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学数学《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2.让学生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与读法。3.经历用“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这三组数量关系式。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早上是怎么来的?大约走了多长时间?走得快还是慢?你家离学校有多远?(学生说一说)2.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与我们走路类似的问题,我们数学上把它叫做行程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好吗?二、探究新知环节一: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识读图中信息。师: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生:车站到物流中心有多少米?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环节二:合作探究,解决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师:先根据信息自主解答探究,汇报结果。生:900×8=7200(米)师:引导学生用题目中的语言描述上述算式中的每个数字。生:900(表示平均每分钟行驶的米数)8(表示行驶的时间)7200(表示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平均每分钟行驶米数行驶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师:出示900×8=7200(米)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自主解决第二个问题,并汇报探究结果。平均每分钟行驶千米数行驶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生:汇报65×4=260(千米)师:比较上述两个关系式,引导学生用更简洁的“词语”来替代上面的描述文字。生:“平均每分钟行驶的米数”简化为“速度”,行驶时间简化为“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简化为“路程”。师:小结:速度×时间=路程,针对这一关系式,重点强调“速度”,即单位时间里行驶的路程,引导学生拓展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如每年/每月/每日……,引导学生识读900米/分的读法与写法。环节三:巩固所学,判断对错。师:纠正学生对速度的误解,拓展学生对速度的深度理解。环节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关系式的理解。师:假设把题目中的结果和条件进行一下交换,能否会解答。生:汇报7200米÷8分=900米/分师:引导学生用刚学的关系式来表示。生:路程÷时间=速度师:出示另一个问题,让生自主解答。生:7200米÷900米/分=8分用关系式表示为:路程÷速度=时间环节五:小结规律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者的关系式,板书课题《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总结出规律:根据其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环节六:出示算式,巩固应用。师:出示算式,让学生用关系式描述,加深理解。环节七:自主练习,熟练掌握三者关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汇报结果。环节八:迁移拓展。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解答并用题目中的语言探究新的关系式:每小时做的朵数×时间=一共做的朵数每分钟打字个数×时间=一共打的字数环节九:对比发现。师:引导学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来对比探究新旧关系式的联系。生:共同点:根据其中的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环节十:教师总结,学生畅谈收获。师:总结三者关系式,引导学生谈课堂收获。生:知道了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知道了……三、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本后面的练习题。《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速度的概念的理解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并且它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从未见过。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教学效果分析通过课后跟学生的沟通和看他们的作业情况,本班学生基本上完全掌握了公式:速度=路程÷时间以及三者之间的变换,并能够很好的应用到解题中,教学效果良好。但是对于速度概念的理解,个别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个同学在写应用题的答话时出现每小时的速度是什么的现象。对于速度的单位,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的书写,个别同学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迁移”现象,学生在做其他应用题写单位时,有的学生写单位时出现了“元/千克”的形式,这就要求我在讲解练习题时,重点强调一下速度单位的特殊性。《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和丰富的生活事例使学生感受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速度的单位构成及通过算式探究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在学习这部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的感觉到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重点通过教师逐层递进的引导使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理解“速度”这个较为抽象的含义,能否准确的说出具体的速度表示什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快与慢,在计算中体验速度的大与小,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学问题,并选择和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体验数学抽象的必要和艰难,感受渗透其中的数学建模思想。帮助学生通过发现事物数量关系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特殊的逻辑系统的学习和思考,把丰富的体验和认识转化为自身的逻辑推理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的力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评测练习一、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2.速度÷时间=路程。()3.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二、填空。小明骑电动自行车速度为2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需要4时,那么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千米。1.20×4表示:2.80÷4表示:3.80÷20表示:三、解决问题。1.甲船3小时行驶60千米,乙船5小时行驶90千米,哪条船行的快?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4.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在本次的教学中,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是我的教学感想:优点:①教学目标设定的明确合理,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②教学环节设计的较为合理,整体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意识,尽量的让学生去发现、去表达。能有效的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缺点:①由于经验不够,对于课堂中一些细节的把握上不能做到随机应变。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给与及时的肯定或反馈。在适当的时候,没有“放大”学生的回答,没有利用好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一些教学资源。《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的课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