉。培育企业价值观,首先要坚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系统论角度看,企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必然与社会大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在保持自身系统独立运转的同时,在大系统中获得资源与认可。因此,企业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和价值要求,与社会大系统进行良性的互动。从生态论角度看,社会是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构建的一个生态圈,各个角色在其中相互竞争与合作,创造价值,分享利益。作为企业来说,处于社会这个生态圈中,与其他的成员共同创造,共同分享,但在创造与分享中必须遵守社会共同的规则与价值。从文化学视角看,企业文化作为亚文化,必定受到社会大文化制约,即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社会大文化的内核,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然后在外面加上自己的个性文化,形成既有共性又显独特的文化身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倡导”中,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价值指南和价值源泉,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爱国,是企业第一位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民族性、国家性、政治性的体现,它源于企业家和全体员工的民族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尤其是国有企业,其属性、籍别,决定着自身必须将爱国、报国、强国作为神圣使命,把创造经济价值、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国家竞争力作为神圣职责。诚信,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底线,是企业立业之本、兴业之道。敬业,即敬畏所从事的事业,崇敬、敬仰所从事的职业,热爱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员工的精神追求是形成企业价值观的基石。友善,作为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是企业赢得顾客、赢得员工以及赢得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厚爱,创造企业和谐文化,保持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在培育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并从中吸收强大的精神能量。(二)整合现有价值观,一般来说,具有一定历史的企业,其价值观总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这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往往不易被人发现,因此它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常被人忽视。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指出:价值观和信念主要得自经验,得自经济环境下各种尝试所积累的结果。企业员工在特定经济环境中进行尝试后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再加以概括和总结,这就是价值观念的理念化过程。任何企业组织无论是处在创业阶段,还是处在发展阶段或成熟阶段,都存在一个确定、恪守或转变价值观的问题。如果企业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就必须对之加以提炼,使之升华到价值观层次。把经验提升到理念也就是对价值观整合与提炼的过程,这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第一步。在确认和进一步培育企业价值观时,要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类型、员工素质、经营的特殊性和环境要求来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从而反映出企业的使命和特色;还要注意企业价值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使企业价值观有实在的存在基础和客观依据,与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相一致。同时,价值观来源于企业实际又高于企业实际,要有超前性,以充分体现企业的未来发展和长远的奋斗目标,成为员工行动的指南。(三)传承基础上创新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一个动态的体系,要随着客观环境和企业内在因素的变化,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切实保证企业价值观在内容上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一样充满活力。中外企业的价值观在其历史的演变中分别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从其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共同的趋势:超越企业直接功利、关注人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越来越受到推崇。新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扬弃,是对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不断注入时代精神的创新。只有培育创新的价值观,才能时刻保持企业价值观的勃勃生机。(四)凸显企业特色价值观不管是什么文化背景下的企业,也不管是什么行业的企业,在价值观上都有共性的东西,但是也有体现企业经营最鲜活的内容,在总结与提升企业价值观时要突出这种特点。富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是企业成员对本企业价值观的高度个性化概括,如P&G.的“做正确的事”,IBM的“IBM就是服务”,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杜邦的“创造美好生,活”等。有特色的价值观,一方面体现了企业人的自信,是企业自信力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这种价值观不仅在高级管理人员心目中,而且在企业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真正起着凝聚、支配人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员工产生一种个性感,一种与众不同的自豪感,激励起企业成员的创造潜能和竞争取胜的信心。企业价值观的表述,既要具有特色,用与众不同的词语表示,避免雷同,又不要过于空泛,以致人们无法去识别和了解企业价值观,无法把不同企业的价值观区别开来。(五)引导员工认同与践行价值观提出价值观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把组织倡导的价值观变为企业员工的共同信念,并为员工付诸实践。如果价值观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融入员工的思想与行动中,价值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转化为普通员工的信念与行动的价值观,不仅对企业没有任何神益,还会扭曲、损伤企业的形象。企业价值观从确立到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信念,是一个价值观内化的过程;再从信念转化为自觉行动,是一个价值观外化的过程。在企业价值观的内化与外化过程中,领导者处于主导地位,领导者持续不断地灌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善于树立楷模,利用制度、典礼和仪式等形式去推展是很重要的。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一)企业文化的分类企业文化是一个由若干价值因素所构成,并通过生产经营、对外交往等活动以及文化典礼、仪式等载体反映其特征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不同的内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企业文化。严格地说,每个企业的成长环境都有差异,因此每个企业的文化特质都不尽一致,正像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有多少个企业就有多少种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企业文化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当我们对不同的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进行必要的抽象时,可以发现,很多相近或相同的文化特质,依据不同的文化特质的组合,就可以对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进行大致的分类。1、按发育状态分类按企业文化的发育状态分类,可以划分为成长型文化、成熟型文化和衰退型文化。(1)成长型文化是一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发育状态一般是和企业的发展状态相适应的。在企业初创时期,事业蓬勃发展,资本迅速膨胀,规模快速扩张,企业中各种文化相互冲突,表现出新文化不断上升的态势,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企业被注入了很多新的观念、新的价值和新的精神,如勇于创新、竞争和开拓进取等。此时企业的盈利状况呈现一种日益上升的趋势,前景看好,所以新文化对员工表现出很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但是,由于成长型文化所面对的外部市场环境不稳定,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制度以及经营模式尚未定型,因此这种文化类型也是不稳定的,如果不善于引导和培育也会出现偏差。(2)成熟型文化是一种个性突出且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讲,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经营规模和市场稳定,人员流动率降低,管理运行状态良好,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买合同创意合同范例
- 租赁果树合同范例
- 托盘钢材合同范例
- 玻璃防火门定制合同范例
- 二手游乐设备买卖合同范例
- 浦东工业厂房出租合同范例
- 买房合同和物业合同范例
- 塑胶销售合同范例
- 求购老人住房合同范例
- 现场邀约合作合同范例范例
- 2023年湖南体育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9314-2020铝合金石膏型铸造通用技术导则
- GB/T 17252-1998声学100kHz以下超声压电换能器的特性和测量
- 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检查评分表
- 非开挖施工技术讲稿课件
-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2022优秀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件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竞赛试卷
- 幼儿园讲座: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建设的背景与目的课件
- 地理信息系统(GIS)公开课(课堂)课件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六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