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量的演化分析_第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量的演化分析_第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量的演化分析_第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量的演化分析_第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量的演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量”的演化分析

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有两条根本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目前,我国应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动态进程中保持“主体—辅体”的宏观所有制结构,而非简单地控制私有制的上升。但若私有经济占的比例过高,必然引起就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及社会不和谐。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联合国认定的49个最不发达国家,并没有通过私有化等新自由主义途径富强起来,有的反而更加贫穷。斯蒂格利茨也认为正是“私有产权神话”等新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导致了苏东和拉美国家各种危机与经济不和谐。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必要深刻反思与超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以振兴或健康发展本国经济,这也是坚持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前提。一、相关文献回顾自从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研究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状况,具体情况如下:(一)国外关于目前中国所有制结构的研究理论研究上,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占了很高比重的国家。GaryH.Jeffersona等[1]认为中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80年几乎全部是国有或集体经济,1993年中国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非国有经济GDP首次超过国有经济。SeanDougherty等[2]通过分析1998-2003年期间25万个工业公司数据库,得出结论:1998年我国私营企业占工业产值比重为25%左右,而2003年占50%以上,经营效率远远高于公有企业。这些国外研究成果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已经是非国有经济占数量优势了。实证分析上,代表性的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调查结果:中国经济是以私营经济为主体,早已不是公有经济为主体。1998年在非农业企业中仅占有43%增值份额的私营企业,2003年则占到了57.1%。而私营企业在所有企业和整体经济中相应增值份额则分别是53.5%(1998年)和63.3%(2003年)、50.4%(1998年)和59.2%(2003年)。再如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合作,通过对中国11个城市700多家企业的抽样调查,得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头,其占2003年GDP的37%,整体而言,非公经济产值占到了2003年GDP的66.7%。[3]国外研究结果基本表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已经占绝对优势。(二)国内学者对目前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研究理论研究上,国内主流观点认为我国当前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公有制主体主要指公有资产占主体,但是对它有不同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1)公有资产占社会资产总量的50%以上;(2)公有资产在各种所有制资产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其他各种所有制资产所占的比重都低于公有制资产;(3)公有资产占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资产的优势地位。实证分析上,赵华荃[4]分析了2005年各种经济成分比重,结论为:在社会总资产中,非公有制资产比重上升到50.9%,而国有资产比重下降到48.8%。李成瑞根据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测算结果表明2006年我国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在三大指标中所占的比重大体如下:资本:公私经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8%、52%;就业人员:公私经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2%、68%;GDP:公私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37%、63%。[5]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国有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5.3%。[6]这个比例远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7年占25.5%与1949年占26.2%的比例。胡钧和周新城认为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主观想象,而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并对中国当前国有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主要状况进行了分析。[7]从以上国内外关于目前中国所有制结构研究来看,他们就某一年某一方面或某一二个方面来研究我国当前所有制结构状况,进而就得出我国公有制经济不占主体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下面本文就从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比重、资产比重、GDP比重、税收比重和外贸比重等五个方面来实证分析其演变情况。图11993-2008年我国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各类职工就业所占比重,根据1994-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二、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量”的演化分析(一)就业比重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为7.51亿人,相当于世界总量的25.9%。我国是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如何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解决就业问题,始终是政府优先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从实践来看,我国在解决就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改革开放以及所有制改革为广大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业增长能力迅速下降,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尽管非正规就业迅速增长,但正规部门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我国整体就业增长趋势明显变缓。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的特点。“九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6%,就业年均增长1.2%;“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5%,就业年均增长1.1%,年均增加就业人数比“九五”时期少56万。就业弹性系数由“九五”时期的平均0.14下降到“十五”时期的0.12,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由94万人减少到80万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发布的《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也认为,“在东亚的成功故事背后,隐藏着‘无就业增长’的挑战,劳动人口的增加远远快于工作机会的增加。”一些专家还强调,“无就业增长”在东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非常突出,尤其是中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1993年全国工业总就业人口为14849万人,而到了2008年就下降到11515.35万人,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基本上验证了“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的特点。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吸纳的总就业人口分别从1993年的10920万、3393万降到2008年的6126.12万、623.38万,而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图1更能清楚地看出1993-2008年我国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各类职工就业所占比重总趋势: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吸纳就业比重分别从1993年的73.5%、22.9%降到2008年的53.2%和5.4%,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比重从1993年的3.6%上升到2008年的41.4%,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比重从1993年的96.4%下降到2008年的58.6%,但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比重并不包括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由于统计数据问题,这方面数据比较缺乏,所以就不能更好地反映我国目前不同所有制企业吸纳就业情况,若加上混合所有制企业就业人员,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比重会比图1高。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所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人员的演变总趋势来看,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人员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非公有制经济则正好相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改组与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在某种程度上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很重要一部分,但目前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仍占主体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占主体地位,有助于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防止贫富两极分化,有助于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二)资产比重从“量”的规定性看,公有制主体地位还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9年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控制的总资产从1998年的74916.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8811.3亿元,根据图2可看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控制的资产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76.7%降到2008年的50.1%;而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控制的总资产分别从1998年的1486.98亿元与21326.9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5879.59亿元与112145亿元,根据图2可看出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控制的资产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98年的1.5%和21.8%上升到2008年的20.1%和29.8%,但国有及国有控股控制的资产比重仍然占主体地位。同时,根据《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年鉴2004》提供的统计数据,2003年央企在涉及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占较大比重,这部分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央企资产总额的70.5%,而在其他一般竞争领域的资产额仅占13.1%。从财政部公布的2006年国企财务数据看,央企当年完成的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占到全部国企的59.85%、70%和69.17%。上述数据说明央企资产是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主体,央企的布局与变化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方式与效果。据《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年鉴2009》提供的统计数据,到2008年年底,148家央企资产总额为17.6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18.1%;净资产为7.3万亿元,增长10.9%,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为5.6万亿元,增长10.1%;少数股东权益为1.7万亿元,增长13.7%。总体上看,央企在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等方面,反应快,行动迅速,采取措施得力,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保持较好生产经营态势,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了模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或关键作用。图21998-2008年我国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各类工业企业资产所占比重,根据1999-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三)GDP比重企业创造的总产值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效果,因此从GDP比重这个角度,即各种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也可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79-2009》提供的数据,1978年国有控股和集体经济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289.18亿元与947.82亿元,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基本为0;同样1979年,国有控股和集体经济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763.6亿元与1007.7亿元,而其他所有制经济仍为0;但到2008年年底,国有控股和集体经济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增加到14.4万亿元与0.9万亿元,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创造的工业总产值迅速增加到45.2万亿元。从图3可以看到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和公有制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从1978年的77.6%、22.4%和100%下降到2008年的28.34%、1.77%和30.11%,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0上升到2008年的69.89%。所以,单从GDP比重看,公有制企业生产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并不占优势,但我们知道GDP的核算也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特别是环境方面核算,这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可以看到,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为了赚取大量利润,在生产中随意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所以,并不能单纯从GDP比重来研判我国公有制经济不占主体地位,而应综合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图31978-2007年各种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根据1979-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整理得出(四)税收比重税收一方面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即它是企业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另一方面,也可反映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便政府更好地调控经济。根据《中国税务年鉴》(1994-2009)各卷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从1993年到2008年我国国企、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公司每年向国家缴纳的税收总额均是逐年增加的,1993年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公司向国家缴纳的税收总额分别为2608.5亿元、695.7亿元、206.5亿元和31.8亿元;到2008年年底,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公司向国家缴纳的税收总额增加到8045.23亿元、5319.43亿元、9804.03亿元和14740.26亿元,而集体企业从1993年到2008年总体上却是下降的,从1993年向国家缴纳的税收总额为325.15亿元下降到2008年的309.36亿元。图41993-2008年各种经济类型工业缴纳税收所占比重,根据1994-2009年《中国税务年鉴》整理得出从图4可以看到国企与集体企业缴纳的税收所占比重分别从1993年的65.7%和17.5%下降到2008年的20.3%和0.8%,而个体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缴纳的税收所占比重分别从1993年的8.2%和5.2%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13.4%和24.8%,尤其是股份公司缴纳的税收所占比重从1993的0.8%猛增到2008年的37.3%。股份公司缴纳的税收所占比重上升的幅度最大,我们知道股份制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股份公司缴纳的税收有很大一部分是含有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的,只是目前我国统计工作的原因没有把它们具体分开来统计,因此,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缴纳的税收所占比重仍占主体地位,而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的税收所占比重占主体。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某种程度上非国有经济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纳税主体,对国家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五)外贸比重外贸是企业从事的进出口活动,外贸比重可以反映一个企业对外开放程度,反映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国际竞争力与辐射力,同时,也可看出一个企业能否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来发展自己。1.出口比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上卷》(1998-2010)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从1997年到2009年,我国不同企业性质的企业其出口总值都在增加,除了2009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整体出口有所下降,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以外。1997年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出口总额分别为1026.89亿美元、45.35亿美元、749亿美元和5.72亿美元;到2008年分别增加到2572.28亿美元、546.64亿美元、7906.2亿美元和3260.34亿美元,而2009年略微下降,分别为1909.94亿美元、405.18亿美元、6722.3亿美元和2979.2亿美元。从图5可以看到,从1997-2009年国有企业和公有制经济出口所占比重分别从1997年的56.21%和58.69%下降到2009年的15.89%和19.27%,集体企业出口所占比重从1998年的2.9%缓慢上升到2009年的3.37%,而非公有制经济出口所占比重从1997年的41.31%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80.73%。但应注意,非公有制经济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若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公有制经济在出口比重并不一定处于劣势。图51997-2009年出口商品贸易方式不同企业性质所占比重,根据1998-2010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上卷》整理得出2.进口比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上卷》(1998-2010)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从1997年到2009年,我国不同企业性质的企业其进口总值都在增加,除了2009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整体进口有所下降,进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以外,1997年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进口总额分别为609.74亿美元、22.09亿美元、777.21亿美元和14.57亿美元;到2008年分别增加到3538.1亿美元、288.77亿美元、6199.56亿美元和1304.43亿美元,而2009年除其他企业进口总额为1453.56亿美元略微增加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略微下降,分别为2884.67亿美元、265.25亿美元和5452.07亿美元。从图6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和公有制经济进口所占比重分别从1997年的42.83%和44.38%下降到2009年的28.69%和31.33%,集体企业进口所占比重从1998年的1.55%缓慢上升到2009年的2.64%,但非公有制经济进口所占比重从1997年的55.62%上升到2009年的68.67%。图61997-2009年进口商品贸易方式不同企业性质所占比重,根据1998-2010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上卷》整理得出3.进出口比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上卷》(1998-2010)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出从1997年到2009年,我国不同企业性质的企业其进出口总额,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我国不同企业性质的企业其进出口总值都在增加,除了2009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整体进出口有所下降,进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以外。1997年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636.63亿美元、67.44亿美元、1526.21亿美元和20.29亿美元;到2008年分别增加到6110.38亿美元、835.42亿美元、1.4万亿美元和4564.77亿美元,而2009年略微下降,分别为4794.62亿美元、670.43亿美元、1.2万亿美元和4432.77亿美元。从图7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和公有制经济进出口所占比重分别从1997年的50.35%和52.42%下降到2009年的21.72%和24.76%,集体企业进出口所占比重从1998年的2.07%缓慢上升到2009年的3.04%,但非公有制经济进出口所占比重从1997年的47.58%上升到2009年的75.24%。图71997-2009年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