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评价更简单_第1页
信息技术让评价更简单_第2页
信息技术让评价更简单_第3页
信息技术让评价更简单_第4页
信息技术让评价更简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让评价更简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应涉及一个较为宽泛的维度,最基本的应包括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信息伦理道德以及信息意识和情感的评价。用信息技术工具,首先就应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一般而言,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信息能力的评价1.常用硬件的使用。信息技术的各项操作都是以硬件为基础的。没有硬件的“参与”,任何其它软件的操作与使用都将不可能实现。一方面,学生必须了解相关硬件的基本知识,明晰各部分的作用及其功能;另一方面,学生必须能熟练操作各种常用的硬件设备,并能解决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否掌握常用硬件的基本知识和熟练使用硬件设备,是考查学生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操作系统的使用。操作系统是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平台,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是应用各种软件的前提。掌握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同样是学生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

3.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对常见应用软件使用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对常见应用软件知识的评价。这部分的评价分为两方面来考察。一是考察学生对软件通用知识的理解,即对大部分软件都可以实现的操作知识。比如打开文件、新建文件、编辑文件、保存文件,打印文件,删除文件等一些基本知识。二是对应用软件功能的了解,要求学生能够按不同需要找到适当的处理软件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如当需要进行文字处理时选择Word字处理软件,在需要进行表格处理时选择Excel等等。这样,对学生的整体和通用知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对整体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有更好的把握,不会在遇到新的软件或其他情况时手足无措。第二,对常用软件的操作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使用这些常用软件来处理信息时的操作熟练程度。第三,对迁移能力的评价。此种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是否有适当的迁移能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软件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新软件层出不穷。学校教育首先从时间上就无法保证教会学生所有的软件,而只能从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加以讲授,因而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

4.网络知识的掌握。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不仅是作为一个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学习赖以最优开展的要求。所以对网络知识的掌握也是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评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资源、分析信息资源和处理信息资源,以促进自身的学习。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时,考察学生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获取信息资源能力的评价。要对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一般来说,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就是指能利用信息技术在各种资源中进行浏览和查找,以选取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并能将其保存在适当的地方。对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进行评价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测评:(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获取信息的前提是能够准确地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只有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才能准确的获取信息。故在评价时应注意学生对信息的了解情况。(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了解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就可以更加有效的获取信息。此部分可以根据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进行判断。(3)掌握使用网络工具在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只有掌握了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才能更熟练、有效的获取信息。评价时应注意学生检索策略与技巧的运用。(4)能对信息的价值作基本的判断与预计,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信息获取要求学生能选取适合于自己需求的信息,只有能对信息作出鉴别与评价,才能提高学生选取信息的效率。(5)其他外部信息存储设备中信息的获取。评价时要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在软盘、光盘、硬盘以及其他载体形式的媒介中获取自己需求的信息。

2.信息资源的分析能力评价。信息资源的分析能力是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一定的信息资源后,能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地分析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的能力。对信息资源的分析一般要求学生具备三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识别和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与理解所获取信息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反映的内在本质以及所要表现的现象。其二是评价和诊断能力。学生要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所获得信息资源的理解和识别来判断和估计这些信息资源的价值,确定这些资源的正确性和时效性,从而减少错误信息的使用。第三是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能力,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判断后能有选择地利用自己获得的信息资源,争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评价。学生信息资源处理能力的评价可从四方面进行:(1)信息分类能力的评价。学生能够按着自己的分类方式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或数理的;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能够对常用的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如DOS,Windows,UNIX)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有一初步的了解。2.应用软件知识的评价。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计算机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而编制的程序。对应用软件知识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不是孤立地检测学生使用机器时的几个命令。由于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应用软件不断推陈出新,数量种类繁多,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种应用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应用软件的基本知识,当学生学会某一种应用软件后,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是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三、信息伦理道德的评价“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摧毁当前人类的文明。”这一论断充分暗示了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其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高尚的人使用它为人类造福,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卑劣的人掌握它将会为自己谋私利,甚至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而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负载有关信息伦理方面的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信息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必须做好对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评价,尽管这在操作上比较复杂和困难。

1.价值取向的评价。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指在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它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信息伦理道德也需要进一步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探讨。

2.社会信息责任感的评价。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广泛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这种优势使得积极的信息得以快速地被传播、广泛地共享的同时,也使得那些消极的、破坏性的信息到处肆虐,从而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是带来巨额的经济上的损失。如互联网上破坏性病毒的恶意传播,可能会在短短时间内,使大量的财富化为泡影。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责任感,使他们能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然而信息责任感常常很难通过一个定量的成绩来准确衡量,所以对学生信息技术责任感的评价,最好是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时,对其进行监测、观察和记录,最后根据这些记录给学生一个合适的描述性的评价。这种评价能有效反映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时内心责任感的变化情况,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高度的信息责任感。良好的评价方法,积极的引导和疏通,有效的监督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力,能够培养他们敢于同不良的信息行为做斗争的决心。

3.社会责任意识的评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网络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基于网络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缺乏直接的舆论监督与社会压力,并且,当前我们国家又没有很明确的法规来限制网络上的各种行为,这就导致了人们有社会责任意识感弱化的倾向,在他们的观念里,网络就是一个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地方。有调查显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使用盗版软件、不守信用、说粗话等行为持“可以理解”与“管他呢,别人又不知道我是谁”的观点;有26%的学生崇拜黑客,也想成为一名黑客;有54.3%的学生对网恋所持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有52.2%的学生不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些数据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双刃剑”作用,自由不等于放纵,为所欲为,否则网络所提供的虚拟世界只能是一个肮脏海洋。因此,加强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刻不容缓。

4.合作精神的评价。信息社会中的人总是扮演着两种最基本的角色: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收者。因而,要使这发送与接受的循环过程良性进展的话,就必然要求这两种身份的人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一方面,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其应保证自己传播的信息符合人类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应尊重他人的劳动与信息产权。此外,社会伦理道德也强调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对信息技术合作精神的评价,可以在小组协作学习或在网络上合作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中来加以考察。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看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知晓小组中哪个成员具备优良的合作精神。这种评价能激励每一个成员去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并从能服从大局,为全局着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四、信息意识和情感的评价意识和情感是个人活动的一种潜在的动机。信息意识和情感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学习者对信息技术是否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能否自觉地使用信息技术等。一定的信息意识和情感是信息素养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为,意识与情感决定了个体对待特定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又会指引个体的行为。所以,信息意识与情感的培养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也就必须认真衡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情感。

1.信息意识的评价。所谓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这一特殊对象的反映和认识,它表现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准确评估和判断力。信息意识不仅控制着人对信息需求的认识,而且对信息的获取过程起着支配作用。

对教师而言,要求能够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不遗余力地去追求、捕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建构适合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机制,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信息的重要着用,认识到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是全面、深入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信息意识一般可分为纵向的层次结构和横向的内容结构。层次结构是信息认知、信息情感和信息行为倾向三个层面组成的;内容结构是由信息心理状态和信息素养组成的对信息意识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对信息意识的操纵,也就是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等手段来完善信息意识的内容结构,并进而控制信息意识的层次结构。

2.信息情感的评价。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态度,因而信息情感就是指个体对待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态度。现代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良好情感(自我激励,百折不挠,控制冲动,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